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回歸20周年丨你了解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2020-12-15 騰訊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 我離開你太久了 / 母親 /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1999年12月20日,在邁入新世紀的前夕,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伴隨著《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歷經風雨的「遊子」終於回到祖國母親懷抱。

廿載彈指一揮間,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澳門特別行政區迎來20歲生日。

1999-2019

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過去數年,澳門特區政府積極挖掘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進行相關的申報工作,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廣,並與內地積極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6月11日,在文化部(現文化和旅遊部)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共同主辦的「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在澳門綜藝館隆重開幕。這一天正是我國第6個「文化遺產日」,這一年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開始實施的第一年,活動的舉辦意義重大。

此次活動也是在澳門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包括展覽、演出和傳承人展示等內容。活動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及獨特魅力,使澳門觀眾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精華和我國開展的各項保護工作,進一步喚起了人們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有效地促進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合作,更好地拓展了內地與澳門文化交流的廣度與深度,滋養中華文化之「根」,持守中華文化之「魂」,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代代傳承。

澳門作為文化共融之地,不同的民風習俗異彩紛呈。四百多年來東西文化在澳門紮根滋長,造就了澳門特有文化景觀的同時,也形成了澳門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澳門特區政府在制定澳門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第11/2013號法律《文化遺產保護法》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為保護對象,成為該領域法制建設的裡程碑。該法律設有獨立的篇章,明確制訂完善機制保護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範圍、清單的擬訂標準及程序、項目的緊急保護及傳承人義務等。

目前,經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公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項目共有15個,包括:粵劇、涼茶配製、木雕-神像雕刻、道教科儀音樂、南音說唱、魚行醉龍節、媽祖信俗、哪吒信俗、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土生土語話劇、土地信俗、朱大仙信俗、搭棚工藝、苦難善耶穌聖像出遊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

同時,在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澳門共有8個項目入選,具體項目及相關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信息如下: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個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

1

道教音樂(澳門道教科儀音樂)

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是兼融澳門正一派與廣東全真派道教音樂的宗教音樂。道曲合計達五百多首,在各地道教科儀音樂中,以其曲目數量名冠前列。澳門道教科儀音樂除了在正一派火居道院延綿二百年外,20世紀60年代,吳慶雲道院吳玉生道長不拘門戶,分別傳進澳門及香港的道教壇堂,拓展澳門道教科儀音樂流布的範圍。

20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澳門經濟轉型,城市化加劇,傳統宗教儀式漸被簡化,道場法事不復興旺,正一派道士人數因此大幅銳減,富有傳統本土特式的澳門道教科儀音樂面臨失傳危機。為了保留及搶救澳門這一民族寶貴文化遺產,澳門道教協會於2002年成立後,旋即開展了一連串保護工作:開辦道教文化科儀研習班,成立澳門道樂團,組成澳門道教協會法務團,舉行道教音樂欣賞會,錄製《玄門早晚堂功課經》光碟,並於2006年專誠邀請原武漢音樂學院道教音樂研究室主任、新加坡道樂團音樂顧問兼導師王忠人副教授蒞澳進行道教音樂記譜工作,共記錄了五百多首曲譜。

2

木雕(澳門神像雕刻)

神像雕刻是流行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一種傳統雕刻藝術,它起源於當地漁民和其他居民的宗教信仰,其發展經歷了從簡樸到精緻、從小型到大型、從單體到組裝的過程。澳門神像雕刻秉承中國古典造像藝術的優良傳統,保持了包括金漆工藝在內的古法髹飾及堪稱江浙造像主流的寧波派形制,同時又借鑑緬甸等外來造像藝術的造型因素和接合方法並加以改良和創新。

澳門神像雕刻主要製作木雕佛像,工藝過程包括選材、設計、雕刻、接合、打磨、造底、上彩、金漆、貼金箔等主要環節,其雕像產品可分為漁民信仰神像、道教及民間信仰神像、佛像及神龕佛具、民居商號裝潢雜項和公共雕塑、木雕大型佛像五個類型。

