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劇《我們是秦俑》秦陵博物院上演 讓文物「活」起來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圖為劇照。 張遠 攝

中新網西安7月20日電 (記者 張遠)兒童劇《我們是秦俑》20日於秦陵博物院專場首演,此次活動也是「秦兵馬俑保護展示四十年」系列活動中第五場主題活動。

如何挖掘文物的文化價值以弘揚傳統民族精神,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課題,讓文物「活」起來日漸成為文博事業的導向。文旅融合發展也要求用文化提升旅遊品位,要以優秀人文資源為主幹,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遊經濟發展,精心打造出更多體現文化內涵、人文精神的特色旅遊精品。

圖為劇照。 張遠 攝

該劇以文物元素為創作原型,將文物卡通化、兒童化,開口講述自己的故事,由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創作編排。其主題內涵深刻,以孩子的視角審視歷史,劇中包含西安地域特色的歷史知識與文物故事,以小朋友喜愛的、易於接受的方式潛移默化地進行文化傳遞,對觀眾來說也是一堂生動的歷史課。這種方式使觀眾能更深層次的理解博物館背後、文物藏品背後所蘊含的歷史意義與價值,更好地達到博物館的教育目的。

此次演出是歷史文物與舞臺劇結合的嘗試,也是首次走進博物館展演,更加突顯文化和文物內涵需要新表達,觀眾遊覽消費需要新體驗,科技融合文化藝術需要新創作,博物館作為一所大學校的新思考、新舉措。

圖為劇照。 張遠 攝

據介紹,《我們是秦俑》前期公演口碑較好,先後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2018年度陝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項目、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第八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北京市優秀少兒題材舞臺劇目展演。所到之處,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高度評價和熱烈歡迎,在秦兵馬俑保護展示四十年之際,《我們是秦俑》走進博物院正是為了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推動歷史文物走進人們當下的生活。(完)

