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C媽學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
寶寶到了開始吃輔食的年齡段了,於是媽媽就準備給寶寶做輔食。由於本身做輔食的經驗不足,所以媽媽就請婆婆來進行指導。
整個輔食的製作過程,在婆婆的指導之下,一直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在輔食做好的時候,媽媽總覺得似乎少了什麼,突然腦袋靈光乍現,原來是婆婆「粗心」,「忘了」指導自己放調味料了,就算是不放味精香料什麼的,鹽總是要放的吧?
於是,媽媽就準備給寶寶的輔食中加鹽。正當媽媽拿起鹽瓶,準備給寶寶的輔食中撒鹽的時候,卻正好被一旁剛洗好餐具的婆婆看到,於是婆婆就立馬制止了媽媽的行為。對此,媽媽十分的不解啊,這是為什麼?難道食物還沒做好?這時候不能夠放鹽?
制止了媽媽的行為之後,婆婆的表情一改之前的和顏悅色,而是一臉怒氣的質問媽媽:「為什麼要給寶寶的食物中加鹽。」
面對婆婆的質問,媽媽更是一頭霧水了,為什麼婆婆會這麼的生氣,難道說寶寶的食物中不能夠加鹽嗎?
媽媽做夢也想不到,寶寶的輔食中,的確不是隨便加鹽的。
而婆婆看到媽媽一臉懵的樣子,也意識到媽媽可能根本不知道寶寶吃鹽的一些禁忌,為了寶寶的健康著想,婆婆覺得有必要給媳婦科普一下關於寶寶吃鹽的一些相關知識。
01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吃鹽?
在大人的世界中,鹽是一種十分稀鬆平常的調味品,也是人們潛意識中每餐必加的。
但是這種調味品對於寶寶來說,卻並不是隨便就能夠吃的,要是吃不對,可能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
一周歲以內不建議刻意加鹽寶寶在一周歲以內,是不建議在寶寶的輔食中刻意添加鹽分的。
當然,不建議寶寶在周歲內吃鹽,並不代表寶寶不需要鹽分,只不過是因為寶寶在周歲內身體所需要的鹽分很少,通過母乳、配方奶粉以及天然食材,就已經能夠攝取到足夠的鹽分,滿足自身的肌體發育需求了,所以,就不需要刻意的加鹽了。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就是寶寶在周歲內添加輔食的時候,切忌添加一些過鹹的食物。例如:鹹菜、醃肉等等,這些食物中的鹽分含量過高,將有可能會導致寶寶攝入的鹽遠遠超過自己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鹽分,從而產生一些不良的反應影響寶寶的健康。
一周歲後,可適量吃鹽當寶寶一周歲之後,因為肌體的發育,寶寶對於鹽分的需求也逐漸的加大了,這時候單靠母乳、配方奶粉、食物中的天然鹽分,已經無法完全滿足寶寶生長的需要了,所以,這時候就可以適量的給寶寶的輔食中加點鹽了。
但是要注意,這時候寶寶對於鹽分的需要,仍要遠低於大人,大概每天的鹽分攝入量不要超過2g,其中包含食物中所含有的天然鹽分。
當然,如果寶寶出現了一些特殊的情況,家長也是可以視情況為寶寶增加鹽分的添加量的。就比如寶寶出汗太多的時候,寶寶體內的鈉就會大量流失,這時候就需要鹽分進行補充,避免電解質失衡。
同樣的,要是寶寶出現了腹瀉、嘔吐等過量失鈉的情況時,也是可以適量為寶寶補充鹽分的,以達到維持寶寶體內電解質平衡的目的。
02隨意給寶寶輔食中加鹽,對寶寶有什麼危害?
有些新手爸媽不懂得寶寶對鹽分的需求問題,而肆意給寶寶的輔食中添加鹽分,其實對於寶寶的健康傷害是很大的。
首先,過量的鹽分將會導致寶寶內臟負擔加重,因為鹽分在被寶寶攝入之後,是需要通過臟器進行代謝的,而鹽分過多將會加深腎臟的負擔,從而造成臟器的衰弱。
其次,鹽分攝入過多,會間接的影響到身體其他元素的存留與吸收,就比如說鈣質,鹽分的過量攝入會加劇鈣質的流失,從而影響寶寶的骨骼發育等,幹擾到寶寶的正常生長。
另外,鹽分過量的攝入,最主要的情況是可能導致寶寶產生高血鈉,這種症狀將會嚴重的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有時候甚至會威脅到寶寶的生命安全。
當然,鹽分的過量攝入,不僅僅會對寶寶造成這些危害,還會影響寶寶的飲食習慣、免疫能力等等,可以說危害性還是比較廣泛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亂給寶寶的輔食中加鹽。
03常見的錯誤吃鹽觀點
在坊間,其實有很多關於鹽分對人體影響的錯誤觀點,其中最為經典的是這兩個:
①吃的鹽越多,力氣就越大?
其實,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對於大人們來說,鹽分(確切的說是其中的鈉)確實是力量形成(鈉鉀泵的作用之一就是勢能儲備,直白點將就是鈉鉀泵可以讓人有力氣)的基礎元素。
但是,這個說法又是不對的,因為人體所需要的鹽分(主要是鹽中的鈉)是有限的,並不是無限的,過量的鈉將會導致高血鈉等情況的出現,而這些不良的症狀將會直接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健康。
②飯裡沒有鹽,給誰也不吃?
