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美歐俄即將走向全面緩和,中國或成美首要遏阻對象

2020-12-25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16年3月24日,俄羅斯莫斯科,美國務卿克裡訪問俄羅斯,與俄總統普京會面。 視覺中國 圖

近日,美國國務卿克裡訪問莫斯科,與俄討論雙邊關係、敘利亞及烏克蘭危機等問題,公開表示如果明斯克協議所有條款得到履行,美方準備解除對俄制裁。兩周前的3月1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突然宣布俄羅斯撤軍敘利亞;稍早前的3月3日,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公開宣稱,烏克蘭在未來20至25年內不能成為歐盟和北約成員國。

這些看似孤立卻實則緊密相連的事件,實際上預示著一個重大戰略趨勢——俄與西方即將走向全面緩和,並由此引發世界大國關係的重大調整

俄歐美關系所以能夠實現緩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以下三方的現實戰略需要。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4日,烏克蘭基輔,反政府示威者封鎖主要政府大樓,持續舉行示威活動。 視覺中國 資料

普京念念不忘復興大業

與西方這場緣於烏克蘭危機的對抗,對俄羅斯而言純屬美國逼迫下的無奈之舉,打亂了俄復興進程,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戰略災難。

「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奇蹟般的俄羅斯。」這是普京2000年第一次就任總統時說過的名言,被外界視為其復興俄羅斯的政治宣言。而仍將俄視為對手的美國,不能容忍其輝煌再現,遏阻俄復興成為美重要戰略任務。這恰恰是美俄多年來矛盾不斷之根本原因。

烏克蘭危機是美國遏阻普京復興大業的最新謀劃,意在將俄逼向與歐美對抗的險途,實現對俄的全面孤立,打擊俄復興進程。普京明知美險惡意圖,卻礙於烏克蘭特殊戰略價值,被迫入局。在拿下克裡米亞穩住烏克蘭局勢後,普京積極謀求與歐美妥協,力爭早日將復興之路撥回正軌。

但西方卻並不打算輕易放過俄羅斯,意圖迫使俄全面屈服,普京只得另闢蹊徑以鬥促談、主動出招,力求在確保兩個戰略底線的情況下與西方達成妥協:其一是保住克裡米亞,其二是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歐盟。


俄鬥爭策略主要有兩招:第一,「以攻代守、攻其所痛 」,俄一面升級烏克蘭東部局勢,支持民間武裝力量大搞軍事分裂活動,另一方面大搞軍演武力震懾歐美;第二,「側翼迂迴、圍魏救趙」,俄避開西方在歐洲方向的戰略優勢,繞道中東區域,出兵敘利亞製造「事端」,逼迫西方與俄利益交換。

俄羅斯「以鬥促談」的目的基本達成。歐美實際已不再主動糾纏克裡米亞歸屬問題,俄美政治交流正逐步恢復,此時容克宣布短期內不接納烏克蘭入盟入約,俄羅斯兩大要求——保住克裡米亞和烏克蘭維持現狀均得到滿足。

普京剩下的主要任務就是實現與西方關係全面正常化,將俄羅斯復興進程拉回正軌。此時撤軍敘利亞就成了俄最佳選擇,既回饋歐盟善意,又拆除俄美關係進一步改善的重要障礙,為俄歐美關係全面緩和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地時間2016年4月4日,抵達德國的敘利亞難民。 東方IC 圖

歐盟內憂外患無意繼續與俄纏鬥

歐盟介入危機與俄對抗的態度本身並不堅決,存有投機心理,既希望與美聯手迅速壓服俄解決烏克蘭問題,又不願事態擴大承擔過多責任。

此種態度與其介入危機時半是自願半是無奈的動機有關:自願,源於戰略利益上的巨大誘惑。把烏克蘭納入自身勢力範圍,既能增強歐盟東西兩翼地緣戰略上的平衡,又能阻斷俄介入歐洲事務的重要通道,有利於歐盟戰略地位的提升和歐洲統一夢想的實現;無奈,源於安全上的關聯和政治、道義上的責任。烏克蘭位於歐盟東大門,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同時,作為地區領袖,歐盟對身為其聯繫國的烏克蘭負有政治和道義上的責任,無法袖手旁觀。

