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佛光寺:全國最大唐代建築保存千年的秘密

2020-12-17 小郭曰

歡迎關注「小郭曰」,各種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歷史古蹟等你去發現

敦煌莫高窟第61窟五臺山圖之大佛光寺

佛光寺內所存的東大殿是目前我國已知第三早的木建構建築。從年代上講,僅次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南禪寺大殿(782年)、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廣仁王廟(832年)。也是唐代僅存的四座木建築中最完整,最大的一座。

國內僅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jian'zhu

歷史沿革

根據史書上的一段記載,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可以想像下,如今已聞名海外的大同雲岡石窟在當時也只是剛剛開鑿不久。當然佛光寺最初的模樣已經無法考證。

來到唐朝,當初的佛光寺升級稱為全國的「十大寺」之一,地位之顯赫可見一斑。現在東大殿的位置原本為一座彌勒大閣,高度甚至達到了32米,高度大致相當於現在的9層樓。

但200年後來到了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大舉滅佛。這座唐初的「十大寺」之一也沒有倖免遇難。寺院被全部砸毀,一片廢墟中只有一座師祖塔倖存。

「會昌法難」當時的場景

這次的滅佛運動隨著武宗離世而終止,宣宗即位後宣布復法,12年後,京都女弟子寧公遇和高僧願誠主持重建。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佛光寺東大殿,就是這次1150多年前重建的遺物。

佛光寺大殿的側視圖

之後,宋、金、明、清,均對佛光寺進行了修葺,再加上民國初年增築的窯洞和南北廂房。如今規模的佛光寺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如今佛光寺的平面圖

保留至今的秘密

佛光寺免於被毀的主要原因有三:

雖然在「會昌法難」中遭到了滅頂之災,但畢竟是唐初著名的「十大寺」之一,滅佛運動結束後很快得到了官方重視,規模雖然不及當初,但好在及時被重新修復,這是其一。

其次,唐代時期的五臺地區寺廟雲集,同時作為交通要道來往的人數眾多。但隨著唐朝的滅亡,曾經熱鬧的五臺地區也逐漸荒涼。人們逐漸忘記這座唐代寺廟,並且離開交通要道的佛光寺也避免了因戰火而被毀壞,或是在歷朝歷代中被拆除重建的命運。這也是能保存千年到近代不被破壞的最重要原因。

衛星地圖下佛光寺被群山環抱

最後,也是多虧了中國建築史上的泰鬥---梁思成及營造學社一行人。1937年建築學家梁思成、林徽因對佛光寺進行了考察、測繪。被梁思成稱為「中國第一國寶」的佛光寺被很好地保護了起來,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免於在之後的十年浩劫中被打砸破壞的命運。

佛光寺的一些趣事

佛光寺在中國的建築史上保持著多項的第一,其中之一就是擁有著中國最古老的木門。在大門的背後有著千年前唐人遊覽佛光寺所留的「塗鴉」,也正是這些所留字跡才推斷出東大殿正門在建造後就從未更換過,是唐代原物。

千年前遊客所留下的「到此一遊」

營造學社成立後不久,日本同行誇下海口。當時曾有日本學者斷言,中國境內已無唐代木質建築,建築學家要想領略唐制木構之風格,得去日本的京都、奈良才行。這種說法直接刺激了營造學社的眾人。

1932年到1937年間,梁思成等營造學社一行人在中國各地進行考察,但是並沒有發現有關唐代建築的線索。

當眾人在敦煌考察的時候,偶然間得到了一本外國人出版的畫冊《敦煌石窟圖錄》,圖上有一座名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他們驚喜之餘,第三次來到山西,專程來尋找這座壁畫上的寺廟。

傳說建於公元607年的奈良唐法隆寺

林徽因是遠視眼,雖是傍晚時分來到佛光寺,但她在大殿梁上看到一排不清晰毛筆字,當拂去千年的灰塵後,發現上面寫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的字樣。後來林徽因又想起大殿外面的石幢上,也刻有同樣的字樣。兩者相互佐證,證實了這座大殿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

