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12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如今最好?南懷瑾:職業皇帝中第一人

2020-12-18 鬼龍看歷史

有讀者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中為何雍正的名聲近些年來越來越好?這是一個好問題,其實雍正之前的名聲不好,比如弒父篡詔、生性殘忍多疑等。另外,從乾隆在位期間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乾隆對雍正一度也是非常反感的。

雍正在位13年,這是大清王朝發展史上一個非常關鍵時期。康熙晚年昏庸,諸皇子瘋狂奪嫡,大清廟堂亂象叢生,貪汙橫行國庫空虛。雍正通過「九子奪嫡」獲勝,他拼了命的努力,留給乾隆一個蒸蒸日上的帝國。

縱觀雍正執政期間的一系列措施,他主要做了以下重大改革:一、清查虧空,懲治腐敗;二、耗羨歸公,設養廉銀;三、攤丁入畝;四、打擊「鄉賢」,制定主佃關係法令,禁止地主虐待佃戶;五、士紳一體當差 、一體納糧等。

這些有效的措施,大大緩解了階級矛盾,極大地促進了國家的超前發展。老百姓生活稍微得以改善,可在特權階級這是違背祖訓,而輿論在很長時間裡都被士紳階層所掌握,於是他們想盡辦法抹黑雍正。

很久前人們反感雍正還有三個方面原因:第一、性格刻薄,讓他人不敢靠近;第二、登基後對兄弟和心腹薄情殘忍,甚至大打出手;第三、雍正太勤奮了,以至於執政過於嚴猛,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大秦帝國裂變》這部電視劇,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改革,結果老氏族視他為仇敵。正因此,雍正在很長時間裡被種種貶低、謾罵,民間各種野史小說、近代各種匪夷所思影視作品等刻意抹黑,這使得雍正在民間形象太差了。

歷史專家認為,雍正形象如今越來越好,是因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所謂的「康乾盛世」若沒有雍正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實現,雍正是一位勵精圖治的皇帝。雍正在位13年,留下了1000多萬的硃批,這還是目前能找到的硃批。

如果加上丟失的硃批,雍正在位期間至少有1300萬字,這意味著雍正每天用毛筆寫4000字。大家可以試試用電腦敲4000字,就可以想像雍正精力是多麼旺盛。雍正一年只給自己放三天假,基本上每天只睡5個小時,按照他的想法最好不休息。

雍正自己也說每天主要任務就是批閱奏摺,「各省文武官員之奏摺,一日之間,嘗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親自覽閱批發,從無留滯,無一人贊襄於左右。」最後筆者用南懷瑾先生對雍正的評價來結尾。

南懷瑾說:「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他是真實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兒孫好自經理。實在可算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

