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的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要後悔。」蕭伯納這句名言怕是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的婚姻關係了,至少對已婚的人來說,他們不會後悔,因為他們可以選擇離婚。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2018年全國結婚率為7.2‰,為2013年以來的最低。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人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人數為380.1萬對,離結比為38%!
拋開總數據
讓我們再看看各個省、市、自治區
↓↓↓
從數據看,結婚登記與離婚登記方面
結婚黑龍江均位居全國第18位
離婚卻位列第9位
離婚率高達63.1%
也就是說在黑龍江
差不多每三對情侶結婚的同時
就有二對在辦理離婚的夫妻
咱們再來看看離結比排行。離結比即「結婚離婚比」,指一定時期內離婚對數與結婚對數之比,通常以百分數表示。需要注意的是,它把離婚對數與結婚對數直接相比,分子中的離婚者與分母中的結婚者並不一定是同一撥人,而且基本上是無關的;同時,離結比與我們常說的「離婚率」也不是同一概念。讓人意外的是,離結比最高的地方並非北京、上海、廣東,而是黑龍江。
結婚時許下的承諾、誓言
想必在當時都是內心真實的話
可是為什麼走著走著
本來應該同心同德的夫妻卻走散
//
這些職業,出軌率最高?
//
從出軌率最高職業統計中顯示
女性出軌率最高的職業是全職媽媽
告訴我是誰統計出來的
保證不打死他!
明明渣男渣女不分職業的好吧?
//
80、90後起訴離婚最高!
//
起訴要求離婚的比例高、
離婚率高、調解離婚比例也高
80、90後起訴離婚的比率達51%
遠遠高於70後、60後等其他年齡段人群
根據裁判結果統計
//
80、90後離婚原因是
//
「閃婚」容易「閃離」
現實生活中有兩種閃婚情況
一種情況是
一些年輕人通過當前發達的網絡交流平臺
在幾次相談甚歡後就見面確定男女朋友關係
特別是遇到情人節、七夕節、
中秋節等特殊節日時扎堆登記結婚
另外一種情況是
部分年輕人在遭受親屬
催促成婚的心理壓力下
諸多的不滿意疊加在一起
進而爆發家庭矛盾
//
「七年之癢」變成「三年就煩」
//
結婚2-7年成了離婚的高峰期
婚姻越來越像兒戲
腦袋一拍就結婚
一言不合就離婚~
據統計,結婚不到一年的案件佔11%
不到2年的佔26%
結婚3年的佔32%
結婚4年的佔17%
結婚5年的佔10%
結婚5年以上的佔4%
女方起訴離婚案件增多
經統計,80、90後離婚案件中
女方作為原告提出離婚請求的高達75%!
這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自我保護意識強
法律意識、權利意識有所增長
//
離婚理由大多非理性
//
//
父母過多幹預子女婚姻
//
80、90後一代多是獨生子女
部分年輕人自小受父母溺愛嬌慣
大多個性強,包容性、耐挫折能力差
雖然已經成年
但在生活自理能力、經濟獨立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還有欠缺
依然嚴重依賴父母
無法建立成熟的伴侶關係
//
家庭責任意識弱化
//
依然保持著通宵玩電腦、
打遊戲或頻於外出應酬的習慣
導致女方因過多照顧家庭
和孩子心裡產生不平衡
進而發生爭吵
隨著時間推移
雙方矛盾逐漸升級
//
經濟壓力大導致夫妻矛盾增多
//
在現實生活中
特別是年輕人都面臨著
諸多的生活和工作壓力
而是每天要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
沒有計劃性的生活支出
每月透支的信用卡
孩子的高額支出
甚至還貸壓力等問題
導致心理壓力過大,失望大於期望
結果產生了「與其兩個人的無奈落魄」
不如一個人的「精彩自由「
就產生了「乾脆離婚」的想法
//
「出軌」離婚比例上升
//
社會交往方式的多元化
不再把老一輩的婚姻觀奉為圭臬
而是尋求個體情感的釋放與刺激
使夫妻互有的忠誠義務成為泡影
通過交友軟體、網路遊戲等應用程式
使這些東西成了坊間俗稱的「越軌利器」
//
離婚時,最多的牽掛
不是房子車子,而是孩子
//
在離婚官司中
爭奪最激烈的不是家產,而是孩子
一位有著400多件
離婚官司經驗的律師也透露
離婚時男性和女性最大的差異是
有的男性最想要的是公司股權
而女性想要的是孩子的撫養權
沒有人結婚是為了離婚的
每一對離婚的夫妻
在剛結婚的結婚的時候
誰都是一臉幸福的想著
兩個人能夠一輩子白頭偕老
可結婚後發生的那麼多不如意
還是讓兩個人選擇了分離,又有什麼辦法呢?
婚姻不應該是一場傾注一生的豪賭
離婚對於每個身處其間的人都是一場重創
但正因為如此
那些懷著巨大勇氣提出離婚的人
才值得我們去尊重和保護
來源:黑龍江商貿
編輯:雲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