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就是小暑節氣了,一聽到「暑」這個字立馬就感覺暑熱了,要說立夏、夏至節氣還不夠熱,那小暑大暑絕對是夠勁兒了,農村的老人們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到了小暑大暑節氣感覺跟在蒸鍋裡蒸煮一樣,可想而知有多熱多難熬。那麼小暑和大暑相比,哪個更熱一些?
兩者相比較來看,自然是大暑更熱了。後天就是小暑節氣,處在農曆的5月份,我們家鄉這裡因為在沿海地區所以一直比較涼爽,而且看下周的天氣,一周都是陰天下雨,畢竟還沒有入伏,下過雨之後還算涼快,穿裙子感覺都有點凍腿。這麼說可能會惹得一些被熱得不行的南方朋友不高興,他們那已經上蒸煮天氣了,我們這還能說「冷」,這也太氣人了吧。
其實今年因為入伏時間是四十天,比往年時間要長十天,基本上也意味著這個夏天不會太熱。再者說小暑前後還是沒有大暑的時候熱。
到了大暑,那自然不用說,肯定就熱起來了,今年大暑是在農曆的六月初二,進入6月份了,溫度肯定還要上升。今年入伏是在農曆的五月二十六,大暑節氣的時候已經入伏了,入伏之後是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日子,說上蒸下煮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個時候不光是熱,是又潮又熱,連空氣都是暖烘烘的,感覺就像是籠屜裡上的小籠包。
進入六月南北方的降雨量都明顯增加,讓太陽一曬,熱氣蒸到升騰,瀰漫在空氣裡溼乎乎的熱,身上總感覺黏黏的,這個滋味兒就是又熱、又潮、又溼、又黏。
所以說入伏之後雖然不能太貪戀涼氣,但也要注意防暑,進入小暑之後,我們就要開始注意了,防暑不到位,也有可能熱死人的。記得原來聽朋友說,他們村有一個人大夏天在工地幹活,勞累過度,再加上天氣太熱中暑,得了熱射病,就是中暑嚴重,散熱不及時,短時間內情況加重,神經系統紊亂,四肢抽搐,人還昏迷,送去醫院之後花好多錢也沒有搶救過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真的有「熱死人」這一說,所以進入小暑之後,大家一定要注意做好自我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