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南同浦鐵路的建成通車,第三工程局第三工程處又開始負責修建太焦鐵路,父親單位搬遷到山西省太谷縣,來到太谷縣是1970年10月底,當時單位家屬房和學校都沒有蓋好,又一次租當地人的房子暫時居住,居住在太谷縣五福巷,離孔祥熙的老宅只隔一條小巷子,那個年代吃飯都吃不飽,還講什麼旅遊?那時候也小也不知道太谷縣的歷史,太谷縣我也是在看了《喬家大院》電視劇後,才開始看了一些與太谷縣有關聯的書籍。
【太谷鼓樓】
太谷縣位於山西省中部,地處晉中盆地,始建於西漢,歷史悠久,文化商貿發達,是文明遐邇的晉商發祥地之一。距山西省會太原僅60公裡。早在上個世紀以前,在晉中、呂梁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句民謠:&34;。這是對晉中商賈雲集,殷實富庶的讚譽。電視劇《喬家大院》熱播後,《山西晚報》刊登出大清光緒年間晉商財富的一個排行榜,榜上共錄14家,其中太谷有曹、劉、武、孟、楊五家,論實力太谷最強,。目前名勝古蹟主要有白塔遺址、三多堂(曹家大院)、無邊寺、淨信寺、鼓樓、孔宅等遺址。
【太谷古城「五福巷」】
在太谷縣我和我姐迷路了。家剛搬到太谷縣五福巷,我和姐姐就到太谷紅旗小學報到上學,聽在太谷同學說,現在叫太谷師範附屬小學,當時三處學校還沒有建成,只有暫時在地方學校就讀,我清楚的記得第一天上學的情景,第一天報到上學,害怕不認路,在上學的路上特意看看旁邊參照物,可是下午下學天都黑了,路上也沒有路燈,旁邊參照物也看不清楚了,我和姐姐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多虧遇見一位好心人問我們家住在那?我和姐姐一時著急忘了家住在那條街了,後來我記起了,跟這位好心人說家在五福巷,這位好心人給我和姐姐送回到家。
【太谷古城「五福巷」】
在太谷縣居住五福巷,吃水要到離家八九百米遠的供水點取。每次挑水都是我和姐姐去抬,那時候我和我姐個子都挑不起來,因為扁擔放在肩上水桶離不了地,再說我們也挑不動,抬水時每次先給賣水的1分錢水票,(一擔水1分錢)抬一桶水回家,到家後把水倒進水缸,再去抬第二桶水。
【我們姐弟在太谷五福巷居住合影】
在太谷縣紅旗小學上學期間有一件事是我永遠忘不掉的,說出來現在年輕人沒有相信的,那是學校布置的作業,沒有量的要求,但是,是一件很難完成的作業,撿牛馬糞交到學校。撿牛馬糞在那個年代也和現在一樣很難看到的,現在城市是沒有馬車、牛車自然沒有,那個年代馬車、牛車比較多的,那為什麼還沒有?那時候莊稼施肥沒有化肥,施肥大部分都是牲畜肥,當然牛馬糞就很緊俏了,再有當時各個公社都安排有五六十歲的老人到四處撿牛馬糞,那些老人天不亮就到各個街道撿牛馬糞,等我們早上起來去街道撿牛馬糞時,可以說是街道比現在街道都乾淨,現在的街道還有不少人在遛狗時,狗狗留下來的糞便在那裡。
早晨在大街很多我們這樣的學生,一手拿鍬,一手拿筐,只要有馬車過來,就會緊追不捨,眼睛死死盯住馬屁股,並隨時準備百米衝刺。後來經驗總結髮現,只有馬尾巴翹起來的時候,才是出貨的時候,男孩女孩會一哄而上,將路上的馬糞搶了個精光。搶到糞球的小夥伴就跟撿到黃金一樣。會露出驕傲的神情,又是歡呼又是崩跳,高興得讓其他孩子嫉妒,我有時搶到一兩個,有時是空手而歸,只能嫉妒地看著收穫最多的學生。
在太谷縣我經歷了紅旗小學上學期間 「9.13」林彪事件。在學校的南校區,批判林彪的圖片懸掛在學校一個古老的大殿裡,供學校師生觀看,這個大殿過去是幹什麼用的?我至今不知道,我記得一條道路把學校分兩個校區,我在南邊校區上學,北邊的校區是高年級上學的地方,直到離開這所學校我也沒有進去過。
【三處家屬院】
一年多以後三處學校建成,原來在紅旗小學上學的三局子弟全部轉學走了,我們家也從租當地人的房子中搬出來,搬到三處家屬院。搬家對於一個八九歲的孩子來說也是一件苦差事,那時候父母身體不好,搬家的事就落在我、我姐和大弟弟身上,我拉平板車,我姐和大弟弟在後面推,大概從五福巷到三處家屬院路程有2公裡多,就這樣一趟一趟我們把家裡的所以東西搬完。
【三處家屬院我家住過的那棟平房】
在太谷縣我從童年時代度過到少年時代。從小學上到初中經歷了三處學校的建立、三處學校從南院搬遷到北院的整個歷史過程。
【拆遷前的三處家屬院】
在太谷縣我童年時代中經歷了周恩來、朱德和毛澤東三位偉人的離世。參加了在三處機關舉行的周恩來總理弔唁活動,在三處機關大院搭建了臨時弔唁周恩來總理大廳,三處的職工、家屬和學生在這裡排隊弔唁偉大的周恩來總理,進入弔唁大廳面向周恩來總理遺像三鞠躬。毛主席逝世,太谷縣舉辦了全縣人民弔唁活動,我又一次參加,記得弔唁毛主席儀式在山西省中藥廠門前的大街舉行(大街的名字不記得了),弔唁那一天,天在下著小雨,不知道什麼原因,前來參加弔唁的人都不穿雨衣、戴草帽、打雨傘。
在太谷縣我童年時代中經歷了周總理逝世的紀念活動。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當時最火的詩句)。
在太谷縣我童年時代中經歷了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學校還組織了學生們上街遊行活動。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葉帥的詩句)。在太谷縣我的少年時代 1978年離開學校,踏入社會參加工作。
如今,童年雖早已一去不復返,每次回想起我都津津有味,讓人懷念,過去不一定最好,失去的不一定寶貴,可我們希望得到的足夠珍貴;一段生活不一定完美,可我們希望生命堪稱美好,童年在歲月的蹉跎中老去,可我想每當拿出它的時候,都會有很深的感懷。
註:本文作者河南洛陽 老謝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