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太谷 風採無限——全國主流媒體記者太谷採風掠影

2020-12-19 騰訊網

5月25日,山西省第五次旅遊發展大會國內主流媒體推介會暨全域旅遊全媒體看三晉太谷採風儀式啟動。接下來,採訪團成員兵分四路開啟了他們在山西為期四天的「探秘」之旅,此次太谷縣採風活動中,採訪團成員分別參觀考察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太谷縣鑫炳記食業有限公司及曹家大院等文化旅遊資源,親身感受那裡厚重的晉商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以及晉商大院的獨有魅力。

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山西對外的又一張文化名片

全域旅遊全媒體看三晉媒體採訪團第一站走進位於太谷縣烏馬河畔的山西省文化產業園。該園區是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轉型升級,加快把文化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的一個省級重點項目。

走進園區內的非物質文化傳承片區,彩塑第四代傳承人白永勤現場製作的眾多精美的泥塑和壁畫吸收了採訪團成員的眼球。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白永勤在這個行業已經幹了三十多年,他目前已組建了自己的團隊,產品主要銷往博物館、茶館以及寺廟。他希望通過這種面對面的展示和傳承,讓更多的人了解彩塑的製作工藝,使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更多的人關注並得到推廣。

「山西民間傳統文化積澱著山西人民最深層的文化追求,是山西獨特的基因密碼。」山西文化產業園副總經理張軍說,目前,園區已搶救、收集50萬件老房子、石雕、磚雕、木雕等文化建築構件材料,100餘萬件各類民間文化珍藏品,梳理出兼具文化性和產業性的主題博物館50座。

採訪團成員重點參觀了山西省文化產業園117驛站片區。該片區共由 117個具有明清風格的古建院組成,建成後將作為中國古建築展示的精品露天博物館,展示我省117個縣不同的歷史、人文、民俗、風貌、特產、美食等文化。117驛站以前店後院的形式表現為客棧、會所、文化書院、特色小吃館等,以院養院,發揮多重效益功能,實現其經營價值。

據張軍介紹, 園區以「留住山西」為出發點,以搶救保護山西歷史民俗文化文物為抓手,將文創設計、藝術品收藏、非物質文化傳承、娛樂購物和休閒度假等進行有機結合,旨在打造成為一個山西歷史文物與優秀民俗文化再現的承載宮殿,成為遊客、藝術家與收藏家交流的大平臺。 未來5年後的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區規劃是,一湖一臺八片區、二場二標親子園、三街五橋百驛棧、四廊文創商購店、五星酒店會展館、非遺主博書畫院、智能綠色生態化、美食聚匯品不完……

據記者了解,該園區建成後,將有效的推動太谷縣以及整個山西的經濟、文化、旅遊等發展,成為山西對外的又一張文化名片,形成山西旅遊的中部集散地。在這裡,不僅為山西重塑了一處厚重無比的傳世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更是「留住中國」,留住「鄉愁」。

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體驗中醫藥文化之神奇

經久為史,百鍊成丹。無斷代傳承的廣譽遠是中醫藥作為中華智慧結晶生命力的象徵。5月25日下午,採訪團成員走進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共同體驗中醫藥文化之神奇。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就是安宮牛黃丸的生產地,是我國有文字記載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製藥企業,距今已有476年歷史。以其對中醫藥技藝及文化的不斷代傳承,享有「中華醫藥活化石」的美譽。

「早就聽說安宮丸、定坤丹了,今天終於能在博物館見識一下了。」一位來自外地記者說道。

在廣譽遠中醫藥歷史文化博物館內,記者注意到,館內主要分為中醫藥歷史博物館、龜齡集傳習場所、定坤丹傳習場所、傳統技藝製作展展示區。收藏有創建以來不同時期的匾額、製作工作、產品包裝、珍貴藥材、所獲榮譽、堂規古訓等歷史文物,展示了企業476波瀾壯闊的發展歷史及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進程。管內除收藏龜齡集、定坤丹、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相關器具、歷史文物,以靜態方式全面呈現原始工藝過程之外,還有現場展演,進行中醫藥技藝的活態傳承及展示。

「目前,整個博物館整合廣譽遠的中醫藥發展歷史、傳統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中藥形象、帝王文化、晉商文化,以及自成體系的養生文化等健康養生文化資源,是弘揚悠久、獨特、完整的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場所及活態傳承基地。」山西廣譽遠國藥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佩義說,博物館對公眾免費開放,自創建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80萬人次。

據了解,目前,公司正在興建佔地500畝,總投資25億元的廣譽遠中醫藥文化產業園,建成後將採用聲、光、電、數字多媒體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中醫藥歷史文化、發展進程及發展成果,形成我國重要的中醫藥科普基地、教育基地及中醫藥文化體驗基地,打造「一條龍」式的文化旅遊路線。