相關焦點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在大清統治的歷史當中有12位皇帝,如果將這些皇帝進行一個排名,不知道你會如何對比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手大清12帝的排名,排名第一的肯定是皇太極,因為他開創了大清王朝,而且還對原來的女真部落進行了大力的改革,為日後大清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開國皇帝的廟號才可以稱祖,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為何能稱聖祖
    直到漢朝時期才恢復的廟號,當然這個時期的廟號跟商朝的廟號應該有本質上的區別,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死後,到漢景帝時將劉邦的廟命名為太祖廟,這才形成了真正的廟號制度。漢朝時期廟號惜「祖」成金,兩晉時期為何泛濫成災儘管漢朝逐漸有了廟號,但是漢朝統治者對廟號很看重,並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夠擁有廟號,在西漢12皇帝中,只有5位皇帝擁有廟號,而東漢13位皇帝中,只有7位擁有廟號。
  • 清朝皇帝順序表簡介 大清朝歷代有幾個皇帝年號 清朝皇帝列表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 清朝皇帝的順序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12位皇帝,歷經二百七十六年。
  • 清朝皇帝不愛住「豪宅」
    圓形攢尖式的上層簷上安有鑄造古雅的寶頂,象徵江山社稷永握皇帝手中。 從雍正開始,八位清代皇帝均不住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的乾清宮,而選擇偏西側的養心殿作為「勤政燕寢」之所在,並漸成定製。明清易代,乾清宮被毀,第一位住進紫禁城的清朝皇帝是順治,長住位育宮(今保和殿)。所以,清軍入關後常住乾清宮的清代皇帝,其實只有康熙一人。
  • 雍正皇帝的死因為何這麼蹊蹺?他是不是被傳說中的呂四娘暗殺的?
    雍正帝對大清朝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為大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因為有他的艱苦樸素的付出,才會有以後的「乾隆盛世」。這個也不靠譜,據清朝《清世宗實錄》記載雍正是死在圓明園內而不是暢春園。 第三種說法,雍正是被風塵女俠呂四娘砍掉頭顱殺害的。據說呂四娘,是清朝文字獄重犯呂留良的女兒,呂四娘在呂案中幸運逃脫,在綠林江湖中,學的一身上乘武藝,然後,她潛入皇宮中趁雍正在睡覺,一刀剁下雍正的頭顱,並帶走了雍正的頭顱,等雍正的近侍發現時,呂四娘早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 清朝的漢族官僚中出名的實在不少,那麼漢族大臣中最大的官是誰?
    很遺憾,既不是雍正年間倍受寵信又慘遭抄家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也不是鹹豐年間鎮壓太平天國起義居首功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湘軍統帥曾國藩,清朝開國276年,至少有兩人,達到了漢族官僚所未達到的人臣巔峰。第一人,即是清朝初期總攬滇黔軍政大事的平西王吳三桂,「三藩之亂」,吳三桂坐擁幾十萬大軍,最後在康熙大帝的英明神武,沉著冷靜指揮下,遭到失敗,最終身死國滅。
  • 雍正皇帝登基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不肯赦免大阿哥?
    ——王維引言用這句詩來形容雍正在奪嫡大戰中的心態最合適不過了。當初誰都不看好的雍正最後成了一匹黑馬,一躍成了康熙的繼承人。都說皇宮十分多,清朝作為宮鬥最為嚴重的朝代,九子奪嫡的好戲也是流傳至今。雍正繼位之後,肯定要收拾曾經在奪嫡大戰中的對手,但是為何他如此善待廢太子,但是對待大阿哥卻絕不留情呢?一、雍正為何不放過大阿哥大阿哥胤褆是康熙第一個孩子,但是很可惜她的母親並非正視,所以他只是庶出,沒有資格做太子。不過清朝亂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未來皇位的繼承上沒有做過硬性規定,而是賢者上。
  • 雍正皇帝後宮佳麗無數,為何只選烏拉那拉皇后和年妃與其合葬?
    那麼,為什麼雍正皇帝只選擇了兩個人與他合葬呢?我們知道,古代有些君王會在死後選擇讓自己所有的后妃,甚至大臣為其殉葬,這就導致他們的墓穴裡常常是"人滿為患"。到了雍正帝這裡,與其合葬的人卻只有兩位,這一點令不少人都感到疑惑。
  • 雍正皇帝真正死因是什麼?乾隆的聖旨道出了答案
    清朝是古代最後一個王朝,歷經12帝,歷時200多年。在這清十二帝中,多數的皇帝還是不錯的,很少有昏庸至極的。其中,像乾隆、康熙還開創了「康乾盛世」。雍正對盛世局面的開創,也功不可沒。雍正皇帝,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以勤勉著稱。
  • 乾隆為何不敢公布雍正死因?國家曾想發掘雍正陵寢後被專家叫停?