然而,

時局發展讓歐盟投機打算落了空,與此同時自身的內憂外患卻不斷加劇:

一是對俄制裁傷及自身。與俄美不同,俄歐經貿聯繫緊密, 2013年雙邊貿易額高達4170億美元。隨著歐盟制裁與俄反制裁的展開,2015年這一數據降至2300億美元,同比下滑40%,對本就萎靡不振的歐盟經濟造成新的傷害,引起德法意等對俄出口大國的不滿。

二是敘利亞難民大量湧入,難民危機爆發。2008至2014年間歐盟總共也只不過接納了75萬難民,但2015年隨著敘利亞難民大量入境,難民人數飛漲,僅德國一家就接納了近110萬。難民潮加重了歐盟的經濟負擔,引發嚴重政治、社會與安全危機,歐盟在堅持自身理念和限制難民間陷入兩難,備受折磨。

三是安全局勢惡化。2014年以來歐盟安全局勢持續惡化:IS等極端組織對歐洲滲透加劇,恐怖襲擊頻發;烏克蘭局勢僵持難解,戰火時有發生;俄羅斯持續施壓,安全壓力加大。2015年俄羅斯撤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在歐洲區域舉行多場重大演習,其中包括演練在位於立陶宛和波蘭這兩個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加裡寧格勒進駐飛彈、具有核打擊能力的轟炸機進駐克裡米亞,對歐施壓意味明顯。

烏克蘭問題註定短期無解,內憂外患的歐盟越來越無意也無力與俄繼續纏鬥,法意等國已經向俄伸出了緩和關係的橄欖枝。

2016年1月,法國經濟部長馬克隆宣稱,希望西方國家於2016年夏取消對俄制裁;義大利領導人表示本國因對俄制裁受損嚴重,支持解除制裁。此外,奧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國領導人也在之前密集地公開表示支持歐盟解除對俄制裁。此時再加上容克的講話,歐盟實際已向俄發出了緩和關係的明確信號。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4日,烏克蘭基輔,反政府示威者封鎖主要政府大樓,持續舉行示威活動。 視覺中國 資料

美意識到與俄纏鬥已致自身戰略偏軌

與俄羅斯的被逼無奈和歐盟的半推半就不同,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策劃者和對俄制裁的領導者,意在藉此削弱俄羅斯,遏阻俄復興進程。在歐巴馬政府看來,打擊俄羅斯有利於維護美國霸權地位,符合美全球戰略需要。但

實際上,與俄羅斯的激烈對抗一步步把美戰略拉離「正確」軌道。

那麼,「正確」的軌道是什麼?

美國戰略界和政界其實早已給出回答,即實行「亞太再平衡」,把戰略矛頭對準中國,遏阻中國崛起。這是總結小布希全球反恐「錯失」遏阻中國崛起良機的「慘痛教訓」後得出的經驗總結。

「中國而不是俄羅斯才是美國最具威脅的競爭者」,成為美國政界和戰略界的基本共識

,所以歐巴馬上臺之初才會主動「重啟」俄美關係,為的就是緩和俄美關係,全力確保「亞太再平衡」戰略順利推行。

儘管斯諾登事件等問題讓俄美「重啟」失敗,但兩國正常交往關係依舊維持,美戰略矛頭仍主要指向中國。但是,2013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情勢逐步有了改變。

當地時間2013年12月10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的示威者。 視覺中國 資料

美國策劃烏克蘭危機時的最初預想,應是儘可能快地完成對俄羅斯的打擊削弱,鞏固歐洲區域霸權地位,騰出更多力量投入亞太、全力對中國實施壓制。然而,俄羅斯應對招數和抵抗意志均超出預想。烏克蘭危機陷入僵局,美百般施壓制裁,俄卻堅守底線絕不屈服。