鑫炳記食業有限公司:百年老店將傳統食品發揚光大

「相傳清庚子年,慈禧逃難長安,途經太谷吃了太谷餅後非常喜歡,將其定為宮廷貢品,讓太谷餅身價陡增。回京途中,在太谷小憩,還沒忘記太谷餅,頓頓膳食要吃太谷餅,臨走時,還下旨要太谷餅面點鋪掌柜隨駕進京。」隨車導遊的一番話,不禁引起了採訪團記者們的興趣。

5月25日下午,採訪團一行走進鑫炳記文化園,了解這塊曾徵服過慈禧的山西麵餅的製作過程。

這塊徵服了慈禧的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當地俗稱 「燒餅」。餅呈圓形,直徑11.65釐米,厚約六分,邊與心的厚薄均勻,表皮為茶黃色,粘有脫了皮的芝麻仁。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成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真的是太好吃了,酥軟味香。不愧是『糕點之王』」一位記者品嘗過後說道。

據介紹,鑫炳記文化園是一家歷經五代人傳承的百年老店,鑫炳記在致力於研發山西傳統特色食品的同時,注重發展晉商特色餐飲,挖掘晉商文化精髓。主要生產山西傳統特色食品太谷餅、草子糕、雜糧糕等五大系列近百種產品。於2015年投資近千萬元興建,園區內以文字、彩繪壁畫、人物雕像、工藝展示的形式展現出了晉商深厚的古韻文化,主要包括晉商文化發展、太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鑫炳記的成長曆程、傳統生產工藝、有關於太谷餅的史料以及農耕農具文化展臺,以生動詳實的內容,活靈活現的形式把太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潛移默化的傳播到每一位消費者,把「鑫炳記」用料真、功夫深的經營理念帶到每一位消費者身邊。

「目前,文化園將之前的僅僅是參觀型變為遊客參與型和互動式生產,並開放了原料製作、烘烤、包裝等車間供人參觀,實現了生產過程透明化。」工作人員介紹。

曹家大院:探尋晉商創業經營之道

5月25日下午,全域旅遊全媒體看三晉媒體採風團走進中國北方古代傳統民居建築的代表之一的曹家大院,感受那裡濃重深厚的文化氣息,探尋晉商創業經營之道。

曹家大院又名三多堂,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北洸村,為太谷曹家創始人曹三喜開創曹家輝煌基業,按照中國古訓,三多即多子、多福、多壽。其佔地面積達10600平方米,被譽為「中華民宅之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據了解,曹家經商史主要反映了曹家歷代從艱辛的創業到創造輝煌到走向衰落過程。曹家從明末到民國26年(1937年),300多年間在國內外開設商號大大小小640餘座,遍及大半個中國,以及東京、倫敦、莫斯科、伊爾庫斯克等地,資產達1200萬兩白銀,僱傭掌柜、夥計達3.7萬人之多,一度被譽為晉商首富。

「曹家興盛數百年不衰,得益於其在治家方面有一套嚴格的家規家訓,經商方面有一套完整的號規號章。概括起來,其家規家訓主要包括詩書繼世、勤儉持家;家規治家、號規立商;先義後利、家國情懷等內容。」導遊介紹道,曹家在經商活動中,強調以倫理道德為先,見利思義,先義後利,告誡子孫「君子愛財,生財有道」,決不賺取「不義之財」。曹家商號講求「誠招天下客,義納八方財」「仁中取利真君子,義中求財大丈夫」,堅決反對採取卑劣手段騙取錢財,寧可折本虧賠,也要保證商號信譽。

「八國聯軍侵華時期,慈禧太后便是向曹家借錢度難,後來抵還欠款所賜的金火車頭鍾還保存在三多堂內。」跟著導遊的腳步,媒體團參觀了金火車頭鍾、《清明上河圖》、羽毛鏡等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

當日,媒體團還參觀了曹家大院瓷器館及家具展。宋代「裴家花枕」、元代琺花纓絡梅瓶和雍正、乾隆官窯器……從瓶、罐到碟、碗、盤,共陳列近2000件大小各異,種類繁多的瓷器,令人留連忘返;「百壽大屏風」「螺鈿鑲嵌貝殼鏡」「大理石座鏡」、紫檀、黃花梨木家……共陳列有1000多件用材考究、做工精良、造型獨特、雕琢細膩的明清稀世珍品家具,極具研究價值和欣賞價值。

參觀結束之後,多位採訪團成員稱,這次來到曹家大院,近距離感受這種晉商文化的味道,心裡湧起的是一種強烈的震撼。他們在曹家大院的幾個院落內流連忘返,不時拿起手中的相機、手機拍照留影。

