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9·11」恐怖襲擊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 ,其中死亡者中,包括來自紐約市消防局的341名消防員和2名醫護人員。對紐約來說這是一次慘痛的經歷,卻是創造出許多著名建築來紀念此事。"911"事件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且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隨著世貿雙子塔南北塔的倒塌,曼哈頓的地標世貿雙子塔的遺址又被稱為歸零地(Ground Zero),原意為飛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Ground Zero)"一詞,現在成為當時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廢墟之後只餘下兩個空洞的深坑,又被稱為南北坑。
反思池之一,世貿中心遺址南坑
2002年,紐約市向全世界徵集9·11國家紀念館的設計方案。在2004年1月,以色列建築設計師邁克.阿拉德設計的9·11紀念碑作品——倒影缺失或稱為「倒影虛空」,整個方案在63個國家中的5000多份設計中被選中。因為,他設計的9·11紀念碑並不是一座傳統意義的石碑,而是在倒塌的雙子塔原址上,修建了兩個凹入地下的正方形瀑布池,池壁上的流水象徵著生命不息。"倒影缺失"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覺。兩個下沉式空間,象徵著兩座大樓留下的曾經存在過的印記。
反思池的內牆金屬板上鏤空雕刻了2983名罹難者的名字供世人憑弔,烙印了這場災難導致生命消逝的不幸記憶。這 2 座紀念碑也彷彿成為雙子星大樓倒塌消逝後遺留下兩道巨大而深沉的傷痛陰影。但同時它也是美國最大的兩個人工瀑布,流水不停地流入水池中心的方孔形深淵。水聲遮蔽了鬧市區的喧囂。
在恐怖襲擊後的幾年中,數以百萬的人們造訪世貿中心雙子塔遺址,他們在周圍散步,透過反思池牆壁向內部凝視,試圖忘懷這兩座大廈消失後所遺留下的這沉重而巨大的悲劇。
以反思池遺址為中心而建立的全新世貿中心新址,是用7座高樓圍合而成,形成一個建築群的形式。多年來,針對9·11過後如何以最好的方式重建歸零地而進行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紐約市9·11事件發生後不久,花費一定的時間鑽研規劃設計。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LMDC)於2002年啟動了紐約世貿中心新址總體規劃競賽,從而推動紐約世貿中心原址重建工程,2003年丹尼爾·裡伯斯金工作室拔得頭籌。
世貿中心自由塔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布年份),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世貿中心建築群,分別是2、3、4號樓,它們將和1號樓自由塔、5號樓摩根大通銀行總部、「9·11」紀念館一起組成新世貿中心。從俯瞰視角可見,兩個反思池中間即是9·11紀念博物館。它是集紀念館和博物館為一體的紀念場所。紀念博物館的建築是由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 它分為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兩個部分。紀念館是包括在雙子塔遺址處建造的兩個反思池和一個樹林廣場。
博物館則是收藏有雙子塔部分鋼筋、水泥塊以及很多紀念物品和私人物品。2011年9月11日,是「9·11"恐怖襲擊」發生的十周年,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之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4 年 5 月 21 日博物館也正式對公眾開放。
9·11紀念博物館的設計建造是以地下空間反襯周圍樓宇林立的。從鳥瞰圖來看整個9·11世貿中心遺址區域,2 座方形反思池代表的即是當初雙子星大樓的平面位置,而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則是該紀念廣場區域唯一的一座建築物。
9·11世貿中心遺址的紀念博物館旁的金屬鑄造的遇難者名冊9·11紀念博物館也是歸零地紀念活動實際意義上的入口點。在9·11事件歷史展覽中,人們可以了解襲擊事件的背景和發生在當天的故事,以及襲擊事件的後果和持續影響。
9·11紀念博物館一共地下4層,進入巨大的"地基大廳"可以看到"地下連續牆"(即原世貿中心殘留的擋牆),以及 36 英尺高的"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上面留有紀念物、紀念銘文和尋人啟示。
原世貿中心殘留的擋牆以及"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
這根36 英尺高的"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是當年日裔美籍建築師山崎實(Minoru Yamasaki)為雙子星大樓所設計的結構柱,大樓外觀的鋼結構為其建築特色之一,而如今成為雙子星大樓所遺留下的紀念性標幟。
