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建築的翹楚——五臺山佛光寺(圖)_獨家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2020-12-25 山西新聞網

  建築關鍵詞:清爽簡單,祥和浩蕩

  人文小帖士: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國內古建築的第一瑰寶,也是我國封建文化遺產中最可珍貴的一件寶物。1937年6月,梁思成夫婦探訪五臺,發現了佛光寺,其名傳揚於天下 。

  該唐代遺構建築特色: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並稱「四絕」。正殿塑像、鬥栱、梁架、藻井以及雕花的柱礎顯示了晚唐時期的特點。東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時的風貌。

 佛光寺一角 本網記者 宇巍/攝

掩映在參天古木中的佛光寺 本網記者 宇巍/攝

佛光寺內部分彩塑 本網記者 宇巍/攝

  6月6日下午,「魅力山西,盛唐古建」探秘之旅採訪團到達了五臺山佛光寺。如果只能選擇看一座唐代的古建築,也許就是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有份量的唐代建築,梁思成先生形容為「國內古建築的第一瑰寶,也是我國封建文化遺產中最可珍貴的一件東西」,可見它的無上地位。

  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部距臺懷鎮約48公裡的豆村鎮,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佛光寺大殿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敦煌五代壁畫《五臺山圖》中就繪有五臺山大佛光寺的圖像。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人們稱為「四絕」。

  艱難尋覓仔細考證 改變昔日國際建築界論斷

  說起佛光寺的緣起,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夫婦。1937年6月26日的黃昏時分,梁思成林徽因一行四人,騎毛驢來到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在落滿灰塵和蛛網的房梁上,林徽因發現了大梁上的墨跡,確知這座大殿的建造年代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這一發現打破了當時國際建築界「中國境內沒有唐代建築遺存」的說法,被譽為對中華民族建築歷史與精神文化的重大發現,也使得佛光寺名聲大振,一時中外專家學者紛紛慕名而來,絡繹不絕。

  當我們來到佛光寺,進入其10多米的高臺之上、橫長34米、縱深20米的內殿中,仰視其中巨大佛壇上赫然聳立的三十餘尊佛像和周邊一圈五百羅漢,似乎隔著歲月看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急切堅定的目光,可以想像他們當時在昏暗的光線裡,實現從塑像、鬥栱、梁架、藻井直到雕花的柱礎上,那些鮮明的晚唐風格與細節曾使他們怎樣欣喜欲狂——梁思成率先看見梁架上有古法 「叉手」的做法,是國內木構中的孤例,這種做法只有在唐代繪畫中才有。他急切地想知道它的確切建造年代。兩天後,林徽因在一根大殿梁的根部發現了很淡的墨跡,依稀可讀出這樣的文字:佛殿主女弟子寧公遇。她猛然想起,大殿前聳立的經幢上似乎有同樣的字跡,柱上刻的年代是:唐大中十一年,相當於857年。橫梁和經幢上的字跡吻合。原來,那個謙恭地坐在平臺一端,被巨大的天王像擋住的女性雕像,並不是僧人所說的「武則天」,而正是出資建殿的施主寧公遇本人。佛光寺就這樣被發現了。

  梁思成先生說過:「這是我們這些年的搜尋中所遇到的唯一唐代木構建築。不僅如此,在這同一座大殿裡,我們找到了唐朝的繪畫、唐朝的書法、唐朝的雕塑和唐朝的建築。個別地說,它們是稀世之珍,加在一起它們更是獨一無二的。」至此,中國不存在唐代木構建築的說法被否定。於是,這座被忘卻了千年的罕世奇珍一時驚動了世界。

  盛極一時卻遭滅佛運動浩劫 重建後大氣磅礴顯唐風

  據唐代《古清涼寺》記載,佛光寺創建於471—499年間,即北魏孝文帝時期。隋唐時期,佛光寺已經聲名遠播、朝野鹹知,屢見於各種史書傳記。中唐以後,寺內曾建有三層九間高達72米的彌勒大殿,更可謂是寺況空前、盛極一時。就這樣一直到了唐代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大滅佛的時候,偌大的佛光寺才土崩瓦解,變成了一片廢墟,僧人也全作鳥獸散,倖存下來的只有遭到浩劫的殘垣斷壁。後來,到了唐宣宗大中年間,佛教再一次進入興盛時期,才在一個名叫願誠的法師主持下在原址予以重建。以後歷朝歷代雖多次修繕和增建,但唐代的大雄寶殿一直巍然屹立。歷代名僧如解脫、法照等,都曾在寺內講經說法,長期修持。1961年,國務院將佛光寺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設佛光寺文管所住持管護。

