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君有個特有趣的哥們—
小瑋,
他是長沙行者青年旅舍的掌柜。
小夥子是個典型的吃貨,
不愛去大店,
愛走街串巷,
尋找正宗的老長沙味小吃。
他推薦的小店都是有老手藝人掌廚的,
很少有人宣傳,食材實在、講究,
吃的就是在長沙我們兒時最愛的味道!
卡特君先後花了幾天時候和他一起去探尋,
發現了以下這些店:
在長沙,如果想吃到最地道的小吃,有三個竅門。一、得往巷子裡竄,越是老街老巷越有驚喜;二,找以老闆姓氏命名的店子,往往會有發現;三,觀察附近的街坊是否光顧,這些的小店很實在。從上所述,陳記餛飩店完全符合。
儘管店的地理位置不佔優勢,但凡吃過他家餛飩的,回頭客很多。附近的街坊老老小小也非常喜愛,小小餛飩店一天可賣出200多份,早上人最多!老實的陳師傅98年在單位下崗後就在鳳凰城酒店廚房打工。當時在白沙井的鳳凰城酒店的小吃名聲可不遜色於現在的火宮殿。06年,陳師傅開了這家餛鈍小店,從煉豬油、擀皮、包餡,全是純手工的,不馬虎一點。
一碗餛鈍端上桌,與別家的差別就出來了。先說酸菜,選用鳳尾菜,浸泡三小時後再洗淨切碎,放油翻炒,與餛鈍放在一起用骨頭湯一衝,香氣四溢。喝一口,非常開胃。主食餛飩一碗大概15個,都是用的前腿肉,肉餡飽滿,皮薄但不易散,大小適中,吃過一碗回味無窮。除了餛飩外,小店還有肉絲粉面、白粒丸、麻油豬血、荷蘭粉等地道長沙小吃。
要說長沙哪個中學的學生最有口福,當屬在南門口的長郡。這個地段是長沙著名的美食聖地,小吃甚多。肖氏燒賣在這名聲並不大,甚至連個門店都沒有。你路過此地一定會將它忽略,因為他家僅僅每天早上6:20-7:20出攤一小時,低調得很。這是老長沙典型的庭院式房子,冬暖夏涼,住著很舒服,肖叔每天就在家純手工製作燒賣。
正宗老長沙的燒賣應該是有胡椒味的,吃得嘴邊有油光,非常過癮,肖氏燒賣就是這種。燒賣是精選豬前腿肉,用料紮實,餡多皮薄,外形如同一座小寶塔。燒賣分為兩種口味,油渣和香菇,一大籠六十幾個。
只需要幾分鐘,燒賣就能出鍋了。長沙人獨愛油渣味的燒賣,這也是老長沙最正宗的做法。咬下,油迅速在口中溢滿,咀嚼中糯米裡又有油渣的嘎脆,口感豐富。最重要的是吃後胡椒的小衝味就出來了,非常非常過癮。除了招牌的燒麥外,這裡的餃子也超好吃,頗受長郡學生的喜愛!雖然,每日只出攤一小時,但是這裡的燒賣和餃子都是可以電話提前預定的,自己去肖叔家拿即可。
住在望月湖小區內,也找不到這家學義粉麵館其實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因為這家粉麵館實在低調得「不可思議」。它隱藏在望月湖菜市場的旁邊,整個小店連個顯眼的招牌都沒有,這是間長沙典型的「蒼蠅」館子。但往往是像這樣毫不講究裝修的小店卻有些令人驚訝的美味。
學義粉麵館的粉面種類極少,沒有麻辣牛肉、沒有紅燒肉、沒有排骨,這裡唯一賣的碼子就是肉絲。如果你還想更「豪華」點,可以一塊五毛錢再加個荷包蛋。儘管只有肉絲碼子,但是套路還是要玩足,輕挑、重挑、帶迅幹喜歡怎麼呷就怎麼搞。肉絲是用石罐燉的,香氣怡人,挖一大勺蓋在粉面上,誠意十足。配菜就是老長沙米粉的「四件套」——酸豆角、酸菜、榨菜、蒜蓉,這裡隨你加。
