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獵手」利普金:新發傳染病毒基本源自野生動物 新冠病毒疫苗...

2020-12-21 騰訊網

「所有新出現的傳染病基本都來自野生動物,先進入人體適應人類,然後變得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近日,被譽為世界最知名「病毒獵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接受知名主持人楊瀾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專訪時表示,「如果沒有某種疫苗,新冠病毒很可能會像流感一樣,每年都與我們在一起」。在他看來,研發新冠病毒疫苗並非有多難,還是在人類的掌控範圍之內。

新冠病毒或是變異的蝙蝠病毒

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利普金表示,如果想知道一種新病毒的源頭,就要看它的基因序列,看看它與其他已知病毒的相似性。目前的新冠病毒與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武漢病毒研究所發現的一種病毒最為相似,就其與該蝙蝠病毒的同一性百分比而言,可能是一種蝙蝠病毒。

不過,這種病毒在基因結構的重要區域存在差異,表明在它實現人與人之間的有效傳播之前,已經適應了人類或類似於人類的物種。利普金認為這種病毒存在於蝙蝠體內,可能與動物接觸,可能在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也可能是被感染的人類。

利普金說,病毒在不斷生長過程中適應了其他物種,當它變得能夠導致人類傳播時,傳播鏈中的下一個環節就發生了,它完成了從蝙蝠到人類的跳躍。現在它是一種人類病毒,不再是蝙蝠病毒。

利普金認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種病毒是在武漢病毒研究所裡製造的,或者是偶然釋放的,當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發現這種病毒時,它很可能已經在武漢或者湖北其他地區傳播了,與海鮮市場的聯繫並不那麼直接,也許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內發生的是二次傳播,很可能這種病毒在早些時候就已經開始擴散了。

新冠病毒或與人共存

疫苗研發並非有多難

在被問及新冠病毒經歷幾輪人與人的傳播後,會不會變成類似於威脅性更小的季節性流感時,利普金說,病毒和人類一樣是有生活方式的,很難知道它首次出現時會發生什麼, 但如果沒有某種疫苗,它很可能會像流感一樣,每年都與我們在一起。

利普金表示,新冠病毒具有季節性,天冷的時候由於室內環境比較封閉,人與人之間的呼吸比較靠近,而且空氣相對汙濁,病毒可以依附的漂浮物也比較多。隨著溫度的升高,人們開始減少呆在室內的時間,減少了交叉傳播的機會,病毒的傳播距離不會太遠,其傳染性會下降。不過在一些地區的傳播率下降時,另一些地區的傳播率可能就會上升。就像流感有季節性一樣,可能會反覆出現。

所以,利普金強烈贊同疫苗研發是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種方式,而且他不認為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會有多難,因為它看起來並非不穩定,還是在人類可以掌控範圍之內。像愛滋病毒的差異巨大,研製疫苗很難;流感每年也會顯著變化,但新冠病毒似乎比這兩個都更穩定。所以他認為應該能夠研製出疫苗,儘管不一定能很快完成,因為還要做安全測試。

同時,利普金也表示,一般傳統上的疫苗研發,要以「年」計。但新冠病毒的研發也有可能縮短時間,但取決於許多因素。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都在同時研製疫苗,這樣浪費了很多資源,在他看來認為應該有選擇性的進行疫苗研發與投資。

新發傳染病毒基本來自野生動物

贊同中國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

在這場新冠病毒疫情發生之前,其實人類也遭遇過SARS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等流行病,它們基本上也算是冠狀病毒,但為什麼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如此之快、規模如此之大呢?

對此,利普金表示,新冠病毒的傳染性無疑比MERS更嚴重。MERS是一種從蝙蝠傳播到駱駝,再傳播到人類的病毒。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情況並不多,SARS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並不像新冠病毒這麼容易。這確實是人類前所未有的一個挑戰,但還不會是最後一個。

利普金說,從愛滋病毒開始,人類遭遇了SARS、NIPHA(尼帕病毒)和MERS、登革熱和寨卡病毒、還有這次的新冠病毒等。所有這些新出現的傳染病基本上都來自野生動物,進入人體適應人類,然後變得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因此,在利普金看來,這些都是今後需要解決的問題,人類必須採取措施來防止這種情況反覆發生,比如關閉野生動物市場。他非常讚賞中國作出關閉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決定,認為非常迫切而且必要。

病毒不分地域國界

人類應該共享病毒治理機制

利普金認為應該共享病毒數據,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並不存在「紐約病毒」或「武漢病毒」一說,人類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應對。

