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老鄉眼中的杜潤生_深度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2021-01-14 山西新聞網

杜潤生(資料圖)

杜潤生在太谷住過的老院子,院裡雜草叢生,但基本保存完好 本報見習記者姚楊攝

    

    2015年10月9日6時20分,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在北京病逝,享年102歲。
    一個多小時後,網絡上就有了杜潤生去世的消息,敬仰杜老的人們陷入悲痛之中。原太谷縣人大主任陳昭的女兒看到這則消息,她猶豫再三,小心翼翼地對父親講:「杜老去世了,今天早上的事。」在她的預想中,和杜潤生有30年交情的父親會感到震驚難過、不能接受,然而他的反應卻出乎女兒的意料:78歲的陳昭沉吟許久,將手中的報紙放下,長嘆一口氣:「杜老這一走,算是解脫了……」
    陳昭最後一次見到杜潤生是在2012年,不久後杜潤生就住了院。從99歲開始,杜潤生就住在醫院裡。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杜潤生除了每天要忍受病痛的折磨,還在關心農村、農民問題。「杜老走了,他終於可以休息休息了。」陳昭說。

    1 一輩子關心農村農民

    1984年,47歲的陳昭還是太谷縣副縣長,通過幾位老幹部引薦,他在北京第一次見到了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的杜潤生。從1982年到1986年,杜潤生連續5年參與主持起草5個「中央一號」文件,對於家庭承包責任制在中國農村的推廣和鞏固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陳昭的記憶中,杜潤生衣著樸素乾淨,身材消瘦,雙目炯炯有神,「是一個十分嚴肅的人。」在辦公室裡,杜潤生十分關切地詢問在座的幾位幹部:「太谷的農村改革進行得如何?農民生活怎麼樣?」聽完大家的回答,杜潤生將頭轉向陳昭,說:「你是太谷的副縣長,你來說一說。」陳昭回答:「如今搞農村改革,農村的經濟基本上都好了。不過在貫徹中央文件的時候,有些人還存在些牴觸情緒。」杜潤生聽完回答:「不能搞一刀切,要遵循群眾自願原則,要聽取多數人的意見。」
    「杜老講話水平很高,思維非常嚴謹。」陳昭回憶說,那一次,杜潤生和陳昭談得非常投緣。從此以後,杜潤生經常邀請陳昭來見他,有時甚至會主動打電話:「你最近忙嗎?要是忙就過幾天再說,不忙的話就來北京見見我吧。」陳昭到北京後,兩人經常從下午7點多聊到凌晨1點。談話結束後,杜潤生意猶未盡地對陳昭說:「今天談完了,明天有時間嗎?有時間就再過來!」
    一開始,杜潤生只和陳昭談農業改革,其他事情絕口不提。一直到1986年的一次見面,杜潤生突然說:「我以前太傳統了,咱們以後可以聊聊別的。」後來,陳昭陸陸續續知道了很多事,比如杜潤生十分喜歡下象棋,退休之後又迷上了網球……杜潤生曾經對他說,自己不喜歡和一些官員聊天,因為他們太愛打官腔。「杜老為人很正直,對不正之風、腐敗的現象相當反對。」陳昭說:「杜老是我的長輩,我從他身上學到一點:自己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別人如果沒有充分的依據,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杜潤生在住院後仍心繫农村農民,一直主張建立農民協會。「誰替農民說話呢?沒有這樣的組織。建立農民協會是杜老的遺願。」陳昭說。