對於我來說,最愛呷這裡的乾麵。放好肉絲和配菜後迅速拌勻,麵條根根分明又韌性十足,夾一筷子放進口裡咀嚼,美味又滿足。乾麵,最韻味的是呷得最後,剩下的肉絲、配菜和一點點湯汁的混合,口味更濃鬱,呷得乾乾淨淨,回味無窮。學義粉面最任性的是它只做到中午2點,據了解也賣得400多碗,下午晚上都不開業,卷閘門一關,估計老闆可能是打麻將去噠。
陳記油貨店,86年就開始營業了。小店由陳叔和彭姨兩夫妻經營,兩口油鍋,一個案臺,兩雙巧手,普通的麵粉就成了美味。賣的東西不像馬復勝油貨那麼多,只有香油餅、扇形饊子和甜酒蛋三種,當天現擀現炸。
店內牆壁掛著老闆引以為傲的國家級油貨技術證書,當年要拿到這個證書可全是憑真本事,得過五關斬六將。老師傅手藝好,更重要有個信念,就是要用好原料,對得起顧客。陳記用的是金龍魚的油,堅持一鍋油炸25個油餅就要換掉,油鍋隨時要能看到鍋底。油餅麵粉裡的添加物也不超過三種,還減少了用量。長沙人時不時要來買上幾個,因為在這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雖然叫油餅,也下油鍋炸,吃起來卻沒有油膩感,軟軟的,有恰到好處的彈性和回甘。更奇的是,面胚熱油下鍋後就像口袋一樣鼓起,金黃蓬鬆。撕開一個口子,能聞到麵粉、糖和芝麻融合的香味。熟顧客一般會再配上一碗現煮的甜酒蛋,老長沙人吃法會撒上一點胡椒粉,祛溼提味,堪稱標配。彭姨還會附贈一勺自己做的蘿蔔丁,算得上是「80年代的下午茶套餐」了。
記得細時候去上學,學校周圍有好多炸油炸貨的小攤,以嗲嗲娭毑居多,其中我最喜歡呷蔥油粑粑,小塑膠袋裝兩個,呷得笑哈噠的。隨著長沙的發展,這些的小攤位越來越少,早飯無非就是嗦碗肉絲粉打發了,也很少可以呷到兒時心心念念蔥油粑粑的味道了。直到發現了在五一廣場巷子裡的這個小攤位。
70多歲倪爹在這個小巷子裡炸蔥油餅已經有十幾年了,6點半就出攤,方便了附近不少上班族。這活年輕人不會做,因為不賺錢,倪爹的蔥油餅才1元一個,以前是五角,漲了一點價。蔥油粑粑本是長沙的名小吃,倪爹的餅好吃也就在於不馬虎,依靠著老傳統的做法,不加任何化學用品。用粳米,摻少量現飯,先幹磨成粉,加水調成糊狀,發酵後,放適量的鹽和切碎的蔥花調味。說著簡單,這可是個手藝活。經過油炸後,油餅蔥香撲鼻,外皮酥脆,裡面層次分明。倪爹生意好的時候一早上可以賣出400多個,現在就做一桶,賣完就沒了。
因為除了餅以外,這裡還有八寶粥和白米粥喝,都是三元一份,經營白米粥生意的是倪爹的老伴吳娭毑。老兩口做生意實實在在,不僅粥不限量,還有二十種配菜可以加,這也是老長沙的吃法,如今少見了。
本期文/鮮城長沙團隊 編/卡特
【投稿、合作請聯繫】
紅狼:微信/honglang1983
卡特:微信/huangjun198415
胖妮:微信/wowpennywow
面面醬:微信/34848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