川西高原七日紀行(一)

2021-02-28 心流造物

提起藏區,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西藏,就是能「淨化心靈」的拉薩,而青海藏區、川西藏區相比之下知名度和旅行熱度就小了不少。我本來也並沒有去藏區的計劃,但某天在旅遊網站上翻看各種旅行照片,突然就想去看雪山,因為川西雪山眾多,又不像喜馬拉雅山那樣常人難以接近,於是立即草草規劃了行程,請好假,買上票,直奔川西而去。

川西,一般指的是四川省甘孜和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這裡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民族文化都與成都平原截然不同,川西高原本身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所以這裡的一切都和西藏更為相似。近代的川西並不屬於四川省,而是和西藏東部昌都地區同屬於西康省。直到新中國建立後的1955年,西康省被撤銷,川西歸入四川,這才有了今天這個東西兩邊完全是兩個世界的大省四川。

川西的旅行路線大致上沿著兩條道路延伸,即國道318川藏段沿線(川藏南線,也是騎行進藏的主要線路,被稱為「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和國道317(川藏北線),因為318國道沿線的交通旅遊設施相對比較完善,所以遊川西一般的路線都是選擇318國道川西部分為主的小環線,即成都→都江堰→四姑娘山→丹巴→八美→塔公→新都橋→稻城→亞丁→康定→瀘定→雅安→成都,這條線路風景極美,一路上將會翻越或經過巴朗山、卡子拉山、剪子彎山等好幾座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更會近距離觀賞四姑娘山、稻城三神山、貢嘎雪山等海拔六七千米的雪山,想看雪山,這是再理想不過的路線了。

這一次的旅行路線大致就是圖中右側的環線加上左側稻城縣之前一段

整個川西高原海拔基本都在兩千米到四千米之間,也就是說,進了川西,就到了高海拔地區,在回到成都平原之前,全部行程都將在海拔兩千米以上,新都橋至稻城亞丁這一段甚至全部都在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一旦有高原反應,根本沒有低海拔的地方可以緩解。所以去川西旅行,提前做好適應高海拔環境的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比如提前一周服用紅景天,準備幾個小型氧氣瓶等。

出行之前,看到網上關於高原反應的各種介紹,我的心裡頗有些忐忑,但最後還是心一橫,除了帶上些禦寒衣物(後來的行程中,一年四季的衣服都用上了),沒做任何準備就出發了。當然這種行為並不可取,高原反應因人而異,經常鍛鍊的人不見得不會高反,不常運動的人有的反而反應較輕,如果之前沒有到過高海拔地區,還是應該做好準備,防患於未然的。

這條線路路況複雜,公共運輸較少,所以無論是搭乘公共汽車還是自駕都不是很方便,目前最好的旅行方式就是報團或拼車,拼車一般都是四座越野車或八座商務車,同行人員較少,但幾乎都要自行解決一路上的吃飯問題,且費用貴一點,報團坐的是中巴或大巴,人多一些,一日三餐基本都管,費用也相對低一點。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我選擇了報團。其實兩種方式玩起來差別不大,因為到了景區都是自己活動。

並不怎麼充分的準備之後,七天的川西高海拔之旅開始了。

第一天:成都——映秀——四姑娘山

早上七點多,我們的車子從成都出發。一路向西行駛一個多小時後,車子開到了成都平原的邊緣,川西的高山開始在地平線上綿延。當車子在山腳下轉過第一個彎,一望無際的平原徹底從視線中消失,我們也正式進入高原山區。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美麗的名字背後是一段傷心的回憶

車子途徑的第一個地方是映秀鎮,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當在崇山峻岭中看到崖壁上「映秀鎮」三個大字的時候,感覺還是有點肝顫的。不過十年過去,車子經過的沿途早已看不到任何地震的痕跡。其實想想也是,記得2012年去都江堰和青城山,那時候距離汶川大地震過去不到四年,但也基本看不出地震留下的痕跡了。

在映秀的休息站,車子停靠了幾分鐘讓大家上廁所,從這裡開始,沿途的所有公共廁所都是收費一元的,而且經常四五個小時沒有上廁所的地方,所以規劃好上廁所的節奏就很有必要了。

中午時分,我們到了旅途第一站:四姑娘山。此時海拔高度已經到了兩千多米,同車的人有的開始出現高原反應,噁心,頭痛。可接下來的六天裡可是全都要在海拔兩千米以上活動啊。

