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始,旭日升。
「日出有曜,羔裘如濡。」當每天紅輪般的朝陽劃破黎明前的黑暗,在極目無邊的海平面上緩緩升起的時候,人們懷著美好的期待與夢想,迎接新一天的到來。
黎明的到來,使得萬物都開始甦醒,這時候小兔子們紛紛出窩開始覓食,古人因而將日出的時刻以十二生肖中的卯兔來命名,稱為「卯時」。自古以來,卯時都被定為官署每天工作的開始,各地的官員們紛紛到各自的官署中報到,點卯一詞因此得名,這大概也是公務員每天打卡上班的肇始。
卯時在五行中屬陰木。木者,氣動體虛,氣息細膩,發展隱柔,對應著人體的陽明大腸經。在這個時候沒有什麼比喝一杯溫水更為養生的了,一杯清水進入胃腸,衝洗沉眠整夜的淤積,喚醒腸道整日的活力,能讓人在整個清晨亦如初升的豔陽般煥發著勃勃生機。
卯時是希望之時,象徵著初新與活力,象徵著靈動與生機。雖說日之初升光芒微弱,卻不知其中卻蘊藏一夜積蓄著的能量,留待正午,它將是蒼穹下最耀眼的那輪金烏。想來,這與李老君所說的「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正好是符契相合。而在普洱茶中,若要找出具有此特點的茶來,大概也只有被譽為「小冰島」的正氣塘古樹茶可與之匹配同稱。
曾幾何時世人皆知這樣一句話「若論普洱茶,必稱大葉種。勐庫大葉種,品種稱英豪。」雲南雙江縣勐庫鎮所產以冰島為首的大葉種古樹茶,素來被業界推為「花蜜香的傑出代表」。而正氣塘古樹茶宛如勐庫茶系中冉冉升起的朝陽,散發著不一樣的婉約光芒,婉約而不失厚重的韻味,引人回味無窮。
百年前的臨滄,被稱作緬寧地方,其中世居著佤族、布朗族、拉祜族,這些古老民族的先輩們,正是臨滄古茶的始作俑者。記得那時雙江拉祜族人起義,時攝政雙江的彭錕前往清剿,在雙江古道邊一個名為「瘴氣塘」的地方安營紮寨。據當地傳說,瘴氣塘中充斥著瘴氣,中間有一水潭,裡面有一條巨蟒,吞吐著黑色的信子。彭錕認為此名實為不吉,故將之更名為「正氣塘」,意為「天地之間,正氣長存」。
早在前清德宗景皇帝光緒後期,當地的拉祜族人就開始種茶,正氣塘產茶區最高海拔超過2000米,是勐庫東半山現存古茶樹較多的山頭。其中最粗的古樹已有碗口大小。正氣塘古樹茶條索圓潤肥厚,壓製成餅後餅面飽滿油潤,顯得十分厚重。衝泡後的正氣塘古樹茶,色澤金黃透亮,正如初陽般內含生氣。茶香清雅,仿佛清晨的朝花,活力四射。入口之後,勐庫茶特有的冰糖蜜香充盈口腔,茶湯甘甜極具質感,好似戴望舒《雨巷》中那個撐著油紙傘在雨巷中彷徨的女子,會讓你忍不住去品味她,去追尋她。其茶入喉回甘,喉韻深遠,氣足韻長,綿綿不絕,使人不禁在腦海中閃過《道德經》中的那句話「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旭日漸漸東升,終成豔陽高照人間。當日光跨過勐庫河照耀西半山時,日光之下的汲取養分徐徐生長的茶將不再是正氣塘,而是名冠寰宇、登峰造極的冰島古樹茶。
每一個懷揣著希望,努力奮鬥的追夢人,同樣也是那嶄露頭角的朝陽,只要他們將蘊含在內的能量傳遞出來,終將也會成為最耀眼的太陽,照亮屬於自己的那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