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拍美食紀錄片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穿街走巷帶你覓食

2021-01-11 央廣網

昨日,《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等美食大咖雲集荔灣。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 攝  

  

  據廣州日報報導:香噴噴的彈牙雲吞麵、回味無窮的叉燒飯、令人稱道的一盅兩件……昨日,由廣州市荔灣區文聯、廣州荔灣發布、荔灣區旅遊諮詢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品味舌尖,分享西關」論壇暨「至味西關」紀錄片開機儀式在荔灣區舉行。《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等美食大咖聚焦西關美食,與網友開展互動,熱議荔灣美食特色。陳曉卿說,「拿掉西關,舌尖將沒味」。

 

  「拿掉西關,舌尖將沒味」

 

雲吞麵(資料圖)

 

  「香噴噴的雲吞麵是廣州最具特色的食品」,陳曉卿再次來到廣州荔灣西關說,「當時拍《舌尖上的中國》  就想來廣州拍。到廣州拍攝美食,攝製組就到了廣州西關。」

  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早在2012年,西關被納入《舌尖上的中國》的拍攝範疇,更多人領略到西關味道的風採。如今,荔灣區為充分利用荔灣飲食優勢資源,重塑西關飲食文化旅遊品牌,圍繞廣州市國家重要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戰略,按「以文帶旅,文旅興商,商旅承文」的總體思路,發揮荔灣老城區飲食文化的優勢和特點,打造有荔灣特色的文商旅一體化活化提升發展平臺,將邀請美食大咖雲集西關,舉辦「品味舌尖,分享西關」論壇,並開拍「至味西關」紀錄片。

  昨日,《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等美食大咖雲集荔灣,暢談自己與西關味道的淵源以及對於百年西關味道在社交網絡時代如何呈現新姿態。同時,他們也將啟程西關深度遊,穿街過巷尋覓最能代表花城西關基因的美食,通過品嘗百味,領略西關風採。陳曉卿說,「如果拿掉西關,舌尖將沒味」。

  《至味西關》紀錄片開拍 吃貨廚神快來參與

  昨日,美食大咖分別到廣州酒家和白天鵝賓館品嘗了經典懷舊宴會和新派粵菜宴會。據了解,論壇期間「《舌尖上的中國》顧問聯誼會」也在廣州成立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美食家蔡瀾等擔任名譽會長,會長相邀全國的美食顧問邂逅西關,體會荔灣鮮明而厚重的文化特質、人文氣質、精神基因,並探索蘊藏在地方美食中的工匠精神,尋覓老西關最具價值的本土文化符號。

  據悉,荔灣在挖掘美食文化的同時,更結合當前網際網路特色,為老味道導入「舌尖」相關IP,更好傳播西關文化。當天,荔灣街坊期待已久的《至味西關》紀錄片也正式開機。拍攝組前期在荔灣美食聚集地進行了摸底調查,並邀請資深食客提出建議。

  5月1日開始,攝影組陸續在荔枝灣、恩平路、沙面、上下九步行街等具有西關特色的景點拍攝騎樓、西關大屋等嶺南風情建築。據悉,《至味西關》聚焦西關美食,體現老廣情懷,旨在為街坊拍攝一部具有荔灣特色的本土「舌尖」,紀錄片中將出現不少本地市民熟悉的老字號、西關美食,網友通過互動還有機會與美食匠人同框出鏡,為西關味道「代言」。

  記者了解到,活動前期,荔灣區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廣州荔灣發布」向廣大網友徵集美食意見,邀請民間美食家對話舌尖顧問,給與會嘉賓留言,說出自己心中的「至味西關」。同時,論壇現場設置了網絡直播環節,網友可隨時跟美食大咖留言互動。同時,廣州荔灣發布對此次活動進行全程報導。此外,主辦方邀請市民加入到「隨手拍,西關味道全寫真」環節。

  據介紹,無論是資深吃貨,還是民間廚神,都可以通過廣州荔灣發布微信公眾平臺的系列互動,說出心中的「至味西關」。

 

  西關美食饞到你流口水

  荔灣區亦是廣州市著名食肆的集聚地。白天鵝賓館、廣州酒家、勝利賓館、清平飯店、陶陶居、蓮香樓、泮溪酒家等星級酒店與馳名老字號群星爭輝,各種荔灣小食琳琅滿目。順記椰子雪糕、伍湛記及第粥、艇仔粥、歐成記雲吞麵、南信雙皮奶等更是歷史悠久、蜚聲海內外的西關美食。

  泮塘馬蹄糕:馬蹄糕是用糖水拌合荸薺粉(粵語稱馬蹄粉)蒸製而成, 以用泮塘產的馬蹄粉蒸製的馬蹄糕最出名。

 

馬蹄糕(資料圖)

 

  順記椰子雪糕:上世紀20年代小販呂順發明椰子雪糕,後來在寶華路開創了順記冰室,椰子雪糕軟滑可口,椰味濃鬱,別具風味。

 

椰子雪糕(資料圖)

 

