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鄭州社區周圍餐飲店 沙縣小吃等撐起「半邊天」

2020-12-19 大豫網

在社區周圍,風格各異的小餐館等待著顧客的光臨

河南商報記者 張鬱/攝

河南商報記者 楊益瑩

實習生 李青彥

俗話說:「生意做遍,不如賣飯。」飯店成為許多人心中的「賺錢利器」。那麼,環社區餐飲店的日子過得怎麼樣?守著小區的巨大人流量,是否賺得盆滿缽滿呢?在經營中又遇到哪些問題呢?河南商報記者帶您一起探訪環社區餐飲店的經營現狀。

【觀察】

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

撐起「半邊天」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鄭州的各大小區,發現環社區餐飲店以小飯店為主。

其中,黃燜雞米飯、沙縣小吃、蘭州拉麵、肉夾饃等小吃店出鏡率比較高。而在每個社區的周圍,基本上都能看到黃燜雞米飯和沙縣小吃的身影。

「老闆,給我來份小份黃燜雞,微辣,米飯記得多盛點,謝謝。」中午放學的小胡因為父母上班沒人做飯,就到家門口的黃燜雞米飯吃午飯,「小份價格15元,如果不夠吃需要加飯,一碗只要1元,吃完飯直接回家午休,很方便。」

由於便宜的價格、上菜速度快、葷素搭配得當,黃燜雞米飯和沙縣小吃俘獲了眾多社區居民的心。

中午是一天中人流量最大的時候,對面是個老小區,周圍也有學校,來吃飯的以上班族、學生為主。

「一籠蒸餃、一碗餛飩是大多數人的標配,湯飯、湯麵也很受歡迎。只要10元左右,就能吃到有肉有菜有湯的一頓飯。有時店裡沒有位置了,顧客就會選擇帶回家吃。」沙縣小吃的店主王老闆說。

【選址】

不同位置

生意有好有壞

社區餐飲店的位置非常重要,飯店開在人流量大、餐飲店扎堆、好停車的地方,生意紅火。反之,生意差。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位於經開區的遠大理想城(資料 圖庫)小區,發現同一個小區的西門和北門附近的餐飲店生意差別很大。

北門經營燜面的老闆王女士說,「我們店100多平方米,一天能賣一兩千元錢,掙的錢勉強夠交房租。西門就不一樣了,那邊還有個亞太明珠小區,還有很多商鋪,人流量大,所以飯店生意好。我一個老鄉在西門附近賣熱乾麵,他的店只有幾十平方米,一天就能賣兩三千元。」

據經營熱乾麵的店主劉老闆介紹,「北門附近生意一直不好,這臨街的商鋪,除了一家超市沒換過人,其餘的飯店老闆幾乎都換一遍了。」

說起生意不好的原因,王女士說,「除了人流量少,北門這邊停車位緊張也是原因,來吃飯的人沒地方停車,有些漸漸就不來了。還有些因為停車不方便,只能打電話訂飯,過來拿了飯就走了,不在店裡吃。」

【現象】

客源減少

餐飲店的日子不好過

「別看遠大理想城小區大,其實都是『虛假繁榮』,來消費的人很少。餐飲店靠的就是人流量,沒人來吃飯,飯店就幹不下去。」劉老闆說。那麼,社區的人都去哪兒吃飯?

原因1

城中村拆遷 流失大量顧客

「原來小區的北邊有個城中村,叫趙莊,那時候,我們店生意可好了,整天忙得腳不著地,店裡四五個人都忙不過來。後來,城中村拆遷,一下子走了好多人,來俺們店裡吃飯的人少了一半兒。還有就是現在生意不好做,很多小商販幹不下去都走了,不在這周圍生活了,人越來越少。」劉老闆說。

原因2

上班族居多 社區白天成「空殼」

「小區裡邊住了很多上班族,白天都出去上班了,有些人上班的地方特別遠,根本不可能回來吃飯,小區白天都成了『空殼』。年輕人工作忙不愛做飯,我們這小飯店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他們,他們都不在,我們的飯賣給誰?」劉老闆說。