美俄關係由冷淡走向激烈對抗,美主要戰略打擊對象轉向俄,不僅耗費大量資源,阻礙了「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推進,還把俄推向我方,令中國處於中美俄大三角關係中最為有利的位置。

美國國內對歐巴馬對俄戰略合理性的質疑逐步增強,出現不少反對繼續危機的聲音。例如,前總統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公開呼籲美俄妥協,他表示烏克蘭危機不會以哪一方完全勝利的方式結束,只有相互妥協,美俄才能脫離各自困境;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其《國家利益》一文中表示,俄羅斯是世界秩序中不可替代的部分,美國應與俄羅斯進行合作。

歐巴馬政府也意識到自身戰略存在的問題,對俄態度逐步鬆動。2015年5月、12月國務卿克裡兩次訪俄與普京、拉夫羅夫等高層會談,恢復因烏克蘭危機中斷的俄美領導人直接聯繫,就烏克蘭、敘利亞問題與俄會商;2015年9月30日歐巴馬與普京閉門會談約90分鐘,打破了2013年6月以來兩國元首無正式會晤的非正常狀態;2016年2月前國務卿基辛格訪俄與普京會面,替歐巴馬探路;2016年3月克裡再次訪俄,旨在拉近兩國在烏克蘭、敘利亞等問題上的立場。

隨著美國對自身戰略軌道的持續矯正,結束與俄纏鬥、恢復雙方正常關係將成為美當然之選,美俄關係發生轉變的日子已不遙遠。

總體而言,烏克蘭與敘利亞危機讓俄與西方清楚地探明了對方的戰略底線和實力意志,雙方關係現已觸底反彈。未來俄美關係將不會再現過去兩年來高水平危機。儘管雙方將繼續在中東和歐洲展開競爭,彼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和防範,但雙方關係走向緩和是未來一個時期的基本趨勢。


俄與西方關係緩和無疑將引發國際博弈格局調整。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中美俄大三角關係內俄中位置可能對調,中國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美主要遏阻對象,而俄則處於更有利的平衡者位置,中國未來的戰略承壓將持續加大。

