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西天取經時,為什麼不直接走中南半島,而要向西繞遠路?

2021-01-09 騰訊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真理因為像黃金一樣重,總是沉於河底而很難被人發現,相反地,那些牛糞一樣輕的謬誤倒漂浮在上面到處泛濫。 —— 培根

簡單來說,玄奘西行走中亞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最為明智的,其他所有的路線都不如西亞好走。

先說中南半島這條路線,從地圖上看,是稍微近一點,但是道路並不好走。

玄奘西行的起始點是在長安,從長安到中南半島要先到嶺南,光是這一路就相當困難。

唐朝詩人杜牧曾經在詩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展示了盛唐時期我國冷鮮鏈運輸網絡的發達。走了幾千裡路的荔枝,從南方到京師竟然沒有變味,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杜牧這是一首諷刺詩,揭露唐王朝最終爆發安史之亂的緣由。

當時的交通並沒有那麼發達,為了運輸這點荔枝,也不知道死了多少差官和馬匹,揮霍了多少民脂民膏。由於古代南方開發程度低,山河險阻特別多,玄奘想要如果從中南半島走的話,將要面臨極大的挑戰。

另一方面,從北往南走,氣候越來越熱,環境越是多樣性,潮溼悶熱的環境最容易誘發疾病,對於玄奘來說,這也是一個挑戰。

古人對南方熱帶氣候的恐懼是十分強烈的,《三國演義》中描寫諸葛亮七擒孟獲時,就曾提到遭遇惡劣的氣候環境,多次導致士兵發生疾病。

以前有一部講述民國時期雲南與東南亞國家邊貿的電視劇叫《大馬幫》,期間也有馬幫的人走失在原始森林中,或者遭遇沼澤、瘴氣等自然災害。

過一陣子要上映的《鬼吹燈之雲南蟲谷》,估計也會給大家全方位展示熱帶氣候的厲害之處,要知道卸嶺魁首陳瞎子,就是在熱帶雨林氣候中把眼睛搞瞎的。

總之,想要穿越中南半島,光是這個複雜的氣候和惡劣的交通就夠人喝一壺的了,當然,最艱難的還是到孟加拉境內的時候,如果趕上雨季可能全是水,根本無法通行。

古代壓根就沒有打通從東亞途徑熱帶雨林氣候的中南半島,再到達南亞半島的通道,玄奘雖然膽子大,但並不是冒險家。

其實,玄奘如果真的要從南方去天竺的話,那還不如直接坐船去了!

還別說,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打通了天竺與中國的海上交通,很多佛教弟子就是從水路到達中國的。

最著名的當屬菩提達摩,也就是達摩祖師,在離開天竺後,在海上顛簸了三年之久,才到達了中國南海,在廣州登陸。

當時正是中國南朝最信奉佛教的梁武帝在位期間,還派遣使臣到廣州迎請,達摩到達南京後,梁武帝還與達摩探討了佛理。

後來達摩北上到達洛陽,在嵩山少林寺下榻,開創禪宗,引領中國佛學快速發展。

應該說,要走中南半島不如直接走水路,但是玄奘為何沒有選擇達摩祖師曾經走過的路,而是繞遠從中亞走呢?

主要原因,還是當時的水路風險太大,在造船技術並不發達的唐代,走這條航路絕對是九死一生。

唐朝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和尚叫作鑑真,為了到日本宣揚佛教,從公元742年就開始東渡,一直到公元754年第六次東渡才成功到達日本。

前五次失敗,也許也能看出當時走水路的艱辛,第一次東渡的時候,因為別人誣告鑑真勾結海盜,被拘禁。

第二次東渡在長江出海口就遇到大風,船差點沉了,修好後再出,被風吹到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差點來了一個荒島餘生,後被人所救。

