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以上的想法在看完《博物館奇妙夜》1、2、3之後,堅守許久的所謂恪守也被顛覆了,儘管只是思想上的改變,卻似乎是致命的。(一)主人公賴瑞·戴利,一名失業的單親爸爸,為了拿到兒子尼克的監護權,情急之下找到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夜班警衛的工作。只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些展品一到夜裡就復活,而在同這些復活展品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賴瑞在老總統羅斯福等人的幫助下,終於平息了戰亂,也因此贏得了兒子的尊敬。(《博物館奇妙夜》1故事梗概)看完第一部,我不禁吃驚:博物館竟然也能這樣玩轉?假如展品果真能夠復活,那昔日的原始部落恐怕也會吃驚於現代的文明,面對眼前突兀出現的各類生物想必是錯愕不已。假如展品果真能夠復活,那絕跡的史前恐龍倒是可以給古生物的研究提供可靠的標本,或許早已滅絕的動植物種類也能夠有望在高科技文明條件下重見天日。假如展品果真能夠復活,那傳奇的英雄人物歷經特定時代洗禮過的烙印猶在,是否還能適應不同時空下的強強相遇?
的確,展品果真能夠復活,帶給我們的驚喜與恐慌同等存在,一方面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挖掘歷史的真相,另一方面我們將要面臨更大程度的混亂與重組。所以,電影帶給我們的刺激和快感,只是讓我們在歡笑之餘可以更加立體直觀地去了解整個人類的文明進步歷史,能夠更加正視直面無數現實的慘狀,能夠更加珍視把握美麗星球的初衷,能夠更加善待改進未來世界的美好。影片中的僧帽猴給我的印象最深,不經意間偷走賴瑞的鑰匙,和賴瑞相互扇巴掌,瞧,惹惱別人卻總讓人忍俊不禁。後來,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告訴賴瑞,對待僧帽猴需要尊重對方,才能贏得對方尊重。試想一下,影片中的僧帽猴只是動物中的代表形象,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和平共處難道真的這麼難嗎?誠然,動物也會悲傷,有人看到了牛的哭泣;動物也會感恩,有人遇見了狗的救助;動物也會憤怒,有人遭到了蛇的報復。假如人類能夠多一點善行,世間或許會變得更加美好。
還有那小人西部牛仔傑迪戴亞和羅馬將軍渥大維,原本鬥得不可開交,後來居然成了好兄弟。其實同樣具有正義感的人們,儘管立場會有差異,然在合理溝通情況下,彼此能夠多一些理解和信任,結局依然可以出現逆轉。現實社會,人與人之間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出現意見的分歧,觀點的對立,然這些並不是最大的問題。我想,當問題出現時,解決問題的方式尤為關鍵。有些人的處理方式不但解決不了問題,相反加劇矛盾的擴張,最後導致不可收拾的局面發生;有些人卻能巧妙避開針鋒相對的場景,通過合理的溝通、引導,將分歧化解,求同存異,結果令當事人頗為滿意。最為突出的不得不說是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第26屆總統,他總是慷慨激昂鼓舞著眾人,關鍵時刻幫了賴瑞的大忙,總統風範自是不言而喻。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表面風光的背後總是付出太多的辛酸,我們作為常人無從得知。我們需要做的便是銘記他們的精神來鼓舞自己,借鑑的是他們的經驗來完善自己,吸收他們的精華來提升自己。
一個個人物形象,便是活脫脫一段歷史的濃縮。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埃及王子阿卡曼拉似乎把我們的時光帶回到了有著奇蹟金字塔的法老時代;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徵隊,印第安美女薩卡加維亞似乎把我們的目光吸引到了那段跋涉蠻荒的冒險旅程;人稱上帝之鞭的徵服者,匈奴人阿提拉似乎把我們的視線轉向到了結束羅馬人時代的轉折階段。回溯歷史,並非要我們沉湎其中,而是以史為鑑,能夠知得失,更好地為現實生活服務。(二)主人公賴瑞·戴利經歷博物館奇遇之後,轉而從商,以自己名字為品牌的手電筒賺了不少錢,衣食無憂,只是心裡總是有些許失落,加之博物館發生了一件大事,使得賴瑞再次回到博物館進行奇妙之旅。這一次賴瑞協同小夥伴們是要在地下博物館對付以卡門拉為首的邪惡勢力,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和較量,破曉之前,賴瑞終於將小夥伴們成功救回,博物館又恢復寧靜。(《博物館奇妙夜》2故事梗概)
看完第二部,更加強烈的感覺湧上心頭: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上的無數次所謂正義與邪惡的較量,為何總是出現反覆和重演?我想更深層次的原因要從人性方面去找尋吧!影片中卡門拉和伊凡大帝、拿破崙以及黑道頭子艾爾卡彭,企圖籌劃以啟動地下世界的軍團來接管整個博物館,甚至全世界,我想這便是由於人性中野心和欲望的膨脹在作祟。人,一筆兩畫很容易寫,卻是最捉摸不透的,畢竟人性很是複雜,並非僅是通過簡單的善惡去理解和辨別。歷史上的伊凡大帝,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一方面,他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和學者,重視教育,推行改革,對俄羅斯發展起深遠影響;另一方面,他殘暴冷酷,好激動,易猜忌,讓人感到驚駭,有恐怖「雷帝」之稱。的確,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看待一個歷史事件,是絕不能主觀的,而是需要結合歷史背景,客觀理性地去理解和分析。秦皇漢武,何嘗不是如此呢?一方面,我們需要肯定他們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不得不正視他們的窮兵黷武和好大喜功。