    2 一直研究老百姓的吃飯問題

    談起杜潤生幾十年來推行的一系列複雜的農村改革政策,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龜齡集傳統製作技藝的傳承人、83歲的楊巨奎用一句話進行了概括:「杜老一生都在研究吃飯問題。早些年研究的是『如何讓老百姓吃飽飯』,晚年研究的是『如何讓老百姓吃好飯,吃安全的飯』。」楊巨奎和杜潤生一樣,也是山西太谷人,原為山西中藥廠廠長,後開辦了山西黃河中藥有限公司,是中國著名藥酒品牌——龜齡集酒的研發者。
    上世紀60年代,「文革」開始後,杜潤生受到衝擊,停職檢查,被分配到五七幹校監督勞動。同一時期,楊巨奎被打成了「走資派」。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二人得到平反。第二年,杜潤生被任命為國家農業委員會副主任,開始負責中國農村經濟改革政策研究,楊巨奎則在家鄉繼續進行中醫藥研究。
    上世紀末,杜潤生找到楊巨奎,向他提出在太谷研製生物農藥的想法:「我是山西人,是太谷人,自從工作以來,也沒有給家鄉做過什麼貢獻,就把這個項目放在太谷做吧。」杜潤生說。楊巨奎對此十分感興趣,「一些蔬菜使用化學農藥,殘留物過高會危及人們的身體健康。杜老的這個想法和我為人看病、解除痛苦的職能是相同的。」
    在楊巨奎的推動下,生物農藥研製終於有了重大突破。今年3月23日,山西省科技廳組織專家組,對山西科谷生物農藥有限公司和山西巴頓環境保護技術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植物源速效殺蟲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與應用」技術進行成果鑑定。專家組鑑定這一成果從根本上破解了「農藥殘留、害蟲抗藥性、天然敵死傷害物」等農藥方面的難題,殺蟲速率達到了化學農藥水平,生物降解率達到了100%,每畝農作物使用成本只有3元。從杜潤生找到楊巨奎到項目研發成功,一共過去了17年。17年光陰荏苒,楊巨奎從66歲到了83歲,杜潤生也從85歲成了102歲的期頤老人。「項目成功那天,我覺得自己終於可以向杜老交代這件事情了,可是當時杜老雙耳失聰,已經什麼都聽不到了。如今他走了,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這一心願已經實現了。」楊巨奎遺憾地說。

    3 一定不能給老百姓增加負擔

    在太谷縣陽邑村,還保留著一處杜家的老宅子。這是一個小四合院,院門口掛著一塊寫著「惠迪吉」的牌匾,這句話出自《尚書·大禹謨》中的「惠迪吉,從逆兇,惟影響。」意為:「順從善就吉,順從惡就兇。」宅子雖然荒廢許久,但是還能看出曾經的精緻典雅,杜潤生就在這裡出生長大。
    杜潤生17歲時考入了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其間組織進步學生開展示威請願活動,後又加入抗日反帝同盟會和社會科學家聯盟,被國民黨當局通緝,避於鄉間,次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文史系,繼續抗日活動。在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時,杜潤生嶄露頭角,任學生聯合會成員,同時擔任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總部宣傳部長、區隊長、華北各界救國會常委。相傳閻錫山派人來抓捕他時,兩個兵和正要逃走的杜潤生撞了個滿懷,一個兵一把揪住杜潤生的衣領問他:「杜潤生呢?」他急中生智地回答:「杜潤生在裡面呢!」於是逃過一劫。1937年太谷縣人民抗日武裝自衛隊成立,杜潤生任指導員,第二年就離開太谷執行野戰任務。
    上世紀90年代,杜潤生受邀到山西太原開會,會議結束後,他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在太谷的三天時間裡,杜潤生見了一些老同志,又回到陽邑村看了看以前住過的老院子。當時房子雖然破敗,但是保存基本完好。杜潤生對陳昭說,他想自己出錢,把房子修一修,不用修得多好,只要不塌就行。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這一想法並未實施。十幾年過去了,老房子愈發破敗,一側偏房倒塌,院子裡更是雜草叢生,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
    2006年,要福生當選陽邑村村長,剛上任沒幾天,他就到北京拜訪杜潤生,杜潤生和他聊了大概兩個小時。「杜老一張嘴就知道他不是一般人,這兩個小時我受益匪淺。」要福生說。臨走時,要福生提出村裡想把杜潤生的老房子翻新一下,修建一個杜潤生紀念館,被杜老嚴詞拒絕了。「不能給老百姓增加負擔!」杜潤生說。
    要福生回來後,總覺得應該做點什麼,他在老房子門上加了一把鎖,防止閒人進出破壞老院。然而,要福生沒有想到,隨著杜潤生的去世,這座日漸荒蕪的老院子和他主人的故事一下子進入人們的視野,這裡面有厚重的歲月,有人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本報記者 任俊兵 見習記者 姚楊

(責任編輯:張靜玉)

