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學時,跟前女友去香港旅遊,香港美食打卡之一,就是蘭芳園的絲襪奶茶。
當時,我問前女友的,也是這個問題,絲襪奶茶為什麼叫「絲襪」?
但作為資深吃貨的她,竟然不知,我只好厚著臉皮,問蘭芳園的夥計,好在人家也熱情,半是普通話半是粵語,回答了我。
其實,絲襪奶茶,與絲襪沒有什麼關係。
那為什麼要叫絲襪奶茶呢?
是因為絲襪奶茶是紅茶做的,在衝泡過程中,需要多次拉茶撞茶,利用水的衝擊力量,撞出紅茶的精華。
在奶茶圈內有句行話,「一衝、二焗、三撞、四回溫」。
港式奶茶(絲襪奶茶)的靈魂在於「撞茶」。
正是這個「撞茶」,導致絲襪奶茶名字的由來。
在這來回拉茶撞茶中,需要棉紗茶袋過濾,如下圖。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茶味細滑均勻。
但使用時間長了,原本白色的棉紗茶袋,過濾紅茶次數一多,從形狀、顏色看上去,又好像肉色絲襪一般。
顧客來買奶茶時,看到咖啡色的棉紗茶袋,會開玩笑說,買一杯「絲襪」奶茶喝。
久而久之,「奶茶絲襪」這個叫法也就傳開。
發明絲襪奶茶的是,香港蘭芳園的老闆林木河,他十幾歲就來香港打工。
最早的蘭芳園,在1952年開在香港島中環的,2010年我第一次去香港時還去喝過。
蘭芳園在香港的三家店,我都去喝過。
最初,蘭芳園是以大排檔的形式來賣奶茶的,目標人群是當地普通的上班族人群,他們喝不慣太淡的英式奶茶。
於是,林老闆在英式奶茶上進行改良,讓奶茶更加濃香絲滑。
(聰明的林老闆,還首創了有名的「鴛鴦奶茶」。)
2014年,蘭芳園的絲襪奶茶(港式奶茶製作工藝),被列入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蘭芳園的絲襪奶茶熱賣後,在香港掀起了一股效仿熱潮,各個茶餐廳紛紛推出自己的絲襪奶茶。
但製作絲襪奶茶也不是個容易活,它對原材料的要求比較高。
用的茶葉,最好是斯裡蘭卡紅茶,而且,要幼茶、中茶、粗茶一起衝制,粗茶香氣濃烈,有回甘,幼茶味道重,出顏色,中茶介乎於中,用來平衡口感。
奶最好是馬來西亞的植脂奶,或是荷蘭的黑白淡奶,港式奶茶的經典配料,最不能用的是鮮奶。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不用鮮奶,而用植脂奶這種奶精呢?「
香港那些奶茶老師傅會告訴你,當初因為植脂奶價格便宜,就用它作為絲襪奶茶的配料了。
而且,用植脂奶做出的奶茶,更加醇厚濃香,味道也更順滑,這是牛奶達不到的效果。
茶湯和淡奶的黃金比例最好是7:3,這樣有最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