第三次東渡時,有人狀告鑑真同行的日本僧人「引誘」鑑真去日本,日本僧人被通緝,鑑真的東渡之行又被官府攔下。

由於前三次都是在江浙一帶出海,均未能成功,第四次時,鑑真從福州出海,剛出發又被官府的人攔下。

第五次東渡是最艱難的一次,出海後連續颳了半個月的大風,等到鑑真等人登岸的時候,發現自己來到了海南三亞,從三亞回到內地期間,由於旅途勞頓,氣候多變,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

一直到753年,在日本遣唐使等人的邀請下,搭乘遣唐使的大船,秘密躲開官府的攔截,才得以到達日本。

從中國到日本本來並不遠,鑑真卻走了十二年,光是車船費花了多少就不清楚了,要是從中國水路到達天竺,沒有鄭和那個規模,估計也很難成功。

再說,在船上一漂就是三年,連一口青菜都吃不上,那得多難受。

玄奘西行與鑑真東渡,都是唐朝時期較為有影響力的佛學傳播過程,相比之下,西行之路雖然慢一點,但是至少是安全可靠的。

西域通道在古代的時候更為發達,自從絲綢之路開通以來,長安就有世界各地絡繹不絕的商人前來經商。

應該說,唐朝時期,西域自駕遊的路線已經很成熟了,選擇西行是很明智的啊!

除了考慮到路途險阻的因素外,玄奘西行的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正本溯源!

當時的唐朝並非沒有佛經,而是佛經太多,分歧太多,嚴重影響了佛學的進一步發展。玄奘西行就是為了和西域各國的僧人進行佛法辯論,西行沿途全是佛教寺廟,作為唐朝時期的「沙發客」,這都是他西行路上下榻的地方。

