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內房企ABS批覆額破200億 陽光城等房企積極發債謀擴張

2020-12-12 同花順財經

自2018年底融資環境出現鬆動以來,進入2019年度,這一寬鬆的趨勢更為明顯。企業融資額度增高,融資成本也基本告別「兩位數」。

據同策資管數據顯示,2019年3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資總額達1024.2億元,環比上漲85.25%,這也是自2017年11月以來,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進入4月份,房企融資潮仍在持續。僅4月16日至24日的8天時間裡,房企ABS產品獲批額便已突破200億。

業內專家指出,在央行持續降準以及樓市調控出現鬆動的背景下,市場資金變得充裕起來,為房企融資迎來了難得的窗口期;同時,由於ABS產品是以資產預期收益為抵押,有助於減輕企業對銀行的依賴,也得到部分房企的青睞。

ABS產品獲批迎「小高峰」

據同策資管數據顯示,4月16日至24日的8天時間裡,房企ABS產品獲批額為205.07億,ABS產品發行額超50億,頻次和額度均明顯高於4月上旬。其中,數額最大的一筆ABS產品來自金地(SH.600383)。2019年4月19日,「長城-金地-一方1-20期供應鏈金融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批,規模100億元。

張宏偉表示,「與一般債券不同,ABS產品的信用主要基於基礎資產的質量而非發行主體的信用。」

藍鯨房產注意到,房企雖然都在通過發行ABS產品籌集資金,但由於底層資產各異,期限也不盡相同。以碧桂園(HK.02007)為例,2019年4月24日,「融元-方正證券-一方恆融碧桂園49期保理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規模6.98億元。該產品以應收帳款為底層資產,期限0.99年。而揚州虹橋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在4月18日發行的「民族-國聯-揚州虹橋坊酒店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則是以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為底層資產,產品期限為15.01年。

業內專家指出,ABS產品為企業開闢了新的融資渠道,降低了對傳統銀行的信貸依賴,數額和期限的選擇上也較為靈活,因此成為大中小房企拓寬融資的重要選擇。

陽光城等房企積極發債謀擴張

伴隨著融資環境的鬆動,以陽光城(SZ.000671)為代表的規模房企,則不失時機的抓住「窗口期」,以各種方式積極融資,謀求版圖擴張。

2019年4月19日「華泰佳越-陽光控股大廈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發行,規模21億元。據悉,這次的ABS產品其實就是將陽光城總部大樓這種流動性較低的、非證券形態的房地產投資,直接轉化為資本市場上的證券資產的金融交易過程。

事實上,陽光城近期在融資方面的動作並不少。4月25日,陽光城發布消息稱,中建投信託將為陽光城提供包括非標債權類融資、地產基金類投資、供應鏈保理、資產證券化等在內的多種業務,合作總規模達人民幣200億元。

陽光城表示,募集資金將用於償還金融機構借款、項目投資、補充流動資金、調整債務結構等用途。據克而瑞數據顯示,一季度陽光城新增貨值達566.7億,超過恆大(HK.03333)、旭輝(HK.00884)和龍湖(HK.00960)。

當然,在資本市場上「解渴」的不只陽光城,恆大、碧桂園、融創(HK.01918)等龍頭房企亦是如此。除了謀求擴張之外,巨額的償債壓力也是房企不得不面臨的困境。

4月份以來,恆大已擬發行20億美元的優先票據。此外,恆大擬申請發行200億元公司債券,也已被上交所受理。恆大方面表示,本次債券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償還到期或回售公司債券、支付公司債券利息。北京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由於債券陸續到期,房企發債意願較強,特別是境內房企的發債量級增大,次數頻繁。

