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們沒有聽錯
伴隨著,這幾年珠海西部大開發後
鬥門,已然成為珠海的新「中心 」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每個人都能切實感受發展帶來的改變
黃梁古都
沙田水鄉
在這些別稱之後
鬥門,再過二年
將高攀不起
鬥門,正在用自身實力證明,曾經的郊區,也在逐漸成為市區。
鬥門區婦幼保健院求證獲悉,目前新院工程項目(一期)已完成概算審批、軟基處理預算審批工作。現正進行監理和軟基處理招標工作,項目有望在今年12月中旬啟動建設,預計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
幸福河打造鬥門
生態休閒文化新地標
項目效果圖
黃楊河溼地公園
大變樣
觀河亭
鬥橋
招潮臺
總投資150億的宋城演藝度假區
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嶺南大地
十裡蓮江、閒雲藝術中心
停雲小鎮、接霞莊風情小鎮
等一批在建的重大文旅項目
陸續投入運營後
希爾頓、萬豪、艾美等
國際知名品牌酒店已落戶建設
鬥門真的,越來越繁華
如今的鬥門,商圈林立。每個前往大信新都匯的人,都會感慨到這裡的人流量比市區多很多。
鬥門的繁華不止於此,眾多新商圈正在規劃建立,一個個改成城市格局的項目,也在不斷影響幾百萬珠海人的生活。
該地區由北區購物中心、南區步行街和中區下沉式商業廣成組成,未來將發展為集影院、超市、精品零售、餐飲、親子、運動等多元業態。
鬥門的雄心更加不止於此,湖心路口更是將上海傳奇搬到西區,該地塊商業項目將引入復星旗下的豫園商城品牌和不少於10家中華老字號品牌商家,結合珠澳本地文化打造珠海嶺南特色街區商業地標。
此外,愛琴海購物公園、富元廣場等也在規劃建設。它們不斷塑造鬥門這片區域繁華的另一面,成了它發展進行中濃墨重彩的點綴。
鬥門也有「地鐵夢」
BRT即快速公交系 ,是一種介於快速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地鐵」。如今,香洲到鬥門,也將有BRT。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珠海市區的人去鬥門,就只能走珠海大橋,或者是繞到中山坦洲走遠路,如今,一座即將完工的香海大橋,也將改寫這一歷史。
珠海人也將「地鐵夢」,做到了鬥門。根據珠海在編的《珠海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7-2035)》,已考慮規劃城市軌道。規劃城市軌道4號線,線路南起金灣機場,沿金海東路經三灶、金灣樞紐至鬥門。
不僅如此,一則關於鬥門區市民文化藝術中心的規劃公示,則出現了「廣州地鐵」的標識。整個「地鐵」路線沿著珠峰大道穿過處於規劃階段的橋梁,然後直接與湖心路相接,也就是說沿著鬥門兩條重要的主幹道直接連通在一起。
四通八達的道路,正在匯入鬥門,形成了一條條交織著無限發展的官網,帶來的不只是交通的便利,更是連接未來的更多可能。
鬥門農村變化更大
如今,擁有農村戶口的鬥門人,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一個個舊改項目的新進展,足夠令這裡的人擁有翻天覆地的生活變化。
雞咀村的拆遷,轟動的,不只是村裡的人。
越來越多的區域納入舊改,鬥門的變化,滲透到鄉村的每個角落。
此外,鬥門選取10個村作為鄉村振興樣板村建設對象,打造省定特色精品村,將按照2500萬元/村的標準重點推進。鬥門的鄉村,擁有五星級景區般的風景,也讓在這裡的人更有幸福感的體驗。
生活配套向市區看齊
中央圖書館、科技館、多媒體影音館……鬥門正在加大步伐布局,完善居民生活配套。鬥門的市民文化中心,總建築面積為94052.2平方米,比珠海市中心的任何一家都要大,功能之全面,令無數人期待。
鬥門也將擁有自己的體育中心,在原來的鬥門體育館上改造升級,改造後將擁有一個高水平演出的市民舞臺。相信不久的將來,眾多明星演唱會也會在鬥門輪番上演。
聚集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一直是鬥門的王牌。鬥門悠長的歷史,也讓教育的根基變得更加紮實強大。
作為雙一流的高校,首都師範大學也走進鬥門,在這裡設立小學,強大的師資更為鬥門的教育事業提供更大助力。
近年來,華中師範大學珠海附中、鬥門區容閎學校等國內名校紛紛落戶鬥門,並投入使用。眾多優質教育資源選擇鬥門,也證明其發展的潛力不凡。
2020年,鬥門持續加大力度優化教育資源。新建5所公辦幼兒園、改擴建4所小學和新建1所中學。
白蕉鎮有6所中小學校啟動改擴建工作,包括東和小學和新環中心小學2所學校的改建工程,以及六鄉中學、白蕉中心小學、東湖小學、桅夾小學4所學校的擴建工程。
鬥門還是文化之城
水松林
竹洲水松林位於鬥門區六鄉竹洲村附近、磨刀門水道邊,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人工種植的連片純林,佔地360多畝,存活的水松約4萬株,是世界現存最大連片的水松林。
