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中最具意蘊的十道菜,既有文化又有品位

2020-12-16 川味龍門陣

前兩天川味龍門陣發布了70道傳統川菜名菜,很多網友在問,裡面有道菜叫「推紗望月」的是啥子?今天就跟大家擺擺川菜中最具文化意蘊的十道菜,它們之中要麼是川菜精髓的體現,要麼蘊含著巴蜀文化淵源,要麼具有強烈時代特徵。

九色攢盒

(一)九色攢盒

九色攢盒是高檔川菜筵席中的冷菜組合,為成都籍川菜名廚張榮興的代表菜之一。攢盒古稱槅,是一種漆器食盒,由盒蓋、菜格、底盤三部分組成,常見有圓形、方形,又分五色、七色、九色、十三色攢盒。九色攢盒包括九種不同味型的川菜冷菜,成型有絲、條、塊、丁、片、卷等,務必堅守岔料、岔味、岔色、岔形之原則。《蜀都賦》中有「金罍中坐,餚槅四陳」之句,表明成都平原至少在晉代就開始使用攢盒了。

九色攢盒的具體菜品因時節而定,如陳皮兔丁、糟醉冬筍、太白醬肉、川味香腸、鹽水鴨子、松花皮蛋、金鉤玉牌、熗蓮白卷、素髮菜卷等,又如薑汁豇豆、五香花仁、金鉤髮菜、蒜泥白肉、紅油兔絲、鹽水胗肝、刷把雞絲、椒麻肚片、燻鮮魚條等,集中體現了川菜「百菜百味,一菜一格」之精妙。

推紗望月的前身,竹蓀鴿蛋

(二)推紗望月

推紗望月,是重慶籍川菜名廚張國棟,在傳統筵席川菜「竹蓀鴿蛋」的基礎上創製的一道名菜。

傳統的竹蓀鴿蛋,是將竹蓀水發泡漲、治淨剖開、去蒂改片,出一水後以清湯煨制;把鴿蛋煮成荷包蛋,撈入二湯碗中,加入竹蓀,灌入特級清湯而成。

經張國棟改制後的推紗望月,以魚糝作窗格,以竹蓀作窗紗,以火絲作花線,以鴿蛋作皎月,以清湯作淨水,以萵筍作修竹,經蒸製定型、灌湯定味而成,完美表達了「閉門推出窗前月,投石衝開水底天」之意境,堪稱川菜中的藝術品。

張國棟曾任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冷菜組主廚、美國華盛頓會仙樓任廚師長,是著名的川菜冷菜大師。

註:火絲,即熟火腿絲。

今人製作的簡版熊貓戲竹

(三)熊貓戲竹

熊貓戲竹,是川菜工藝菜的典範,是重慶籍川菜名廚李燮堯的代表菜之一,此菜用料廣泛、工序複雜、味型多樣、難度較大,採取滷、蒸、烤、燙、醉、拌等多種烹製手法,用雞肉、火腿、冬筍做熊貓骨架,雞糝做熊貓皮肉,髮菜、海參、木耳、蛋清做熊貓五官,桃仁、豌豆和入雞糝做假山,蘿蔔雕成亭子,芹菜、香菜做竹,菜松做草坪,醉冬筍做欄杆,香腸、烤鴨片做小路,髮菜蔥卷、芥末肚絲做花叢,成菜山石嚴峨、紅亭藏仙、曲徑通幽、玉欄護碧,翠竹淼淼、青草依依、花叢綴綴,熊貓嬉戲其間,憨態十足,活靈活現。

熊貓戲竹以巴蜀最具代表性「熊貓」和「竹」為主元素,突出了川菜主題,而一個「戲」字,則生動體現了川菜、川人「樂於玩味」的精神特質和生活哲學。

貴妃雞翅

(四)貴妃雞翅

貴妃雞翅,是川菜中為數不多的幾道以名人入菜名的代表之一,後文將同時介紹另外幾道。此菜由都江堰川菜廚師根據楊貴妃的傳說創製。

楊貴妃即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的貴妃楊玉環,中國四大美女之一。關於她的出生地,至今仍存爭議,有五地可考,其中有蜀州一說(今崇州),《灌縣誌》(都江堰舊名灌縣,或為唐時蜀州轄區)說楊玉環出生在今天的都江堰聚源鎮,據說她從小就有愛吃雞翅和荔枝的習慣,當地至今還有女子愛吃雞翅好梳頭的說法。