數據顯示,2019-2022年分別有4026.04億元、7479.55億元、2518.99億元和2846.26億元到期,顯示出房企面臨著較大的償債壓力。

張大偉表示,由於房企前期「缺血」過多,融資需求依然較大,融資計劃井噴態勢有望延續。

相關焦點

  • 一周70億美元債背後的房企眾生相
    原標題:一周70億美元債背後的房企眾生相 來源: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 歷史總是如此相似,年初發債潮再次來襲。除了沉浸在新年的計劃和總結上一年的得失外,房企們也陸續開始忙活這一年的融資動作。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統計,截至2021年1月8日,中資美元債的一級市場中共有19家上市房企擬發行20筆美元債,合計發行規模超過70億美元,平均融資利率為6.75%。自1月4日起,房企發行美元債的公告陸續佔據頭條,當中涉及房企有碧桂園、旭輝、世茂、新城、陽光城、龍光、中梁控股、禹洲、寶龍、正榮、德信中國、路勁、當代置業、合生創展、時代中國、建業地產等。
  • 扎堆發債「借新還舊」 房企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將歷史性突破萬億元
    12448億元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新年伊始,房企再現扎堆發債潮。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7日,上市房企已發行13隻美元債。根據各房企公告披露來看,募資用途多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另有機構預計,2021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達12448億元,歷史性突破萬億元關口。
  • 保命資金來源被封 是什麼扼住了房企的咽喉?
    然而高光之下,房企自身仍為債務陰影所籠罩。監管出手,是對樓市走向的警示?那些踩著鋼絲的房企,將何去何從?   至少,地產商或許將要習慣一下苦日子。   瘋狂融資   暫停發債的源頭,來自於近期房企和土地市場的「反常」。
  • 近30家房企密集發債 美元債多、「借新還舊」是主流
    過往一段時間,房企在境內渠道被嚴控的情況下大多青睞啟用美元債融資。本輪梳理發現,中長期美元票據佔據主流,仍是本輪發債熱潮的顯著特徵。在記者梳理的發債名單中,發行美元債的房企佔比近六成;境內公司債券發行方面,包括龍湖、綠地、華僑城、金科等在內的房企,合計發行債券金額超200億元。
  • 陽光城債務的「隱秘角落」:規模增長停滯 負債率超100%紅線
    來源: 自媒體截至2020年6月30日,陽光城總負債達2837.5億元。作為高槓桿撬動規模擴張的閩系房企,陽光城在疫情影響及市場下行的背景下,陷入銷售業績持平,規模增長停滯的局面,而且負債率仍超100%紅線,常被人拿來與泰禾做比較。
  • 100家房企「隱形的翅膀」在哪裡?
    與其他行業比起來,房地產命硬,利潤率平均在15%,在險企眼中,哭喊黃金時代不再的房企,尤其是頭部房企,仍舊是個香餑餑。融資困局下,房企更是積極迎合,主動投懷送抱。房企利潤可觀中國樓市的下半場,萬科、碧桂園、恆大可能已經不再是主角,幕後的平安、前海、人壽或許才是未來最值得濃墨重彩的一筆。2 尋找隱形的翅膀潮水正在腳下蔓延。
  • 接下來,房企的日子不好過了……
    外部融資渠道一般有:銀行貸款、企業發債、房地產信託,也有一些小開發商會使用到民間借貸。企業開發貸是融資渠道最快速、最高效解決房企資金鍊的方法和手段。為何說是房企遭遇的歷史性難題?此次開發貸到底被壓縮掉多少?力度究竟有多大?
  • 30億、300億、3000億的房企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房企都喜歡大??
    第三,是隱藏最深的,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越是調控年,中小房企的日子越不好過,出局的就越多;出局的越多,騰挪出的空間就越大;騰挪出的空間越大,規模性企業的擴張空間就越大。這是常識,無需用數據去論證,而且上兩輪調控時均已證明了的——調控越嚴,規模性房企的市佔率增速越快,這一輪同樣如此!其實還有一個原因。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千億規模房企中,富力地產、中國奧園、泰禾集團等諸多房企皆處於紅色檔內,此外,還有類似弘陽地產這種近幾年追逐千億目標的房企;而在眾多紅色檔房企中,包括富力地產、泰禾集團等21家房企的淨負債率高於130%,亟須降負債以擺脫高危壓力。眾房企主動「降檔」為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包括恆大、融創、華潤等在內的多家房企均於年內實施了分拆上市動作。
  • 1月95家房企境外融資額超千億元 春節以來驟降
    同時,出行及活動管控等導致大部分融資機構路演暫停,加之,監管層面在融資審批方面進度放緩,鼠年春節以來,房企發債大幅減少。該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受監測的95家典型房企融資總額為1810.1億元(人民幣,下同),環比上升42.4%,主要來源於境外債券融資。當月95家房企境外債權融資1099.7億元,環比上升922.4%。
