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瀋陽市瀋河區大南街一帶,聚集了好幾處寺廟,其中的慈恩寺、大佛寺我們之前已經講過,今天來說說般若寺。般若寺由高僧古林禪師創建於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一座尼姑庵,清末和民國年間有過兩次大規模修繕。「文革」當中遭遇滅頂之災,改革開放後得以逐步恢復。
瀋陽般若寺山門
瀋陽般若寺坐北朝南,只有兩進院落,面闊三間、單簷硬山頂山門兼有天王殿的功能,正面簷下所懸「般若寺」金字匾額由著名書法家馮日庵題寫。
瀋陽般若寺山門
山門背面簷下懸「三洲感應」匾額,兩側有聯「聖跡召垂任從劫火洞然爐宛在;神功叵測深信金剛不壞杵猶存」。
瀋陽般若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單簷硬山頂,前有出廊。簷下所懸「大雄寶殿」匾額由瀋陽籍著名書法家霍安榮題寫,殿聯「如是妙相莊嚴主伴齋彰靈山會儼然未散;本來佛清淨聖凡一體菩提道當下圓成」文縐縐,卻是言之無物。殿內正壁供奉「橫三世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東西兩面山牆上繪有十六尊者畫像。
瀋陽般若寺祖師殿內的祖師傳法圖
祖師堂面闊三間,單簷硬山頂,殿內保存有完整的祖師傳法圖。據說殿內地下埋有般若寺創建人古林禪師的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