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榕江縣古州鎮高文村百香果種植基地,村民忙著採摘、扛運,基地裡一派繁忙。放眼望去,層層疊疊的田地裡,百香果掛滿枝頭。
10月13日,村民在貴州省榕江縣古州鎮高文村擦拭百香果裝筐。
「今年年初,受到疫情影響,我們村多年種植的小香蔥受到了衝擊,有人提出種植百香果,起初我對百香果種植也持反對態度,因為我們村的小香蔥在縣裡是出了名的,且怕百香果種植失敗,無臉見鄉親,想不到現在收成這麼好。」高文村黨支部書記黎應松一邊採摘百香果一邊介紹說,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高文村位於榕江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15公裡,屬一般貧困村。2016年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成立高文村惠農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小香蔥種植,2017年貧困人口從189戶920人減至16戶44人,當年成功實現了貧困村國標出列。 「百香果要求海拔500米以下,年平均溫度在18攝氏度以上……且陽光充足、土地肥沃,這些條件我們村都能滿足,選擇百香果種植無一是最精準的選擇。」高文村惠農種養殖合作社負責人黎昌林信心滿滿地說。 為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創收,今年初,高文村藉助「社社聯建」公益服務活動,通過產業指導員實地走訪,合作社按照「產業科學、信用良好,運轉健康」目標規劃,圍繞榕江縣「六大產業」,結合高文村的氣候條件、地理優勢,開展百香果種植。 「感謝黨的好政策,現在不管香蔥種植還是百香果種植技術我都掌握了,多一門技術,多一條謀生路,對於今後發展產業有一定的幫助。」高文村一組村民韋雙和如是說,土地流轉讓我們獲得租金,規模種植讓我們在家門口務工,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在產業發展上,高文村黨支部不僅注重產業的引導和帶動,還結合當地群眾的所需所想,有計劃、有目的地將農民培養產業發展的「土專家」「田秀才」,讓他們化身為新時代的農民。 近年來,高文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農戶」的經營模式,結合「產業八要素」,通過「黨建指導」突出抓好黨的領導,重點解決群眾在「思想」方面的不足,強化黨組織與合作社、貧困戶、農戶之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充分發揮合作社優勢,採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法,對產業發展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銷售,達到效益、利潤最大化。今年以來,高文村種植百香果1530畝,產業共覆蓋貧困群眾181戶883人,提供就業崗位8000人次。 通訊員 劉進銀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卓檬 編輯 劉娟利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