相關焦點

  • 山西麵食藝術走進臺灣_山西新聞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正月初一 山西麵食藝術走進臺灣 時間:2017年01月26日 03:07 來源:山西新聞網--山西晚報
  • 手工山桃核 編出致富路_展品介紹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網站聲明 山西日報、山西晚報、山西農民報、三晉都市報、良友周報、山西經濟日報、山西法制報、山西市場導報、百姓生活資訊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山西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註明來源,例:"山西新聞網-山西日報 "。山西新聞網版權諮詢電話:0351-4281485。
  • 美麗太谷 風採無限——全國主流媒體記者太谷採風掠影
    5月25日,山西省第五次旅遊發展大會國內主流媒體推介會暨全域旅遊全媒體看三晉太谷採風儀式啟動。接下來,採訪團成員兵分四路開啟了他們在山西為期四天的「探秘」之旅,此次太谷縣採風活動中,採訪團成員分別參觀考察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太谷縣鑫炳記食業有限公司及曹家大院等文化旅遊資源,親身感受那裡厚重的晉商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及晉商大院的獨有魅力。
  • ...九牛牧業打造優質放心奶_獨家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
    今天下午,第四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的大廳裡奶香四溢,吸引了眾多市民圍觀。以「喝九牛鮮奶,享健康生活」為主題的太原農業委員會推介會熱鬧開場,展示出太原市農業農村工作新成就。   據介紹,山西九牛牧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金7000萬元,固定資產3億元,職工600餘人,先後投資6.3億元資金,建成柴村、柏板兩個近萬頭規模的牧場和一座現代化乳品、烘焙加工廠,形成了奶牛養殖、飼料種植、乳品加工、冷鏈配送連鎖銷售多元發展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
  • 山西又一大院走紅,被稱為「太穀神跡」,在「大佬」眼中不輸喬家
    山西這個地方出現了不計勝數的名人,也有不計勝數的景點。晉商在之前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在山西出現了很多成功的商人,他們把「晉商」這個詞推向了世界。這些商人的住宅可以說是非常的奢侈,而且非常的有內涵。直到現在,一些商人的住宅完整地保存了下來。著名的就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等。其實還有很多的住宅景點也非常地震撼,但是都被這兩個有名的景點遮住了本應該屬於他們的光輝。
  • 說黃河 道長城 論太行_山西新聞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這是山西旅遊的總品牌,中青旅把這個品牌結合三大旅遊帶解讀成了三句話:    黃河魂,在山西。沒有聽過壺口瀑布的咆哮,不足以談民族之精神;    長城魂,在山西。沒有見過荒煙蔓草的長城,不足以談歷史之浮沉。    太行魂,在山西。沒有攀登過壁立千仞的山峰,不足以談人生之自信。
  • 盂縣開通四條直通線路直達六景區_山西新聞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盂縣開通四條直通線路直達六景區 時間:2017年04月28日 16:28 來源:山西青年報 五一期間,山西陽泉盂縣將舉辦為期5天 (4月29日至5月3日)的假日旅遊活動,開通4條免費直通車線路,直達6個景區景點。屆時,遊客乘免費直通車遊覽景區,可「享特惠門票、品地方美食、購特色商品、看民俗演出、觀文化展覽」。
  • 《山西面道》系列之二:山西麵食現狀調查_深度報導_山西新聞網...
    山西人將其「揉搓」成了山西麵食文化。且不說花饃、鍋盔、饊子、石子餅、太谷餅等面點,單「煮麵」一項就演練出削、剔、撥、擦、抿、壓、拉、搓等20多種技法。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獨特的地理氣候成就了山西人對麵食的喜好。
  • 太谷:向山西「農業矽谷」大步邁進
    11月11日,省政府第136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山西「農谷」建設初設方案,決定在太谷全縣域內建設山西「農谷」——  2015年10月30日,省委副書記、代省長樓陽生在太谷調研時提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場的無形之手,把太谷變為農谷」。
  • 「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正式啟動!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遊山西就是讀歷史。9月23日,「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推介會在山西文旅集團啟動舉行。本次推介會也是此行的啟動儀式,是2020年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山西省舉辦的規模最大、邀請媒體人數最多的一次文化旅遊集中採訪活動,來自中央、全國各省74家主流媒體近百人參加。