當年正在佛光寺測量唐代經幢的林徽因

寧公遇夫人與佛光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對於她的身世,大家一開始一無所知。但是有一位叫王守澄的人,他以「功德主」的名義與寧公遇的名字出現在同一根木樑上。人們在結合大殿梁上的「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寧公遇」兩行題記,推測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

右軍中尉是唐代宦官的一個首領,這位寧公遇很有可能就是宦官王守澄的家人。在唐代,有宦官娶妻的習俗,結合這一點,可以知道寧公遇應該就是這位宦官的夫人。夫婦兩人共同捐贈了佛光寺的修建。

林徽因與千年前的寧公遇夫人合影

佛光寺是幸運的:

因為遇到了寧公遇這樣的恩人,才能在廢墟上得以重建。

因為避開了交通要道,才能千年以來免於各樣的戰火。

因為遇到林梁二人,才能在千年後再次閃爍出昔日的榮光。

夕陽下壯美的佛光寺

—(End 全文完)—

相關焦點

  • 唐代建築的翹楚——五臺山佛光寺(圖)_獨家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如果只能選擇看一座唐代的古建築,也許就是五臺山的佛光寺大殿。它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有份量的唐代建築,梁思成先生形容為「國內古建築的第一瑰寶,也是我國封建文化遺產中最可珍貴的一件東西」,可見它的無上地位。  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東北部距臺懷鎮約48公裡的豆村鎮,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佛光寺大殿是我國早期木結構建築的典範之作。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梁思成偶然看到了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時,翻到第61窟唐代壁畫《五臺山圖》,從圖上發現了「大佛光之寺」這座古樸的寺廟,欣喜萬分。於是夫婦倆跋山涉水來到五臺山尋找,使這座積澱了數千年東方文化藝術之光的佛寺終於重放光芒,驚動了世界。同時,確鑿無疑地證實:中國有唐代木構建築,日本人的定論可以休矣!
  • 五臺山佛光寺
    更因這一座不大的寺廟「中國第一國寶」,是中華留存唯一的唐代國家工程。但去過五臺山的遊人卻不一定都來過這裡,因佛光寺距離五臺山臺懷鎮有較長的路程,它位於五臺縣城東北32公裡,距離五臺山臺懷鎮也有30多公裡。我們去的時候已近傍晚,想像著兩位大師當初應該是騎著毛驢走了很久,千般尋找才得以發現在佛光山山腰的這個寺廟吧。
  • 山西旅遊景點:完整保留了唐代建築構架的佛光寺
    五臺山周邊景點五臺山周邊景點以南禪寺和佛光寺最為著名,因地處五臺之外相對偏遠的山中,躲過數次浩劫,從而完整地保留了唐代寺院的建築和雕塑,是中國古建築史上的紀念碑,被稱為「五臺山藝術的頂峰」。佛光寺佛光寺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公元471-499年),當地有「先有佛光寺,後有五臺山」的說法,足以見得佛光寺在五臺山諸寺中的重要位置提到佛光寺就不能不提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他們曾於20世紀30年代初,數次深入山西各地尋訪唐代木製建築未果,後來在一次敦煌考察時,因在壁畫中看到了佛光寺,按圖索驥尋找後,終於在五臺山發現了這座寺院,填補了我國古代建築史上關於木製建築的空白
  • 去山西玩兒啊 - 五臺山佛光寺
    佛光寺東大殿修建於公元857年,唐玄宗大中十一年。它是目前中國幾座唐代建築裡體量最大,而且是唯一的一座殿堂式結構。梁思成先生當年認為是「中國第一國寶」。在1937年的6月26日下午,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在山西的五臺山發現這座當時中國第一座唐代的木結構建築,梁林對佛光寺東大殿的唐代建築的認定打破了日本學者的論斷。佛光寺是在五臺山的五座山峰之外的寺廟,佔地面積大概有34200平方米左右,是一座三進的院落。一依山而建,步步高升。
  • 山西佛光寺,給日本學者「中國沒有唐代建築」畫上句號!
