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唐人街餐館照片拼貼項目的過程,也增進了他對波士頓唐人街餐館歷史的了解。
金悅磊
在位於美國波士頓市區的「中國貿易中心」大樓裡,坐落著新英格蘭華人歷史協會的一間辦公室。辦公室外的一面牆上,貼有一幅名為「波士頓唐人街餐館拼貼2018」的作品,由密密麻麻的幾百張唐人街餐館照片拼貼而成。
我通過歷史協會的工作人員輾轉聯繫上了這幅作品的創作者愛德華·索科洛夫。已逾古稀之年的愛德華是土生土長的波士頓人,退休前曾是一名律師。他在2000 年左右開始波士頓唐人街餐館主題項目的拍攝。
據愛德華回憶,彼時的他一個人居住在波士頓市中心的公寓裡,那段時間幾乎每天晚上都會外出覓食。收集波士頓唐人街標誌性餐館和店鋪照片的想法也始於那段時間。
每到一家餐館用餐,愛德華都會在那家餐館前拍一張帶有餐館標識的照片。他將自己去過的餐館照片拼貼在一起,放在一個相框中,掛在公寓牆上。隨著拍攝的餐館照片越來越多,他不得不更換一個更大的相框。
那幾年,愛德華幾乎每天工作近19 個小時,晚上只睡5 個小時。他坦言,這種為作品嘔心瀝血的付出,源於自己對於攝影藝術的熱情,以及用藝術來紀念故鄉波士頓歷史的樸素心願。
雖然在波士頓長大,但愛德華小時候跟家人很少去市區的唐人街餐館吃飯。對於唐人街最早的記憶大概是在1959~1963年,那時他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常常跟朋友去唐人街上一家名為「羅伊家」的餐館吃飯。那家的招牌番茄湯十分美味,至今讓他念念不忘。
愛德華說,在拍攝唐人街餐館照片的過程中,自己至少吃過唐人街上過半的餐館。有一天,凌晨2 點左右,他還在唐人街上遊蕩拍攝餐館照片,看到一群年輕人在人行道上排隊等待進入一家名為GourmetDumpling House 的店,這引起了他的興趣。他決定加入隊伍,以身試吃。「那家店的黑豆醬蛤蜊簡直是人間美味。」愛德華笑著說。
愛德華坦言,完成唐人街餐館照片拼貼項目的過程,也增進了他對波士頓唐人街餐館歷史的了解。早年間,中餐館曾是波士頓唐人街的重要組成部分。從19 世紀70 年代到20 世紀30 年代,唐人街的中國餐館主要招待一些聚集在此進行周日社交的中國工人。而唐人街以外的中國餐館則主要向非華人提供一些美式中餐,如雜碎、炒麵、芙蓉蛋,夾帶一些傳統美式食物如烤牛肉和黃油麵包等。
正宗中餐和美式中餐的分化在上世紀20 年代開始出現,當時中餐館老闆開始在唐人街開設餐廳,主要針對一些非華人顧客。因此,在唐人街劇院看戲的客人和一些在附近工作的猶太服裝製造商成為第一批經常光顧唐人街中餐館的非華人顧客。20 世紀50 年代,包括Bob Lee's LanternHouse、Cathay House、Good Earth 等在內的著名餐館紛紛落戶唐人街。
到了20 世紀60 年代,由於1965 年《移民和國籍法》的通過,來到唐人街定居的人口激增。新來的移民來自中國各地,並將他們各自的特色菜餚帶到了唐人街。如今,唐人街的餐館提供各式中國菜以及亞洲很多國家的美食,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和種族的食客。
愛德華說,自己製作拼貼照片會遵循一個規則,如果某個地方已經不存在了,他一般不願意從報紙或雜誌上找老照片填補上去。
在完成了波士頓唐人街餐館的主題作品之後,愛德華也嘗試著將記錄的觸角拓展到更多主題。之後的作品包括大波士頓地區、瑪莎葡萄園和楠塔基特島上的餐廳。此外,非餐廳主題作品包括美國國旗、樂器、查爾斯河船庫、麻薩諸塞州表演藝術劇院、波士頓地區天主教堂,以及一些標誌性的美國公司和產品等。
愛德華最近的一幅作品名為「畫布上的歷史」。這個系列包含300 多張圖片,涵蓋了很多已經消失或更名的公司標識。他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來完成這幅作品。
他說,自己做這些拼貼作品的目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出於懷舊,他會在一塊畫布上展示儘可能多的照片,讓參觀者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二是從歷史的角度,希望能通過照片的形式保留這些地標。
愛德華笑著說,醫學研究表明,老年人做一些能夠刺激大腦過往積極經歷和記憶的活動,對身心有益。對於愛德華而言,看到一些人在自己的拼貼作品前,找到他們熟悉的某個地標,令他感到十分欣慰。「照片勾起了他們青春歲月的某段記憶。當看到自己的作品帶給別人快樂,我真的感到很開心。」
來源:2019年7月10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14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