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鰻 | 雖然多刺到令人髮指,依然是京都夏季風物詩

2021-02-12 日料棧

從鰻魚飯、星鰻壽司到海鰻湯引,日本的鰻料理總是讓人心動。雖然都被稱為「鰻」且外形相似,河鰻、星鰻、海鰻其實是不同的物種,風味迥異,在日本料理中的做法也不盡相同

海鰻是京都夏季的風物詩,也是日本三大祭中「祇園祭」和「天神祭」必不可少的食物,所以這次我們來聊聊關西人喜聞樂見的海鰻。

還記得G20大阪峰會裡出盡風頭的海鰻泉州水茄子椀物嗎?via:asahi.com

海鰻(Muraenesox cinereus),中文也稱灰海鰻、虎鰻、狼牙鱔,日文寫作「鱧」(ハモ,hamo)。海鰻來自鰻鱺目海鰻科海鰻屬,與河鰻、星鰻同屬鰻鱺目,但屬於不同科。而中文裡的「鱧」指的是黑魚等鱸形目鱧科魚類,與日文中的「鱧」完全不同。

海鰻的最長壽命可達15年,但市場上流通的80%都是5歲以下的海鰻。一般的成年雄性海鰻身長70釐米左右,雌性比同齡雄性更高大,而且隨著年齡,雌雄海鰻身材上的差異會越來越明顯。海鰻身長最長可達2.2米,想起來也有點怕怕的……

不同年齡雌雄海鰻的體重變化。via:《徳島水研だより 第 59 號》pref.tokushima.jp

海鰻身體背部為褐色,腹部為白色,雌性海鰻背部偏赤銅色,而雄性海鰻背部偏黃青色。為什麼要花力氣辨認海鰻的性別呢?因為雌海鰻比雄海鰻脂肪更豐富,價格也更貴呀。

「嘿嘿,能辨我是雌雄嗎?」 via:minato-daizo.hatenadiary.com

海鰻是肉食性的海洋動物,生性兇猛,以小魚、蝦、蟹和烏賊等為食。與河鰻、星鰻相比,海鰻的嘴更大、牙齒更鋒利。

海鰻有鋒利的牙齒哦。via:aminomegumi.co.jp

左起:河鰻、海鰻、星鰻。海鰻看起來明顯更兇。via:hayabusa8.5ch.net

在日本,海鰻的主產地集中在西日本的瀨戶內海和紀伊水道,主產縣包括兵庫縣、愛媛縣、德島縣、大分縣、山口縣、長崎縣和和歌山縣等。

2014-2017年瀨戶內海沿岸各地海鰻漁獲量(2017年為推測值)。via:minato-yamaguchi.co.jp

近年來,日本很多產地對海鰻進行了品牌化推廣,有名的海鰻品牌包括兵庫縣淡路島的「別嬪海鰻」(べっぴん鱧)、「黃金海鰻」(黃金鱧),和歌山縣地元箕島的「辰海鰻」(辰ヶ鱧)、香川縣小豆島的「島海鰻」(島鱧)、宮崎縣的「金海鰻」(金鱧)等等。

別嬪海鰻製作的各種料理。via:umemaru.co.jp

很有意思的是,德島縣的海鰻品牌叫做「跳舞的傻瓜」(踴る阿呆)。因為德島縣有種特別讓人開心的傳統舞蹈——阿波舞(也被稱為阿呆舞)。

關於阿波舞有個民謠說:「跳舞的傻瓜和看跳舞的傻瓜,同樣都是傻瓜,不一起跳舞太吃虧了!」(踴る阿呆に見る阿呆、同じ阿呆なら踴らにゃ損損)。每年8月的德島的阿波舞祭上,就可以看到大規模充滿魔性的阿波舞表演。

via:Akai Photo Life

via:GIFMAGAZINE

和作者一樣有志於學習阿波舞的小夥伴請看以下動作細節,動作精髓是:同手同腳😂😂……(有沒有覺得阿波舞的動作有點像海鰻在水中遊弋的身姿呢?)

