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阮佔江 見習記者 帥標 通訊員 甘傑
「戒毒人員在家門口就可獲得心理輔導和身體康復指導,管控率和後續照管率都達到100%,有效解決了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的監管難題,暢通了戒毒的『最後一公裡』。」4月7日上午,《法制日報》記者在長沙市嶽麓街道麓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看到,湖南省戒毒管理局副局長張軍等前來參加湖南省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研討交流會的諸多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點讚了該站的工作。
為積極探索社區戒毒康復工作,推動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與嶽麓區司法局、嶽麓街道辦事處按照「高起點籌劃、高標準建站、高效率運行」的要求,依託嶽麓山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品牌效應,聯合共建了嶽麓街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2015年1月5日揭牌的工作站為「一站二室」並建,即省坪塘強戒所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嶽麓區司法局社區戒毒(康復)工作辦公室、嶽麓街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辦公室,設置「四室一中心」,配備8名專職工作人員,是長沙市首家省級示範站點。
3年來,工作站在冊管控人員114人,其中街道原有社區戒毒人員8人,湖南省白泥湖戒毒康復所流轉63人,自願戒毒1人,後續照管有吸毒史的人員42人,管控率和後續照管率均達到100%。
「抓好社區戒毒(康復)工作,強化人員管控是根本。」據街道辦主任侯朝陽介紹,工作站依託街道派出所,通過摸排,準確掌握了轄區內吸毒人員的動態數據,按「一人一檔」的原則建立了吸毒人員個人檔案,分類建立管理臺帳,並納入綜治工作重點管控對象。通過協議管控、走訪管控、遠程管控、跟蹤管控、教育管控(如開展教育培訓、開通回歸之航微信公眾號等)、隨機抽查等正向激勵和嚴格懲處相結合等管控手段,每月組織對吸毒人員進行一次思想匯報並接受尿檢,開展一次集中教育活動,組織對吸毒人員進行心理初篩、健康摸排和個體心理輔導;每季度進行一次團體心理輔導、社會公益活動,確保對所有在冊吸毒人員做到時時有監督、人人受管控。
葉東、陳文勝2人因連續三個月違反社區戒毒協議,由派出所將其抓獲並送強制隔離戒毒。楊燦等4人也因三年不再復吸解除社區戒毒,並取消動態管控。
「如何做到精準管控,不但要從管控手段上著力,還要學會『堵』『疏』結合,從源頭上進行疏導。」坪塘強戒所副所長李寧告訴記者,吸毒人員因其危害性一般都會受到社會排斥,在社區接受戒毒康復期間或多或少在生活、就業等方面存在一定困難,工作站針對不同吸毒人員,建立常態化困難幫扶機制,定期組織開展困難幫扶摸排和救助;積極與民政、社保、醫療部門協調,幫助吸毒人員辦理低保和醫保,協調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吸毒人員進行常規健康體檢,聯繫湘雅附二免費為吸毒人員進行腦部檢查;與天大鍋爐廠籤訂安置幫教協議,幫助解決吸毒人員就業問題;春節等節假日對困難吸毒人員進行走訪慰問,累計發放慰問物質5萬多元……一系列暖心幫扶,讓吸毒人員從初期的抵抗,變成自願接受管控。
「做好對吸毒人員的精準管控,帶來的最直接效果就是社會的平安和諧。」嶽麓街道綜治辦主任方敏介紹說,近兩年來,轄區內涉毒案件、兩搶一盜案件明顯下降。嶽麓街道連續兩年在全區綜治考評工作中位列第一,被評為全區綜治工作先進單位,大大增強了群眾的安全感。
「以嶽麓街道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站為模板,坪塘強戒所先後在洋湖街道、張家界西溪坪街道、株洲縣王十萬鄉建立戒毒(康復)工作指導站,四站共管控389人,為轄區內40多個社區(村)、21萬多居民的平安和諧提供了強力保障。」坪塘強戒所所長歐陽小艾表示,坪塘強戒所將根據湖南省戒毒管理局的部署,按照「1+3+N」的區域布局模式,在建立戒毒(康復)工作指導站上繼續進行積極探索,並力爭打造兩個以上示範站點,為湖南社區戒毒康復工作總結提煉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模板。
法制網長沙4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