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系列 案例|美國紐約的歸零地——反思池與「9·11」紀念博物館

2021-02-07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9·11」恐怖襲擊事件是發生在美國本土的最為嚴重的恐怖攻擊行動。遇難者總數高達2996人 ,其中死亡者中,包括來自紐約市消防局的341名消防員和2名醫護人員。對紐約來說這是一次慘痛的經歷,卻是創造出許多著名建築來紀念此事。"911"事件對美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失且對美國民眾造成的心理影響極為深遠。隨著世貿雙子塔南北塔的倒塌,曼哈頓的地標世貿雙子塔的遺址又被稱為歸零地(Ground Zero),原意為飛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Ground Zero)"一詞,現在成為當時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廢墟之後只餘下兩個空洞的深坑,又被稱為南北坑。

      反思池之一,世貿中心遺址南坑

2002年,紐約市向全世界徵集9·11國家紀念館的設計方案。在2004年1月,以色列建築設計師邁克.阿拉德設計的9·11紀念碑作品——倒影缺失或稱為「倒影虛空」,整個方案在63個國家中的5000多份設計中被選中。因為,他設計的9·11紀念碑並不是一座傳統意義的石碑,而是在倒塌的雙子塔原址上,修建了兩個凹入地下的正方形瀑布池,池壁上的流水象徵著生命不息。"倒影缺失"讓人強烈地感受到"失去"的感覺。兩個下沉式空間,象徵著兩座大樓留下的曾經存在過的印記。


反思池的內牆金屬板上鏤空雕刻了2983名罹難者的名字供世人憑弔,烙印了這場災難導致生命消逝的不幸記憶。這 2 座紀念碑也彷彿成為雙子星大樓倒塌消逝後遺留下兩道巨大而深沉的傷痛陰影。但同時它也是美國最大的兩個人工瀑布,流水不停地流入水池中心的方孔形深淵。水聲遮蔽了鬧市區的喧囂。


在恐怖襲擊後的幾年中,數以百萬的人們造訪世貿中心雙子塔遺址,他們在周圍散步,透過反思池牆壁向內部凝視,試圖忘懷這兩座大廈消失後所遺留下的這沉重而巨大的悲劇。


以反思池遺址為中心而建立的全新世貿中心新址,是用7座高樓圍合而成,形成一個建築群的形式。多年來,針對9·11過後如何以最好的方式重建歸零地而進行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紐約市9·11事件發生後不久,花費一定的時間鑽研規劃設計。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LMDC)於2002年啟動了紐約世貿中心新址總體規劃競賽,從而推動紐約世貿中心原址重建工程,2003年丹尼爾·裡伯斯金工作室拔得頭籌。

世貿中心自由塔高度541.3米,1776英尺(為獨立宣言發布年份),地上82層(不含天線),地下4層,世貿中心建築群,分別是2、3、4號樓,它們將和1號樓自由塔、5號樓摩根大通銀行總部、「9·11」紀念館一起組成新世貿中心。從俯瞰視角可見,兩個反思池中間即是9·11紀念博物館。它是集紀念館和博物館為一體的紀念場所。紀念博物館的建築是由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  它分為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兩個部分。紀念館是包括在雙子塔遺址處建造的兩個反思池和一個樹林廣場。

博物館則是收藏有雙子塔部分鋼筋、水泥塊以及很多紀念物品和私人物品。2011年9月11日,是「9·11"恐怖襲擊」發生的十周年,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之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014 年 5 月 21 日博物館也正式對公眾開放。

9·11紀念博物館的設計建造是以地下空間反襯周圍樓宇林立的。從鳥瞰圖來看整個9·11世貿中心遺址區域,2 座方形反思池代表的即是當初雙子星大樓的平面位置,而9·11 國家紀念博物館則是該紀念廣場區域唯一的一座建築物。9·11世貿中心遺址的紀念博物館旁的金屬鑄造的遇難者名冊9·11紀念博物館也是歸零地紀念活動實際意義上的入口點。在9·11事件歷史展覽中,人們可以了解襲擊事件的背景和發生在當天的故事,以及襲擊事件的後果和持續影響。9·11紀念博物館一共地下4層,進入巨大的"地基大廳"可以看到"地下連續牆"(即原世貿中心殘留的擋牆),以及 36 英尺高的"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上面留有紀念物、紀念銘文和尋人啟示。

