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有沒有後人?憑著一條祖訓,延續了13代!

2022-01-24 每日漢字

鄭成功是位民族英雄,從荷蘭侵略者手中奪回了臺灣。然而,當清朝拿下臺灣後,對鄭成功後人實行了滅門政策。那麼,鄭成功有沒有後人逃了出來,延續香火呢?

鄭成功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是個大海盜,幾乎壟斷了90%的海上業務。那個時候,從日本到中國的過往船隻,主要掛上鄭芝龍的大旗,海盜都給面子。不過,鄭芝龍後來投降了清朝,鄭成功有機會得到了父親的舊部,繼續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661年,鄭成功率軍橫渡臺灣海峽,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鄭成功命短,年僅38歲就離世了。此後,子孫開始經營臺灣。

施琅劇照

實際上,鄭成功家族經營臺灣,僅僅22年。

1683年,清朝水師提督施琅先後攻佔澎湖、臺灣,鄭成功孫子鄭克塽被迫投降。此後,清朝血洗鄭成功後人,鄭克塽無緣無故病死。那麼,鄭成功還有後人活下來了嗎?

根據資料記載,鄭成功共育有十個兒子。分別是鄭經、鄭聰、鄭明、鄭睿、鄭智、鄭寬、鄭裕、鄭溫、鄭柔、鄭發。早在施琅攻佔臺灣之前,鄭成功的三子已經逃到福建,後來輾轉逃到懷集,隱姓埋名隱居在現在的大浪村。而鄭成功的六子鄭寬攜次子鄭星往北逃亡,幸運躲過施琅的追殺,開始隱姓埋名過日子。他還制定了家規, 其中一條規定「不可洩漏自家身份」, 憑著這條家訓,子孫繁衍下來。

鄭成功

據史學家追蹤,鄭成功的後人主要分布在臺灣、大陸和日本,已傳到第13代。

鄭成功第9代子孫鄭守讓如今生活在臺灣, 是位魚類學家,也是臺灣復育櫻花鉤吻鮭的主要功臣之一。20世紀80年代,他成功復育、放生2000條櫻花鉤吻鮭。除了成功復育櫻花鉤吻鮭之外,鄭守讓也被稱為「臺灣香魚之父」,因為他讓香魚在臺灣「復活」了。

根據媒體報導,電視劇《康熙王朝》播出後,有關劇中歷史人物與史實不符在鄭氏後人中引起很大反響,在福建的鄭成功後裔就開過一個研討會!【參考資料:《清史研究》、《鄭經在臺灣的遺蹟》 】(作者:每日漢字)