  艇仔粥:艇仔粥以用料豐富味道鮮美著稱,除了熬得又細又糯的大米外,還有魚片、炸花生米、油條、蔥花、薑絲等配料加入。

 

艇仔粥(資料圖)

 

  和味蘿蔔牛雜:蘿蔔牛雜是從街頭流動攤檔到幾乎所有粵菜館都能吃到的美味。

  布拉腸:一碟正宗、地道的布拉腸其粉皮薄如蟬翼、晶瑩剔透,澆上醬計,吃起來口感細膩爽滑而不失韌性。

 

布拉腸(資料圖)

 

  雲吞麵:一碗上乘的雲吞麵,有三個要素:一是面,必須是竹升打制的銀絲面;二是餡,要有新鮮的蝦仁、二七比例的肥瘦豬肉,還要用雞蛋黃鎖住肉味;三是湯,用大地魚和豬骨熬成的濃湯再加入蝦芋,色金黃通透,濃而不膩。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每當《舌尖上的中國》背景音樂響起,主持人濃厚低沉的嗓音開始念稿,我就不由自主的舔了舔舌頭,防止自己的口水流下來。02導演眼中的美味陳曉卿,中國內地導演、製作人。2012年,執導中華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火遍全網。
  •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央視紀錄頻道推出首部大型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新華網北京頻道5月11日電(記者公磊)央視紀錄頻道推出的首部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將於14日正式播出,該片也是紀錄頻道繼《故宮100》和《春晚》之後的又一部原創大片。
  • 鄔虹導演專訪:從央視美食紀錄片導演到文創IP品牌主理人
    ——導演鄔虹 如果聊到中國的美食類紀錄片,那麼《舌尖上的中國》註定是座繞不開的豐碑。 但是,是不是美食紀錄片的形態和邊界都要受限於此呢?身為《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分集導演的鄔虹導演在接受筆者採訪時給出了一個新答案。
  • 《舌尖2》被指模仿BBC紀錄片 導演否認抄襲
    18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播出了第一集《腳步》,在《腳步》中,50多分鐘的片子,美食數量超過20種,從川渝豆花、秦嶺蜂蜜、山東煎餅,再到湖北房縣小花菇、浙江紅燒望潮等,隨著節目的播出,有觀眾評價說,這一季的「舌尖」味道好像變了,不像第一季那麼瘋狂衝擊你的味蕾,《舌尖2》的美食裡面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3》 這些美食紀錄片同樣不容錯過
    日前,央視紀錄頻道的名作《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有了確定的消息——CCTV-9紀錄頻道正式宣布,新一季《舌尖》定檔2018年春節期間。也就是說,這部曾經讓觀眾一邊流口水、一邊刷屏的美食文化紀錄片將要在下個月正式和觀眾見面啦~新一季《舌尖》將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
  • 許進安導演談:舌尖上的中國唐河紅薯幕後故事
    還有一個鏡頭因為「表演過火」沒有用上,事前我設計了一個如弘法師摘大南瓜的鏡頭,要求是摘完後抱起南瓜就走、出鏡。但他抱起南瓜走了兩步還沒出鏡,「擅自」停了下來,面朝著遠方哈哈大笑,我們趕緊關機也笑成一片,我問為什麼不按要求做,他說是跟電視上學的。但他笑臉的角度不對,這個鏡頭算廢了,南瓜已經摘掉,且就這一個個大的,重拍也不可能,留下了遺憾。
  • 寧波小夥導演《舌尖上的中國2》第六集《相逢》
    網上的各種傳言也越來越神,比如在本周五播出的第三集《時節》中將有寧波湯圓、杭州小籠包、西湖醋魚……等美食露面。「恐怕大家要失望了,《舌尖2》肯定是沒有寧波湯圓的。」  寧波小夥陳碩,八零後,語速極快,髮型和笑容都很像韓寒,也都是追求完美的天秤座。從四川大學哲學系畢業後飛去法國學電影。回國後在上海做導演,拍紀錄片,或者微電影。現在他身上最耀眼的標籤是:《舌尖2》分集《相逢》的導演。
  • 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美食紀錄片能否拓展出更廣闊的...
    八年前,陳曉卿團隊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橫空出世,開啟了中國美食紀錄片升級換代和商業化的進程。今年,《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上線,又一次引發了對美食紀錄片的熱議。有人讚嘆這一季節目更加縱橫捭闔、精緻高級的製作,但也有人質疑觀眾是否已經對「舌尖體」產生了審美疲勞。
  • 後舌尖時代的陳曉卿:只有美食紀錄片能火嗎?
    文 | 葉雨晨 編輯 |符淑淑 在小眾而寂寞的紀錄片領域,《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是個傳奇,說它眾人皆知並不為過。這檔美食節目給導演陳曉卿帶來巨大聲名。但風光之際,他選擇離職,另起爐灶,2018年他推出《風味人間》,再次成為熱播焦點。
  •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蘇州談美食
    5月28日下午,帶著自己十年談吃文章首度集結《至味在人間》,吃貨總舵主---《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做客蘇州,與蘇州讀者進行互動交流,暢談對蘇州美食的感悟,期間還透露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的最新籌備情況。有沒有蘇州美食要看緣份28日下午,雖然室外下著瓢潑大雨,但是絲毫沒有影響熱心讀者對於《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的追捧。
