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共和國識別碼》
作者: 李忠傑
釣魚臺國賓館,原是一處古代皇家園林,20世紀50年代末作為北京十大建築之一予以改造,成為中國國家領導人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國家接待各國元首和重要客人的主要賓館。
釣魚臺國賓館坐落在北京阜成門外古釣魚颱風景區,玉淵潭東側,南北長約1公裡,東西寬約0.5公裡,總面積42萬平方米。環境幽雅清寧,樓臺亭閣間碧水紅花、林木石橋,是中國古典建築情趣與現代建築格調的完美融合。
古釣魚臺是北京著名的園林之一,因金章宗皇帝在此築臺垂釣而得名,迄今已有800多年歷史。明代萬曆年間,成為明代皇親的京郊別墅。至清代,乾隆皇帝敕命疏浚玉淵潭並在此興建行宮,營造了多處建築,並引來香山之水,通至阜成門外護城河,成為皇家園林。乾隆皇帝還為每座亭、臺、樓、閣親筆題寫了匾額,為釣魚臺西側甕門賦詩題匾「釣魚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外交活動發展迅速。1958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周年並接待應邀來華參加國慶的一些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中央決定選古釣魚颱風景區為址,建一座國賓館,定名為「釣魚臺國賓館」,由外交部具體實施。
經過一年多努力,建成了17棟接待樓,大多是二層青磚紅瓦樓房,外部保持原有風格,內部改成現代化裝修。各樓從東門北邊按逆時針方向依次編號。為體現大小國一律平等,不設「1號樓」;為尊重歐洲國家習慣,不設「13號樓」;為尊重中國傳統,以「芳菲苑」稱「17號樓」,以「八方苑」稱「4號樓」。第18號樓總統套樓是最豪華的建築,外形是純中國皇帝宮殿結構。其他有西方別墅式的、伊斯蘭式的、東方民族式的。建成後,園內景色大為改觀,原釣魚臺行宮和現代化17棟樓連成一片,古今相映、珠聯璧合。
1959年國慶10周年慶典前夕,釣魚臺國賓館迎來了首批國賓。12個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團,每個代表團入住一棟樓。率領蘇聯代表團的是赫魯雪夫,他在18號樓的大門前,栽下了象徵和平友好的紀念樹。金日成率領的朝鮮代表團住進12號樓。胡志明住進11號樓。各代表團都在自己住的樓前栽樹紀念。
此後,國賓館專門接待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世界知名人士,並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事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自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彭真等中央領導人有時也到釣魚臺國賓館召集會議,或臨時小住,或會見外賓。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釣魚臺國賓館除了仍然接待外國貴賓、舉行外事活動外,1980年開始對社會開放營業。
據介紹,釣魚臺國賓館已經先後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總統、國王、總理近1000人次,其中600餘位下榻18號樓。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森來華進行歷史性的「破冰之旅」,下榻之處便是釣魚臺國賓館18號樓。此前基辛格秘密訪華時,住在6號樓。1982年9月,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訪華,入住釣魚臺12號樓。20世紀80年代,中英、中葡關於香港、澳門問題談判,以及中蘇關係正常化的談判都是在釣魚臺進行的。1992年,中韓雙方經過談判,在17號樓芳菲苑籤署了建交公報。1999年12月,江澤民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最後一次以俄羅斯總統身份訪華的葉爾欽。從2003年8月開始,世人矚目的六方會談在芳菲苑舉行,歷經波折,終於在2007年實現突破,通過「二·一三」共同文件;2007年10月3日晚,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又發表《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
釣魚臺國賓館見證了中國外交的眾多事件和逸事,因此是世界和媒體矚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