相關焦點

  • 兒童劇《我們是秦俑》:活起來的不僅是文物
    原標題:兒童劇《我們是秦俑》:活起來的不僅是文物   兒童劇《我們是秦俑》劇照   近日,正在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兒童戲劇節上,由西安演藝集團旗下西安兒童藝術劇院打造的兒童劇《我們是秦俑》真正讓文物「活」了一把。
  • 甦醒跳躍的秦兵俑——「秦兵馬俑保護展示四十年」秦陵博物院推出...
    2019年7月20日,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兒童劇《我們是秦俑》秦陵博物院專場首演推出,此次活動也是「秦兵馬俑保護展示四十年」系列活動中第五場主題活動。兒童劇《我們是秦俑》劇照 張天柱 攝如何挖掘文物的文化價值以弘揚傳統民族精神,是博物館發展的重要課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讓文物活起來」日漸成為文博事業的導向。
  • 旅博會主賓市西安邀您觀賞《我們是秦俑》啦
    在本周即將開啟的旅博會,西安代表團將帶來兒童劇《我們是秦俑》演出。該劇以博物館文物為創作原型,將文物卡通化、兒童化,讓文物在劇中真正的「活」起來,通過憨態可掬、孩子喜聞樂見的形象展現文物背後的故事,為觀眾帶來一個精彩的「博物館奇妙夜」。
  • 旅博會主賓市西安邀您觀賞《我們是秦俑》啦~
    在本周即將開啟的旅博會,西安代表團將帶來兒童劇《我們是秦俑》演出。該劇以博物館文物為創作原型,將文物卡通化、兒童化,讓文物在劇中真正的「活」起來,通過憨態可掬、孩子喜聞樂見的形象展現文物背後的故事,為觀眾帶來一個精彩的「博物館奇妙夜」。
  • 在家也可參觀兵馬俑 秦陵博物院發布超方便遊客的微信小程序
    該小程序通過基於地理數據的各項智慧服務,可為秦陵遊客提供博物館概況、手繪地圖、館內導覽、語音講解、景區推薦路線、設施查找,以及VR全景等智慧遊覽服務。它把基於位置的場景化服務與真實世界中的秦陵連接起來,將真實的景點包括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秦始皇帝陵遺址公園等兩個景區,客觀還原到手機地圖上,用科技手段讓遊客體驗不一樣的秦陵,為遊客提供了一站式觀覽服務體驗。
  • 《我們是秦俑》亮相第十六屆海峽旅遊博覽會
    《我們是秦俑》登上廈門小白鷺藝術中心——金榮劇場,與第十六屆海峽旅遊博覽會暨第六屆中國(廈門)國際休閒旅遊博覽會的觀眾一起共賞「長安好劇」。西安作為本屆博覽會唯一主賓市,參加並舉辦了各項精彩紛呈的文化旅遊交流活動:唐明皇和楊貴妃讓長安唐文化綻放溢彩、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陝西美食將陝西的「風和味」體現的淋漓盡致、西安文旅圖片展濃縮了西安在文旅方面取得的優秀成果,而西安兒藝兒童劇《我們是秦俑
  • 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秦俑!秦俑!
    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新華社西安8月27日電  題:秦俑!秦俑!  新華社記者蔡馨逸  雄偉軍陣中的一個個八尺男兒,魅力穿越時空,歷久彌新,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974年,秦陵兵馬俑重見天日,震撼世界的同時,也陸續解開諸多歷史密碼。
  • 蔡馨逸:秦俑!秦俑!
    劉瀟 攝每個秦俑都是會「說話」的傳奇1974年3月29日,陝西省臨潼縣(今臨潼區)西楊村,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一些陶俑碎片。當年7月15日,陝西省組織考古隊進駐西楊村,袁仲一任領隊。除了必要的工具,他們只帶了蚊帳和行軍床。「當時我們預計一周便可結束工作,因為在任何史籍中都沒有秦陵有陶俑的記載,誰也沒想到兵馬俑的規模竟然這麼大。」
  • 新中國考古重大發現 |秦俑!秦俑!
    「當時我們預計一周便可結束工作,因為在任何史籍中都沒有秦陵有陶俑的記載,誰也沒想到兵馬俑的規模竟然這麼大。」年過八旬的袁仲一回憶說。  然而,等真正開始鑽探,考古隊員們卻發現他們腳下的這片遺蹟似乎「大得沒邊」,原計劃一周完成的工作變成了後來幾代考古人的「尋尋覓覓」。
  • 秦陵博物院推出《國家寶藏》節目文物特展
    央廣網西安12月16日消息(記者雷愷)記者今天(16日)從秦陵博物院獲悉,《國家寶藏》第三季「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專場」播出後反響熱烈。秦陵博物院在文物陳列廳推出了節目文物特展,展品包括秦陵銅車馬以及高分辨3D列印製作的跪射武士俑和青銅仙鶴。
  • 秦俑: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播者
    「當時我們預計一周便可結束工作,因為在任何史籍中都沒有秦陵有陶俑的記載,誰也沒想到兵馬俑的規模竟然這麼大。」年過八旬的袁仲一回憶說。  然而,等真正開始鑽探,考古隊員們卻發現他們腳下的這片遺蹟似乎「大得沒邊」,原計劃一周完成的工作變成了後來幾代考古人的「尋尋覓覓」。
  • 秦俑百問微講堂 | 秦陵博物院專業講解團隊傾情奉獻 59
    今天我們要說的兩個問題是:1.走出國門的秦兵馬俑2.世界遺產與秦陵兵馬俑何宏  社會教育部主任、秦兵馬俑一經面世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由於秦俑的獨特魅力,在發現兩年之後,1976年3月—8月,秦兵馬俑跟隨「中華人民共和國古代青銅器展覽」到日本東京、京都展出。這是秦俑首次走出國門,展期5個月,觀眾逾40萬。媒體報導說:「展覽像磁石一樣吸引著人們。」從此,秦俑走上了環遊世界,傳播中華文明的徵程。
  • 騰訊牽手秦陵博物院共建「數字秦陵」
    【TechWeb】9月24日,騰訊與秦陵博物院宣布開啟三大合作,雙方將攜手共建「數字秦陵」,探索新文創模式下秦陵故事的多元化表達,共同開展青年文創賽事。「數字秦陵」建設方面,騰訊與秦陵博物院將全面整合線上線下數字服務,共同打造「數字秦陵」多功能一體化小程序。
  • 秦俑館裡的「名解說」:讓冷歷史活起來 讓文物會說話
    作為「秦俑館裡的段子手」,這個「90後」年輕人讓文物「活」起來,也吸引著更多遊客關注博物館。詼諧的講解方式在兵馬俑景區,張斌帶著旅遊團,右手指著匾額上的字,一字一句教遊客辨認。末了,他不忘提醒一句:「大家給兵馬俑拍照,一定關掉美顏。秦俑的國字臉,可別拍成瓜子臉了。」濃濃的陝西方言,加上逗趣的肢體動作,喜感十足,旅遊團裡笑聲一片。
  • 秦陵博物院攜手百度 用人工智慧技術「喚醒」秦兵馬俑軍團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溫琳 記者 趙爭耀)5月18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和百度在秦兵馬俑二號坑舉行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啟動並發布「200億像素360度全景兵馬俑坑展示」「百度AI秦始皇兵馬俑復原工程」等。遊客通過手機百度AR功能掃描相關觸發物就可以「喚醒」秦始皇帝陵下沉睡的秦兵馬俑軍團。
  • 秦陵博物院攜手騰訊共建「數字秦陵」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9月24日,秦兵馬俑迎來了「發現45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年」紀念活動。當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宣布攜手騰訊共建「數字秦陵」。雙方還將探索新文創模式下秦陵故事的多元化表達,共同開展青年文創賽事。
  • 騰訊與秦陵博物院達成三大合作,共建「數字秦陵」
    DoNews9月24日消息 (記者 費倩文)9月24日,在秦兵馬俑發現45年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院40年大會上,騰訊與秦陵博物院宣布在「數字秦陵」建設、新文創和青年文創賽事三方面展開合作。會上,騰訊獲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優秀合作單位」稱號,這也是秦陵博物院首次頒發這一榮譽。
  • 讓秦俑走向兒童——評西安兒藝兒童劇《我們是秦俑》
    兒童劇《我們是秦俑》劇照  《我們是秦俑》(楊碩編劇、廖偉導演、鍾浩總導演)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由西安演藝集團旗下的西安兒童藝術劇院創排演出的兒童劇可是作為兒童劇,要充分考慮孩子們的接受心理,既要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又不能編撰怪誕、詭譎、離奇的故事。
  • 40多國家和地區95所高校留學生體驗秦陵移動課堂
    這次走進秦陵博物院的是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的多名中國學碩士研究生,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牛津大學、哈佛大學等所院校。昨天晚上,秦始皇陵博物院社會教育部特級講解員為學生們全程英文開講了《秦始皇及秦陵周圍陪葬坑》,今天,他們又走進秦兵馬俑博物館展廳和秦陵遺址公園進行現場教學。
  • 吳永琪:守護秦俑
    兵馬俑的價值無法估量,但在兵馬俑的背後,有很多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它們的人,本期介紹的就是其中的一位——吳永琪,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名譽院長,山東萊陽人。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一號坑:整裝待發的秦帝國軍士,真人比例大小,身披鎧甲,手作持兵器狀;腰束革帶,腿紮裹鞋,或直立、或側立、或半跪。它們的面容,喜怒哀樂、老壯青少,無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