不但能免費住宿,還能免費吃東西,吃飽了再與當地的和尚進行佛法辯論,走走停停十七年,豈不美哉。

通過這次西行,玄奘首先將沿途風景、所見所聞寫成遊記《大唐西域記》,一度在唐朝熱銷,稿費賺到手抽筋。

另一方面,玄奘將十幾年來辯論心得,經過整理,完成對佛學理論的重新整合,後來還創立了法相宗。

總體來說,玄奘西行的路線,看起來繞了一點遠,其實是最好走,成就也最大的一條路。

相關焦點

  • 唐僧西天取經時,為什麼不直接走中南半島,而要向西繞遠路?
    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西遊記》唐僧自長安到西天(印度)取經要走十萬八千裡,這是在《西遊記》中人盡皆知的事情。雖然事實上,長安到印度並沒有十萬八千裡,但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裡,玄奘取經所經過的一萬多裡也足夠駭人。那麼,歷史上的玄奘為何放棄了其他路線,而選擇了涉沙漠、過帕米爾高原這一條看起來很繞的路線?
  • 玄奘取經為什麼要繞遠路?
    唐僧自長安到西天(印度)取經要走十萬八千裡,這是在《西遊記》中人盡皆知的事情。雖然事實上,長安到印度並沒有十萬八千裡,但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裡,玄奘取經所經過的一萬多裡也足夠駭人。當時,朝廷正在國基未定之時,考慮到當時的邊境狀況,依然禁止國民出境,所以「有詔不許」。但是,其它僧人退縮時,唐僧打定主意要西遊取經。唐朝詩人杜牧曾經在詩中寫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展示了盛唐時期我國冷鮮鏈運輸網絡的發達。走了幾千裡路的荔枝,從南方到京師竟然沒有變味,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杜牧這是一首諷刺詩,揭露唐王朝最終爆發安史之亂的緣由。
  • 唐僧取經路線從具體看為什麼要繞很遠的路呢?
    玄奘取經路線看地圖明明可以從西南抄近路,為什麼要走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同樣兇險多國。玄奘西行取經路線從總體上看,並沒有繞路,他走的是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從局部具體路線上看,繞路了,因為他要有很重要的使命……唐貞觀元年,玄奘循著絲綢之路的常規路線經由河西走廊西行取經,由於當時唐與稱霸西域的西突厥及其附屬國高昌國(都城在今新疆吐魯番) 處於敵對狀態,禁止唐朝民眾西行,因此玄奘到達瓜州後,偷渡邊境的玉門關(唐玉門關在漢玉門關之東的瓜州附近),向西北行至當時並不屬於唐朝的伊吾
  • 漫漫西天取經路:古代日本為何出不了玄奘
    漫漫西天取經路:古代日本為何出不了玄奘 康昊 2015-06-26 08:41 來源:澎湃新聞
  • 玄奘取經為什麼不走海路?他原來是偷渡去的印度
    唐玄奘到印度取經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著名的《西遊記》就以唐玄奘取經的故事為原型創作的。但是,關於唐玄奘取經的路線,許多人都頗有疑問。在古代,最佳的交通方式就是乘船,因為乘船速度較快,同時也特別輕鬆。而唐朝時期,中國和印度洋各國有海上絲綢之路聯繫,乘船到達印度是比較容易的。
  • 玄奘成名於西天取經,卻無法稱為第一僧,這位僧人比他貢獻更大
    01、玄奘西天取經信念,可能來自「第一僧」朱士行唐朝時期,佛教盛行一時,不少才華橫溢的人紛紛出家修行,玄奘也因此崇拜佛教,自幼出家為僧,並立志要為佛教文化做出一定的貢獻。於是,就有了後來他私自出行,獨自前往天竺(印度)取經的故事了。
  • 唐僧取經為何不走比較近的雲南,而要走新疆?西安這景區揭開謎底
    唐僧,大唐的高僧,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經,以撲救眾生。不過,看過《西遊記》,或者研究過唐僧取經的人,都會發現,唐僧當年走的西行路線十分「不科學」,他不是走一個相對直線直接到印度,而是繞了一個大圈,繞行了亞洲八國,才到了當時的天竺。
  • 唐三藏去印度,為什麼要往西北走不往西南走?
    那麼,為什麼唐三藏去印度要往西北走呢?不往西南走的原因有哪些?,西行5萬餘裡,寧可穿過大漠和雪山,也不直接往南走?事實上,玄奘一開始考慮在泉州出海直接到天竺,卻因為當地嚴格管控出海人員,玄奘作為熟悉經典、有高水平文化的僧人始終不獲得批准
  • 長安到天竺2400公裡,而取經路「十萬八千裡」,唐僧為何捨近求遠
    《西遊記》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該書裡面的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已經是中國家喻戶曉的話題了,當然文學作品畢竟是文學作品,不過唐僧西天取經這個事情還真不是虛擬的,歷史上玄奘法師的的確確趕赴天竺求取真經。唐玄奘本姓陳,自幼便捨身出家為僧,玄奘對佛理等經典非常有研究,但是因為當時南北佛理的差異和分歧讓玄奘非常不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開始決心趕赴西域的天竺求取真經,玄奘西行並沒有像小說中說得多麼盛大,他的出發並沒有得到唐太宗的允許等於是私自西行。有關於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線路,他是從長安出發沿著西域的高昌等國在西北繞了一個大圈隨後才到達天竺。
  • 西遊記:十萬八千裡取經,唐玄奘西行之路究竟是艱難在哪裡