(姜磊系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博士後,綦大鵬為該所副所長、教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烏克蘭威脅美歐,要求馬上同意加入北約,外媒:或尋找保護傘與俄開戰
    結合烏克蘭近期的軍事動作來看,澤連斯基可能是想通過凸顯烏克蘭在俄歐對抗中的軍事地位,來給美歐施加緊迫感以威脅其同意烏國加入北約的申請。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消息顯示澤連斯基表示如果不能收復頓巴斯和克裡米亞,他將辭去烏克蘭總統職務。由此有外媒猜測澤連斯基要求儘快加入北約是為了尋求保護傘,畢竟結合他前面表態判斷很有可能是計劃要與俄羅斯開戰並武力收復失地。
  • 2021年世界經濟走向:美歐復甦?日韓重振?中國提振?
    武漢市武昌區:江山城廓全景圖一、美歐經濟何時能復甦?本來在中國武漢的高效防控和及時預警下,美歐如果高度重視,快速防控,經濟不至於陷入現在的大蕭條。但美歐的政治領導們出於制度和種族的優越性,及其它各種考慮,很長一段時間裡對疫情是放任自流,完全不採取防控措施,致使疫情很快惡化。之後情況稍有好轉,美歐又急不可待的放寬管控,刺激經濟的發展,結果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截止目前美國新冠確診人數達2100餘萬,死亡直逼40萬人。至此,美歐經濟何時能復甦,主要看何時能控制住疫情,如果措施得力,估計下半年經濟會恢復發展。
  • 拜登上任前,歐盟對美網絡巨頭下狠手,美歐關係想修復又多一個坑
    距聖誕節還有一周多的時間,但是全球疫情並沒有因為這個重要的西方節日而有所緩和,反而滲透力度、覆蓋廣度都在大幅增加,英國甚至還出現了「變異新冠病毒」,這種病毒傳播速度更快,而且目前還沒有認定這種病毒會不會使新冠疫苗失效。對歐洲來說,除了面對新冠挑戰外,還要面對疫情引起的經濟危機。
  • 澤連斯基向拜登納「投名狀」 抱怨美歐沒把烏克蘭當自己人
    三、期望美歐能把烏克蘭當成自己人,將烏納入「新冠疫苗接種」的首批優先國家。澤連斯基不無遺憾地表示,美歐沒有把烏克蘭納入首批供應新冠疫苗的國家名單。這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因為「沒法向那些垂死的病人解釋,為什麼在美歐不願對我們出口疫苗的情況下,我們還不能使用俄羅斯的疫苗?
  • 愛沙尼亞向普京索要侵佔領土:不同意就找北約對俄宣戰
    領土爭端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它直接決定著兩國最終關係走向,稍有不慎還可能會引發正面衝突,因此國際社會一直呼籲矛盾雙方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問題。而為了明確邊界,愛沙尼亞同俄羅斯經過外交努力已經形成了正式文件,雖然還存在著分歧,但是完全可以在談判桌上和平劃分邊境,愛沙尼亞不應該再次加劇俄愛緊張關係,更不能一怒之下挑起地區戰端。
  • 陳兼:冷戰期間中美對立何以走向緩和
    【原編者按】在很多陰謀論者看來,「美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是終極真理。可是,這些人未必知道,在韓戰結束到尼克森訪華之間的近二十年間,中美雖然在正式場合不斷互相指責,視對方為敵對勢力,但是其中亦有潛流在湧動,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在冷戰期間中美的對立竟然會走向緩和,成為「心照不宣的同盟」(基辛格的說法)。
  • 大棋局——從「開羅宣言」到《波茨坦公告》
    天安門廣場紀念抗戰勝利日大閱兵振奮人心的畫面還未走遠,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又即將到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再現中美英蘇四國獵殺日本法西斯始末的紀錄片《大棋局——從「開羅宣言」到〈波茨坦公告〉》(以下簡稱《大棋局》)將與觀眾見面。
  • 俄軍工又找賺錢門路,大批渦軸航發發往中國,海拔6000米不在話下
    目前,中國大部分國內都有軍隊使用直升機,但俄羅斯 m 171系列飛機仍然佔主導地位,這些飛機現在肩上都擔負著運輸任務,因此俄軍工又找到賺錢門路,大批渦軸航發發往中國,其發動機適應性強,海拔6000米不在話下。
  • 俄烏總統首次通電話,兩國關係迎來轉機?
    此次通話前,澤連斯基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一整套會晤方案:將地點定於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希望美、英、法、德四國領導人參會。烏拋「橄欖枝」近年來,受克裡米亞及烏東部局勢影響,俄烏關係持續緊張。澤連斯基上臺後,將恢復與俄接觸作為其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之一。此次烏克蘭主動對俄拋出「橄欖枝」,備受國際社會矚目。
  • 烏克蘭正計劃奪回克裡米亞,並不惜全面開戰,俄:認清自己的實力
    但即便是這種血濃於水的關係也避免不了同室操戈的命運,2014年烏克蘭事件後,克裡米亞併入俄羅斯,也讓雙方關係徹底決裂,從此成了勢同水火的敵人。這幾年烏克蘭內外交困,矛盾重重,但是卻依舊沒有放棄重新奪回克裡米亞的想法,甚至已經開始著手採取相關行動了。