  • 「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正式啟動
    9月23日,「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推介會在山西文旅集團啟動舉行。本次推介會也是此行的啟動儀式,是2020年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近年來山西省舉辦的規模最大、邀請媒體人數最多的一次文化旅遊集中採訪活動,來自中央、全國各省74家主流媒體近百人參加。
  • 臺灣主流媒體專訪團考察山西洪洞大槐樹
    臺灣主流媒體專訪團考察山西洪洞大槐樹 2016-09-24 20:    進入洪洞大槐樹景區,臺灣主流媒體專訪團首先看到的是「根字影壁」,影壁最突出的就是一個大大的「根」字,飽含了槐鄉父老濃濃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內外移民後裔的思鄉之意。
  • 記者探訪長治魔術村(圖)_深度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今年4月,王竹紅和一位村民參加中國達人秀山西預賽,成功闖關。現在兩人正等待通知,準備在這個知名電視節目上,一展「魔術村」農民魔術師的風採。 本報記者 梁成虎
  • 山西好風光 引客八方來:「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今日啟動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61年前,三晉美景伴隨著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這首《人說山西好風光》名聞大江南北;61年後,由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 「遊山西·讀歷史」第二屆全國主流媒體山西行活動,於9月23日在山西太原啟動,來自全國
  • 走進山西太谷的東寺園
    太谷民間有諺語「東寺園裡遊九曲」之說,東寺和園這指的是兩個地方,東寺曾是太谷的第一大寺,僅僅六十年的時間這座千年古剎就從太谷地面上消失的無影無蹤,僅存一座藏經樓還在太原迎澤公園裡。1943年太谷東寺資福寺全貌,東寺的整體偏向東南是一座二進院,這座廟宇的大殿非常巨大如同一座四合院的整體。東寺園的園指的是東寺西南面的一塊空地,也就是原東南街小學的操場,這片空地原來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三都會趕一個月的東寺會,過年的時候這片空地還要搭上黃河九曲陣讓人遊玩。
  • 山西太谷六和飼料有限公司開業
    導語: 3月18日,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山西太谷六和飼料有限公司開業慶典隆重舉行。參加慶典的領導山西太谷縣人大主任孫建富、太谷縣副縣長尹曉明及畜牧局、鎮黨委等各級領導,集團預混料事業部、石羊集團、大象集團及相關單位的負責人參加開業典禮。
  • 張雲龍在太谷縣調研山西農谷晉中國家農高區建設情況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 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雲龍與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團隊調研山西農谷和晉中國家農高區園林綠化、種苗花卉規劃設計和建設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副市長丁雪欽,縣委書記、山西農谷黨工委書記劉偉,山西農谷(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李成海,太谷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國文一同參加。
  • 【周刊】金庸筆下的山西「江湖」_周刊回顧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在這場夢裡,山西是個繞不開的地方……   >>這些山西名勝,曾帶給他靈感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對於廣大讀者來說,金大俠筆下不僅有刀光劍影、愛恨情仇的江湖,更有祖國的大好山河、壯麗風光!其中,當然也不乏山西的美景。《笑傲江湖》、《神鵰俠侶》、《鹿鼎記》、《天龍八部》,這些小說中的很多故事都發生在山西。
  • 山西太谷古城的老照片
    太谷鼓樓遠眺白塔【山西太谷縣城角樓】【晉中太谷城東大街】【太谷東大街兩張老照片對比】太谷古城牆西北角樓【已毀】,角樓的後面是今天的「西苑公園」。太谷北城門【已毀】太谷古城西城門樓【已毀】。太谷西城門沒有甕城,城樓為「凹」字形,形似故宮「午門」。太谷古城東城門樓【已毀】太谷古城小南街文廟牌樓【已毀重建】,照片左面為太谷文廟牌樓,右面為太谷文廟「萬仞宮牆」至今尚存,不過現在成了太谷中學的自行車車棚。
  • 龍騰虎躍慶盛世 百家社火鬧平遙(圖)_獨家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大秧歌,扭出快樂! 在劉大爺看來,「福棍」頂多算村裡人玩耍的一個老項目,但在我們眼中,那就是一門藝術!是一個老人肯搭上半輩子,用樸實的態度去面對、去傳承的傳統玩意兒!  與劉大爺相比,今年60歲的範長全雖然在年齡上略有不及,但他的「藝齡」卻近乎劉大爺的一倍。範大爺說,他7、8歲時便開始練習舞龍,至今已有5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