除了產地和品牌,捕撈方法也會影響海鰻的價格。以海釣的方式捕撈,經活殺處理的海鰻可以賣出高價,而以底曳網等方式捕撈的海鰻價格會相對便宜。

雖然日本的海鰻品牌很可愛,但半個世紀以來日本海鰻的漁獲量銳減,於是日本從韓國和中國進口大量海鰻以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其中從韓國進口的活海鰻在日本也受到很高評價。

日本產海鰻和韓國產海鰻。via:kyoto-ichiba.jp

日本產海鰻和進口海鰻吃起來有什麼不同呢?德島縣的水產研究人員2007年做過一次海鰻品鑑。品鑑人是20-60歲的日本吃貨23人,品鑑對象是日本德島縣和韓國麗水市的延繩釣海鰻,用湯引(做法詳見下文)和刺身兩種做法呈現。

韓國麗水的海鰻料理。via:ameblo.jp/korealululu

結果呢?

人們發現做刺身的兩種海鰻中,來自日本海鰻的肉色潔白,而來自韓國的顏色偏粉紅。味覺偏好上,喜歡日本產海鰻刺身的略佔上風,吃貨們認為日本產海鰻味道更清雅,皮的周邊帶有甘甜的風味,而韓國海鰻刺身質感黏稠,油脂感強

但對於湯引做法的海鰻,喜歡韓國海鰻的人居然佔了多數,吃貨們認為韓國海鰻的皮很柔軟,而日本海鰻比較有嚼勁

2007年德島與韓國海鰻品鑑的結果。via: pref.tokushima.jp

日本人食用海鰻的歷史始於繩文時代,平安時代有貴族食用海鰻乾物的記載。到了江戶時代,京都成為海鰻飲食文化的中心

原因在於京都依山遠海,很多魚貝類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從海邊送到京都。在運輸和保鮮技術欠發達的時代,不少魚類都是經鹽漬或曬乾處理後再運往京都,比如來自若狹灣的鯖魚和鰈魚。

若狹灣有出產鰈魚乾的傳統。via:kagimago.co.jp

只有少數像海鰻這樣生命力極強的魚類,能在夏日(從大阪灣和明石海峽)送到京都而依然保持鮮活,於是海鰻成了古代京都人夏季的珍味。

「啊,糟糕,被人類抓住了,SOS……」 via:awanavi.jp

海鰻每年的最佳食用時令有兩個,一個是6-7月,日本人認為飲梅雨之水的海鰻味道最為鮮美。此後海鰻進入產卵期,海鰻肉變得難吃起來。另一個食用時令是10-11月,此時產卵後的海鰻重出江湖,瘋狂覓食,脂肪漸豐,此時的海鰻被稱為「金海鰻」(金ハモ)、「松茸海鰻」(松茸ハモ)或「落海鰻」(落ちハモ)。

黃金海鰻和丹波松茸鍋物。via:project.nikkeibp.co.jp

日本三大祭之一的京都「祇園祭」剛好是在7月海鰻當令之時,所以自古便有「祇園祭」食海鰻的習俗,「祇園祭」也因此被稱為「鱧祭」。此時,京都海鮮市場的海鰻進貨量也會達到一般月份的10倍左右,價格也處於全年高位。海鰻湯引、海鰻壽司、海鰻蓋飯等,都是「祇園祭」期間深受人們喜愛的食物。

海鰻為祇園祭代言。via:kaiseiken.or.jp

而日本三大祭中的大阪「天神祭」也是在7月,海鰻也同樣是節日期間不可或缺的食物。人們會吃海鰻湯引或甘辛燒、章魚醋物、白天蘿蔔苗湯,以及梅幹白蒸(竹皮包裹的蒸製糯米配梅幹)等食物。

所謂「白天」,不是「daytime」的意思,在京阪神,特別是大阪地區,是指低溫油炸、色澤發白的白身魚料理,有「白色天婦羅」之意。在「天神祭」時會以海鰻肉製作白天。

古代京都人第一次拿到來自遠方的活海鰻,欣喜若狂,可剖開一看,不禁驚呆了:「這廝肉裡小刺太多了!這……這是給人吃的嗎?」 除了一般魚常見的魚刺,海鰻還有很多Y字形小刺隱藏在魚肉中