  • 社會越開顏,吸引力越大——華裔在美歐俄境遇全景圖
    駱家輝,61歲,曾任美國商務部長與華盛頓州州長,一位中國香港移民之子;歐巴馬,50歲,現任美國總統,曾任聯邦參議員,一位肯亞移民之子。日前,這兩位站在媒體的聚光燈下,前者獲後者提名,出任美國駐華大使,以接替已於美東部時間2011年4月30日卸任的前駐華大使洪博培,這已成為中國廟堂與民間的共同關注。
  • 美英德法意五國就協調實施對俄新制裁達成一致
    中新社華盛頓7月28日電 (記者 張蔚然)白宮28日通報,總統歐巴馬當天同英國首相卡梅倫、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和義大利總理倫齊舉行視頻電話會,五國已就協調實施對俄新制裁達成一致意見。五國在馬航MH17空難調查遇到阻力的情況下討論了烏克蘭危機最新進展。
  • 數萬大軍拒不撤離 土耳其首都遭遇襲擊 俄:敬酒不吃吃罰酒
    連日來,俄敘聯軍在敘西北部發起收復行動,數萬大軍對叛軍武裝窮追猛打,並相繼收復了6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而就在此時,作為敘叛軍的幕後支持者土耳其立即挺身而出,多次調動包括裝備有德國「豹‖」式坦克的精銳裝甲部隊開進敘利亞境內,試圖阻擾俄敘聯軍的行動。
  • 美歐政治互信的裂痕與「後西方秩序」:從慕尼黑安全會議說起
    視覺中國 圖美國對歐政策走向仍不明朗彭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演講,是美國新政府在國際舞臺上首次系統地闡述自己的外交政策。彭斯的講話明確了三點內容:1. 美國將一如既往地支持北約,其在跨大西洋聯盟中的義務不會動搖;2. 美國在自由世界的領導地位不容置疑;3.
  • 俄烏曾是一家人,都是基輔羅斯後代,為什麼烏克蘭還親美仇俄?
    這番表態意味著,俄羅斯不會期待美國主動緩和雙方緊張的關係,反而會採取相關措施,強化軍備應對美國和烏克蘭的反俄計劃。川普政府想盡一切辦法,試圖改善跟俄羅斯的關係,但遭到了國內反俄勢力的堅決反對,在民主黨的操控下,美國對俄羅斯發動了一茬接一茬的制裁。甚至連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捲入了美國的反俄計劃中了。
  • 觀察家 | 美蘇關係緩和不影響中蘇合作前景
    由此看來,美國與蘇丹關係緩和得到了確認,蘇丹發展的外部環境將繼續得到改善,蘇丹與國際社會的合作機會將會更多、更好。美蘇關係緩和10月19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如果蘇丹支付3.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4億元)的賠償金,他將把蘇丹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移除。川普當天在推特上寫道: 「好消息!
  • 「北溪-2」項目遭制裁背後的俄美歐博弈
    新華社柏林12月22日電(國際觀察)「北溪-2」項目遭制裁背後的俄美歐博弈  新華社記者任珂 張遠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籤署2020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包括制裁參與修建俄羅斯向德國輸氣管道項目「北溪-2」的企業。此舉遭到德國譴責。
  • 空軍又有好消息,殲20在訓練基地出現,俄制航發逐漸被淘汰
    不管哪個國家都想要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力量,這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樣。因此,我國從建國初期至今,一直在研製各種先進的戰鬥機,其中以五代隱身戰機殲20為首,中國戰鬥機研製取得顯著的成績。據報導,此前殲20已經全面列裝中國空軍,並且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中國空軍通過殲20與殲系列戰機形成協同作戰,確保了中國領空的安全。然而,最近中國空軍又有好消息傳來,引起軍迷們振奮。
  • 俄媒:中國明年會令人驚訝
    中國經濟快速復甦。作為創造中國經濟奇蹟的基礎,中國採用的最常見方法是促進投資和消費。而這正是俄羅斯所缺少的。Sinoruss俄中聯合公司創始人蘇拉娜·羅德納耶娃說,中國吸引投資的一個好例子就是海南建自貿港。可以說它比新加坡更具吸引力。盛寶銀行客戶經理埃德加·庫普拉斯說,目前中國是全球經濟復甦的推動力,儘管也存在制約因素。但在任何情況下,2021年中國都會有令人驚訝的成績。
  • 美歐憂心俄在北極行動 羅戈津:坦克可不需要籤證
    5月25日,美歐八國約百架戰鬥機在北歐地區開始北極圈軍事訓練演習。對於美歐國家表現出的擔憂,俄羅斯副總理反駁稱,坦克可不需要籤證。美國《防務新聞》網站5月25日報導稱,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在北極越發「武斷」的行為表示擔憂,對此,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Dmitry Rogozin)直言不諱地反駁道,「坦克可不需要籤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