  佛光寺位於南臺外圍的佛光山中。寺因勢建造,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唯西面疏豁開朗。寺區松柏蒼翠,殿閣巍峨,環境清幽,寺內建築高低錯落,主從有致。佛光寺創建於北魏時期,隋唐兩代一度興旺繁盛。公元9世紀初,該寺法興禪師添建了一座三層九開間的彌勒大殿,內塑佛像七十二尊和八大龍王,從而使佛光寺成為一代名寺。山腰上的東大殿至今保持了唐代重建時的風貌,是不可多得的唐代瑰寶。東大殿內的佛壇寬及五間。壇上有唐代彩塑三十五尊。其中,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及脅侍菩薩、金剛等塑像三十三尊,高一點九五米至五點三米不等。另有兩尊塑像,一尊是建殿施主寧公遇的,一尊是建殿主持者願誠和尚的。這兩尊塑像雖比那三十三尊像小些,形態卻很生動。此外,大殿西側和後部,還有明代塑造的羅漢像二百九十六尊。這些羅漢像原為五百尊,1954年因雨水衝蝕,被倒塌的後牆壓壞了一部分。東大殿的栱眼壁和佛座後,還有唐代壁畫十餘平方米,內容均為佛教故事。上千個人物,連同他們的飾物、衣紋,畫得都很細膩。莊嚴的佛像,慈善的菩薩,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飛天,虔誠的信徒、供養人,畫得都很生動。衣帶飄動,拂袖瀟灑,體現了唐畫的風韻。寺內現存殿堂17間,樓宇6間,券洞23眼,房舍72間,北朝磚塔1座,唐代磚塔4座,石碑12通,牌匾4幅,唐代經幢2座,全寺總面積34200平方米,是五臺山保存最完整最完好的名剎古寺之一。

  佛光寺的精華不止於此。北側的文殊殿是座著名的金代建築,面寬七間,進深四間,單簷歇山頂,具有遼金兩代建築的典型特徵。其建造用減柱法,這種不規則的用柱法,元明以後已不多見,就是在宋金建築中也很特殊。這樣的結構形式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的孤例,也是我國古代科技進步的實物例證。文殊殿在寺門內北側,建於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1953年又進行了補修。此殿梁架使用了粗長的木材,兩架之間用斜木相撐,構成類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減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內空間。殿內佛壇上有七尊塑像,中為騎青獅的文殊,兩旁為脅侍菩薩。東西牆和北牆上,原有五百羅漢的彩繪,現僅存二百四十五尊。這些塑像和壁畫,都在明代弘治年間(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裝繪過。佛光寺東大殿南側偏東,有一座六角形的磚塔。下層空心,西面開門;上層實心,設假門。這就是寺僧們所說的初祖禪師塔,即祖師塔。建於北魏時期,是唐代會昌五年滅法,佛光寺被毀時留下的唯一建築物。佛光寺內,還有唐代石幢兩座。一座在東大殿前,高三點二四米,八角形,立於唐大中十一年;一座在文殊殿前,高四點九米,八角形,立於唐乾符四年(公元 877年)。寺外,還有唐代和尚塔。寺後東山坡上,有唐代大德方便和尚塔、無垢淨光塔;寺西北五百米許,有唐代華嚴宗大師解脫和尚塔、金代杲公和尚塔。這些塔,或六角形,或四方形,均為磚砌。在無垢淨光塔處,先後出土了漢白玉石佛、天王、力士、迦葉、阿難和小菩薩像等,均為唐代遺物。

  看到佛光寺,不禁讓人聯想到唐代時中華文化的博大胸懷。從絲綢之路的繁榮到文學詩篇的湧現、從製作唐三彩的精湛技藝到開疆拓土的壯志豪情,無不讓人敬仰唐文化的那份雄渾、那份浩蕩、那份包容、那份深遠。佛光寺沿用古代叢林古樸式建築,又結合古陰陽之理。從山門穿越前殿至後殿,地勢自然增高,園內煞是清爽。置身於這紅磚綠瓦之中,心境自然清涼和諧,加上低低地吟誦,猶如從地而湧的涓涓細流,匯入人內心深處。正是梵音頌和諧、樂海沐春波,讓人心曠神怡啊!佛光寺的誘人,在於其清爽簡單和一種祥和的美。參天古木給人一種曲徑通幽之感,讓人產生恍若隔世之感,這感覺既神秘又親切,遙遠而又可以觸摸,讓人久久流連。

  採訪小札:在極陡的高臺下仰望佛光寺大殿,極易被它的大氣磅礴所震撼,可以想像它在鼎盛時期的香火繁盛。讓人震撼的還有那些時隔千年仍舊色彩鮮豔、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彩塑。我們驚嘆並自豪於祖先在建築、雕塑、壁畫方面的超人技藝。牆壁、木門上隱約可見的題記讓人仿佛回到了書生以詩言志抒情的年代。參觀時我們正好遇到一個日本旅行團,他們虔誠參觀的樣子讓我們再次想起梁思成夫婦,感謝他們發現如此瑰麗的建築奇蹟,讓中華民族在世界建築史上揚眉吐氣。