Y字形的小刺。via:backnumber.dailyportalz.jp

為了了解海鰻的骨骼構造,現代的一些水產研究人員和日料廚師(比如龍吟的主廚山本徵治)喜歡給海鰻拍X光片和CT掃描片,從這些片子裡我們可以清晰看到Y字形小刺(日語稱「肉間骨」)的分布(作少數為擁有X光片的魚,海鰻也可以含笑九泉了)。

龍吟視頻中出現的海鰻CT圖。via:nihonryori-ryugin.com

德島水產研究人員研究的海鰻x光片。C和D為經骨切處理前後的肉間骨狀態。via:pref.tokushima.jp

不過京都人倒沒有像張愛玲那樣,因為鰣魚多刺而令人生多添一恨。京都的料理人用刀身重、刀刃寬大的海鰻專用刀(鱧包丁)以「骨切」(骨切り)的方式處理海鰻肉,下刀細密,骨斷而皮連,號稱一寸(3.03釐米)之間要切入25刀左右,也就是切口之間只間隔1毫米多。

雖然處理起來費時費力,但海鰻因此化腐朽為神奇,保留鮮美風味,又無魚刺之憂,在受限的情況下以技藝與巧思成就食材,是古代京都料理人的智慧。

愉快滴骨切ing,咔咔咔咔咔咔~ via: TSURI HACK

日本廚師中以「愛科學」著稱的山本徵治認為,骨切時如果90度垂直下刀,海鰻肉中的小刺會突出呈尖狀,並不是最理想的骨切效果。應該將砧板傾斜25度角,這樣廚刀微微傾斜著切入海鰻肉,海鰻小骨的斷面更為平滑

龍吟的海鰻骨切從將砧板傾斜25度角開始。via:nihonryori-ryugin.com

而在關東地區,海鰻很長時間都不受青睞。關東人覺得,有其他便於處理且美味的魚類,何必和海鰻較勁呢?所以,過去海鰻在關西地區是高價食材,在關東地區卻價格低廉。但近年來,隨著電動骨切機的發明,關東人也愛上海鰻了~

簡單粗暴而酣暢的海鰻電動骨切,和上面的手切完全是兩個節奏~ via:youtube.com

在京都,海鰻最常見的做法莫過於「湯引」,也稱「落とし」、「ハモちり」,即將骨切後的海鰻在熱水中迅速汆燙後,再放入冰水(也可在汆燙前先給魚肉裹上葛粉或片慄粉)。這種做法宜選用500g左右的小海鰻,也有些料理人喜歡用800g左右的,過大則皮厚骨硬。

海鰻湯引配梅肉。via: asp.hotel-story.ne.jp

魚肉受熱收縮,呈現出花團般的形狀,可以搭配梅肉或醋味噌食用,也可用作椀物的食材。這樣製作的海鰻因形似牡丹花,也被稱為「牡丹海鰻」,尤其是在用作椀物的情況下。

花團般的海鰻肉。via:project.nikkeibp.co.jp

用海鰻做椀物的時候,湯底可以用海鰻骨加昆布吊出鮮味,再加酒和鹽調味,湯中除了加入湯引海鰻外,夏季還可以配以茄子、蓴菜等蔬菜。

龍吟的海鰻茄子蓴菜椀物。via:nihonryori-ryugin.com

而到了秋季,松茸與海鰻成為絕配,以椀物或是土瓶蒸(土瓶蒸煮的料理)的形式呈現,都充滿秋季溫暖舒適的感覺。

松茸海鰻土瓶蒸。via:gontaro.co.jp

海鰻也經常用來做鍋物,比如海鰻壽喜鍋、呷哺鍋、什錦鍋(ちり鍋)、柳川鍋等。其中,海鰻壽喜鍋是大阪的傳統料理,用海鰻搭配大阪南部泉州地區出產的洋蔥,鮮味加倍,配飯最佳。

海鰻壽喜鍋。via:awajishima-kanko.jp

兵庫縣的淡路島也是海鰻和洋蔥的重要產地,當地人同樣很愛海鰻壽喜鍋,先在鍋中放入海鰻與洋蔥,再放入海鰻卵巢,最後加入淡路島特產手延素麵,用烏冬吸滿鮮美的海鰻湯汁,為完美一餐畫上句號。海鰻壽喜鍋宜用1500 -2000克左右的大海鰻,具有豐盈的肉感和脂肪感。

