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協同發展中,南通確定建立第二機場,配合長三角的發展,一時間南通這批黑馬誕生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南通如何定位?如何具體可行地去發展?如果作為沿長江經濟帶入海口來發展的話,那長江南岸的蘇南縣域經濟是不是也該上場,充分發揮優勢地理位置的作用呢?
南通如何定位?如何發展?
南通雖處於長江入海口,但一直以來享受長江的福利並不多,我們可以看到瀕臨長江入海口的海門和啟東仍然有大量土地等待開發;而南通本身除了有小部分的製造業外,它做得更好的是建築業,國內南通某建,中南等等,南通的建築遍布了南通市區以及所轄縣。
此次長三角協同發展被推上風口浪尖,顯然南通有了新的機遇,這個機遇來自於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同時受上海的支持和輻射,甚至和京滬二線也有些關係,當然京滬二線主要是拉人,長江經濟帶是產業投資和配合,而上海能夠帶來的是客戶、政策和人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最關鍵的還是上海。
有的人說上海應該和紐約倫敦相比,但我覺著上海就是上海,可以和它們比,但那只是攀比,可以借鑑部分道路,但上海更要有自己的道路,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也是一個巨獸,帶出來的紐約倫敦肯定不是複製品。
上海目前走的還是金融帶領大工業的道路,一手金融玩轉投資,一手投資變現產業,同時吸引外資,另外大工業也包括科技研發這些,上海近些年在這方面發展得越來越快,某些細分行業已經開始處於國際引領地位,這需要龐大的基礎工業支持。
因此,南通正好可以替代繼續發展中蘇南的位置,而且後邊發展的行業相比以前來說會高端些,所以,南通的未來要比蘇南好一些,更多地是配合高端產業的工廠經濟,但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廠房經濟。
蘇南臨江經濟怎麼發展?
南通被選中得益於它長江入海口的位置,南通是處於長江的北岸,上海處於長江的南岸,但原蘇南區域主要是長江南岸太湖區域,儘管下轄縣也在配合,但仍舊有可利用空間,這些區域也可以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加以利用,畢竟這次是長江經濟帶的原因。
對於上海來說,南通和這些縣本質上沒有區別,它要的是土地,是配合,關鍵是看上海怎麼分配,而這些縣的特點是相比南通距離上海較近,也瀕臨長江,同時可利用土地相比南通少一些。
因此,這些縣可以布局細分小行業,主要是通過行業和南通區分,因為大家都是配合上海,它們不需要南通配合,如果南通需要配合可以帶動蘇北地區,蘇北需要發展的地方就太多了。
甚至可以和南通完全區分開,從大行業上就開始區分,比如未來精細製造是一個方向,這個面比較廣,應該在南通布局,而生物製藥可以在太倉、常熟、張家港等布局,因為有長江的間隔,交流不方便,因此可以布局這種相差很多的行業。
總的來說,長三角協同發展被提上戰略高度之後,南通及靠近上海的臨長江地區都會有機遇,大家未來都會有分工,從大的方面來講南通是主角,而長江南岸的蘇南縣域也可以作為一個有力的配角;從大行業上區分,共同配合上海未來新增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