貴妃雞翅的做法是,雞翅去掉翅尖,砍成兩節,用鹽、胡椒、紹酒醃製,先和蔥姜同炒,再加鹽、白糖、冰糖汁、紹酒、鮮湯燒沸後改用小火煨至六成熟,入紅葡萄酒,再燒至耙軟,勾芡收汁起鍋裝盤,荔枝鑲邊,淋上香油即成。成菜色澤金紅,口感耙糯,鹹鮮中略帶荔枝味,葡萄酒回香濃鬱。

此菜亦是川菜中罕見的以紅葡萄酒調味的菜品之一。

宮保雞丁

(五)宮保雞丁

宮保雞丁,是一道耳熟能詳的傳統川菜,因清代四川總督丁寶楨得名,除了大家熟知的菜品特點和典故外,我認為宮保雞丁還有兩方面文化特色:

一是反映了川人對歷史功臣的銘記。丁寶楨因官至太子少保又稱丁宮保,是清代九位總督級封疆大臣之一,著名的總督還有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林則徐、徐世昌、年羹堯等人,他在四川任期內,整飭治安、懲治腐敗、修整都江堰、改革鹽政、創辦四川機器局,做了不少好事,川人因此以菜為紀。

二是反映了現代川菜的豐富來源。貴州人丁寶楨多地為官,宮保雞丁最初源自貴州的辣子雞丁(一說糊辣雞丁),後又加入了山東醬爆肉丁的做法,最後才在四川加入幹辣椒節和酥花生米定型,可以說今天的黔菜宮保雞、魯菜宮爆雞丁和川菜宮保雞丁是同源異流的三兄弟。

今人製作的另版五柳魚

(六)五柳魚

五柳魚,清代成都正興園的看家名菜之一。傳說詩聖杜甫當年寓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創製了一道魚菜,用姜、蔥、菌、青筍、鮮筍等五種材料切絲,與浣花溪中的鮮魚合烹,為了向有「五柳先生」之稱的陶淵明致敬,故名五柳魚,兼喻食材形態,形意合一。

上世紀,四川飯店的川菜名師陳松如,創製了兩款五柳魚的製法,一曰脆五柳,以黃魚為主料,剞刀碼味,入油鍋炸定型後撈起,復入再炸至皮酥肉透,色澤金黃後撈入盤,以火腿、冬筍、蛋糕、慈菇、冬菇切絲,與蔥姜蒜絲和糖醋汁炒制後淋於魚身即成。一曰軟五柳,以桂魚為主料,剞刀碼味,蓋上網油入籠蒸一刻鐘,入盤撿去網油;以火腿、冬筍、蛋糕、青筍、冬菇切絲,與蔥、姜、蒜、泡椒絲和荔枝汁炒制後淋於魚身即成。

太白鴨子

(七)太白鴨

太白鴨,是北京飯店川菜部的一道名菜。傳說當年李白為了討唐玄宗的歡心,將四川家鄉的一道鴨菜進行了改良,以枸杞、三七、紹酒等與肥鴨一起蒸製,成菜味美無比,深得玄宗褒獎,得以流傳至今。

此菜有兩種做法,一是整鴨整形,二是以鴨塊出菜,步驟大同小異。先將肥鴨治淨,腹內填入枸杞、三七、蔥段、薑片,放入盬子,注入鮮湯,放料酒、胡椒麵、三七粉,用打溼的綿紙封嚴盬口,上籠蒸爛。將豬肉和小白菜做餡兒,包成餃子,煮熟後放入盬子內即成。

雪花雞淖

(八)雪花雞淖

雪花雞淖,與芙蓉雞片、雞豆花一樣,都是川菜中吃雞不見雞的妙品,因其成菜色白如玉,形松如雪而得名,質地滑嫩,口感清爽,讓人妙不可言。其做法是將雞脯肉用刀背捶茸,去盡筋絡,加清水解散,放鹽、雞蛋清,以水豆粉調成糊狀後,再加雞湯調勻,入油鍋翻炒,至色白成形後,盛入盤中,撒上火腿末即成,「雪」態優美,栩栩如生,大有「窗含西嶺千秋雪」之雅致。