淡路島的海鰻壽喜鍋吃到尾聲,可以放入手延烏冬。via:shima-life.jp

海鰻的另一類常見做法是烤制,如白燒、蒲燒等。其中蒲燒海鰻是京都具有代表性的料理。做法與蒲燒鰻魚類似,但因為海鰻多刺,要先經過骨切處理。為了避免汁水流失、魚肉過幹,有的料理人還會將串起的海鰻肉先向中間壓實,再進行烤制。

蒲燒海鰻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做成海鰻蓋飯或者海鰻壽司。海鰻壽司也是京都傳統料理之一,將一整片蒲燒海鰻肉放在米飯上押制,做成棒壽司或箱壽司,切割後分而食之,也是很歡樂的事。

湯引海鰻握壽司。via:sushi.zukan-bouz.com

烤海鰻握壽司。via:sushi.zukan-bouz.com

如果將白燒海鰻和蒲燒海鰻一起呈上,那便是源平燒海鰻了。因為平安時代末期的源平合戰時,源氏用的是白色旗幟,平氏用的是紅色旗幟,所以以「源平」代指紅白二色。

大阪和京都人還喜歡將海鰻肉做成魚糕,可以是蒸製而成的潔白狀態,或是先蒸再烤、帶有焦黃表皮的模樣。

此外,海鰻肉還可以做成刺身、煮物、天婦羅、炊飯、炒物、粽子等。

海鰻刺身。via:nushima-kimuraya.com

海鰻、筍和牛蒡餡的粽子。via:kokochiyo.jp

海鰻肉以外的其他部位也可入菜,比如可塑性很強的海鰻皮。烤過的海鰻皮可以細切後焯水,與黃瓜拌在一起,做成醋物,佐酒最佳。海鰻皮還可以卷在竹棒上烤製成海鰻皮竹輪,突出焦香的風味而充滿嚼勁的口感。

海鰻皮黃瓜醋物。via:mikage-madame.cocolog-nifty.com

產卵期的海鰻卵巢味道香濃,可以燉煮入味,或加入壽喜鍋,又或與雞蛋同煮(卵とじ)。此外,海鰻胃、鰾、肝也可煮製後食用。烤好的海鰻頭也別浪費,泡在辛口清酒裡,做成鰻頭酒,也別有風味。

海鰻卵巢雞蛋蓋飯。via:dot.asahi.com

除了這些常見的海鰻料理,歷史上還曾出現過很多神奇的海鰻料理。江戶時代後期,有一系列《xx百珍》的料理書,如《豆腐百珍》、《鯛百珍》、《白蘿蔔百珍》、《蛋百珍》等。在1795年《海鰻百珍》也出版了。

書中介紹了100多種海鰻料理(也就是海鰻的100多種死法😭),比如海鰻饅頭、山椒味噌烤海鰻、蛋黃醬油烤海鰻、海膽烤海鰻等等。京都的料理店「京料理 木乃婦」曾復刻書中一道叫做「木屋町燒」的海鰻料理。

「木屋町燒」就是在兩片經過骨切處理、穿成串的海鰻肉刷上葛粉,然後將兩片海鰻皮的一側朝外,肉的一側合在一起,刷上醬油烤制。有魚皮的包裹,海鰻肉可以保持鮮嫩的狀態。海鰻肉夾在兩片魚皮之間的狀態,正如京都的木屋町夾在鴨川和高瀨川之間,因而得名。是不是很妙?