不過一般來說,高原反應只是一種短期症狀,大多數人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適應,症狀也會逐漸消失。所以大家都決定繼續堅持,總不能第一天就打退堂鼓吧。

四姑娘山由四座山峰組成,從么姑娘山、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高度分別為6250米,5664米、5454米,5355米。進入四姑娘山風景區主要有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三條路線,我們這次走的是雙橋溝。

高原地區氣候變幻無常,這第一天我們就見識到了。到達四姑娘山鎮時還是陽光普照,進到景區內後卻陰雲密布,飄起了小雨,山峰全都隱沒在烏雲之中。從四姑娘山開始,這趟行程的每一個景點都要乘坐景區遊覽車一個多小時才能真正到達景點。一路上看著車窗上的雨點,心想恐怕看不到什麼美景了。

四姑娘山的真容始終隱藏在雲層中,比較遺憾

好在遊覽車將我們送到山腳下時,淅淅瀝瀝的小雨終於停了,不過雲層依然沒有散去,還是頑固地掛在半山腰,四位姑娘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一個也不肯顯現真容。在山腳下等了一會,發現雲層絲毫沒有移動的意思,看來今天雪山是看不到了,好在後面的行程還有的是機會看雪山(事實證明我想的太簡單了),於是便乘遊覽車,離開山腳一路向下。

遊覽車沿途會在幾處景觀停車,有草甸、湖泊、牧場,感覺頗有些阿爾卑斯山或者落基山風光的味道(實際並沒有去過這些地方)。多說無益,直接上圖。

回到家在電腦上才發現水流的照片沒有對好焦,可惜沒有多照幾張

藏族特色的景觀逐漸開始出現

正當我對好畫面準備按下快門時,一位姑娘闖進了我的鏡頭,於是得到了一張絕佳的構圖

只要陽光一出現,山中的景觀配色就美得讓人沉醉

純天然的高原草場上,犛牛悠閒地吃著青草

雖然天公不作美,但畢竟四姑娘山只算是川西之行的序章,真正的精彩還在後面。晚上休息前,帶隊導遊說高海拔地區睡覺可能會失眠,躺在四姑娘山腳下日隆鎮(現已改名為四姑娘山鎮)酒店的床上,我就在想失眠會不會是因為睡著睡著就喘不上氣被憋醒,一旦睡不著,休息不好,往後這幾天的行程可怎麼辦。沒有胡思亂想多久我就睡著了,而且一覺睡到天亮。

——待續——

北京世紀金源店:北京市海澱區世紀城三期春蔭園12號樓7單元B1C

北京鑄誠店: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6號,鑄誠大廈B座603室(友誼賓館正對面)