川菜名廚,成都人陳志興、江油人吳朝棟均是烹製此菜的高手。

另版醉八仙

(九)醉八仙

醉八仙,是傳統川菜筵席中的一道甜菜,所謂的「八仙」,是選用百合、薏仁、櫻桃、蓮米、桃油、西米、魚脆、湯圓,用醪糟汁和冰糖同煮而成,或以葛仙米、白皂仁、桃油、紅桔瓣、糯米、蓮米、菠蘿、櫻桃,加湯圓、醪糟和白糖煮製而成。

據說此菜是為紀念蜀八仙而創,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多個版本八仙,除了最常見的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藍採和、曹國舅八仙之外,還有川版八仙,即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嚴君平、李八百、範長生、爾朱先生等八人,或生於蜀,或在蜀得道,又稱「蜀八仙」。

川菜醉八仙妙就妙在一個「醉」,以醪糟入菜,使八仙皆醉,履步江湖,逍遙灑脫之韻味油然而生。

轟炸東京之鍋巴肉片

(十)轟炸東京

轟炸東京,是一道典型的以聲得名的川菜,成名於抗戰時期的重慶,據說是當時重慶著名餐廳凱歌歸的老闆李嶽陽,因憤恨日軍轟炸重慶而取名。此菜的原型是鍋巴海參,以海參和鍋巴為主料,將水發海參、玉蘭片、蔥、姜、蒜、泡海椒,烹荔枝汁燒湯,勾二流芡收汁倒入大碗,鍋巴炸至酥脆,放入盤內,上菜時,大碗滾湯倒入盛放鍋巴的盤中,吱吱作響,伴隨荔枝汁香味的煙汽升騰,色香味聲俱全,畫面感十足。

當轟炸東京的名字叫開後,立即傳遍全川,成渝兩地餐館又將此名用於鍋巴肉片、鍋巴三鮮等系列鍋巴菜餚中,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

川人同仇敵愾,上下一心之眾志,幽默詼諧、積極樂觀之情趣,在此菜中一覽無餘,以平凡之菜餚,彰國人之志氣,如此川菜,怎能不愛。

另版九色攢盒

此外,像東坡墨魚、東坡肘子、原籠玉簪、大千雞塊、出水芙蓉、子母會等川菜傳統名菜也都富有詩情畫意和文化意蘊,這裡所說的文化意蘊,並非指諸如一品、四喜、六順、吉慶、如意等帶有美好寓意的稱謂來命名菜品,寓意命名法是川菜十大命名法則之一,川味文化將在後續專文詳擺,敬請關注。