利普金說,他和團隊正在努力建立一個全球傳染病流行病學網絡,所有的信息都將發布到一個基於雲的中央資料庫,對於有需要的人都可以訪問它,獲得想要參考的信息,然後去幫助解決問題,在疫情沒有大爆發之前就可以發現並採取措施。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美國「病毒獵手」:目前所有證據都將病毒來源指向野生動物
    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教授伊恩·利普金被譽為「病毒獵手」,他曾在1月底赴華幫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2月21號,返回美國後剛剛結束隔離的利普金教授接受了總臺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表示中國奮力抗擊疫情的努力令人感動。
  • 「病毒獵手」利普金:華南海鮮市場可能是二次傳播
    日前,被譽為世界最知名「病毒獵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接受了知名主持人楊瀾的專訪,解答了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問題。
  • 美國「病毒獵手」也中招
    美國「病毒獵手」利普金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曾凌晨6點會見鍾南山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伊恩·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 美國發現首隻野生動物感染新冠病毒
    這是一隻美洲水鼬(又稱美洲水貂),是首次被檢測出新冠病毒陽性的野生動物。猶他州的獸醫Dean Taylor說,這隻水貂被困在「其中一座被感染的養殖場附近」,也是當地唯一一隻檢測結果為陽性的動物。美國農業部動植物檢疫處在警報中寫道,「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在被感染的水貂養殖場周圍的野生動物種群中,新冠病毒正在傳播或已存在。」
  • 鹿野:警惕美國「病毒獵手」把新冠甩鍋給中國
    【本文為作者鹿野向察網的獨家投稿】近日,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接受了知名主持人楊瀾的專訪,承認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病毒源頭而是二次傳播,相關內容一度上了熱搜頭條。
  • 老虎感染新冠病毒!或被工作人員傳染!寵物們還安全嗎?
    當前,如何看待「病毒猛於虎」成為引人關注的話題。對此,加拿大圭爾夫大學醫學教授斯科特·威斯(Scott Weese)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老虎感染新冠肺炎不應過度解讀為「危險信號」,如果家養貓科動物對病毒易感,人們不必對於野生貓科動物感染感到過於驚訝。
  • 美國動物園貓科動物群體感染新冠病毒,動物園飼養員是傳播源!
    ,檢測試劑還是比較緊缺,因此這些表現出症狀的貓科動物還沒有做新冠病毒的檢測,既然人可以把新冠病毒傳染給貓科動物,那麼貓科動物可以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嗎?由於這是一個需要科研驗證的事件,目前還沒有關於貓科動物把新冠病毒傳染給人類的科研報告。
  • 盤點新世紀五大傳染病,伊波拉病毒疫苗能給新冠病毒疫苗哪些啟示?
    此次疫情席捲了75個國家和地區,最終在2010年4月10號基本結束。沃爾巴克氏體是一種可阻止登革熱和寨卡等病毒在蚊蟲體內生長及複製的細菌。當感染有沃爾巴克氏體的蚊子與野生蚊子交配時能夠將沃爾巴克氏體傳給下一代蚊子,從而首先在蚊子群體中消滅這種病毒。根據研究,這種細菌對人類沒有什麼壞處。
  • 美國出現首例寵物狗狗感染新冠病毒案例,專家稱系被主人傳染
    針對這個現象,專家傾向於是人類將新冠病毒傳染給狗狗,由於巴哥犬鼻腔較短、更容易被飛沫感染。 全球哪些動物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全球範圍內,感染新冠病毒的動物包括寵物狗、寵物貓、老虎和水獺。首先,今年3月中國香港發現一例人傳動物(寵物狗)的案例;4月5日美國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的一隻馬來亞虎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隨後在22日宣布動物園中其他四隻老虎和獅子也呈陽性。
  • 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保護,人類與病毒的天然屏障
    生態觀察想說的是另一個問題——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問題。在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呂植教授等人的文章《代價沉重的進步:對野生動物保護修法的建言》中就提到了「統計發現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這些病毒本來存在於自然界,與宿主野生動物長期協同演化,達成平衡,但由於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或者侵蝕野生動物棲息地,使得這些病毒與人類的接觸面大幅增加,給病毒從野生動物到人類的傳播創造了條件,危及公共衛生安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家保護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
  • 家裡飛進蝙蝠會被傳染病毒嗎?我們該如何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的發展,公眾對身邊野生動物的擔憂和關注度也不斷升溫。近日,上海市綠化市容熱線閔行平臺就接到了市民這樣一個電話:「哎呀,我家裡出現了蝙蝠,怎麼辦呀?會不會傳染病毒呀?」接到電話後,閔行區野保站聯合鎮野保部門立即趕赴現場,進行處置。