河南商報記者採訪了幾位鄭州的上班族,他們普遍表示,工作日的時候都是一整天待在單位,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回家吃飯,晚飯有時候也是在單位附近或是和朋友聚餐,很少在家附近吃。「上班的地方離家太遠了,工作又忙,家都快成『旅館』了。我家附近有啥吃的我還真不知道,不過我對單位周邊的餐飲是很熟悉的。」從事保險行業的小王說。

原因3

老年人多 他們習慣做飯

河南商報記者發現,在許多小區裡,白天都是老年人在小區裡轉悠。

劉老闆說,「現在小區裡老年人特別多,很多是在帶孫子。老一輩比較節儉,很少到飯店裡吃飯,都是自己買菜做飯。」

張阿姨今年60多歲,她和老伴住在兒子家幫忙照看兩歲的小孫子。「我們不喜歡出去吃,自己買菜做飯經濟實惠還乾淨,我們年紀大了,也不愛吃外邊那些油膩的東西,自己做飯吃著舒服點。」張阿姨說。

【趨勢】

主打店鋪生意

額外發展外賣業務

在科技綠苑小區附近,正對大門的一家名為「今知味」的飯店,生意一直不錯,顧客不斷。「我們的價格定得比有的縣級市都便宜,對面是老小區,周圍是學校,消費能力有限,但是顧客想吃多少錢的都有,可以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老闆屈女士說。

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中午12點左右,「今知味」的美團、餓了麼外賣訂單擺滿整個收銀臺。

屈女士說:「中午客流量大,老顧客多,這一片我們生意最好了。從上午十點多到下午兩三點,都有人通過外賣平臺下單。」

除了「今知味」,越來越多的社區餐飲店都做起了外賣生意。不過,有些老闆卻並不看好自家的外賣生意。

王女士說:「我們飯店開在社區周圍,商鋪一個月租金上萬元,主要還是做的上門顧客的生意。有些飯店是專門做外賣的,在家裡或者租個位置不好的地方,成本低。同樣一碗燜面,他們賣10元,我們賣13元,很多人叫外賣就會選擇便宜的,我們肯定是拼不過他們的。」

(河南商報)