原世貿中心殘留的擋牆以及"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


這根36 英尺高的"最後拆除的鋼筋立柱"是當年日裔美籍建築師山崎實(Minoru Yamasaki)為雙子星大樓所設計的結構柱,大樓外觀的鋼結構為其建築特色之一,而如今成為雙子星大樓所遺留下的紀念性標幟。


通過對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的深入了解,它設計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這裡一共展出了23000件相關的照片以及10300件物品。最引人矚目的是,紀念館入口處有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高約21米,每根重約45噸,是原先世貿雙子樓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貿廢墟時被找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層樓高的世貿"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貿遺址,象徵著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著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

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


在紀念博物館中探索,可以看到世貿中心大樓殘留的鋼結構體;紀實影像做成的投影牆面,呈現出大樓坍塌後斷垣殘壁的景象;毀壞的腳踏車、鞋子、鐘錶、文件等等當時罹難者所遺留下的物品,這些都成為這段災難歷史裡一種無聲卻恆久的見證。

世貿中心大樓殘留的鋼結構體


這個「倖存者之梯」在911恐怖襲擊中曾經挽救了數百人的生命。


紐約消防隊(FDNY)的第3梯隊(Ladder Company3)是所有梯隊中死傷最慘重的。

在911恐怖攻擊中,第3梯隊成員為了救援,全數罹雕,而這是當時第3梯隊所使用的雲梯車。



紀念博物館內的展示區猶如時空凍結於「2001.9.11」般,雖難免沉浸在一股沉痛的氛圍中,但紀念博物館有著它獨有的歷史與精神。歷史不在過去,它正在進行。紀念博物館絕不僅僅只是一座紀念碑,它是帶領人們見證深刻的歷史記憶後,重生站起、向前邁進的力量。即使世界輪轉,也不能將你從時間的記憶中抹去。——維吉爾《埃涅阿斯紀》另外,與世貿中心遺址一條街之隔的紐約市消防局,它的牆面有一組二十米長的銅浮雕,表現的是9·11事件當時英勇救援的紐約消防員們。

消防局門口的紀念銘文以及遇難消防員名單


浮雕上有的消防員在指揮,有的在拿著龍頭噴水,有的在連接著水箱,有的在清理著瓦礫。在那場消防戰役中,有343名消防官兵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人們特意為他們建造了這組浮雕,浮雕畫重達7000磅。



浮雕上有兩句英語表達著人們的懷念,「DEDICATED TO THOSE WHO FEEL AND TO THOSE WHO CARRY ON(獻給那些已經犧牲和仍然堅持的人)」,「MAY WE NEVER FORGET(我們永不忘懷)」。




「9·11」恐怖襲擊事件不止在美國紐約事件發生地建立了紀念場所,美國許多州也同樣建造了紀念死難者的雕塑以及作品等等。例如:華盛頓近郊阿靈頓的五角大樓「9.11」遇難者紀念園、加利福尼亞州羅斯米德市,是著名設計師 Heath Satow 雕塑家之手等,後續有機會將會詳細進行介紹。


華盛頓近郊阿靈頓的五角大樓「9.11」遇難者紀念園——Reflect(反映)


加利福尼亞州羅斯米德市——雕塑家之手



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特別推出【城市家具】系列,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將會圍繞這一主題開展系列研究,持續分享探討城市家具中公共藝術的作用與價值,並逐步推介相關優秀案例,敬請關注。

【公告】「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公開組與專業組評審結果公告

公開組參賽者提交報名作品內容詳細解讀指南「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

公告|2019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延期公告

資訊|雄安城市家具設計方案徵集工作推進會在中央美術學院召開

PARCC(微信號:CAFA—PARCC )是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面向公共藝術全領域創辦的藝術新媒體平臺,團隊長期致力於構建以媒體陣地、學術陣地、實踐陣地組成的「三大陣地」運營格局。自2015年創辦至今,平臺匯聚了來自公共藝術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10000餘人、已逐步成長為公共藝術相關領域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權威行業媒體、具有豐富公共藝術資源的社會諮詢平臺。
投稿通道:parcc_wx@cafaparcc.com(投稿細則請見後臺)聯繫電話:18210006831、(010)64777175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國際商業中心F座B樓306-307