【關注百家號「川味龍門陣」】

看川菜老傳統,聽川味龍門陣。

相關焦點

  • 格調美文 丨川菜的美學意蘊
    川菜中有不少歷經時間考驗而又深受老百姓歡迎的菜品,已成為代表巴蜀風味的品牌名菜,它們不僅具有色、香、味俱佳的優秀品質,而且具備豐厚的文化內涵,甚至雋永的美學意蘊,幾乎每一個菜品都有其歷史悠久的淵源或饒有興味的故事,充滿了人文氣息與鄉土親情。
  • 最下飯的十道菜,排名出來了,看一看有沒有你愛吃的?
    這幾道菜可以說是最下飯了,吃米飯的話也能多吃好多碗,這道菜的話,吃最新排名最下飯的吃米飯的時候你會選哪個呢?第一道菜的話就是大名鼎鼎的紅燒排骨了,紅燒排骨的話,色澤非常好。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是非常喜歡吃的紅燒排骨做法也很多,但是只要把排骨身上的腥味去掉的話也是怎麼做都非常好吃的?
  • 對話9 |於湧:如何賦予半山酒店應有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標籤
    在中國傳統的室內裝潢中,有的是工藝而非藝術,在大眾審美層面上,常常誤把藝術當成是裝飾的附庸,在眾多高檔酒店出現的行畫就是最好例證,加之對藝術的品味有限,就連行畫、複製品都散發出濃重的暴發戶氣質。酒店藝術品陳設最能感染人的是個性化特徵,必須根植於本地區的文化土壤,以此為基礎吸取外來文化的精華並加以整合提升,最終營造一個「和而不同」的文化氣氛。
  • 書法作品更具品位
    客廳的裝飾往往體現了主人的品位,作為客人來訪的主要場所,客廳成為了家居的門面擔當。面對時下五花八門的裝飾品,在客廳掛字畫是最合適的一種裝飾,滿滿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雅致溫馨,很有美感。那麼客廳掛什麼畫好,精美的書法作品來了解一下吧。
  • 張頤武:吉祥物名字既有京味兒,又和形象高度匹配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吉祥物評審專家張頤武表示,「冰墩墩」名字裡包含著北京文化的意蘊,把大熊貓的個性性格也展現出來。兩個吉祥物的名字既有京味兒,又與形象高度匹配。評審時看中吉祥物的文化內涵新京報:評審團來自社會各個不同領域,大家看作品的角度是不一樣的。
  • 川菜文化
    第一次移民是秦滅蜀以後對巴蜀地區的秦國移民以及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遷六國貴族到四川定居;第二次移民是東漢末動亂裡,先是劉焉,後是劉備帶領的中原世族進入四川;第三次移民是唐末動亂中,四川接受了大批避難的中原世族。三次移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移民的高文化水準並把中原地區先進的文化帶進四川,因而促進了四川文化的進步和繁榮,而飲食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得到了體現。
  • 川菜——最有「味」的菜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陳溴子撰寫出版的《花鏡》一書在第五卷有記載:「番椒,一名海瘋藤,俗名辣茄……其味最辣,人多採用,研極細,冬月取以代胡椒。」這裡的番椒,就是辣椒,也稱海椒、秦椒等。而辣椒與蠶豆(即胡豆)的完美結合創製出的被譽為川菜靈魂的四川豆瓣被廣泛運用於川菜烹調中,則被視為近代川菜形成的標誌。豆瓣,俗稱胡豆瓣,在品種繁多的四川豆瓣中,以郫縣豆瓣最為著名。
  • 美食之川菜:探究川菜的文化歷史,口味多變,濃淡有致
    現在很多的人對於美食是特別熱愛的,而尤其是川菜,更是在飲食界有著特別的地位,他的口味號稱是百菜百味,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應該是菜中獨一無二的辣和香。它是四川地區的菜餚,也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很有特色,而也是民間人們經常食用的菜系,同時也被冠於百姓菜。
  • 川菜什麼菜最下飯 這幾道堪稱川菜中的翹楚 去飯店必點
    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川菜的顯著特點就是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調味著稱,吃起來是十分的下飯。但是,要說這麼多的川菜中,那幾道最下飯呢?小萬就在此向你介紹幾道下飯的川菜,看看你是否有同感。這幾道川菜,小萬私底下認為是川菜中的翹楚,每次去飯店都一定要點呢!
  • 歸仁園:名園風光歷七代 文人筆墨添意蘊
    歸仁園原為唐代宰相牛僧孺所建,北宋時為中書侍郎李清臣所有。園內廣置「嘉木怪石」,「館宇清華」「竹木幽邃」,盡顯造園藝術之高文化品位。自唐至宋,文人筆墨更為園林添風採與意蘊。  名園風光歷經七代  牛僧孺(公元779年—公元847年),字思黯,安定鶉觚(今甘肅靈臺)人,唐朝宰相,牛李黨爭中牛黨領袖,曾任淮南(今江蘇揚州)節度使、東都(今河南洛陽)留守。
  • 談 川菜的飲食文化及特點
