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又將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古人在總結二十四節氣的時候,就已經根據天氣變化情況作出了概括,暑是表示炎熱的意思,所以人們把一年中最熱的這段時間稱為暑,並且根據炎熱的程度不同,分成了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所以總結出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俗語說法。從炎熱程度上劃分,應該是大暑要比小暑熱。
首先從古人的觀點來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釋是,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小暑則表示熱氣猶小也。所以從古人歸納的說法來看,小暑還沒有達到一年最熱的一段時間,所以只能稱為小暑。
再有從俗語老話的說法來看,關於大暑小暑有很多流傳下來的俗語說法,反映了夏天最熱一段時間的溫度變化,人們常說的有「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熱在三伏」,這些俗語都說明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在三伏天裡,夏至三庚數頭伏,所以從頭伏出現的時間來看,大部分的伏天會出現在大暑的節氣裡,並且正好處於中伏前後,所以根據俗語的說法來看,還是大暑會比較熱。
還有從我國多年的氣象統計數據來看,小暑前後我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進入雷暴的季節,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變化現象,常常在雷暴的產生同時,會伴有大風,暴雨等極端的天氣出現,這樣的氣候變化,往往導致了小暑的溫度不會過高,從相關部門近十年的氣象資料來看,我國西北及南方大部分地區,溫度較高的天氣都會出現在大暑節氣期間。
不管大暑小暑那個節氣更熱,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裡,人們就要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天氣炎熱,人容易產生頭暈、噁心,冒虛汗等各種中暑症狀,所以為了表面中暑的產生,應該在飲食是哪個多以清淡為主,多吃一些綠豆湯、苦瓜,等清火潤肺的食物,同時也應該避免在高溫的時間段外出,防止中暑現象的發生。
小暑快到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是小暑熱還是大暑熱?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