山西新聞網記者 葛海霞

  想與我們分享您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嗎?歡迎撥打山西新聞網新聞熱線0351—4281494。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山西旅遊景點:完整保留了唐代建築構架的佛光寺
    山西旅遊景點:完整保留了唐代建築構架的佛光寺北臺靈應寺寺廟創建於隋代,寺內供奉「無垢文殊佛像」。這裡是總覽臺懷腹地風光的最佳位置。北臺頂,亦名「葉鬥峰」,是五臺山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南臺普濟寺寺廟創建於隋代,寺廟全部由石頭搭砌而成,大殿是用巨石圈成的石洞,寺內供著「智慧文殊菩薩」。
  • 去山西玩兒啊 - 五臺山佛光寺
    山西,我的故鄉,除了煤,還有很多。佛光寺東大殿修建於公元857年,唐玄宗大中十一年。它是目前中國幾座唐代建築裡體量最大,而且是唯一的一座殿堂式結構。在1937年的6月26日下午,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在山西的五臺山發現這座當時中國第一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梁林對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建築的認定打破了日本學者的論斷。佛光寺是在五臺山的五座山峰之外的寺廟,佔地面積大概有34200平方米左右,是一座三進的院落。一依山而建,步步高升。
  • 五臺山佛光寺:全國最大唐代建築保存千年的秘密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之大佛光寺 佛光寺內所存的東大殿是目前我國已知第三早的木建構建築。也是唐代僅存的四座木建築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被很好地保護了起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於在之後的十年浩劫中被打砸破壞的命運。佛光寺的一些趣事佛光寺在中國的建築史上保持著多項的第一,其中之一就是擁有著中國最古老的木門。
  • 五臺山佛光寺,國之瑰寶
    烏鵲在佛教和民間傳說中屬于吉祥鳥,龍虎又為勇猛精進吉祥護法的象徵,歷代帝王將相、元帥將軍、宗教領袖都曾朝拜五臺山,故有「帝王將相朝拜「        在這裡坐落著一座古建築,是留存至今的唐代伐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之一-佛光寺(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只有兩座,都在五臺山)
  • 五臺山佛光寺(圖)
    五臺山主峰五座,東臺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臺錦繡峰是花的海洋,西臺掛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臺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臺翠巖峰可觀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現存寺院48處,僧眾數百人。  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南臺外圍的佛光山中。寺因勢建造,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唯西疏豁開朗。
  • 山西佛光寺,給日本學者「中國沒有唐代建築」畫上句號!
    ——梁思成清末民初,日本學者叫囂在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木構建築,要欣賞唐朝建築之美只能到日本。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先生不服氣,他們帶著尋找唐代建築的使命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了敦煌的唐代五臺山佛寺壁畫裡有「大佛光之寺」的題記,於是來到五臺山找到了佛光寺,並且終於發現了一座體量巨大的唐代建築,那就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東大殿。他們對這座建築進行了測繪並宣布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築,從此國人不去日本也能看唐構。
  • 中國最古木構建築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封閉大修十年系誤傳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佛光寺,位於五臺縣東北32公裡佛光山山腰,始建於北魏,唐代會昌滅法時曾被毀,後又重修。現存的唐構東大殿,集塑像、壁畫、墨跡、建築於一體,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第一國寶」。
  • 五臺山佛光寺
    更因這一座不大的寺廟「中國第一國寶」,是中華留存唯一的唐代國家工程。但去過五臺山的遊人卻不一定都來過這裡,因佛光寺距離五臺山臺懷鎮有較長的路程,它位於五臺縣城東北32公裡,距離五臺山臺懷鎮也有30多公裡。我們去的時候已近傍晚,想像著兩位大師當初應該是騎著毛驢走了很久,千般尋找才得以發現在佛光山山腰的這個寺廟吧。
  • 五臺山佛光寺詳細介紹導遊詞圖文版
    五臺山古屬代州,而從代州上五臺山最近的道路就是峨谷,這使得峨谷成為了歷史上重要的朝臺古道,五臺山四關之一的西關峨嶺關就坐落在峨谷之中。當年淨土宗祖師曇鸞和花和尚魯智深上五臺山走的都是這條路,而 1937 年中國古建築研究的開山鼻祖梁思成和中國第一位女建築家林徽因兩位先生,也是沿著這條千年古道踏上了尋覓佛光寺的最後徵途。
  • 五臺山最值得去的寺廟-佛光寺
    佛光寺坐落在五臺縣豆村鎮。寺院循勢建造,高低層疊,殿閣巍峨,是五臺山保存最好的寺廟,薈萃北魏,北齊、唐、宋、金、明、清各代分格,形成多種建築聚於一寺的孤例,是我國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北魏唐·國保)