    雍正十三年即公元1735年8月23日,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帝在圓明園去世,享年58歲。雍正帝屬於暴亡,因為在他去世前兩天,也就是8月21日時,雍正帝還能正常工作,批閱奏章,但是兩天後卻突然在圓明園暴亡。乾隆帝為何要掩蓋雍正帝去世的死因在雍正帝去世,乾隆帝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將皇宮之中的煉丹道士全部驅逐遣散,從這裡就可看出雍正帝去世必定和這些煉丹道士有莫大關係,同時乾隆帝還給太監和宮女下達了封口令,禁止談論先帝大行之事。這些種種跡象都表明了雍正帝確實是非正常死亡,但是很大可能是因為迷戀丹藥導致其暴斃。
  • 清朝12位皇帝的順序及特點,一個順口溜教你輕鬆記住!
    現在很多古裝劇都喜歡以清朝為背景進行編劇和拍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清宮劇,比如《雍正王朝》《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步步驚心》等等。那麼清朝除了我們經常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還有哪些皇帝呢?
  • 【文化科普專題】清朝皇帝完整順序及簡介
    第一種,從清朝努爾哈赤建立後金起,總計296年;第二種,從皇太極改國號為清起,總計276年;第三種,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第四種,從歷史角度看,1644年滿人入關建立關內政權,再到1911年清朝被辛亥革命推翻,這個說法剛好是267年。
  • 大清朝12位皇帝都長啥樣,做了哪些了不得的事呢?
    皇太極清朝第二位皇帝,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的開國皇帝。順治清朝第三位皇帝,皇太極的第九子愛新覺羅·福臨登基,即清世祖順治帝,也是清朝入關後的首位皇帝,登基那一年他才6歲,可他有個牛逼的母親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孝莊皇后。
  • 坤寧宮是明朝皇后住所,為何到了清朝,皇后卻不願住這裡
    在以前還不是很考究的時候,清宮劇中的皇后,總是居住在坤寧宮,而皇帝住在乾清宮。但隨著對歷史的了解,如今的清宮劇也越來越尊重歷史,所以大家會發現,清朝皇后很少有住在坤寧宮的。  比如《延禧攻略》中的富察皇后,她就一直住在長春宮。很多人都說,皇后應該住在坤寧宮,所以劇中是錯的。
  • 你知道清朝經歷了多少皇帝?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說1616年建立,1644年起為全國性政權),又稱大清,簡稱清,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滿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清朝共歷經十二帝,統治全國268年,入關後的十位皇帝分別為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
  • 清朝十二帝,卻被稱為十三朝,究竟誰被開除了呢?
    實際上,清朝的皇帝只有12位,傳說中的13個皇帝,是因為清朝有12個皇帝,13個年號,形成13朝。 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後金太祖努爾哈赤,他確實是清朝實打實的開國皇帝。但因為大清這個國號是其子皇太極改的,努爾哈赤就成為了沒在清朝生活過一天,卻成為清朝開國皇帝。
  • 十三年號,十二帝,另外的皇帝是被誰開除了呢?
    實際上,清朝的皇帝只有12位,傳說中的13個皇帝,是因為清朝有12個皇帝,13個年號,形成13朝。清朝第一位皇帝是後金太祖努爾哈赤,他確實是清朝實打實的開國皇帝。清朝第五位皇帝是胤禛,年號雍正,廟號世宗。第六位皇帝是弘曆,年號乾隆,廟號高宗。第七位皇帝是顒琰,年號嘉慶,廟號仁宗。第八位皇帝是旻寧,年號道光,廟號宣宗。第九位皇帝是奕詝,年號鹹豐,廟號文宗。第十位皇帝是載淳,年號同治,廟號穆宗。第十一位皇帝是載湉,年號光緒,廟號德宗。
  • 十三爺幫助雍正登上帝位,為何最後卻消失在歷史中,不見記載
    不過,這大多數都是描寫後宮中的場景,是女子之間的爭權奪愛。但是,在歷史當中,那些皇子之間的權勢之爭也完全不輸這些女子啊。大家都知道,在清朝亦有過一番盛世光景,也就是在康雍乾三位皇帝在位的時候。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要人物,就是康熙的一位兒子,剛好是他的第十三位兒子,人們稱作為十三爺。這位兒子,深受康熙皇帝的喜愛,但是為何,在歷史的記載當中,卻漸漸不見他的名字了呢。
  • 雍正王朝中雍正帝為什麼對年羹堯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3期)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年羹堯被貶為杭州將軍時的上諭,其中有一句是:「朕聞得早有諺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那麼雍正帝說的這句話背後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本期話題:雍正帝為什麼在年羹堯的奏摺批示說「帝出三江口,嘉湖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