水上婚嫁
鬥門水上婚嫁習俗是珠海市第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整個婚嫁過程由祭龍王、接新娘、跨火盆、拜高堂等環節組成,以船為交通工具,全過程都貫穿沙田民歌(鹹水歌)的演唱。
金臺寺
金臺寺背靠海拔583米號稱珠江門戶第一峰的黃楊山,乃黃楊八景之一。
以深圳弘法寺為例,以前規模並不大,但自從本煥老先生來到該寺坐鎮後,一時間聲名大噪,至今仍香火不斷。而鬥門金臺寺比深圳弘法寺歷史更為久遠,更有潛力打造出知名度。
白蕉海鱸
白蕉海鱸,是珠海市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被列入廣東省西江水域的四大名魚之一。
鬥門民間藝術大巡遊
鬥門民間藝術大巡遊是鬥門區特色文化品牌活動之一,已成功舉辦了多屆,目前是珠海市唯一的巡遊品牌活動。歷屆大巡遊均以珠海非遺方陣為巡遊隊伍的總架構,與市外、省外受邀民俗節目有機結合,聯袂演繹,規模逐年壯大,帶給市民歡樂與驚奇,也再現了民間古老文化的魅力。
網山村
始建於清朝乾隆30年,距今有兩百多年歷史。該村舊村場的100多間古民居中,至今還有近70%保存著清代時期黃泥牆和具有嶺南特色的青磚房屋。2009年入選廣東省第二批古村落,成為珠海市第三個「省級古村落」。
很難想像,作為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還能找到像網山村這樣歷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村落,依山而建的村莊竟有如此美麗,盼今後能充分挖掘打造。
十裡蓮江
菉猗堂
菉猗堂又稱趙氏祖祠,位於鬥門區南門村,佔地427平方米,始建於明景泰五年(1454年),菉猗堂建築群是明清古院建築代表作,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菉猗堂1994年被核定公布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核定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鬥門舊街
鬥門舊街自古以來便是一條具集市貿易功能的商業街。沿街緊密排列的商鋪騎樓,是一處橫臥在南粵大地上的兼具中西建築風格的獨特建築群。2013年,鬥門舊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御溫泉
御溫泉渡假村,國家AAAA級景區,它是嵌在鬥門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國內露天溫泉旅遊度假勝地之一。御溫泉以其豐富的溫泉沐浴文化和獨特的魅力,被國家旅遊局評價為「珠海旅遊的一顆明星」,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如果僅僅是文化之城
那你也太小看鬥門了
鬥門一個又一個
「新名片」
快看!
一個比一個勁爆!
華僑之鄉
鬥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數據顯示,有近20萬鬥門人在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實的華僑之鄉,知名人物如華裔美國參議員鄺友良,他在1959年被選為美國國會第一個華裔參議員,同時也是第一位參與美國總統競選的亞裔美國人。
海鱸之鄉
數據顯示,「白蕉海鱸」養殖面積3.1萬畝,產量12.28萬噸,產值近22億元,年產量約佔全國的八成,白蕉鎮成為國內最大的「白蕉海鱸」養殖基地。
體育之鄉
遠有亞洲蛙王曾啟亮,近有跨欄名將「女劉翔」之稱的吳水嬌,鬥門健兒獲得了包括世界賽、亞洲賽、全國賽在內的上千枚金牌,這個成績在省內縣區級絕為罕見,是名符其實的體育強區。
禾蟲之鄉
今年剛剛拿到的又一個國字號招牌,鬥門區蓮洲鎮是珠三角的黃金水道、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境內河網密布,灘涂水域分布廣泛,為禾蟲增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水鄉人情有獨鐘的美食。
說起美食,那可不僅僅是禾蟲,鬥門重殼蟹,生長於鹹淡水海域,是一種極少有的海鮮,營養價值高,多次被央視報導,還曾上過《舌尖上的中國》。
珠海美食看鬥門,其實應該稱「美食之鄉」才對,黃沙蜆也是鬥門一張美食品片,只有在淡水環境才有,每年清明時分,吸引粵港澳、珠三角遊客前來覓食。
龍舟賽、體育節
美食節、鄉村旅遊節
...
不看不知道
一看嚇一跳
鬥門竟然有
這麼多實至名歸的美名
以及響噹噹的品牌
這些響亮的名字
代表了鬥門日新月異的變化
來源:今日鬥門、珠海微房產
看完鬥門這麼多利好
你是否有在鬥門置業信心呢
在鬥門待久了
你會慢慢為它而沉迷
讓我們一起見證騰飛中的鬥門!
旅遊、安家、創業!
讓我們一起建設鬥門
為鬥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