相關焦點

  • 京都夏季風物詩,納涼床上雞肉鍋|日本·米其林特輯
    5月,「鴨川納涼床」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江戶時期。依存於京都的日式美食文化是怎樣與初夏的風情相融合的呢?此番就讓我們走進這座古城,充分體驗這個季節獨有的京都魅力……龍馬先生最愛的「鳥彌三」雞肉汆鍋,便是京都夏季風物詩中的一首。
  • 夏季京都怎麼玩 鴨川河畔納涼品川床料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季京都怎麼玩鴨川河畔納涼品川床料理 說到京都,第一印象就是日本千年古都,文化底蘊深厚,和中國淵源最深的日本城市。實際上,京都就是仿製唐朝都城長安和洛陽而建,至今仍保留著很多唐風古蹟。
  • 日本情報|夏季風物詩の祭與花火
    夏之風物詩by 圖蟲網@三大叔7月是日本最熱的月份,經常伴隨著陣雨和烈日。時逢七夕,古代日本以掛在竹枝上的短歌表意,又稱「文月」。7月也是日本一年中最熱鬧的月份,各個地方都會有自己的祭祀活動,最著名的包括京都的祇園祭、大阪的天神祭,各具特色。
  • 納涼床,京都400年的風物詩!
    每到5初~9月末,京都鴨川的右岸就會架起一長列的高臺,高臺上有各式各樣的餐廳和茶屋。
  • 日本文化|什麼是風物詩?日本夏天的風物詩你知道哪幾個呢?
    什麼是風物詩?日本是四季分明的國家,秋天楓紅滿山、冬天雪景優美、春天百花齊放,而夏天除了豔陽高照與一片翠綠外,有許多關於夏天的名詞與行事,也透過影劇、動漫畫讓各位熟知。這些能代表日本季節印象的關鍵字,又被叫做「風物詩」。
  • 京都夏季人氣活動精選!感受「千年古都」夏季風物詩!
    說到京都,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就出生於京都伏見區。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是日本文化的源頭,有「千年古都」之稱。以神社等歷史建築、傳統活動與京都料理為特色,遊人絡繹不絕。每年以夏季活動最為豐富,小途從中選取了3項富有特色的祭典與活動,一起開啟今天的旅程吧。鴨川納涼床進入夏天,氣溫持續升高,相對於烈日當空的白天,夜晚便成了人們納涼、出行的好時機。
  • 【日本旅遊】夏日風物詩:青森縣的倭武多祭
    日本旅遊·夏日風物詩:青森倭武多祭(資料圖) 夏季,日本多地會上演「祭」,成為夏季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每年8月2日至7日召開的青森倭武多祭(青森ねぶた)每年會吸引300多萬人參觀。 在青森市內的大街上,表演者一邊喊著「Rassera」的號子,一邊舞蹈,成為夏季東北旅遊不可缺少的旅遊項目。 ■基本信息 ·名稱∶青森倭武多祭(青森ねぶた祭) ·召開時期∶每年8月2日~7日
  • 日本柳井市夏季風物詩柳井金魚燈籠祭
    日本柳井市夏季風物詩柳井金魚燈籠祭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每年當到了夏季,日本的夏季祭典也將隆重登場。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日本三大祭—東京的神田祭、京都的祇園祭 及大阪的天神祭 之外,其實日本各地還有非常多具有當地特色的特別祭典。
  • 日本京都的夏天風物詩「鴨川納涼床」,極具人氣店家推介
    每到夏天,鴨川的河畔會搭建起高高的臨時露臺,一邊享用美食,一邊感受涼風與河流水聲,被稱為「納涼床」,又可稱為「」,只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提供,是非常有夏日風情的活動,就連日劇「半澤直樹」都曾到此納涼床取景!從懷石料理餐廳到咖啡館、甜點店、酒吧,一百多家商店在鴨川一字排開,懷舊風情無限延伸,非常迷人!
  • 【日本旅遊·夏日風物詩】日本祭,華麗熱鬧背後有深意
    流行各地的祭成已然為了夏季的一道風物詩,那些裝點華麗的花車、妝扮略帶詭異的表演者,對於外國人猶如一道謎,往往容易讓人只能看看表面的熱鬧,不得深知其中的深意。 對此,日本的「祭」研究者認為,要理解日本祭的關鍵字入口是:春夏秋冬。
