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正月十五,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戶戶看彩燈、放花炮。今天上午,「百家社火鬧平遙」活動也在平遙縣城熱鬧開演了,記者親臨現場,感受了一把十足的「年味兒」!
舞巨龍,創希望! 程剛/攝
龍騰虎躍慶盛世,歌舞昇平鬧元宵。今天上午,平遙縣柳根路一派花團錦簇、人潮湧動、彩旗飄飄的熱鬧景象,一場主題為「我們的節日·春節——百家社火鬧平遙」活動在這裡精彩上演。由平遙縣3000多名老鄉組成的40支表演隊伍,身著節日盛裝,以滿懷激情的演出為當地百姓和異地遊客獻上了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大秧歌,扭出快樂! 程剛/攝
節目——
喻意新穎 韻味十足
上午9時,伴隨著一段激昂的《鑼鼓喧春》表演,數千名觀眾不約而同地被現場的喜慶氛圍所感染。首先出場的,是數十個生龍活虎的壯小夥,他們甩開臂膀擂鳴鑼鼓,激昂的鑼鼓聲,聲聲催人奮進。緊接著,九條巨龍上下翻騰,仿佛正在揮舞著平遙騰飛的新希望。
猶如萬馬奔騰的竹馬表演,展示了平遙人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而男女孩童表演的傳統項目節節高,也進一步預示著人們的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身著56個民族服裝的霸王鞭表演,融舞蹈、武術、體育於一體,象徵著我們國家56個民族大團結;由數百人載歌載舞組成的混秧歌隊,更是藉助濃鬱的鄉土氣息將整場活動推向高潮。
本屆社火節共分為「活力平遙」、「文化平遙」、「開放平遙」、「和諧平遙」四個篇章,在多達40個的精彩節目中,既有蘊含了平遙當地特色、流傳久遠的腰鼓、秧歌、背弓、竹馬、獅子舞、龍燈、旱船、高蹺、彩車、背棍、抬閣、武術、走鏢、算盤等民俗表演,也有頗具現代氣息的軍樂隊、民樂隊、花環隊、威風鑼鼓隊和扇子舞、街舞、花傘舞及卡通表演,可謂雅俗共賞、極具韻味。
含羞之美。 程剛/攝
演員——
臺上一分鐘 臺下十年功
在群情激昂的表演者中,有的是附近的村民、有的是在校的學生。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已經70有餘,年齡最小的才3歲。而將這老老少少凝聚在一起的理由,卻非常簡單,「圖個樂呵!」
今年64歲的劉朱德老人,從事福棍藝術已經有30個年頭了。雖然已是花甲,可倍兒精神的他不但能扛起站著三四個孩童的花架,而且還是表演隊的一名領隊呢。在劉大爺看來,「福棍」頂多算村裡人玩耍的一個老項目,但在我們眼中,那就是一門藝術!是一個老人肯搭上半輩子,用樸實的態度去面對、去傳承的傳統玩意兒!
與劉大爺相比,今年60歲的範長全雖然在年齡上略有不及,但他的「藝齡」卻近乎劉大爺的一倍。範大爺說,他7、8歲時便開始練習舞龍,至今已有50多年了。起初也是從簡單的龍身、龍尾舞起,隨著技藝的提高,他已從撐龍頭躍為如今整個舞龍隊的核心角色——撐繡球了!老人的言談感染著我們,仿佛他臉上每一個褶皺中都能擠出快樂的音符。
在高蹺表演隊裡,9歲的武經旺剛剛結束自己的「首場秀」,正靠在媽媽身旁用一根火腿腸填補著一上午的飢腸轆轆。稚氣未脫的他告訴記者,他是年前才開始練習踩高蹺的,僅用了半個小時便掌握了技巧,代價是摔跤,成果則是今天的成功表演。
精彩民間藝術。 程剛/攝
觀眾——
紅火熱鬧 過年真好
在社火節活動現場,用「人山人海」來形容那場面一點都不過分。裡三層、外三層的觀眾群中,一張張笑臉定格為節日的特寫。有的父親將孩子高高地馱在肩頭、有的孩子三五成群地爬上房頂登高望遠、有的老人抽著旱菸四下尋找著人群中的縫隙…… 人們,都不願錯過每一秒精彩的瞬間。
「年年鬧紅火都要看,看不膩、看不煩!」附近村的一位大爺告訴記者,鬧紅火是中國過年的傳統習俗,以前的紅火就是扭秧歌、踩高蹺幾大類,如今,軍樂隊、街舞等表演的加入尤其讓老年人們感到新鮮!
「平時很少有機會能看到這樣大型的民俗表演,在城市裡更是難得一見。今天是我在這個春節中感受到年味兒最濃的一天!」就連與記者一道採訪的同行,在濃厚節日氣氛的薰陶下也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揮灑新生活。 程剛/攝
記者手札:
親身體驗了平遙社火節的十足韻味,記者由衷感到這是今年春節期間年味兒最濃的一天。在鋼筋水泥林立、電子傳遞情誼的今天,在我們獲得了更多物質享受、卻總覺得心底有一份期盼的今天,這種真切、純樸、民俗的東西才正是我們所久違的。看著那些不加掩飾的笑容、看到我們的民俗正在被年輕的一代所傳承,心中的踏實無以言表。
期待,平遙的社火節能給更多人帶去感動;期待,山西的民俗文化能被更多人所了解;期待,中國的春節永遠飽含一份濃濃的鄉味。
山西新聞網記者 王丹
想與我們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嗎?歡迎撥打山西新聞網新聞熱線0351—4281494。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