大連軟景店:大連市高新園區數碼路1A-4號軟景中心1707關於我們

相關焦點

  • 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
    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川西紀行:甘孜縣到德格馬尼幹戈途中
  • 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
    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川西紀行:317國道,過四川德格馬尼幹戈鎮
  • 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
    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川西紀行:翻過雀兒山,往德格縣城行進
  • 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
    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川西紀行:川藏公路北線,317國道雀兒山老路
  • 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
    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川西紀行: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已成記憶的雀兒山埡口
  • 川西紀行:317國道,路過當時尚在建設中的雀兒山隧道口
    川西紀行:317國道,路過當時尚在建設中的雀兒山隧道口川西紀行:317國道,路過當時尚在建設中的雀兒山隧道口川西紀行:317國道,路過當時尚在建設中的雀兒山隧道口川西紀行:317國道,路過當時尚在建設中的雀兒山隧道口
  • 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
    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四川省甘孜州:夏日川西高原的雲朵
  • 三上川西高原
    進入秋季,秀美的川西高原景色又開始吸引國內大批的旅遊觀光客前往,我也經不住誘惑而加入其中,再上川西高原,開始自己的第三次川西高原旅程。可能會有朋友不解,一個川西高原值得去三次嗎?答案是肯定的,太值得了。
  • 川西高原一路風景拾零
    川西高原要說「漂移」的景色,恐怕川西高原的一路,「漂」的幅度夠大,「移」的速度夠快,即使遠處的「亮點」也會由於急轉彎兒擦肩而過。所謂旅遊,只有遠近新奇,沒有大小「貴賤」,哪怕出門到周邊田間樹林轉轉,到附近山澗小溪看看,也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心境和放鬆,心情為之一振,眼前為之一亮;更何況遠涉著名景點,收穫當然更大。「更大」裡面包含的「漂移」越多就越飽滿。
  • 美麗的川西高原
    8月3日清晨5點50分,旅遊公司接我們到集合地點,7點30分準時向川西出發。我已記不起多少次走進川西,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是一個處處皆風景的地方,只是平均海拔4000---4500米,讓人有些吃不消。車上的旅客都在打盹兒,我閉著眼回憶曾經的幾次川西旅遊:     1985年夏季,我和妻子辦完婚禮,即乘旅遊大巴去了九寨溝和黃龍。
  • 川西高原,莫郎節
    在川西高原的在這個川西高原的小城可以觀賞神奇的宗教神舞、盛大的宗教法會、以及精美絕倫的唐卡、壁畫、酥油花等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站在嶺上便能清晰地看到兩條東西不同流向的河流流淌在川西北高原的懷抱裡。一條向西緩緩流入黃河,另一條則向東淙淙奔向大渡河,然後再一齊注入長江。
  • 藏在川西高原的異域星球
    川西的美景數不勝數,但大多數是相似的。看遍了雪山草甸,紅葉海子,你是否期待旅行還能帶給你一點驚喜呢!墨石公園,地處甘孜藏族自治州,不同於千篇一律的高原風景,環望四周,群石林立,千溝萬壑,仿佛墜入了異域星球,置身其中,無處不能感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趁著放假,趕快安排上!
  • 高原的雲 高原的風——川西阿壩印象
    高原上的河流由於落差大,總是這樣奔流不息。最難忘是這高原的雲,真的是流動的畫,畫下面還屹立著雪山。這海子真的就是高原的眼睛,閃著迷人的波光。高原也有這如江南般的秀色,但這溪邊的不是水牛,而是犛牛哈。行走在川西高原,就是行走在畫裡,處處是風景,時時有驚喜!
  • 2018 BMW西區川西高原X3深度試駕之旅
    全新BMW X3,無處不擔當2018 BMW西區川西高原深度試駕之旅 無畏高山險阻,挑戰川西高原全能之旅 超乎想像的越級豪華與智能科技,讓穿梭於川西高原時更添愜意
  • 談古論今話四川-1 川西行 高原西藏
          探索川西秘境的秘密,感受不一樣的川蜀之國川西指四川省阿壩州和甘孜州等高原西藏。我們乘坐大巴車進行川西遊,每天都會有許多美景出現在我們眼前,因是自己包租的車,就比較自由隨性,中途會停下車來攝影拍照,金色彩秋、高原花海、壯美草原、摩崖唐卡、白塔聖寺,讓我們興奮不已.
  • 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
    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以幽、險、雄、奇著稱川西高原的畢棚溝,海拔高度2000~5000米。
  • 川西高原的秋天,是彩色斑斕的秋天
    一入秋,這裡的顏色就一天比一天更加鮮更加豔更加濃,匯聚成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可以在晨輝中賞景色如畫的小橋、流水、人家、藏式民居風光,感受濃鬱的高原藏加風情|| 海螺溝 - 每到深秋,美成四川的一到風景線
  • 揭秘|「巨龍」如何爬上川西高原
    本報記者 王眉靈  8月是高原景致最美的季節。連日來,一波波旅客踏上寬敞的公路,或自駕、或乘車,遊覽川西高原美景。  近年來,我省高速公路向深度貧困地區腹地延伸,普通國省道提檔升級,甘孜、阿壩、涼山三州交通狀況大為改善,從2012年至今,新建、改擴建國省幹道7000餘公裡。
  • 川西高原的秋之韻味,中國最大的紅葉風景區,川北的保護動物
    豐富的地貌造就了多樣的秋日景觀:川西高原的多彩,川北深山的野趣,以及四川盆地細雨連綿的小城……不同的旅行主題,可體會不同的秋之韻味。川西秋色自駕之旅傳統意義上的川西,是指四川西部的高原,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地區。
  • 讓我認識了川西高原
    讓我認識了川西高原最近衝上熱搜的丁真,皮膚黝黑是典型的高原膚色,是健康的麥色,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的健康陽光之氣。他的膚色區別於大城市人長期生活高樓建築間的白色,對比太明顯。丁真皮膚的顏色是自然的,享受陽光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