澳門特別行政區現有「大昌佛像雕刻木器」和「廣榮造像雕刻木器」兩家神像雕刻店,前者還是當地的百年老店,在神像雕刻方面具有不容置疑的代表性。澳門神像雕刻融傳統工藝和現代手段於一體,選料上乘,工藝精湛,造型嚴謹,裝飾華美,顯示出較高的藝術水平。

3

民間信俗(魚行醉龍節)

澳門魚行醉龍節是澳門鮮魚行獨有的一項民間傳統節慶活動,又稱澳門魚行醉龍醒獅大會,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舉行。舞醉龍源自數百年前的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珠海、澳門)。據道光《香山縣誌》載:「四月八日浮屠浴佛,諸神廟雕飾木龍,細民金鼓旗幟,醉舞中衢,以逐疫,曰轉龍。」

每年四月初七傍晚,澳門從事漁業批發或零售的居民,便匯聚在菜市場,無分彼此,個個席地而坐,圍臺進餐,形成吃「龍船頭長壽飯」傳統。酒席間,舞動香案上的木龍祈福。四月初八舞醉龍巡遊、免費派送龍船頭飯是節慶中的主要活動內容。舞醉龍、舞醒獅是節日中的兩項主要表演形式。舞醉龍是澳門鮮魚行全行會共同參與的節慶活動,由歷任理監事會成員統籌策劃組織。現在澳門各界廣泛參與。

澳門魚行醉龍節活動傳承中華民族「龍」的精神,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期盼與祝福,對於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增進社區及行業團結協作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亦有民俗學、歷史學研究價值。