相關焦點

  • 遲來已久的紀念: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開館記
    中新社紐約5月15日電 題:遲來已久的紀念——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開館目擊記  中新社記者 李洋  當地時間5月15日,已經入夏的紐約細雨紛飛。在陰沉的天空下,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終於開館。而9·11恐怖襲擊距今已過去了將近十三年。
  • 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揭幕
    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在紐約為「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揭幕。美國各界人士、「9·11」恐怖襲擊倖存者、救援人員及遇難者親友出席揭幕儀式。歐巴馬在致辭中對「9·11」恐怖襲擊罹難者表示哀悼,並讚揚救援人員和在救援行動中獻出生命的人。他說:「那些失去生命的人,仍然受到家庭的愛戴,他們依舊活在朋友的心中,我們的國家現在和將來都以他們為榮。」
  • 9 11國家博物館紀念品之爭:紀念還是斂財
    原標題:9 11國家博物館紀念品之爭:紀念還是斂財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9 11國家紀念博物館(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and Museum)於9月10日向民眾開放,館內展覽了一輛紐約消防局(New York Fire Department)的消防車殘骸,一根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塔的鋼筋,以及恐怖襲擊死難者的照片。
  • 紐約911紀念博物館 | 感動千萬人的展品
    題記「所有紐約市民,美利堅人民,和全世界的和平愛好者,終於有了這個美麗莊嚴的場所,來紀念在911
  • 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因財務等問題持續難產
    原標題:紐約「911」紀念博物館因財務等問題持續難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電9月10日報導,震驚世界的「911」恐怖攻擊即將邁入第12周年,美國各地、尤其是紐約市,都會在這一天舉辦一連串的紀念活動。
  • 紐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有望5月開館
    原標題:紐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有望5月開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主體建築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延遲後,座落於紐約市的「911國家紀念博物館」(The National September 11 Memorial &
  • 紐約911紀念博物館,感動千萬人的展品
    — 題記 —「所有紐約市民,美利堅人民,和全世界的和平愛好者,終於有了這個美麗莊嚴的場所,來紀念在911中永遠逝去的2983個生命。」——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圖:美聯社/Justin Lane攝)「9.11」國家紀念博物館位於世界貿易中心遺址,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遭遇恐怖襲擊的2977名遇難者而建,該博物館以大量的現場圖片和實物等,表達對遇難者的緬懷悼念以及遇難者家屬對親人的追思。
  • 【「9·11」十年】紐約不相信仇恨
    在9·11十年之後,我們分別探訪東西方兩種文明,嘗試還原巨大的仇恨如何產生,又如何被艱難地消弭。我們相信,開放、接納、愛與寬容這些人類品質中最珍貴的東西可能被傷害,卻絕不會被摧毀;而文明在經過創傷與癒合之後,更能走向成熟。
  • 歸零地——每個遊客紐約之行的必到場所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遇襲,舉世震驚。原高約415米的兩座雙子大樓轟然倒塌的一幕,成為21世紀初讓所有人無法忘懷的鏡頭。911事件後,原意為飛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一詞,成為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911事件之後,歸零地是每個遊客紐約之行的必到場所。
  • 通訊:紐約,疫情中紀念9·11事件19周年
    中新社紐約9月11日電 題:紐約,疫情中紀念9·11事件19周年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事件發生時我就在這裡,穿的就是現在這身衣服。」11日上午,站在臨近曼哈頓世貿中心的紐約市消防局9·11遇難消防員紀念牆前,消防員詹姆斯·索羅卡克(James Sorokac)如是說。19年前,9·11恐怖襲擊震驚世界。
  • 歸零地——每個遊客紐約之行的必到場所
    2001年9月11日,紐約世貿中心遇襲,舉世震驚。原高約415米的兩座雙子大樓轟然倒塌的一幕,成為21世紀初讓所有人無法忘懷的鏡頭。911事件後,原意為飛彈目標或核裝置爆炸點的「歸零地」一詞,成為世貿中心一片廢墟的代稱。911事件之後,歸零地是每個遊客紐約之行的必到場所。
