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江海門戶。光聽這個名字確實夠霸氣。海門也有足夠的資本去霸氣。在南通下轄的區縣中,海門的經濟總量達到了1300多億,以微弱劣勢處於全市第二。在她前面的是通州區。面子總要給的。
雖然與崑山、江陰、張家港等蘇南強縣相比,海門相對還比較弱。或許,海門可以被稱為蘇北第一經濟強縣。如果他們還認為自己屬於「剛波寧」而不是「蘇中人」的話。或者叫「江北第一縣」,大家的爭議會更少些。
雖然位於江北,海門卻屬於典型的吳越文化區,海門人屬於江浙民系。海門人的幹事創業熱情帶有典型的江浙風格。人曰:江海風流看海門,發展靠實業,創新出動能。今天的海門擁有先進裝備製造、現代家紡、現代建築三大千億級產業。
海門人挺富裕,老闆也不少,房價還不算高,是江浙一帶典型的經濟強縣。這樣的經濟強縣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發展問題,海門也不例外:比如說,本地人口有限,年輕才俊不斷外流到通州、到蘇州、到上海;縣域經濟遇到發展瓶頸,亟待轉型升級;城市建設還擺脫不了縣城發展模式。
但自從上海提出建設上海都市圈方案,又將南通劃入了7座核心城市後,海門的發展又多了一種選擇。畢竟,海門與南通通州隔著一條海界河,與上海也是隔著長江相望,有江有海還有地。
海門離南通主城區近,為海門從縣域經濟向都市圈經濟發展提供了全新的選擇。一直有流傳海門將「撤縣設區」,就如當年杭州的蕭山餘杭,前幾年的蘇州吳江那樣。與南通一體化發展的時機已經到了。通海一體發展,將帶來市區人口的300萬突破,以及相配套的地鐵建設機會。有了地鐵,縣城就不再是縣城了。
而在高鐵新城建設之外,是大家翹首以盼的南通新機場建設。無論最後方案是二甲還是四甲,對海門來說都是利好。如果是四甲,當然最好了,一座未來空港新城就在那等著了。
海門離上海主城區也不遠,當然比不過跨江而望的啟東。但海門的港口資源挺不錯,上海看得上。對上海來說,都市圈的南翼有寧波舟山港,北翼就是南通一線的江海港口。寧波舟山港面向大洋,南通港口面向長江沿線,各有側重點。當然,「大通洲灣」的建設,將徹底改變南通港口資源「江強海弱」的局面。只是,海門市區的人抱怨,現在去通州灣,還缺一條快速路。
那麼,問題來了,今天的南通對標寧波,那麼海門的對標是慈谿?或者說哪一天超越慈谿。畢竟,未來的海門將實現空海聯動。這樣的資源優勢,在國內也是少有的。
當然,現在大家也在談論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海門、啟東劃入上海。理由是?他們和崇明、寶山人說著相似的方言。而且,當地人一直說自己是「北上海」。不管最後是成為上海的區,還是成為南通的區,一旦擁有高鐵、地鐵、空港、海(江)港,這樣的發展條件,想想都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