  • 京都冬季風物詩:「嵐山花燈路」的一期一會
    >千年古城京都,於一年四季當中,歷經了春天的櫻花爛漫、夏天的祭典熱鬧、秋天的楓紅滿天,在冬天蕭索寒風中依然有著獨特又浪漫的冬季風物詩,那就是「京都·嵐山花燈路」。京都嵐山花燈路從2005年開始成為嵐山地區的固定活動,於每年12月中旬舉辦。在冷冷的天氣漫步在夢幻璀璨的花燈路,別有一番冬季浪漫風情。去年冬天,我們赴了一場與京都的浪漫約會,至今回味。
  • 尋找日本夏季風物詩
    鎌倉市是一個依山傍海的城市,不僅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許多保存完好的幕府時期的神社,寺廟等等,還是日本僅次於京都和奈良的古都。鎌倉的面積很小,僅僅只有39.60km,小到僅僅依靠步行就可以將整個城市逛過,這座城市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緩慢步調,老屋改建的和風食堂與夏日海灘小屋和諧共處,古都悠揚的蟬鳴鳥叫,淡淡地融入海濱衝浪的青春吆喝聲中。城市內部還遍布著古蹟和寺廟,可以去報國寺的竹林中品味地道的抹茶,也可以去長谷寺賞紫陽花。
  • 京都冬季風物詩:一年一度不可錯過的夢幻「嵐山花燈路」
    千年古城京都,於一年四季當中,歷經了春天的櫻花爛漫、夏天的祭典熱鬧、秋天的楓紅滿天,在冬天蕭索寒風中依然有著獨特又浪漫的冬季風物詩
  • 京都風物 來自客居者的記錄
    倘若找一種食物來代表京都,色彩繽紛的金平糖可排榜首。《有鹿來》中記敘了一位標準京都男:他常備各種和果子,綠壽庵金平糖、柿種、丹波赫豆大福這些偏老齡化的食物。每天坐叡山電車上下學,過年要到特定的神社祈禱求籤,熟悉京都任何一個傳統節日,愛看佛教、妖怪系的漫畫。
  • 魔都寶藏餐廳大揭秘 | 足不出滬,讓您品嘗來自京都的原汁原味
    京懷石料理,這家大隱於市的京懷石,靜悄悄地在古北某一區域神秘開業,「」這個字,念Xǐ,在古漢語中同「喜」,而京和的結合,寓意著來自京都的「驚喜」,讓大家足不出滬就能品嘗到京都的本味。    在八寸上,能體驗到明顯的季節風味,正如夏天,會以冬瓜、茄子等夏季食材作為主角。像炸茄子佐白味噌、白芝麻煮冬瓜等,別看小小一碟,料理起來的功夫完全不少於做一道大菜。
  • 為什麼淡水鰻比海鰻好吃?
    作為一個吃貨的你,你知道為什麼淡水鰻比海鰻要好吃嗎?今天為你揭開謎底! 鰻魚除了淡水鰻之外,還有很多種的鰻魚,這些鰻魚都生活在海洋中,所以統稱海鰻。 海鰻沒有像淡水鰻那樣備受追捧,原因很簡單,海鰻沒有淡水鰻好吃。
  • 四季|京都初秋的風物詩 降妖除魔的東方神草:桔梗
    「旬」 不僅體現在高雅的京料理物語中,更體現在京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年四季,二十四個節分。在京都的每一個轉瞬即逝的古典節氣裡都有相對應的花草風物。有很多中國的朋友認為日本的二十四節氣完全沿襲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二十四節氣,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完全正確的,那麼你知道日本的節氣及年中行事、曆法等又是由誰完善的呢?
  • 尋訪初冬風物詩,漫步嵐山花燈路
    有人形容京都是一首淺吟歷史的小詩,其實,雅致的風景和悠揚的人文結合,京都的自然風貌也別具一番風味。在京都眾多景色中,最有人氣的莫過於嵯峨・嵐山地區。
  • 京都風物詩 | 沿著四條通前行,紅葉季的日歸散策!
    四季皆美的京都,楓葉季更是像一幅打開的和風畫卷般,讓人流戀。這次我僅僅用一日,沿著繁華的四條通,從右京散步至左京,帶你在祗園周邊發現每一處小美好。南禪寺是鎌倉時代創建的臨濟宗的寺院,是同名宗派的總本山。早起去寺廟是去京都一定要做的事,因為在這裡就足以領略風情一二。對於外來客,寺廟也是最能代表對京都想像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