通過對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的深入了解,它設計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這裡一共展出了23000件相關的照片以及10300件物品。最引人矚目的是,紀念館入口處有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高約21米,每根重約45噸,是原先世貿雙子樓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貿廢墟時被找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層樓高的世貿"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貿遺址,象徵著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著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
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
在紀念博物館中探索,可以看到世貿中心大樓殘留的鋼結構體;紀實影像做成的投影牆面,呈現出大樓坍塌後斷垣殘壁的景象;毀壞的腳踏車、鞋子、鐘錶、文件等等當時罹難者所遺留下的物品,這些都成為這段災難歷史裡一種無聲卻恆久的見證。
世貿中心大樓殘留的鋼結構體
這個「倖存者之梯」在911恐怖襲擊中曾經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
紐約消防隊(FDNY)的第3梯隊(Ladder Company3)是所有梯隊中死傷最慘重的。
在911恐怖攻擊中,第3梯隊成員為了救援,全數罹雕,而這是當時第3梯隊所使用的雲梯車。
紀念博物館內的展示區猶如時空凍結於「2001.9.11」般,雖難免沉浸在一股沉痛的氛圍中,但紀念博物館有著它獨有的歷史與精神。歷史不在過去,它正在進行。紀念博物館絕不僅僅只是一座紀念碑,它是帶領人們見證深刻的歷史記憶後,重生站起、向前邁進的力量。
即使世界輪轉,也不能將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維吉爾《埃涅阿斯紀》另外,與世貿中心遺址一條街之隔的紐約市消防局,它的牆面有一組二十米長的銅浮雕,表現的是9·11事件當時英勇救援的紐約消防員們。
消防局門口的紀念銘文以及遇難消防員名單
浮雕上有的消防員在指揮,有的在拿著龍頭噴水,有的在連接著水箱,有的在清理著瓦礫。在那場消防戰役中,有343名消防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們特意為他們建造了這組浮雕,浮雕畫重達7000磅。
浮雕上有兩句英語表達著人們的懷念,「DEDICATED TO THOSE WHO FEEL AND TO THOSE WHO CARRY ON(獻給那些已經犧牲和仍然堅持的人)」,「MAY WE NEVER FORGET(我們永不忘懷)」。
「9·11」恐怖襲擊事件不止在美國紐約事件發生地建立了紀念場所,美國許多州也同樣建造了紀念死難者的雕塑以及作品等等。例如:華盛頓近郊阿靈頓的五角大樓「9.11」遇難者紀念園、加利福尼亞州羅斯米德市,是著名設計師 Heath Satow 雕塑家之手等,後續有機會將會詳細進行介紹。
華盛頓近郊阿靈頓的五角大樓「9.11」遇難者紀念園——Reflect(反映)
加利福尼亞州羅斯米德市——雕塑家之手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特別推出【城市家具】系列,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將會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系列研究,持續分享探討城市家具中公共藝術的作用與價值,並逐步推介相關優秀案例,敬請關注。【公告】「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公開組與專業組評審結果公告
公開組參賽者提交報名作品內容詳細解讀指南「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
公告|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延期公告
資訊|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工作推進會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
PARCC(微信號:CAFA—PARCC )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面向公共藝術全領域創辦的藝術新媒體平臺,團隊長期致力於構建以媒體陣地、學術陣地、實踐陣地組成的「三大陣地」運營格局。自2015年創辦至今,平臺匯聚了來自公共藝術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10000餘人、已逐步成長為公共藝術相關領域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權威行業媒體、具有豐富公共藝術資源的社會諮詢平臺。
投稿通道:parcc_wx@cafaparcc.com(投稿細則請見後臺)聯繫電話:18210006831、(010)64777175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國際商業中心F座B樓306-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