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是中國五大自治區之一。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遊地區,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南北相距約456公裡,東西相距約250公裡,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自治區首府銀川。
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早在三萬年前,寧夏就已有了人類生息的痕跡,公元1038年,党項族的首領李元昊在此建立了西夏王朝,並形成了西夏文化。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譽。
西周建都於鎬(今西安市西)其統治中心在陝西關中,故其以北地區,包括內蒙河套,寧夏全境及陝西、山西北部稱為朔方。春秋時期,今固原地區為烏氏戎所居,今銀南地區以鹽池為中心是朐衍戎的勢力範圍。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攻取烏戎地,置烏氏縣(今固原縣南涇水北岸)轄今固原地區。之後又在鹽池縣境設立朐衍縣、轄今銀南地區。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後,兩縣劃歸北郡管轄,這是寧夏地區有行政設置之始。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南北相距約456公裡(北起石嘴山市頭道坎北2公裡的黃河江心,南迄涇源縣六盤山的中嘴梁),東西相距約250公裡(西起中衛營盤水車站西南10公裡的田澇壩,東到鹽池縣柳樹梁北東2公裡處),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回族自治區深居西北內陸高原,屬典型的大陸性半溼潤半乾旱氣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長,夏暑短,雨雪稀少,氣候乾燥,風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點。由於寧夏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沒有酷暑;1月平均氣溫在零下8℃以下,極端低溫在零下22℃以下。寧夏氣候的最顯著特徵是:氣溫日差大,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大部分地區晝夜溫差一般可達12—15℃。 全年平均氣溫在5-9℃之間,引黃灌區和固原地區分別為全區高溫區和低溫區。寧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乾旱山區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引黃灌區年平均157毫米。1995年引黃灌區年降水量203.7毫米, 乾旱山區年降水量317.8毫米。西海固:位於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黃土丘陵區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陽、同心等七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統稱。這裡長年乾旱,年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發量卻在1000毫米以上,且多發各種自然災害。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讚,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