黑道頭子艾爾卡彭,儘管是黑道罪犯,可他智慧的犯罪部分卻又時常被人稱道。人性原本就是如此,邪與正,惡與善,醜與美,某種程度上的對立統一,卻是完美地存在於人群中。也正是由於世間對立面的存在與鬥爭,才導致社會的歷史總是呈現螺旋式的上升過程。現實社會,人性的較量尤為激烈。如今國際社會的鬥爭早已避免了戰場上的兵戎相見,卻是變成了商戰中的鬥智鬥奇;如今企業之間的對抗,早已變成了頭腦風暴的衝擊;如今人們之間的交往,早已變成了心思技巧的博弈。儘管人性如此奇巧,但社會發展總是不斷進步的。影片中女飛行員艾米莉亞·埃爾哈特身為美國第一批女性飛行員,也是首位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生前就已享譽全球。我們從她身上看到的是美國自由精神的體現,也正是這一精神,讓人類的思想益發變得開放。思想進步的同時,創造力自然被充分發掘出來。原本飛行只是飛禽的特權,飛機卻讓人類實現了飛行的夢想。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光電效應和能量守恆,讓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更進一步,帶給後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歷史總是能夠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嘆與訝異,卻也不得不讓現實社會的人們引以為鑑和在以往經驗教訓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改變和完善。
(三)主人公賴瑞在經歷前兩番博物館奇妙的歷險之後,將博物館的聲譽推上巔峰,可那神奇的「復活黃金碑」卻逐漸失去法力,小夥伴們將面臨著永遠無法復活的命運。為了搶救「復活黃金碑」,賴瑞帶領小夥伴們前往倫敦大英博物館,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親以解開這個謎團,並要搶在神秘力量消失之前完成任務,與此同時,更多的古生物被喚醒,這趟冒險之途也顯得更加驚險刺激。(《博物館奇妙夜》3故事梗概)看完第三部,對於歷史的回溯便有了進一步的挖掘和探究:世界很大,有不同的國度;世界卻也很小,方寸之間盡顯全部。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地下博物館有許多展品是非美國本土的,先前我們看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珍奇異寶;而在大英博物館,我們接觸到的更為豐富,尤其是帶有佛教色彩和帶有中國特色的文化也因此被展現出來。不得不說:文化越是特色的,就越是世界的。影片中,當鏡頭中出現了一隻萌萌噠的金翅鳥時,我的眼前一亮。據說這大鵬金翅鳥原名迦樓羅,是印度教中的一種神鳥,是印度教主神毗溼奴的坐騎。後來被引入佛教中,成為天龍八部之一,排名第六。佛教文化的一隅由此可見。只是佛學很是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去領悟學習。
而我對佛學的興趣最早是源於釋迦摩尼拈花一笑,以及菩提樹下頓悟成佛的經典形象,包括禪宗六祖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剛開始我不懂裡面的含義,只是慢慢地發現禪宗中的許多思想對於人們的靜心修身很有幫助,值得借鑑。事實上,佛學能夠在幾千年的書海淘沙狀態下,流傳至今,自然也是有它獨特的魅力所在,我們在學習的同時完全可以摒棄思想中消極厭世的部分,將精髓精義活學活用,發揚光大。面對金翅鳥的阻擋,賴瑞一行還是勇往直前,直到正面遭遇中國的九頭蛇相柳。相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傳統的古神之一。傳說中,相柳與浮遊同為共工氏的兩大惡神,其中相柳人面蛇身,擁有九首,全身青色,性情殘酷貪婪,專以殺戮為樂。上古神話有多種說法,民間傳說亦有流傳,只是似乎當今有許多中國人更加喜歡外來的文化,將中國傳統中的許多精義都丟到爪哇國了。
不得不說,外國優秀文化的確值得我們吸收和借鑑,只是我們在此基礎之上,仍然需要加進自己的智慧進行創新;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我們更加不能拋棄,比如中醫藥學,中國武術等。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我們需要繼承,但不是盲目的;我們更需要發揚,但不是全盤的。誠然,對於歷史的遺蹟、遺產,文化、傳統,我們需要批判地繼承,需要否定之否定,這樣中國社會才會進步,才會益發強大。至於其他的人物,比如蘭斯洛特騎士,他是傳說中古不列顛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偉大國王阿瑟王的圓桌騎士之一,而且是諸騎士之首,特定情況下揭示了英國的某段歷史;還有之前提到的一些人物,他們都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此,對於歷史,我們需要回溯,畢竟昔日的寶貴經驗會變成財富;我們不能停滯,畢竟歷史的車輪是不斷前進的;我們必須進步,畢竟優勝劣汰是永恆的社會法則;我們更需創新,畢竟唯有革故鼎新才會讓社會運轉更加順暢。
《博物館奇妙夜》1、2、3就這樣在沉思和反省過程中傳遞了理應表達的意義。對於博物館所封存的歷史,我們再次去參觀的同時是否可以帶著立體的眼光去對待呢?我想那一段段歷史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更是活脫脫記憶;那一位位人物不僅僅是一尊尊雕塑,更是靈動動人生;那一方方古蹟不僅僅是一行行史詩,更是久遠遠印刻。歷史不可能重演,所以避免悲劇發生的前提便是熟悉歷史;未來在我們手中,所以憧憬美好人生的首要便是總結歷史;現實就存於當下,所以把握真實生活的關鍵便是借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