原標題:傍著社區 也有餐館不景氣

小區的年輕白領中午不回家、老年人做飯吃,社區白天成了人流量較少的「空殼」

面對客源減少的現狀,發展外賣業務成了社區餐館的增收途徑

編輯:邵凱慧

相關焦點

  • 小吃做成大品牌、沙縣小吃撐起了半邊天
    小吃價格不高,大多數在5-15元之間,以味道鮮美而遐邇聞名的沙縣麵食和豆腐,如沙縣豆腐「點漿」不用石膏或鹽滷,而用隔夜的老漿水,所以沙縣的豆腐又白又嫩。二,是綠色健康,沙縣小吃基本上是低脂肪、低熱量的清淡食品,沙縣小吃最主要的原料之一是大豆,小麥粉,沙縣風味小吃的許多原料、佐料都有營養豐富。有的有保健的作用,後來還開設了藥膳燉罐,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 探訪沙縣拌麵的製作工藝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小吃之鄉」——福建沙縣,探訪沙縣小吃中的拌麵製作工藝。據了解,拌麵屬於沙縣小吃的一種,在眾多沙縣小吃中知名度最高,一般與沙縣扁肉搭配成餐,被民眾戲稱為「情侶套餐」,具有香味濃,色澤鮮的特點。沙縣拌麵以高砂拌麵最為出名。
  • 探訪「中國小吃之鄉」沙縣——拌麵的製作工藝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小吃之鄉」——福建沙縣,探訪沙縣小吃中的拌麵製作工藝。據了解,拌麵屬於沙縣小吃的一種,在眾多沙縣小吃中知名度最高,一般與沙縣扁肉搭配成餐,被民眾戲稱為「情侶套餐」,具有香味濃,色澤鮮的特點。  沙縣拌麵以高砂拌麵最為出名。據了解,高砂面幹選用當年單季的稻米、當地的泉水,麵粉加上水、少量鹼與鹽,經發酵後成溼面。
  • 神秘小吃大本營——沙縣旅遊攻略
    作為一個蘭州人,最好奇的自然是沙縣小吃。我很想知道,沙縣小吃是靠什麼和咱蘭州拉麵齊名的。在很多地方都吃過沙縣小吃,但我發現不同地方吃到的差別很大。就連菜單都完全不一樣。真正的沙縣小吃究竟是什麼樣?終於,這次有機會來到這一神秘小吃的大本營——沙縣,一探究竟。沙縣,位於福建省三明市。相比它的母親三明市,沙縣的名氣要大多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吃貨國度,有招牌美食比啥都容易出圈。
  • 不得了,沙縣小吃開到澳大利亞了
    沙縣小吃重磅登陸啦   1st Year   聽說上周已經有很多寶寶們在去雪梨大學路上就發現了這家沙縣小吃店   店一開門就排起了長隊,帥氣的店長還謝絕了許多小夥伴們,說還在試運營中
  • 「沙縣小吃」躥紅橫濱中華街
    近日,在中國素有「國民美食」之稱的沙縣小吃悄然落戶橫濱中華街,成了春節期間當地華人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2月5日,正值大年初一,橫濱中華街西側一家店前熱鬧非凡,路旁擺滿慶賀的花籃,鑼鼓喧天,醒獅送福——沙縣小吃橫濱中華街店喜迎開業。開業第一天,食客盈門,點餐的顧客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 沙縣小吃拌麵
    沙縣小吃拌麵,淳百味是消費升級背景下的沙縣小吃升級版,定位做「更好的沙縣小吃」,主要針對23-33年輕上班族加上社區家庭的群體,在一二線城市的非核心商圈的主要街區和三四線城市的核心商圈及主要街區,打造食材好味道更正,放心、品質、高性價比的小吃快餐,做全民可以天天吃放心吃的家庭廚房,成為國民小吃品牌。
  • 美食博主直播探店沙縣小吃 小紅書成地方旅遊助推器
    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開幕,當晚由共青團中央發起、小紅書提供支持的「跟著小紅書和團團『雲』逛沙縣,探訪國民味」互動直播在沙縣文昌街上演。   小紅書博主「韓安娜呀」受邀作為主播進行了全程直播體驗,沙縣小吃的豐富讓她驚訝不已,「來了才知道,沙縣小吃有幾千種。」
  • 當年和蘭州拉麵爭鋒的沙縣小吃,為啥現在落寞了?看完你就明白了
    當年和蘭州拉麵爭鋒的沙縣小吃,為啥現在落寞了?看完你就明白了,當你走在街邊上的時候,你會發現街邊上的餐飲店非常的多,餐飲店一多競爭就變得非常的激烈,但是想要這麼多家餐飲店裡面脫穎而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得將美食的外觀做得非常新穎,或者是將美食做得非常的好吃,這樣才能受到吃貨們的青睞。
  •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落戶雪梨
    原標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落戶雪梨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工藝8日首次落戶澳大利亞。伴隨著手藝的引進,澳大利亞第一家「沙縣小吃」也正式開張。   「沙縣小吃」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之稱。
  • 沙縣小吃落戶澳大利亞雪梨 計劃5年開20家分店