  • 導演竹內亮:很窮的「假日本人」在中國,拍了部高分紀錄片
    「我想在跑車裡 想要一輛法拉利 想要錢 人民幣 Money Money 一切的一切都得靠你自己……」中途忘詞,硬接,此後唱的啥大概再沒人聽懂,被工作人員上臺強行拉走,他不甘心,喊著:「我要唱,我要唱,喂喂,你不要拉,我要唱。」
  • 《舌尖上的中國3》震撼開播!換導演後,你還能既含著淚水又流著口水...
    今日大年初五,你是不是還在吃著年夜飯的剩飯剩菜?不打緊,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今晚暖心回歸啦:CCTV-1與CCTV-9於2月19日(正月初四)20:00同步播出,每天一集。
  •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這些超受歡迎的美食紀錄片~吃貨必看!
    除了舌尖上的中國,還有這些超受歡迎的美食紀錄片~吃貨必看!凡是吃貨都來看看有沒有你家鄉的風味美食,看完了這幾部美食紀錄片,絕對會讓你更加熱愛生活,不過不建議晚上看,那是純粹在找虐!一個人也別看,看了只會讓你孤獨的流口水……舌尖上的重慶投資金額:約10萬元。拍攝班底:七見(7名業餘拍客)。拍攝時間:20天。
  • 《舌尖3》口碑撲街,好看的美食紀錄片該怎麼拍?
    時隔四年,《舌尖上的中國3》終於在萬眾期待下播出了。然而,當島主搬好小板凳,準備好零食和口水後,卻發現……咦?這一季的《舌尖》好像並不怎麼下飯?   和前兩季9.3分、8.4分的豆瓣評分相比,《舌尖3》評分只有4.3分,口碑可謂是斷崖式下跌。片中不少常識性的錯誤和過於煽情的情節,讓一部美食盛宴變成了網友們的「吐槽大會」。那麼,一個好的美食紀錄片應該是什麼樣?《舌尖3》撲街以後,還有哪些優秀的美食紀錄片能夠承載我們「無處安放」的口水呢?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陳曉卿離職央視 未來將創辦新公司 帶原班...
    (本文來自影視生活第一站 時光網)  時光網訊 據新京報消息,該報記者今日證實,央視紀錄頻道製片人、《舌尖上的中國1、2》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未來他將創辦自己的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  陳曉卿1965年11月生於安徽靈璧,1989年進入中央電視臺,1991年開始拍攝紀錄片。現為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紀錄頻道紀錄片項目部主任。作為國內知名的紀錄人,陳曉卿一手打造出《舌尖上的中國》,並由此帶動起中國紀錄片的「春天」。目前,《舌尖3》也已經由央視全新的團隊在籌拍過程中。
  • 舌尖3種草一口鍋是什麼意思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火了一口鍋
    美食紀錄片陪你下飯  吃吃吃是春節的一大主題。《老廣的味道》第三季(簡稱《老廣的味道3》)已經開播,觀眾藉此尋覓美味,以慰鄉愁。廣東的觀眾們更是不用對著屏幕空流口水,可以看完節目中介紹的美食就出門覓食。此外,《舌尖上的中國3》(簡稱《舌尖3》)昨晚開播,再次引發極大的關注。這些知名美食紀錄片依靠精良的製作陪觀眾下飯,讓人胃口大開,情懷滿滿。
  • 央視最強美食紀錄片春節回歸,流口水了
    提起國民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當之無愧。甚至有網友將其稱之為「流口水」系列。2012 年《舌尖上的中國》第一部橫空出世,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 9.3,短短 7 集就將中國人的故事與中國各地的美食串聯起來。
  •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原標題: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19日晚首播。第一集《器》講述了美食產生於鍋、刀、灶、案、籠、壇等器皿器具的烹飪技術發展變化。
  • 美食紀錄片美食是重點,故事只是加分項
    在美食紀錄片市場從「藍海」漸變成「紅海」的背景下,走怎樣的路線才能創新與突圍?拍的都是市井美食,為何兩部作品口碑會有如此大的差異?無論是《為您服務》《天天飲食》,還是之後興起的一系列模仿《天天飲食》的節目,它們都屬於美食類綜藝,而不是紀錄片。  真正讓美食紀錄片一躍登上巔峰的,是2012年央視推出的、陳曉卿執導的《舌尖上的中國》。拍一部以「吃」為主題的紀錄片的想法,早在10年前就縈繞在陳曉卿的腦子裡,限於當時的條件和技術,一直未能實現。
  • 跨國戶外紀錄片「沒有熱愛拍不成」
    紀錄片曾經被看做是電視螢屏上的「陽春白雪」,但自從《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熱播,使得紀錄片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度。  近期,兩部以「絲綢之路」為主線的紀錄片《穿越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穿越》)和《奇域》即將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