  • 新發現:風疹病毒從動物傳給人類
    它的兩個新「親戚」:一個感染了烏幹達的蝙蝠,另一個殺死了德國一家動物園的3種不同動物,且研究人員在附近的野生老鼠身上也發現了這些病毒。 研究人員說,這些發現表明,在過去的某個時刻,一種類似的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了人類,從而衍生出了今天的風疹病毒。
  • 國際頂尖病毒研究所:改良麻疹疫苗用於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可行嗎
    疫苗研發成功那天就是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那天,因此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以及生物製品公司都開始研發新冠肺炎疫苗。當然疫苗的研發過程是非常漫長的,甚至一些不確定的因素還會導致疫苗研發失敗。但是,國際上最頂級的病毒研究所——法國巴斯德研究所提出改良老技術來研發新冠肺炎疫苗。巴斯德研究所在病毒、細菌的研究領域以及免疫學的領域是國際上TOP1的機構。目前,該研究所表示正在和一個生物製品廠商合作,利用麻疹疫苗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很多小孩子都會出麻疹,但是人體注射麻疹疫苗後,就能有效地預防麻疹的傳染。
  • 野生動物會傳播哪些病毒?
    有些看起來很可愛的野生動物,其實攜帶著不少病毒。身體抵抗力差的人,有可能會被這些病毒感染。第一種:蝙蝠蝙蝠,又叫天鼠、掛鼠、天蝠、老鼠皮翼、飛鼠、燕別故、蜜符、鹽老鼠等。全世界共有962種蝙蝠。當然,並非所有的蝙蝠都會傳播病毒。大部分病毒的傳播途徑是,蝙蝠被蛇等敵人吃掉,病毒轉移到蝙蝠的敵人身上,人們再吃掉蝙蝠的敵人,隨後傳染給人類。第二種:穿山甲穿山甲,又名鯪鯉,是穿山甲科動物的通稱,廣泛分布在非洲和亞洲各地。
  • 科學家又發現28種新病毒,甚至出現遠古病毒,人類該怎麼辦?
    病毒對人們的傷害是巨大的,是可怕的,而人們也只能盡其所能地預防病毒研究病毒、抑制病毒,針對病毒去研發疫苗,除此之外,還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根據病毒源的探究,這一次的疫病源自於蝙蝠,蝙蝠這種動物可能是這次病毒的原宿主;而且基本排除了雞鴨魚等家禽傳染的可能,排除了家禽傳播的嫌疑,反倒是確定了蛇、穿山甲等野生動物傳染的可能性。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方案、接種指南未作具體規定之前,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禁忌按疫苗說明書執行。 病毒是最簡單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病毒會發生變異。從全球對新冠病毒變異的監測情況看,目前尚無證據證明病毒變異會使現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各國研究機構、疫苗生產企業等都在密切關注新冠病毒變異情況,也在開展相關研究,這將為後續疫苗的研發及應用提供預警和科學分析依據。
  • 健康科普丨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問答
    一方面我國幾乎所有人都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對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髮病後,有的人還會發展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種疫苗後,一方面絕大部分人可以獲得免疫力;另一方面,通過有序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斷新冠肺炎的流行。03、新冠病毒疫苗怎麼打,去哪兒打?
  • 江蘇一洗浴中心8人被傳染!新冠病毒在高溫高溼條件下也可傳播
    並且它的傳染方式很多,傳染手段又比較隱蔽,這都是我們對這個病毒還沒有摸透的地方,對這個全新的病毒,我們掌握得還遠遠不夠,最大的期望是疫苗。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接受採訪時表示,最近我一直跟赤道周圍的國家交流,他們的病例數都是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溫度會控制住病毒。但是溫度高了,病例數是會下降的。天熱了開空調沒問題,但是要定期開窗通風。
  • 人畜共患病:病毒何以從動物跳躍至人類?
    目前新冠病毒已造成全球2812557人感染,但有極大可能是從一個人被一隻野生動物感染開始的。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確切的時間和地點,也不會知道是哪種動物造成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流感到愛滋病,從SARS到MERS,人畜共患都難以避免。 人畜共患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而病原體源於其他動物物種。
  • 新冠病毒疫苗接種 「老百姓不需要掏一分錢」
    我國已累計開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種900多萬劑次,圖為醫護人員接種 新華社發羊城晚報駐京記者 王莉針對公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費用問題,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回應:在知情自願的前提下,居民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所產生的疫苗費用和接種服務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