這句話主要是說,如果食物中不加鹽,那麼食物就會淡然無味,面對沒有味道的食物,人們自然是不願意吃的。
但是,這種說法也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因為食物其實本身都帶有自身特有的香味的,大人們之所以認為食物不加鹽就沒有味道,其實是因為大人們的味覺敏感性較低導致的。
而對於寶寶們來說,味覺還未完全開發,其敏感性較高,能夠充分的品嘗到食物中的自然香氣。
所以,就算不給寶寶的輔食中加鹽,寶寶依舊能夠大快朵頤,享受食物本質上的鮮美。
04那麼寶寶越晚吃鹽越好?吃晚吃早影響都很大
有些家長聽聞吃鹽害處多,於是就形成了一種誤區,那就是儘量不給寶寶吃鹽,或者是很晚才給寶寶吃鹽。
這麼做也不對。因為我們之前說了,寶寶不是不能吃鹽,而是需要遵循寶寶的肌體需求,無論是鹽分補充過量,還是補充不足,對寶寶來說都是不好的。
如果寶寶的鹽分補充不足,那麼將會嚴重的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因為人體內的很多生理活動都是需要鹽分(氯化鈉)的參與的,缺少鹽分將會導致寶寶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免疫系統甚至臟器活力都受到影響。
更嚴重的是,如果寶寶攝入的鹽分不足,將有可能造成人體細胞的酸鹼環境失衡,導致細胞結構被破壞,從而易產生細胞的變異等。
通俗點講就是寶寶如果太晚吃鹽,也會對健康非常不利的,甚至還會給寶寶的身體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呢。
05除了鹽之外,其他調味品,也不能亂吃
鹽分是寶寶輔食製作中,比較典型的一種調味品,所以受到家長們的關注程度也較高。
但是,除了鹽之外,我們日常烹飪的一些其它常見調味品,也不是寶寶說吃就能夠隨便吃的,家長在給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食用油,可以早點添加
相比鹽分來說,食用油主要是為寶寶提供油脂,而寶寶的成長所需要的基礎營養中就包含油脂。
一般來說,寶寶在沒有添加輔食之前,是不需要刻意的添加食用油的。因為媽媽的母乳中或是配方奶粉中,已經含有了寶寶身體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優質油脂,完全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需要。
當寶寶開始吃輔食的時候,家長就可以逐漸的為寶寶的輔食中添加食用油了。
當然,油量也是需要控制的,一般來說周歲以內以總油量(食物中自然帶有的油脂加上添加的油脂)10g以內為宜,最少不要低於5g,以免攝入量不足。
一周歲以後,油量就比較隨意一些了,通常來說已經不需要刻意的控制寶寶飲食中的食用油含量了。
不過要注意,可不要給寶寶吃太油膩的食物,一是油量攝入超標可能會導致肥胖,二是過於油膩的食物,可能會導致寶寶產生厭食等情況。
醬油,不要給寶寶吃
醬油也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調味料,但是相比鹽分來說,這種調味料卻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麼健康。
醬油中的鹽分含量並不低,家長可以將醬油看做鹽分,所以寶寶在周歲內是不建議食用醬油的。
而在周歲以上,只建議寶寶適量的食用一些「純」醬油,因為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的「鮮味」醬油,這些醬油其實是因為添加了一些增鮮劑(穀氨酸鈉、呈味核等)而導致的口味改變,看似更好吃了,但是對於身體並沒有多大的好處,尤其是對於寶寶來說,還會有一定的危害性。
另外還有一點,由於醬油的製作原材料是大豆,當家長給寶寶第一次餵食含有醬油的食物時,要注意寶寶是否存在過敏反應,畢竟有些寶寶是對大豆過敏的。
相信許多新手爸媽看完這篇文章後,會覺得給寶寶吃個輔食怎麼有這麼多的講究有,真的太難了,感覺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家娃給「坑」了。
不過新手爸媽別焦慮,我們常聽人說:「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既然新手爸媽們對寶寶添加輔食沒有什麼經驗,那不妨請「專業人士」來幫忙。這裡為大家推薦一本非常靠譜的輔食書:《輔食每周吃什麼》。
①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是33萬媽媽信賴的兒童營養專家,也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的營養醫師,他用他的專業幫助了千千萬萬的父母解決了,孩子輔食添加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還親自製定了適合中國寶寶的輔食添加方案。
②全書一共215道食譜,每道食譜都有詳細的營養價值和功效,媽媽們照做就好。
③而且這本書中還詳細的介紹了: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添加輔食會有哪些信號?以及家長容易進入的輔食添加誤區等等,幫助新手爸媽們避開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的很多「坑」,讓輔食添加變得得心應手。
④除此之外,書本中還有一些功能性輔食(補鐵、補鋅、補鈣、便秘、咳嗽),簡簡單單的一本書,就可以應對這麼多讓爸爸媽媽們頭疼的問題,真的是太實用了堪稱「輔食添加寶典」。
0-3歲寶寶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期,如果輔食添加不對,寶寶的發育可能會落後同齡人。
所以家長對於寶寶添加輔食這件事一定要重視,別再像文中的這位媽媽一樣,因為不懂怎麼給寶寶做輔食,就隨便給寶寶輔食中加鹽,差點害了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