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吳忠就以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而著稱中國西北,享有旱碼頭之美譽。水陸交通便捷,集市貿易歷史悠久,更以「天下大集」聞名遐邇。境內古長城遺址、青銅峽108塔、黃河十裡長堤、牛首山寺廟群、金沙灣、同心清真大寺、董府、羅山等景點,融歷史底蘊、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為一體,形成了吳忠黃河大漠、西夏遺韻交相輝映的獨特的西部旅遊景觀。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西北,簡稱寧,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這裡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位於「絲綢之路」上,歷史上曾是東西部交通貿易的重要通道。作為黃河流經的地區,這裡同樣有古老悠久的黃河文明。
水洞溝: 位於銀川市靈武市臨河鎮,是三萬年前人類繁衍生息的聖地,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溝塹令人目不暇接,令人遙想當年「甲士擁矛馳戰壘,將軍拔劍逐胡兵」的壯烈場面。六盤山風景區: 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是西北地區重要水源涵養林基地和自治區風景名勝區,總面積6.78萬公頃,橫跨涇源、固原、隆德三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歷來有"春去秋來無盛夏"之說,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登上主峰遠眺,朝霧迷漫,雲海蒼茫。日出雲開,只見重巒疊嶂,層出不窮。
空白國家AAAAA級景區沙坡頭位於寧夏中衛市城區以西16公裡騰格里沙漠東南邊緣處,於1984年建立,面積1.3萬餘公頃,這裡南靠山巒疊嶂、巍峨雄奇的祁連山餘脈香山,北連沙峰林立、綿延萬裡的騰格里大沙漠,中間被奔騰而下,一瀉千裡的黃河橫穿而過,在沙與河之間,是一片鬱鬱蔥蔥、滴翠流紅的古樸園林———童家園子。白既有江南之美麗景色,又有北國的大好風光,被旅遊界專家譽為世界壟斷性旅遊資源。以「麥草方格」為主的「五帶一體」綜合治沙工程體系。用最經濟、最簡潔、最原始的方法,成功地制服了沙魔,在流動沙丘上營造出了綠洲,解決了無數科學家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也未能解決的世界難題。
沙坡頭:看過《爸爸去哪兒》的你一定對中衛沙坡頭印象深刻,沙坡頭位於中衛市區西20公裡處的騰格里沙漠南緣、黃河北岸。古時稱沙陀,元代名為沙山。乾隆年間因在黃河北岸形成了一個寬約2000米、高約100餘米的大沙堤而得名沙陀頭,訛音為沙坡頭。沙坡高150米,傾斜60度。每當天氣晴朗、氣溫升高時,人坐在沙頂上傾側下滑,沙坡內便發出一種「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嗚,悠揚宏亮,故得「沙坡嗚鍾」之景勝,是中國四大響沙。
火石寨國家地質(森林)東距六盤山140公裡,須彌山景區28公裡,是寧夏唯一同時擁有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由於山體巖石呈現暗紅色、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故而被人稱為火石寨。走進火石寨,一座座丹峰赤壁迎面而來,造型獨特,美輪美奐,景區面積100平方公裡,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徵。奇山、異石、茂樹、巖洞、石窟堪稱景區五絕。景區由雲臺山、石寺山、大石城三大板塊組成,有情鳥峰、棋盤梁、禪佛寺、板石窟、雲臺山、石寺山、大石城等八大景點和歷代開鑿的石窟群30多孔。景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植被繁茂,丹霞地貌和原始森林在這裡完美結合,造就了最奇異最多彩的自然景觀,佛道伊三教在這裡和睦相處,成就了中國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
寧夏有好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和外地的朋友交流,有很多人以為是荒原一片,大家都騎著駱駝上街呢。但是說起西夏王陵可能有印象的人會多些。其在著名的「賀蘭山」腳下。西夏王陵包括西夏王朝的皇陵及其陪葬墓,總面積約40平方公裡。陵區內分布有9座帝王陵和70餘座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其中西夏最猛的皇帝李元昊陵高達20餘米,被譽為「中國金字塔」。他的陵區現已旅遊開發,並建有西夏博物館,不妨看看、聽聽那段消失在浩淼煙雨徵塵中的歷史。鄙人以為在參觀之餘,順便在被蒙古大軍盡毀的陵園遺址中探索發現可能的歷史殘片做為紀念是一件極大幸運的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