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谷智軒】
8月27日,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超市開市客(Costco)在中國大陸的首家門店正式開門迎客。
當天,這家位於上海閔行區的超市吸引了大量客流,隨之而來的,是該公司飆升的股價。
截至27日美股收盤,Costco股價大漲5.01%,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當天呈現0.34%的跌幅。
次日,Costco股價繼續上漲0.95%,報294.49美元/股。這也意味著,自上海門店開業以來,該公司的市值已增加70多億美元,超過500億元人民幣。
反觀其競爭對手沃爾瑪,近兩個交易日股價僅微幅上漲,27日、28日漲幅分別為0.38%、0.27%。
據美國權威財經媒體《巴倫周刊》報導,摩根史坦利高管西米恩•古特曼(Simeon Gutman)親自見證了Costco上海店的開業,他在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可能會「開闢」Costco的另一個增長階段,該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一直被視為各行各業的機遇。
Costco股價日K圖
據央視財經報導,Costco上海店開業首日人氣爆棚,吸引了大批消費者前往:停車場等待需要3小時、結帳需要排隊2小時……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28日9點左右來到Costco時,雖然現場安保人員表示,「跟昨天比人少了很多」,但門口依然排著長長的隊伍。據記者粗略統計約有兩三百人,以中老年人為主。
8月29日,Costco上海店內人頭攢動 圖自視覺中國
作為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超市,成立於1976年的Costco在全球11個地區設有超過770家分店,會員量超9600萬,也是全美第二大、全球第七大零售商。
央視報導指出,Costco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包裝、大分量,以及足夠優惠的價格。根據Costco的公開數據,上海首店的非食品類百貨商品價格低於市場價的30%到60%,食品類則低10%到20%,商品毛利率大都在10%-11%、大部分商品可無理由退貨……但「低價」而不「廉價」,廣受普通及白領家庭的歡迎。
財報顯示,Costco在2018財年的銷售額為1384.34億美元,會員費31.42億美元,總收入1415.76億美元,淨利潤31.34億美元。付費會員數為5160萬,總持卡人數達到9430萬。
不難看出,會員費為該公司貢獻了絕大多數利潤。
具體來看,Costco在美國的會員費分兩檔,普通會員、高級會員分別為60美元(約合430元人民幣)/年、120美元(約合860元人民幣)/年。
截圖自Costco美國網站
而在中國大陸,不管是個人消費者還是企業,每年的會員費均為299元人民幣,且每位主卡會員可辦理一張免費家庭卡。
新零售專家、前萬菱集團電商副總裁雲陽子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付費會員制是一種不錯的商業模式,Costco經過這麼多年的實踐後,做得比較成功。這種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向會員收費,會員以交會費的代價換取低價購買的權利。在新零售時代付費會員制是大勢所趨,如何經營會員、「圈」到一批高頻次的消費者對商場零售企業而言至關重要。
不過他同時指出,要做好這一商業模式並不容易,對企業來說,「圈」到消費者的關鍵是能讓「消費者佔到便宜」,因為對消費者來說,入會後如何能讓會費「值回票價」是他們考慮的首要問題。這其中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入會前後的商品價格落差要大,二是商超內的品類要足夠豐富,才能讓消費者實現高頻次的消費。
對於Costco上海門店的「盛況」,上文提到的摩根史坦利高管古特曼認為,Costco的海外增長似乎準備加速,未來幾年,該公司可能在中國每年增加一到兩家店,同時也從日本、澳大利亞和西班牙等其他國家的銷售繁榮中獲得了提振。
央視主播郭志堅表示,Costco火爆的背後是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購買力沒得說,潛力更是無限。為了進這個市場吸引中國消費者,大家都是削尖腦袋擠破頭,今天聯播就有相關報導,外資零售業持續加碼上海,哪裡會捨得撤離?與中國脫鉤,就是與商機脫鉤,與未來脫鉤。所以,脫鉤的論調就是喊到虛脫,也怕是沒多少人會上鉤。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