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祁《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子京因此詞而得名,人稱「紅杏尚書」。且來賞析全詞。
寒氣消退,春自東來,故東城得暖為先。只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漸覺」這東城色彩慢慢鮮明了,生機漸漸蓬勃了。看那湖面蕩漾起層層漣漪,溫柔的波浪如輕紗,來迎接遊人們客船的到來。
楊柳垂絛,曉寒輕籠,如輕煙,似夢幻,細細寥寥;仿佛一枝畫筆,在渲染著迤邐風光,忽而重重落墨,那一樹枝頭,便有杏花盛開,如火舌舔舐。仿佛有歡聲笑語,仿佛明媚的春光,笑彎了腰。
春天的盛景,便在此刻灼灼綻放,分外妖嬈!
忽而想到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又何惜以千金來換取美人一笑呢?持酒勸斜陽,不要急急下山,且把餘暉晚照灑向花叢,讓歡娛更長久些吧!
全詞寫得極美,更以「紅杏」一句而流傳千古。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評此二句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錢鍾書認為,「鬧」字把視覺方面的狀態轉化成了聽覺方面的感知,讓人不但看到了紅杏簇簇擁擁熱烈綻放的姿態,還仿佛聽到了紅杏喧鬧嘈雜的聲音。此為通感手法的妙用。
總之,這個「鬧」字,不僅使畫面洋溢著一種美好的生命活力,還把作者觀物時形成的物我相得的感受體現出來了,因此十分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