「人們把『晉中』稱為『晉商故裡』真是名副其實。三晉文化底蘊確實是非常深厚!」在參觀曹家大院等景點之後,多位採訪團成員紛紛發出如此感嘆。他們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山西看大院,晉商故事讓他們收穫了滿滿的感動,感覺真是不虛此行。

太谷縣副縣長武正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太谷縣文化底蘊深厚,非遺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晉商故裡」「書畫之鄉」「戲曲之鄉」「武術之鄉」,曾享有「旱碼頭」「小北京」的美譽。她表示,近年來,太谷文旅產業融合步伐不斷加快,正在全力打造全域旅遊新高地,以孟母文化養生健康城、山西省文化產業園、樂華溫泉小鎮、番茄小鎮、陽邑小鎮、金融小鎮等為代表的一批新興文旅項目全面鋪開,形成了「古城大院、產業文化、健康養生、鄉村旅遊」四大文旅板塊,被授予「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稱號。

責編:小白

相關焦點

  • 再見太谷縣!你好太谷區!
    別了,太谷縣! 你好,太谷區! 早在新石器時代,太谷境內人類活動已很普遍,並在烏馬河流域定居,後屬帝嚳高辛氏酋邦,乃堯契分遷前,商始祖契的居住及活動區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統一全國後,推行郡縣制,境內置陽邑縣(縣治在今陽邑村),屬太原郡(治晉陽)轄。隋開皇十八年(598年),陽邑縣改名太谷縣,屬并州。明、清兩代,屬太原府轄。
  • 太谷西瓜
    1983年,太谷縣瓜類研究會成立,通過引種和西瓜雜交育種工作的開展,太谷西瓜栽培面積迅速擴大,栽培品種不斷更新。品種主要有早花、鄭州3號、7451、中育1號、中育6號等品種。1985年,太谷西瓜種植面積擴大到3萬餘畝,商品瓜產量達5000萬公斤以上。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太谷:金太谷!金太谷!一部回味無窮的歷史奇書
    「當時百姓家裡都是煤油燈,祥記公司幾乎壟斷了中國的煤油市場,這裡是總號,他們從國外進口回煤油後,再由太谷輻射到全國。」侯安鋼說,祥記公司除太谷總號外,全省多地都設有分號,在天津、上海、石家莊等地設有分公司。沿街而行,太谷古城內的票號、商號比比皆是。位於錢隆巷3號的「大德玉」票號和錢隆巷5號的「大德川」票號是榆次常家票號的總號。
  • 太谷老鄉眼中的杜潤生_深度報導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山西門戶
    杜潤生在太谷住過的老院子,院裡雜草叢生,但基本保存完好 本報見習記者姚楊攝         2015年10月9日6時20分,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在北京病逝
  • 日落金太谷
    晉中一帶廣為流傳的民謠,佐證了太谷那段最輝煌的歷史。正所謂「商賈輻輳,甲於晉陽」,說的就是太谷「執全國金融、商業之牛耳」的總部地位。清代中葉以後,太谷商業進入鼎盛時期,道光二十二年(1842)《太谷重修大觀樓捐銀碑》記載,當時太谷捐銀的商號就有600餘家。
  • 《流光溢彩太谷燈》太谷元宵節2017年燈展
    《流光溢彩太谷燈》太谷元宵節2017年燈展
  • 山西太谷的鳳凰城
    據說當時太谷的星宿官在參照太谷上空的星宿後,就建議以「鳳凰」的形狀建造太谷的城池,寓意這裡可以永遠的吉祥和諧【美國地質勘探局1967年拍攝的太谷古城】 據資料中所說太谷古城這隻鳳凰頭在南面而尾在北面,但根據
  • 太谷城區近況(2020.12.22)
    太谷附小南關分校的項目工地    太谷三中校門    太谷文化廣場後面居民區內的小公園,在太谷活了這麼多年第一次來。。    太谷鼓樓    能見度不是太好鳳山都看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
  • 山西太谷城區近況
    太谷南門坡太谷南門坡>太谷南街的老商鋪太谷南街上從外地來旅遊的遊客日漸增多>太谷西門外太谷西門外太谷箕城西街太谷箕城西街太谷太洛路
  • 山西太谷古城的老照片
    太谷鼓樓遠眺白塔【山西太谷縣城角樓】【晉中太谷城東大街】【太谷東大街兩張老照片對比】太谷古城牆西北角樓【已毀】,角樓的後面是今天的「西苑公園」。太谷北城門【已毀】太谷古城西城門樓【已毀】。太谷西城門沒有甕城,城樓為「凹」字形,形似故宮「午門」。太谷古城東城門樓【已毀】太谷古城小南街文廟牌樓【已毀重建】,照片左面為太谷文廟牌樓,右面為太谷文廟「萬仞宮牆」至今尚存,不過現在成了太谷中學的自行車車棚。