    東南網澳大利亞3月12日訊(本網記者 張佳琦)3月8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縣小吃製作工藝首次落戶澳大利亞。伴隨著手藝的引進,澳大利亞第一家沙縣小吃餐飲店正式開張。沙縣小吃素有中華民族傳統飲食的「活化石」之稱。繼去年在日本、美國、法國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推廣之後,此次沙縣小吃又落地澳大利亞。
  • 共青團中央聯合小紅書直播沙縣小吃 小紅書成地方旅遊助推器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開幕,當晚在中宣部指導下、共青團中央發起、小紅書提供支持的「跟著小紅書和團團『雲』逛沙縣,探訪國民味」互動直播在沙縣文昌街上演。
  • 沙縣小吃:小吃裡的大國奮鬥史
    沙縣有句被廣為傳頌的話:" 扁肉是磚,拌麵是鋼,蓋起了沙縣的高樓大廈。" 長阜村村委會委員林英江說,他在外經營小吃十八年,在安徽蕪湖用扁肉和拌麵 " 撈 " 來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林英江對 2000 年 8 月 8 日的視察至今記得非常清楚,那年他 23 歲,在村委會任團支部書記,是當時的工作人員。"
  • 哥斯大黎加婦女撐起「半邊天」
    哥斯大黎加婦女可以自豪地說她們撐起了哥斯大黎加的「半邊天」。  哥斯大黎加女性的地位和權利50多年來得到迅速提升。自從1953年婦女獲得平等選舉權後,哥斯大黎加廢除和修改了一系列不利於婦女發展的法律條款,女性在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的地位不斷提高。  目前在哥斯大黎加的立法大會(議會)裡女議員佔40%。欽奇利亞承諾在她的政府內閣中將有一半女性部長。
  • 用戶分享帶動旅遊打卡 美食博主小紅書直播探店沙縣小吃
    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開幕,當晚「跟著小紅書和團團『雲』逛沙縣,探訪國民味」互動直播活動同步在沙縣文昌街上演。小紅書博主「韓安娜呀」受邀作為主播進行了全程直播體驗,沙縣小吃的豐富讓她驚訝不已,「來了才知道,沙縣小吃有幾千種。」95後的韓安娜在國外留學時,就多次在異國街頭打卡沙縣小吃店嘗一口「家鄉味」。而在小紅書站內,也有不少用戶在韓國首爾、美國費城、日本東京等地的沙縣小吃打卡並發布筆記。
  • 用戶分享帶動旅遊打卡 美食博主小紅書直播探店沙縣小吃
    12月8日,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在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開幕,當晚「跟著小紅書和團團『雲』逛沙縣,探訪國民味」互動直播活動同步在沙縣文昌街上演。小紅書博主「韓安娜呀」受邀作為主播進行了全程直播體驗,沙縣小吃的豐富讓她驚訝不已,「來了才知道,沙縣小吃有幾千種。」95後的韓安娜在國外留學時,就多次在異國街頭打卡沙縣小吃店嘗一口「家鄉味」。
  • 探訪福建沙縣拌麵製作工藝 (6/7)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小吃之鄉
  • 福建沙縣:行走中的美食,探尋百年傳承小吃
    沙縣,位於福建省中部地區,一個小小的縣城,在中國卻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解他多半是從沙縣小吃開始的,一碗扁肉,一籠蒸餃,一份拌麵,是他的招牌,加之便宜的價格,使其如雨後春筍般迅速遍灑了中國的每一個角落。網上關於沙縣介紹的並不多,只有在步行街上有一處沙縣小吃美食城,雖也是寥寥幾條評價,但都不約而同的提及價格比起高速邊的小吃城來的更實惠。
  • 七夕會 美食|在沙縣吃沙縣小吃
    大多數人都吃過沙縣小吃(上海少說也有500家店),但是我們未必在福建的沙縣吃過正宗的沙縣小吃。金秋十月,我和朋友來到福建沙縣的沙縣小吃城。這是個規模極其宏大的城,層層疊疊,城內的小吃店竟然有幾十家。沙縣朋友小何告訴我:沙縣小吃有150多種,您可以隨便挑選幾樣吃,不可能都品嘗。我點點頭,滿有把握地點道:「我要一個養顏烏雞燉湯,還要兩籠柳葉蒸餃,再來一碗炸醬麵……」小何立刻打斷道:「沒有沒有,你點的這些沙縣小吃裡都沒有!」我詫異:「怎麼會沒有?我在上海的沙縣小吃店裡吃了起碼有三五年了,它們是沙縣的特色嘛!」
  • 沙縣小吃這樣做,簡單又美味,比外面賣的還好吃!
    沙縣小吃這樣做,簡單又美味,比外面賣的還好吃!今天一條新聞刷遍了各大媒體:沙縣小吃在美關門,小編一開始還以為是沙縣小吃的東西不符合美國人民的口味,導致無人光顧而倒閉,結果仔細一看新聞才發現,原來是太火爆了,才不得已要關門,沙縣小吃真的是一個神奇的連鎖餐飲店,開到美國還能這麼火爆!可以說是相當優秀了,沙縣小吃作為一個平價的餐飲店,出餐速度也快,十分適合現在生活忙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