    >      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新村,距縣城三十公裡。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  佛光寺的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唐代題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都很高,被古建築大師梁思成、林徽因稱為「四絕」。寺內唐代木構大殿、彩塑、壁畫、墨 書題記、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經幢等,都是具有高度歷史、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 建築、塑像、壁畫和墨跡「四絕」,山西五臺山最美風景探秘
    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這四座山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其中山西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今天我們就走進500裡佛國清涼世界,去探秘發現山西五臺山最美風景。 處於五臺山風景區的臺懷鎮,有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寺院群。到了臺懷鎮,就到五臺山了。五臺山,方圓500裡清涼世界。
  • 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梁思成 林徽因)
    編 者 小 記1937年6月,梁思成夫婦第四次來到山西,與中國營造學社調查隊一起深入五臺山地區,終於發現了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佛光寺。後梁思成撰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登載於《中國營造學社彙刊》第七卷一、二期。
  • 圖解|唐代傳世建築賞析——佛光寺
    ——《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 梁思成先生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十分詩意地描寫了那次載入史冊的佛光之旅。中國第一次發現唐構的經過,成就了一段傳奇。佛光寺,成為了古蹟尋訪者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朝聖地。【瞻仰大殿、諮嘆驚喜——梁思成】 《詩》曰:「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朱熹註:「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簷華採而軒翔,如翬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 佛光寺東大殿,梁思成夫婦找到的畫中唐代建築,看看現在怎麼樣
    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以敦煌壁畫中的《五臺山圖》為指引,帶著助手第三次前往五臺山找到了「大佛光之寺」。我們是遊覽完五臺山之後趕往佛光寺的,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遊人,沒有香菸瀰漫的空氣,再加上我們來的是淡季,整個寺廟顯得很是幽靜。
  • 山西五臺佛光寺經幢(唐三通·國保)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憑藉敦煌壁畫中的《五臺山圖》指引,帶著中國營造學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尋訪唐代木構建築的旅程,他們找到了寂靜深山之中的佛光寺,發現了唐代建築、唐代雕塑、唐代壁畫。  記史:1937年6月,梁思成、林徽因帶著助手莫宗江、紀玉堂動身前往五臺山。在思索五臺佛光寺東大殿的建築年代過程中,一直負責地面工作的林徽因突然歡快地叫了起來,她說她發現一根大梁上有很淡的毛筆字跡!梁上那行文字是:「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大殿是由一位叫寧公遇的女性捐錢建造的。林徽因突然快步奔向大殿外的石經幢。
  • 五臺山佛光寺即將收取門票!明年1月1日起執行!票價公布
    明年1月1日起開始,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即將收取門票。 佛光寺繼續按原忻州市物價局《關於調整五臺山佛光寺門票價格的通知》文件規定的15元/人 次執行。
  • 五臺山第一寺廟,被譽「最古老的唐代建築」,門票僅要15元
    也是因為山西的古建築在國範圍內屬於保持最完善的,特別是在國內僅存的4座唐代木質建築全在在山西境內,這也最令歷史文化愛好者神往,也是在建築領域用於極高的評價。其中最應該說的就是位於五臺山景區旁邊的古寺。該寺佔地3078平方米,建造於唐朝,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別看他小,該有的一樣不差。
  • 五臺山歷代佛教建築簡述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歷代木結構和磚石結構佛教建築,以及附屬於建築之內的雕塑繪畫,是五臺縣佛教文物的主要內容。大雄寶殿隋唐時期,本五臺縣境內寺廟建築達到極盛。南禪寺現存境內的唐代佛教建築,有南禪寺大佛殿和佛光寺大佛殿。佛光寺大坲寺殿天花板,採用小方格平式,同鑑真法師在日本建造的唐招提寺相同,反映了唐代寺廟木構建築的風格。宋元兩代,境內佛寺繼續興建。
  • 日本曾斷言中國已經沒有唐代木質建築,要看只能到日本,梁思成與...
    當初,就有日本人曾斷言:中國大地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了,要看唐朝木構建築,只能到日本奈良去。然而日本人的這番話極大的刺激了建築大師梁思成,梁思成始終相信國內肯定還有唐代的木構建築。(唐代壁畫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是「戊戌變法」梁啓超的兒子,在日本長大,但卻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無比熱愛,日本的京都與奈良就是仿照唐朝的洛陽與長安建造的,京都也被日本人稱為「洛陽」,甚至把名字都搬過來了。京都與奈良分布這大量的古建築,這都是從中國學來的建造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