    ——梁思成清末民初,日本學者叫囂在中國已經找不到唐代木構建築,要欣賞唐朝建築之美只能到日本。梁思成和林徽因兩位先生不服氣,他們帶著尋找唐代建築的使命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了敦煌的唐代五臺山佛寺壁畫裡有「大佛光之寺」的題記,於是來到五臺山找到了佛光寺,並且終於發現了一座體量巨大的唐代建築,那就是建於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東大殿。他們對這座建築進行了測繪並宣布中國找到了自己的唐代木構建築,從此國人不去日本也能看唐構。
  • 五臺山佛光寺詳細介紹導遊詞圖文版
    在佛教聖地五臺山遊覽的最後一站,我們特意給大家安排了一出壓軸大戲,那就是被譽為亞洲第一古建築的千年古剎佛光寺。五臺山堪稱一部活生生的中國木結構建築史,這裡保存了我國現存幾乎所有朝代的木結構建築,不僅擁有中國最為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佛殿,還有宋代洪福寺大殿、金代佛光寺文殊殿和延慶寺大殿、元代廣濟寺大殿以及眾多明、清時期的建築,因此被稱為「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而佛光寺則無疑是這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了。
  • 中國最古木構建築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封閉大修十年系誤傳
    現存的唐構東大殿,集塑像、壁畫、墨跡、建築於一體,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之一,被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稱為「第一國寶」。1937年6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下,以一本《敦煌石窟圖錄》中一幅唐代壁畫「五臺山圖」為線索,前往山西的群山峻岭,搜尋到了這座隱藏千年的古寺,佛光寺寂寞多年的山門終於被打開。一座建造於公元857年,保存完好的唐代木構建築就被發現。
  • 五臺山最值得去的寺廟-佛光寺
    佛光寺坐落在五臺縣豆村鎮。寺院循勢建造,高低層疊,殿閣巍峨,是五臺山保存最好的寺廟,薈萃北魏,北齊、唐、宋、金、明、清各代分格,形成多種建築聚於一寺的孤例,是我國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 五臺山佛光寺,國之瑰寶
    烏鵲在佛教和民間傳說中屬于吉祥鳥,龍虎又為勇猛精進吉祥護法的象徵,歷代帝王將相、元帥將軍、宗教領袖都曾朝拜五臺山,故有「帝王將相朝拜「        在這裡坐落著一座古建築,是留存至今的唐代伐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之一-佛光寺(留存至今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也是中國最早的木構殿堂只有兩座,都在五臺山)
  • 佛光寺東大殿,梁思成夫婦找到的畫中唐代建築,看看現在怎麼樣
    我們是遊覽完五臺山之後趕往佛光寺的,這裡沒有摩肩接踵的遊人,沒有香菸瀰漫的空氣,再加上我們來的是淡季,整個寺廟顯得很是幽靜。導遊介紹了佛光寺有殿、堂、樓、閣等一百二十多間。這座位於寺院門內北側的文殊殿,是五臺山尚存的唯一的一座金代建築。
  • 走進佛光寺,和蒙曼一起揭開千年古剎神奇面紗!
    「遊山西·讀歷史」大型文化探尋節目《山河天地間》第七期一起去探尋古代建築藝術的魅力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中式建築將中華文化的魂與根展現的淋漓盡致和我們一起走進佛光寺揭開千年古剎的神奇面紗都說「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坐擁全國最多的古建築數量多達28000餘處可謂浩如煙海、燦若繁星從寺觀廟宇殿堂、城池民居衙署再到樓塔橋梁陵墓以至石窟寺等享有「中國古代建築的寶庫」之稱位於忻州五臺山的佛光寺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唐代木結構古建築提到佛光寺
  • 五臺山佛光寺(圖)
    五臺山主峰五座,東臺望海峰可看雲海日出,南臺錦繡峰是花的海洋,西臺掛月峰可賞明月嬌色,北臺葉門峰可覽群山層疊,中臺翠巖峰可觀巨石如星,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現存寺院48處,僧眾數百人。  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南臺外圍的佛光山中。寺因勢建造,坐東向西,三面環山,唯西疏豁開朗。
  • 走進五臺山佛光寺 尋訪唐建古剎的前世今生