相關焦點

  • 回歸20年,澳門文化發展引人注目
    1999年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每年都投入2000多萬澳門元進行文物建築保護工程。除了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文物建築進行修繕,也對其周邊環境進行改善及維護。目前,特區政府的文物保護清單裡就有超過120個文物古蹟景點。回歸早期,特區政府將「澳門歷史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確認工作放上日程表,經過祖國的支持、指導與協助後,將澳門的文化遺產進行了審核。
  • 電影頻道將於20日播出《又見蓮花》 慶祝澳門回歸
    電影頻道將於20日播出《又見蓮花》 慶祝澳門回歸 日,在慶祝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之際,由中央宣傳部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愛奇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北京中聯經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制的電影《又見蓮花》,在cctv-6電影頻道和愛奇藝網站同步播出。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_新華網
    【協同奮進 共創繁榮】澳門:攜手大灣區 拓展發展新空間澳門回歸20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措施支持澳門多元發展。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加快建設,澳門將拓展發展新空間。 澳門記憶1999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了!這一天,舉國歡慶,澳門民眾喜笑顏開;這一天,《澳門日報》連發兩個號外;這一天,萬人夾道歡迎駐澳部隊......這一天,發生了太多難忘的故事。
  • 《頭號英雄》人民網專場,在直播答題中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
    12月20日晚22點,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司指導,由西瓜視頻推出,抖音、今日頭條聯合出品的,全民互動直播答題活動《頭號英雄》,迎來了人民網專場。本場以"澳門回歸20周年"為主題,圍繞澳門的風土人情、發展變遷設置題目,用分享知識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迎接這一重要日子。
  • 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 市民爭相購買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郵票
    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的日子,集郵愛好者以爭相購買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郵票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市民展示澳門回歸20周年首日封。她說:「已經想好了,分別將回歸首套、回歸10周年、回歸20周年的紀念郵票一起做個首日封,來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懷抱。」
  • 回歸祖國20周年的澳門,一半是歷史,一半是繁華
    2019年是澳門回歸祖國整整20周年,來到市政署的時候剛好趕上了「根與魂—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其實對於杭州的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少有一些了解,不過這次在澳門又能看到它們的「身影」更有一些小激動。
  • 澳門回歸20周年!為什麼澳門的珠寶越豪華越便宜?
    熱烈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澳門,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和百越地。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籤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
  • 回歸20年!澳門!澳門!
    20年前的今天, 是個特別的日子, 是個令全國人激動的日子! ——澳門回歸!
  • 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點讚澳門」主題活動在澳門盛大開啟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1月2日晚,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點讚澳門」主題活動晚會在澳門菜農子弟學校合唱團優美的童聲中盛大開場,容納1200人的澳門巴黎人劇院座無虛席。
  •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澳門開幕
    6月11日下午,「根與魂──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在澳門市政署畫廊舉行開幕式。本次展演由文化和旅遊部與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主辦,旨在促進內地與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和交流。「根與魂」系列活動將以靜態展覽、舞臺表演和工作坊體驗等形式,向澳門市民展示浙江省豐富多元的非遺項目和傳統文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傳習補助頒發儀式開幕式期間,為鼓勵澳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港澳臺辦公室巡視員滿宏衛向澳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頒發傳習補助。
  • 澳門四人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新華社澳門5月17日電(記者胡瑤)記者17日從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獲悉,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的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澳門四名申報者均入選,分別是南音說唱的區均祥、媽祖信俗的陳鍵銓以及哪吒信俗的鄭權光和葉達
  • 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鈔,細節信息量很大!
    作為2019年我國唯一確認發行的紀念鈔,澳門回歸20元紀念鈔這次發行量僅有500萬對。一轉眼,澳門已經回歸二十周年提到澳門你會想到什麼?有一首歌,20年前火遍全國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沒錯,它就是《七子之歌》然鵝,聯姨今天要說的是另一件大事——澳門回歸20周年紀念鈔。
  • 澳門喜迎回歸祖國20周年
    【環球時報赴澳門特派記者 白雲怡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德 葉藍】「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999年12月20日,300名小朋友在大三巴牌坊前唱起《七子之歌》,將澳門回歸祖國的喜悅傳到全世界。17日,在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這首歌再次在網絡上傳唱,戳中很多人的淚點。
  • 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共敘血脈親情!
    在全國各地熱烈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 央視特別策劃節目《情滿澳門》 鎖定廣電高清互動 12月20日20:35分CCTV3頻道
  • 同心:澳門回歸20周年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 周智宇 深圳報導導讀:澳門過去20年實現了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居民生活持續改善。在多年「經濟適度多元」探索後,澳門在經濟多元化發展上也有初步成效。澳門的發展成就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
  • 澳門回歸20周年丨澳門回歸慶典那一夜
    1998年6月,我赴新華社澳門分社工作,當時的新華社澳門分社共有210多位工作人員。我在澳門工作了99個月,最難忘記的是1999年澳門回歸慶典前後的日日夜夜。
  • 澳門回歸20周年,帶你回顧經典澳門風味!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201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20周年。20周年裡澳門在祖國的懷抱裡,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澳門已嶄新的姿態迎接全世界的目光。澳門是一個多元的城市,在各種文化的碰撞下,滋生了無數自帶特點美食,首屈一指的就是葡國菜。
  • 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主題曲《蓮成一家》正式發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肖中仁):澳門音樂產業協會4日正式發布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主題歌曲《蓮成一家》,並通過音樂短片形式呈現澳門回歸20年來的發展成就,以及澳門社會欣欣向榮的景象。「小小一朵蓮花,背靠著偉大的胸膛,浮沉順逆分享分擔;住在同一個家,牽著彼此並肩開創,互相守望朝著同一方向……」歷經半年多時間的創作,澳門回歸20周年主題曲《蓮成一家》4日正式發布。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澳門中聯辦宣文部部長萬速成,以及澳門文化、教育等多個領域的上百名代表出席了當天的發布會,並觀看了音樂短片。
  • 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喜迎回歸20周年[組圖]
    12月8日下午,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啟動。中國網記者 董寧攝影 中國網訊(記者 董寧)12月8日下午,由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19澳門國際幻彩大巡遊」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啟動,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80隊巡遊表演隊伍聯袂參演,共慶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 伴隨著澳門回歸二十周年,你怎麼看澳門?
    這兩天的澳門頻頻上熱搜,最初了解澳門是通過它強大的賭博業,澳門是世界著名的賭城。世界有四大賭城:澳門、摩納哥城、大西洋城、拉斯維加斯。這四大城市都是以賭博業為中心的龐大的旅遊、購物、度假產業而著名,都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勝地,澳門被稱為世界四大賭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