    西遊記:十萬八千裡取經,唐玄奘西行之路究竟是艱難在哪裡提到唐玄奘,小編腦海裡就浮現出了那個囉裡囉嗦的和尚,說實話小編也一直不喜歡這個角色。甚至再想想十萬八千裡取經路,九九八十一遭劫難,唐玄奘都付出了什麼?「施主不要害怕,這是我的徒兒孫悟空,法術高強必然能為你排憂解難。」「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前往西天取經……」或者就是被抓了,「你們這些妖怪可知道我大徒兒是誰?」等等。
  • 歷史上的玄奘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要去西天取經?
    "我們今天要說的玄奘就是其中的一位。在中國,如果提起明代作家吳承恩的小說《西遊記》,恐怕連小孩都知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陪著師傅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使人津津樂道。在這部神話故事中,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 唐僧取經為何比較近的雲南,而要走新疆?西安這個景區揭開謎底
    唐僧,大唐的高僧,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經,以撲救眾生。不過,看過《西遊記》,或者研究過唐僧取經的人,都會發現,唐僧當年走的西行路線十分「不科學」,他不是走一個相對直線直接到印度,而是繞了一個大圈,繞行了亞洲八國,才到了當時的天竺。
  • 與玄奘西天取經的足跡不期而遇
    原本計劃從敦煌一直往前去青海格爾木的,網上一查必經之處當金山口海​撥3700多米,而那條路居然是中國十大險路之一,帶著個九旬老人這個險還是不冒吧,改變線路折回酒泉再前往張掖,中間在玉門住一宿。一路沿著祁連山脈走。
  • 唐僧取經到底用了多少年?真實的唐僧,居然是白天休息,晚上趕路的
    唐僧取經用了多少年《西遊記》中唐僧前往西天取經的路途有十萬八千裡,那麼唐僧取經多少年才求得真經呢?唐僧師徒四人在取經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途中要和各式各樣的妖魔鬼怪打鬥,最後才到達西天,想必唐僧取經的日子是非常的長的。在《西遊記》中的第一百回便做了對「唐僧取經多少年」的交代。在那回故事中,唐僧師徒四人已經取得真經回來了。
  • 逸聞趣史|歷史上玄奘西天取經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
    上一篇,我們講到了,玄奘借長安城門大開,饑民出城尋找食物,趁機混出城,開始了他的西天取經之行。本期講述:玄奘西天之行經歷了什麼,又收穫了什麼?所以據記載,他是經過了四五天缺水的情況下,還在堅持往前走,並沒有止步。幸運的是,最後發現了一塊綠洲,由此可以想見他當時的心情。這就促使他,更堅定了要一路走下去,矢志不渝去求法的決心。走出茫茫沙漠,玄奘來到絲綢之路上著名的高昌王國,《西遊記》裡火焰山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 唐僧取經是自由行嗎,為什麼會走14年,到底走了多少國?
    唐僧取經是自由行嗎,為什麼會走14年,到底走了多少國?文/秀才談古今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西遊記》是一部神魔誌異小說,雖然借用了玄奘法師天竺取經的故事,但需要知道的是,唐僧僅僅套了玄奘法師一個殼子,御弟哥哥是唐三藏而非玄奘。
  • 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唐僧為什麼一定要去西天取經? 取來經幹什麼用? 《西遊記》講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那麼,唐僧為什麼要取經?取的是什麼經?取來經幹什麼用?這些曾是兒時看《西遊記》時留下的種種疑問。 唐僧到如來佛那兒,當然取的是佛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
  • 唐僧取經,為什麼不能讓孫悟空背著飛到西天?
    也有讀者說,小白龍可以不變成馬,回到原身,這樣唐僧可以騎著龍取經,肯定比騎馬快。甚至還有人說,可以讓悟空、八戒託著唐僧飛。這些想法是很好,但是在西遊中不可能出現。孫悟空為什麼不用筋鬥雲背著唐僧取經?唐僧為什麼不讓孫悟空背著他飛到西天?相信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正好又看到這個問題,在此說一下。有兩方面原因,讓孫悟空不能背著唐僧飛到西天。
  • 西遊記中你沒看過的:唐僧帶著四個徒弟西天取經的真正原因!
    西遊記中你沒看過的:唐僧帶著四個徒弟西天取經的真正原因!趣說歷史!無論是現在的小孩子、青年人還是老年人都對西遊記很熟悉,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家喻戶曉。唐僧帶著三個小弟並不是到西天去觀摩學習的,而是帶著任務去西天的。
  • 唐僧為什麼繞了個大圈子去印度:645年2月25日玄奘歸國回到長安
    唐僧為什麼繞了個大圈子去印度:645年2月25日中國唐朝佛教僧侶玄奘自印度學成歸國,回到京城長安。大家很奇怪,為什麼玄奘取經會走這麼一個奇怪的路線?玄奘從西安出發,向西沿著河西走廊出關進入新疆,繼續向西進入中亞,然而南下進入阿富汗、巴基斯坦,到達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