  • 8月95家房企融資總額超1062億元
    信息時報訊(記者 羅莎琳)根據克而瑞統計顯示,8月95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額為1062.81億元,環比下降24.6%,同比上升38.1%。其中,境內債權融資760.06億元,環比上升5.5%,同比上升68.2%;境外債權融資205.98億元,環比下降60.1%,同比下降27.2%。
  • 2000億房企的遠慮與近憂
    在最為激烈的」三家搶十」之戰中,世茂憑藉著收割泰禾、萬通、明發等房企資產,一路將規模「買」上第九。而按照財報數據,2019年華潤和龍湖的銷售業績同樣都是2425億元,並列第十。NO.12-17位的招商、陽光城(000671,股吧)(000671)、金地、旭輝、中南和金科也在座次上有進有退,彼此之間最大的差距也不過是160億元的距離。
  • 12筆43.3億美元!房企7月首周融資忙美元債再受追捧
    7月首周發債超43億美元《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數據發現,雖然僅僅過去一周時間,但7月上市發行的美元債數量已有12隻,總金額為43.4億美元,這一數據甚至超過年初的密集發債時段。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年初的房企大都處於償債高峰期,發行美元債早已司空見慣。
  • 千億房企轟然「倒下」,200億債務還不起,樓盤爛尾老闆跑路!
    千億房企轟然「倒下」,200億債務還不起,樓盤爛尾老闆跑路!不過,目前房地產行業正在恢復,甚至已經走出了最困難的時期,至於目前有460多家房企倒閉,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這些都是中小房企,不是主流房企,過去房企之所以高速擴張,就是因為高周轉,高槓桿,一旦資金鍊出現問題,很容易引發多米骨諾牌效應。當然了,在這些倒下的房企中,也不乏一些千億級別的大型房企,雖然數量比較少,但是也不缺這樣的案例。
  • 中小房企高危樣本:明發集團發債利息已高達22%
    來源:財經塗鴉「發債成本的迅速上升,與明發集團此前的違約密切相關。」作者:夏天天雖然債券市場整體利率水平在呈現下降趨勢,但與頭部房企動輒百億級的發債規模相比,中小房企的融資之路似乎並不順暢,即使是小規模的發債也不得不付出高昂的利息成本。
  • 貝殼研究院:房企融資金額約156.6億,環比減少15.3%
    整體情況:按照發行日期,上周(1207-1213)房企境內外債券共發行17筆,較前一周減少1筆,融資(含計劃)金額約156.6億元,融資金額環比前一周(1130-1206)減少15.3%。
  • 負債18億!全國超300家房企亮紅燈!多個房企被約談!
    今年以來,因疫情衝擊、樓市調控、金融政策不斷收緊的大背景下,不少房企陷入危機。雖然首當其衝的大多為三四線小房企,但亦有中大型房企在這些突發風險之下深陷泥潭。例如:大摩廣場開發商正式破產,18億債務壓身;昔日「千億房企」泰禾集團,年內到期債務將達555.11億......據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泰禾集團已到期尚未還款金額270.65億元,年內到期債務將達555.11億元。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2020年至今,以「房地產」為關鍵詞的破產文書信息有322條。
  • 中梁控股「三道紅線」來臨前密集發債 土儲質量不佳二線僅佔3成
    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整體融資環境相對寬鬆,房企發債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調;並且上半年公司的融資成本下降也有負債結構改善的因素,非銀借款佔比由40%降至31%,畢竟上市前公司的非標借款可以達到5成左右。可單從上市後的發債利率來看,中梁處於業內較高水平。  數據顯示,中梁控股下半年發行的五筆美元債中,利率分別為8.75%、8.875%和9.5%,利率較上半年又有明顯走高。
  • 如何識別房企風險?——透析房企財務指標背後的秘密
    經營規模方面,違約前普遍出現資產規模大幅擴張,但營業收入顯著惡化。一方面資產擴張,A房企2017年總資產同比增長74%,B房企2016年經歷重大資產重組,總資產同比增長1172%,C房企2015-2017年累計增長125%。
  • 超2成房企入圍紅色檔 三道紅線下的中小房企生存啟示錄
    如何平衡好擴張和資金之間的難題也成為房企尤其是中小房企必須面臨的一道難題。日前,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標普信評」)發布研究報告認為,如果控制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增長的監管規則擴大適用範圍,長期來看有利於房地產行整體信用風險的下降,但中短期內高槓桿房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將被壓縮,存貨變現將成其緩和流動性壓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