    東大殿為寺內最主要的建築,也是寺內最高的建築,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曹立君)「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如今,所謂佛光寺,只不過是一處受到國家級保護的、亞洲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如此而已。佛光寺位於五臺縣豆村鎮佛光村,因距離五臺山中心區六十華裡許,被當地人稱為「臺外寺」。它曾經是五臺山著名的寺院,由於地處偏僻,不在當年戰火紛飛的戰場中心,及如今獵奇一遊的觀光客視野之內,故而主殿自唐代建造起,保留至今尚未翻新,雖然難免略顯老態,卻是五臺山最值得一看的古剎。
  • 佛光寺|隱沒在山野間的千年佛域
    ,並不在傳統的五臺山景區裡面,並不是很好找。,唐代建築的特點在它的東大殿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東大殿面寬七間,進深八椽,單簷四阿頂,坡度緩和,廣簷翼出,體現出唐代建築宏大豪邁的氣象,這是咱們國家目前現存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構遺存。
  • 「山西文博」世間瑰寶佛光寺
    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模型梁架結構文殊殿位於院中北側。嚮導介紹說:「這座殿建於金天會15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是我國保存稀有的金建殿堂和最大的配殿。單簷懸山頂,設計新奇,構建精巧。佛光寺唐代壁畫揭開佛光寺面紗,讓世人識得該寺真面目的是清末大思想家梁啓超先生的兒子、著名的古建築專家梁思成。當時,日本人斷言中國已經不存在唐代木結構建築了。要看唐代木結構建築只有到日本奈良,可梁思成不以為然。
  • 忻州五臺山,徐帥故裡,佛光寺和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五臺山佛樂),省級5項(晉北鼓吹--五臺八大套、溫氏空心澄泥硯、五臺賽戲、五臺山民間傳統彩塑、五臺山騾馬大會),市級9項,縣級37項。五臺文物眾多,風光秀麗。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國家級8處(佛光寺、南禪寺、廣濟寺、延慶寺、尊勝寺、徐向前元帥故居、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省級18處,市級7處,縣級79處。
  • 除了佛光寺,五臺山還有一座國寶級的唐代佛寺,趙樸初曾詠詞盛讚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樸初先生《五臺雜詠》詞中對唐建南禪寺和佛光寺的評價。南禪寺大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也是亞洲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是我國唐代建築的代表作。大殿及殿中的唐代雕塑,堪稱國寶,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1961年, 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圖解|唐代傳世建築賞析——佛光寺
    ——《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築》 梁思成先生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十分詩意地描寫了那次載入史冊的佛光之旅。中國第一次發現唐構的經過,成就了一段傳奇。佛光寺,成為了古蹟尋訪者心目中當之無愧的朝聖地。【瞻仰大殿、諮嘆驚喜——梁思成】 《詩》曰:「如鳥斯革,如翬斯飛。」朱熹註:「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簷華採而軒翔,如翬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 佛光寺,這座五臺山之外的佛寺和林徽因、梁思成究竟有什麼關係?
    佛光寺,被人稱為是五臺山中的國寶。雖然同屬於五臺山景區,但不同的是,它並不在五臺山景區之內。避開了五臺山上的繁華和喧鬧,獨處一塊靜地,守著它原始的佛規和佛心。雖然名氣遠不如五臺山大,但佛光寺卻擁有獨屬於它的神秘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