  • 通訊:紐約,疫情中紀念9·11事件19周年
    中新社紐約9月11日電 題:紐約,疫情中紀念9·11事件19周年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事件發生時我就在這裡,穿的就是現在這身衣服。」11日上午,站在臨近曼哈頓世貿中心的紐約市消防局9·11遇難消防員紀念牆前,消防員詹姆斯·索羅卡克(James Sorokac)如是說。19年前,9·11恐怖襲擊震驚世界。
  • 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開放 館長:超過任何歷史書
    在「9·1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近13年後,美國「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於當地時間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出席開館儀式,與民眾共同悼念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 該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是建於世界貿易中心原址的9·11紀念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紀念博物館由兩個核心部分組成,「紀念」部分以大量遺物、圖片、音視頻資料,表達了對近3000名罹難者的懷念;「歷史展」部分講述了9·11恐怖襲擊經過,並探究了恐怖襲擊的根源。
  • 9·11紀念現場拜登彭斯擊肘致意 川普講話:美國將永遠反擊威脅
    編輯/文:Schnappi 今天(9月11日),是9·11恐怖襲擊19周年紀念日。紐約這座城市和整個美國將再次停下來,緬懷在那一天喪生的近3000名遇難者,風笛的悲鳴聲和死者的名字再次在曼哈頓「歸零地」迴蕩。
  •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視頻紀念1913軍械庫藝博會
    在這一年的2月17日,具有開創性意義的現代藝術國際博覽會——通常被稱為軍械庫藝博會,在紐約的曼哈頓區69團軍械庫。那次藝博是會由一小群美國藝術家所組織的,它向美國公眾介紹了歐洲前衛派的最新發展。由此,美國人第一次接觸到了保羅·塞尚、巴勃羅·畢卡索、馬塞爾·杜尚和許多其他歐洲藝術家的作品,而與這些歐洲大師們的作品一起展出的,還有諸如馬斯登·哈特雷、摩根·拉塞爾和斯坦頓·麥克唐納-賴特等美國先鋒派藝術家們的作品。為了紀念這一重要時刻一百周年紀,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製作了一系列的視頻錄影來展示博物館所收藏的來自1913年重要作品。
  • 美國世貿大廈遺址「9·11」博物館將對外開放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時代》周刊3月24日報導,美國紐約市24日宣布,建立在紐約「9·11」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地——世貿中心遺址的紀念博物館將於今年5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據報導,館內工作人員表示,場館對外開放的前5天將24小時全天只對「9·11」事件中的遇難者家屬、倖存者及救援人員開放,以更好地紀念死難者並向災後夜以繼日堅守在救援及重建崗位上的工作人員致敬。
  • 紐約網紅地,到了紐約不去這些地方打卡,將會錯過很多!
    最初莫迪卡的本意是想將銅像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的人行道前,但是引起了大量的行人圍觀。最後在政府的幹預下,這座銅像被移到了博林格林公園附近,也就是它現在的位置。這座雕像通體發光、身體健碩、鼻孔怒張、表情充滿了鬥爭的欲望,從身體裡湧出的氣勢震撼了每個人。同時以牛的形象來比喻股市的牛市也有著對美國股市永遠大漲長紅的期待。
  • 浮光掠影美國遊-68 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
     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一景  2020.9攝     紐約建在原世貿大廈基坑上的911紀念碑,裡色大理石上刻著近3000個罹難者名字:         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一景
  • 美國紀念911事件7周年 五角大樓紀念園落成(圖)
    9月11日,在美國紐約世貿中心舊址,民眾舉行「9·11」事件七周年紀念活動。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9月11日,在美國紐約世貿中心舊址,人們手舉遇難者的照片參加「9·11」事件七周年紀念活動。新華社記者 侯俊 攝
  • 美國9·11紀念公園!運用中國智慧化解危機 安撫亡靈
    2014年6月28日,我再次來到紐約的9·11紀念公園。無論公私的原因,我已經多次逗留此地,在茫茫的人潮中,感受最為深的應該是這一次。當年10月,曼哈頓下城開發公司通過南加州大學找到了我,並且立即安排我到了9·11現場進行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