  • 全國農廣小分隊走進太谷傳播惠農好聲音
    ……」日前,在廣播惠農面對面全國農廣小分隊「走村大行動」的活動現場,太谷的農民爭著向專家提問。此次活動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鄉村之聲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山西記者站等單位共同主辦,太谷縣委、縣政府承辦,通過走基層宣講活動,旨在推動全國兩會和「十三五」規劃綱要中的涉農精神「深入群眾、深入人心」。活動期間,農廣小分隊分別走進太谷縣胡村鎮敦坊村和小白鄉白燕村。
  • 4月太谷哪裡去?鳳凰山上網紅塔
    在鳳凰山,市民無需購票,即可徜徉美麗花海,還可以到寺院裡祈福,登上鳳凰山的風雲雨塔俯瞰太谷縣城的全景。 據《太谷縣誌》記載:鳳凰山位於太谷縣城南六公裡,高約2.5公裡,山脈盤踞二十公裡,鳳凰山因山脈形式「鳳凰」而得名,傳說古時經常有人聽到此山裡有鳳凰鳴叫的聲音。
  • 山西太谷旅遊指南
    【國保】無邊寺白塔,位於太谷縣城南寺街十號,北宋時期的白塔,明清時期的廟宇,是昔日太谷古城內佛教四大寺廟之一。【縣保】城隍廟,位於太谷古城東南太谷房地產公司院內,明代的鬥拱木構大殿,清代的彩繪,非常宏偉漂亮。
  • 太谷:向山西「農業矽谷」大步邁進
    從山西省首批現代農業示範縣,到全國首批國家級現代化農業示範區,再到被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列入全國21家、省內唯一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太谷農業在現代農業發展路徑上,疾速領跑。人才、科技、項目紛紛流向太谷,正用他們的砥礪實踐,生動詮釋著「谷」的內涵。
  • 山西太谷古城不為人知的旅遊景點
    很多人說太谷縣城裡除了白塔院、鼓樓、孔祥熙宅院這些景點之外就什麼也沒了,但他們有所不知的是,太谷古城中還隱藏著非常多的原生態旅遊景點。,而宅院的建築規格形式又是太谷晉商宅院中的典型代表。,可以領略到昔日太谷古典文化的治家之道,精雕細刻的官宅大門印證了昔日太谷的文化底蘊。
  • 你好, 晉中市太谷區!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千年奮鬥收穫了諸多當之無愧的榮譽,「金太谷」「旱碼頭」「中國的華爾街」「中國棗鄉」「秧歌之鄉」「全國武術之鄉」「全國義務教育均衡試點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瑪鋼鑄造件產業基地」「全國幸福百縣」「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等。2019年12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撤銷太谷縣,設立晉中市太谷區。太谷發展進入了新時代。
  • 走進山西太谷的東寺園
    太谷民間有諺語「東寺園裡遊九曲」之說,東寺和園這指的是兩個地方,東寺曾是太谷的第一大寺,僅僅六十年的時間這座千年古剎就從太谷地面上消失的無影無蹤,僅存一座藏經樓還在太原迎澤公園裡。1943年太谷東寺資福寺全貌,東寺的整體偏向東南是一座二進院,這座廟宇的大殿非常巨大如同一座四合院的整體。東寺園的園指的是東寺西南面的一塊空地,也就是原東南街小學的操場,這片空地原來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三都會趕一個月的東寺會,過年的時候這片空地還要搭上黃河九曲陣讓人遊玩。
  • 山西太原迎澤公園裡看太谷
    清代中期山西著名的帳局,太谷白燕張家的「永泰公」和太谷上莊王家的「保隆堂」榜上有名。 以太谷為商業中心 分布全國的商業貿易的重鎮 以上五副圖大概是這個山西會館展館中對太谷晉商的唯一介紹,這是太谷晉商文化的缺失還是遺忘呢。。。
  • 從曹家大院看太谷晉商發祥地
    隨著太谷撤縣改區的順利完成,太谷區委和區政府的建立,首任行政長官的不斷完善,又逢五一小長假,在這雙喜臨門人間最美的四月天裡,來太谷放飛心情,品太谷的商幫菜以及各種太谷名吃,遊晉商故裡三多堂、孔宅等各種特色的景區。
  • 太谷南河街的北方飯店
    是的,在太谷上了點年齡的人都知道,它是鐵三局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為安置上山下鄉回城知青和剛畢業還沒有工作的人開辦一個飯店,它的位置在南和街(見圖)。當時是太谷縣最火爆的飯店之一,每天要翻幾次臺。在我1982年離開太谷的時候已經在太谷縣火車站對面和鐵三局家屬院開辦了兩個分店。   當時飯店主打菜系是東北菜、魯菜和山西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