    盆地,平原,淺丘地帶氣候溫和,四季常青,水利發達,灌溉成系,盛產糧,油,果,蔬,筍,菌,家禽家畜不但品種繁多,而質尤佳,均為川菜烹飪的主要原料。山嶽深丘地區多產熊,鹿,獐,貝母,雞,銀耳,蟲草及竹蓀等野味山珍。江河峽谷所產各種魚鮮如江團,雅魚,巖鯉,中華鱘魚等,量雖不多而品種特異。早在公元前戰國時的 《呂氏春秋》中既有"和之美者,陽補之姜" 的記載。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川菜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川菜,它有令人一見難忘的形象。《呂氏春秋》、《蜀都賦》、 《華陽國志》、《酉 陽雜俎》、《東京夢華錄》、 《夢粱錄》、 《山家清供》、《醒園錄》、 《成都通覽》 等古籍,記載了川菜成長的足跡;歷代眾多的筆記雜說和大量的詩詞歌賦展示了川菜在成長、壯大過程中的風貌。川菜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形象,考其「身世」,緣由有三。
  • 水墨意蘊,讓生活有詩有酒,更有遠方
    運用在居室中,是匠心品味東方的智慧。是一種極致簡約、閒適的意境之美。新中式極具東方美學精神,將傳統中式風格的精髓加以提煉並豐富,通過與現代潮流的對話,交融而產生的創新。芳香四溢 水墨禪韻【客廳】水墨意蘊傳承於上古風範和千百年的東方沉澱是文化自信與精神涵養的集中體現
  • 《中國川菜史》:品味「辛」「辣」中的文化
    宴飲圖像往往有樂舞場面形成的歡娛環境,人物形象從容曼妙,烘託出柔和安逸的氣氛。藍勇寫道:「漢代畫像磚石中,以巴蜀地區的畫像磚石尤為世俗化,其中特別是以宴樂烹飪題材偏多為特色……」藍勇在《中國川菜史》(四川文藝出版社)中認為:「巴蜀社會中對飲食的關注度可能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華陽國志》卷三《蜀志》說「蜀之為國」,其地「尚滋味」「好辛香」。
  • 茶道與禪道的文化意蘊
    茶禪的結合,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觀。「吃茶去」、「茶禪一味」,「和敬清寂」等等,已經成為禪茶文化的經典話語。一杯茶中,禪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學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與品味。在現代語境中,禪茶真諦正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文化意義。一、茶禪的歷史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早在漢代就有了關於茶的文獻記載。漢代大文豪司馬相如與楊雄,都在作品中提到過茶。
  • 中國油畫亮相巴黎 傳遞中華意蘊
    新華社巴黎7月13日電 (記者 張曼)「中華意蘊——中國油畫藝術國際巡展」13日在法國巴黎開幕,152幅中國油畫作品將向法國觀眾展示中國油畫的藝術發展和獨特魅力。 62位中國油畫家的152幅作品以「中華意蘊」為主旨,以生活之意、人文之思、心靈之境3個主題板塊,全方位表現中國油畫的當代發展。
  • 品位:香品、香具與香文化
    (7)根據煙氣特徵可分為 聚煙香、微煙香、無煙香。聚煙香:香的煙氣可以匯聚不散; 微煙香:煙氣很淡;無煙香:看不到煙氣。  (8)根據所用香料的數量可分為單品香、合香。單品香:使用單一香料製成(最典型的是原態香材,如檀木片、沉香粉等)。合香:使用兩種以上香料調和搭配製成。
  • 芍藥花在中國文化中的寓意有什麼
    芍藥花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常被提及,由於其在盛開時體態輕柔嬌妍,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又由於其具有嫣然動人之資,更是常出現與畫家的畫作之中。可見,芍藥在中國古代作為一種「意象」的符號,在創作者的筆下,被賦予不同的文化意蘊。
  • 美食傳遞文化,川菜的每一道菜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底蘊!
    川菜作為我國四大傳統菜系的其中一種,一直享譽海內外。其口味也被全國人民和海外遊客普遍所接受。現在無論是去哪裡,都少不了川菜的味道,即使是不能吃辣的南方沿海城市,也逐漸出現了很多川菜的影子。川菜的彩色實在太過豐富,就挑選幾種家常特色菜分享給大家。
  • 海外僑領建言川菜「走出去」:詮釋川菜文化
    資料圖:海外華文媒體人士激情體驗川菜文化。28日,身穿西裝外套、搭配印滿大熊貓花紋的灰色領帶,美國西雅圖華人聯合會顧問陳守仁帶著一臉笑容談起了川菜在海外的推廣與發展。  「我個人最愛吃的川菜是水煮魚和夫妻肺片。」稱自己為「四川女婿」的陳守仁說,雖然自己很愛吃麻辣的食物,但部分當地居民卻不能接受。「海外華人與美國當地居民飲食習慣的差異使得川菜市場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