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宋祁《木蘭花》,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掉

2020-12-24 煮酒談影娛

本文由作者滿目皆荒說文化獨家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北宋·宋祁《木蘭花》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掉。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四季之中,要數春季最受文人騷客的喜歡了,他們的筆墨毫無保留地留給這個花開遍野的季節,他們筆下的春也各有千秋。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踏春的女子遇上心愛的男子,一生休;踏青城郊,人面桃花相映紅,多情的詩人邂逅桃花般美麗的姑娘,門上題詩成絕唱;清明雨後,葉底黃鸝一兩聲,東鄰女孩結伴鬥草而去,歡聲笑語盈盈。就連朱熹那古板之人也能寫出「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個讓人聞香沉醉的季節,東風緩緩,吹面不寒,柳枝輕拂,水波婉轉。

我素愛溫庭筠的文字,以花間詞著稱的他,筆墨揮灑出的《春日》,有著與閨中女子毫無二致的柔情:問君何所思,迢遞豔陽時。門靜人歸晚,牆高蝶過遲。一雙青瑣燕,千萬綠楊絲。屏上吳山遠,樓中朔管悲。寶書無寄處,香轂有來期。草色將林彩,相添入黛眉。

燕子呢喃,綠絲垂絛,遠山起伏,影影綽綽,在雨後吐出氤氳的山嵐,為春日增添了一筆夢幻色彩。若要將整個春天畫出,水墨盤中的顏料可是要備齊了,緋紅、翠綠、青嵐、赭石……紙上色彩斑斕,點點滴滴,卻只畫出了她的萬分之一。

春日最美的花是桃花,大片大片的粉色,肆虐張揚著她們的美麗,浪漫驚人。而詩中用來報春的花,卻似以紅杏居多。葉紹翁一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千百年來為人所熟識,一提到枝頭春色,必以紅杏當先。她就像報春使者,什麼時候枝頭突出第一點嫩綠,什麼時候燕子發出第一聲啼叫,她總是比誰都清楚。所以在很多詩詞中,紅杏總是透著可喜的色彩。比如南唐詞人馮延已的「春到青門柳色黃,一梢紅杏出牆滴」,大概葉紹翁那句千古流傳的名句正是由此句而來吧。

最熱鬧的春意,就是宋祁這首《木蘭花》中的「紅杏枝頭春意鬧」了,王國維評價說,宋祁以紅杏表春意,關鍵是「鬧」字用得好,不過李漁卻不以為然。李漁覺得,「鬧」的意思是爭鬥而發出聲音,桃李可以爭春,但紅杏鬧春卻聞所未聞,如果可以用「鬧」的話,那麼「打」、「吵」、「鬥」豈不是都能替代了?

這話未免太差強人意了,我還是比較贊同王國維的觀點,憑什麼桃李可以爭春,紅杏就不能鬧春了?而且也沒人規定非要吵出聲音來才能叫鬧,試想,紅杏錦簇枝頭,那鮮紅可愛的色彩,不正是春天到來的喜氣麼?既然是喜氣,為何就不能是鬧呢?宋祁用「鬧」來寫紅杏,寫的其實也是春天的熱鬧和喜慶。

至於「打」、「吵」、「鬥」之說,就更加沒道理了,賈島曾糾結「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比較合理,因想得太入神而騎驢闖進了韓愈的儀仗隊,而蘇軾、黃庭堅、秦觀、佛印四人也曾因杜甫《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溼」一句中模糊不清的「溼」字,商量著代替填上一字,等到查閱了原詩,還是覺得杜甫所用的「溼」字最妙。

這首詞,寫於一次偶然遊湖之時。早春城東萬紫千紅,風光無限,宋祁坐在船上,不知不覺沉醉在了風光之中。萬頃碧波,楊柳垂煙,拂曉的寒氣在四周縈繞。他忽然注意到遠處的一簇紅杏,密密匝匝擠在枝頭,仿佛在炫耀自己的勃勃生機。由紅杏始,他頓時覺得春意盎然,美不勝收。

詞的下闋,宋祁由春而發出感嘆,想到了人生。匆匆幾十年,人生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泡沫,恍然如一場不真實的夢,坎坷的日子太多,歡樂的時光太少。其實,人生的歡樂遠比金錢要珍貴得多啊,就算花千金來買片刻的歡樂,那也是值得的。

當時宋祁並非獨自一人遊船,而是與美麗的歌伎一起。或許當時歌伎也因為被春天的美麗感染,笑得十分燦爛。宋祁則被佳人的微笑感染,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比快樂更重要呢?就像此刻的自己一樣,有美景在前,有美人相伴,有巧笑在耳,這樣的快樂就算用千金來買也是值得的啊。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和李白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意思差不多,目的是要勸諫世人,趁著年輕要及時行樂,別總是想著要攢多少錢,金錢固然重要,又怎比得上好心情呢?豁達的人就應該不惜千金換美酒只為一刻醉,只為千金換佳人一個微笑,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在百花叢中且說且笑,欣賞著花的美好姿態,遙望著天邊漸漸落山的夕陽……人生最美的場景,莫過於此啊。

參考資料:古詩詞

圖片來源於網絡,本文是作者滿目皆荒說文化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說宋祁《木蘭花》
    宋祁《木蘭花》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寒氣消退,春自東來,故東城得暖為先。只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漸覺」這東城色彩慢慢鮮明了,生機漸漸蓬勃了。看那湖面蕩漾起層層漣漪,溫柔的波浪如輕紗,來迎接遊人們客船的到來。楊柳垂絛,曉寒輕籠,如輕煙,似夢幻,細細寥寥;仿佛一枝畫筆,在渲染著迤邐風光,忽而重重落墨,那一樹枝頭,便有杏花盛開,如火舌舔舐。
  • 北海說詞:宋祁和他的《木蘭花》
    宋祁(998~1078)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後遷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尚書工部員外郎、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承旨等。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雲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 玉樓春 春景 宋祁(宋)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玉樓春 春景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平時常常抱怨人生的歡娛太少,既然如此,又豈能過分看重金錢而不珍惜這難得的短暫歡樂呢?因而舉杯搖勸徐徐欲墜的夕陽,請求它慢些歸去,姑且讓餘暉在花叢中多逗留一會兒,好讓我們的快樂更長久一點。
  • 因一句詩詞成名的宋祁,是何許人也?
    提到宋祁,我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知是哪個朝代的,是詩人、詞人,還是什麼職位?但有一句千古名句,想必很多人都知曉,那就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這句詞出自宋祁的《玉春樓》。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 「紅杏尚書」宋祁最經典的一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
    宋仁宗嘉佑五年,宋祁和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前後歷十多年終告完成。宋祁因撰書之功升任左丞,進工部尚書。這首詞就是寫在宋祁任尚書期間。時人對作品中「紅杏枝頭春意鬧」倍加讚賞,「紅杏尚書」也被傳為美談。《玉樓春·春景》宋代: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 宋祁:都叫我「紅杏尚書」,但我宋詞可不只有「紅杏枝頭春意鬧」
    提到紅杏尚書,大家都會想到宋朝那個著名的詞人宋祁。這個詞人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詩詞,那就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在後世很多人的評論當中,認為這一句堪稱宋詞當中的經典名句,尤其是最後的一個「鬧」字,更賦予了這首宋詞以無窮品味的境界之美。
  • 宋祁最經典的一首詞,因一句話獲得了一個風雅的外號
    可見他們寫的是有多好!在北宋,有一位官員,善於文史詩詞之外,做官也非常成功,做到了工部尚書的高位。他是一位才子,據說當年科舉考試的時候,這人和哥哥同舉進士,而且禮部初擬將這個人作為第一名,他的哥哥第三名,但是後來章獻皇后(和呂后的地位差不多)覺得哪有讓弟弟排在哥哥前面的道理?於是就把他的哥哥放在了第一,成了狀元,而把這人放在了第十。
  • 浮生長恨,千金一笑,「紅杏尚書」宋祁筆下的瀟灑人生!
    就像我們欣賞那個敢於吶喊「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人,可是我們都知道他是清朝的草根文人趙翼嗎?今天咱們要講的也是一個詞比人紅的文人——宋祁。宋祁,是北宋文學家,字子京,他留存下來的詞作並不多,但卻首首經典。
  • 宋祁的最優美的一首詞,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無論是宋詩,還是宋詞,那都是宋朝文學的兩張標籤,小編今天要向大家推薦宋詞裡一首非常經黃的詞作,那便是著名詞人宋祁的《玉樓春·春景》,這首詞描寫的極為優美,也非常的細膩,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個字,但是同樣的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所以這樣的詞作,也最為值得我們一讀。
  • 中華好詩詞|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玉樓春·春景》宋代:宋祁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孤負枕前雲雨,尊前花月。心期切處,更有多少悽涼,殷勤留與歸時說。到得再相逢,恰經年離別。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
  • 宋代大詞人宋祁憑藉一句詞名傳千古,生前卻差一點被包青天鍘了
    宋仁宗時期,出過一位著名詞人宋祁。宋祁,字子京,北宋著名文學家、史學家、詞人,祖籍湖北安陸,生於河南雍丘,出生於公元998年,卒於公元1061年。宋祁出身官宦世家,自幼受過良好教育,打下了極為深厚的文學功底。天聖二年高中進士,歷任復州軍事推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三司使、工部尚書等職,是北宋仁宗時期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