相關焦點

  • 孔子後人首次披露孔氏家族祖訓家風
    原標題:孔子後人首次披露孔氏家族祖訓家風   22日,孔子第七十五代孫孔祥林應第三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邀請,孔祥林做題為「孔氏家族的祖訓與家風」的主題講座,向社會首次披露孔氏家族傳承兩千五百年,依舊恪守的「學詩學禮承舊業」的祖訓家風。圖為,講座現場。
  • 諸葛亮去世前,給後代留下8字祖訓,至今讓人感慨萬千
    客觀來說,諸葛亮並沒有演義中的那般厲害,借東風也只是傳說,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是當時能力最強的謀士之一。三國中著名的謀臣很多,但大多數都曾跳過槽,也就是輔佐過不止一位主公,荀彧、郭嘉及許攸,都跟袁紹混過一段時間,賈詡更不用說了,跳槽非常頻繁,先後效力過董卓、李傕和張繡等人,而他們最後都投到了曹操帳下,並且混的風生水起。
  • 樊噲的後人如今過得怎麼樣?傳至77代,祖祖輩輩恪守一條7字祖訓
    據70歲老人樊憲濤介紹,從樊噲開始,樊家到他這一代已經傳承了77代,如今他依靠祖上留下來的祖傳秘方黿汁狗肉,把賣狗肉的生意做的紅紅火火,96年他搶先註冊了「樊噲」商標,還開辦了狗肉養殖基地,並打算把祖傳的手藝一代代傳承下去。
  • 孔子七十五代孫講述祖訓家風
    孔子七十五代孫講述祖訓家風 2015-04-22 10:09:57 參與互動()   本報訊 (記者 薄小波)昨天,奉賢區「言子講壇」請來孔子七十五代孫孔祥林
  • 貴州有個老人自稱崇禎的12代後人,別人不信,他拿出三個證據
    現如今,貴州有個老人自稱崇禎的12代後人,別人不信,他拿出三個證據。  這個老人叫鄒代清,現年60歲,面目慈祥卻不怒自威,他是朱慈照(鄒啟貴)的第11代後人,朱慈照(鄒啟貴)卻正是明思宗朱由檢第四子,所以鄒代清是崇禎的12代後人。可是很多人不相信,他拿出三個證據。
  • 金庸筆下最糟糕祖訓,祖訓有問題,子孫真的很遭罪
    《笑傲江湖》這部小說,估計很多人看完後會有種很沉重的感覺,因為大多數角色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但估計你沒想到的是,這本小說整部都是圍繞林家一部《闢邪劍譜》來展開的,而這些人物的悲劇,究其根源,大都是由於林平之家祖上的祖訓造成的。
  • 被賜國姓,為何後人只知國姓爺鄭成功?難道明朝國姓爺不姓朱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著皇帝的姓氏,但凡有膽敢擅自使用國姓的人都要被處於處罰,而皇帝為了表示天恩浩蕩,會將皇家的姓氏賜給給功臣,以表示寵愛。在唐朝初年李淵便曾為了褒獎徐世勣的功績,便賜國姓李,將其視為李氏宗室,徐世勣改名為李勣,其子孫後代同樣可以沿用李姓。
  • 于謙後人三載苦修家譜 祖訓現代仍有教化意義
    在這本即將面世的家譜中,古有明朝于謙位居其中,近代則有中國共產黨的早期活動家俞秀松。  新修的俞氏家譜也保留了一些祖訓。主持家譜修繕的俞老伯很看重祖訓,他說,祖訓中有很多還是符合現代道德規範的,具有教化意義。  昨日,記者在蕭山河上鎮見到了這本家譜。
  • 名門修譜:家族文化傳承靠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是什麼?
    是中國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一個家族文化傳承靠的是家譜,後人不忘祖訓家規靠的就是尋根問祖,知道自己的「根」在何處。近些年隨著物質水平的提高,即便在普通的生活中也不難聽到一些人尋根問祖的信息。社會在進步,很多大家族的成員為了生活四散五方,有的闖出了更好的天地,也就在其他的城市定居了。有的一直沒有混出名堂,覺得沒臉回家見族人,等真正功成名就的時候,才發現老家也已經該拆的拆,該搬的搬了。
  • 揭開鄭成功逝世之謎
    鄭經四弟的乳母陳氏,年二十六、七,有幾分姿色,鄭經不顧倫常,與之打得火熱,並生下一子。為掩人耳目,鄭經謊稱此子為其侍妾所生。鄭成功年未四十,喜得孫子,非常高興,還因此賞賜了鄭經。偏偏唐顯悅為人苛刻,致書鄭成功揭露此事,書中有「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之語。
  • 民族英雄鄭成功一家慘遭施琅滅門?
    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滅門慘案之一,正史中留有一段曖昧的文字:「鄭寬,鄭成功之子,行蹤不明」。文獻模糊記載,使得鄭成功究竟有沒有後代,留下不少爭議。經證實,鄭成功的確有後代,而這項重大的學術追查,則是由日本人完成的。由於鄭成功母親是日本人,日本史學家對鄭氏家族格外有興趣。追查鄭成功後代的過程,更仿佛是一部偵探小說。當年,鄭成功孫子鄭克塽向清朝投降。
  • 被賜國姓,為何後人只知國姓爺鄭成功?難道明朝國姓爺不姓朱嗎?
    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著皇帝的姓氏,但凡有膽敢擅自使用國姓的人都要被處於處罰,而皇帝為了表示天恩浩蕩,會將皇家的姓氏賜給給功臣,以表示寵愛。在唐朝初年李淵便曾為了褒獎徐世勣的功績,便賜國姓李,將其視為李氏宗室,徐世勣改名為李勣,其子孫後代同樣可以沿用李姓。
  • 鄭成功後人入八旗 因貧窮變賣家產
    鄭成功後人入八旗 因貧窮變賣家產 >   鄭成功拒不降清,可子孫不僅降了,日子過得也不咋樣。
  •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為何沒有涉足呂宋島?鄭家三代都錯過了好機會
    那麼到了明末清初的時候,鄭成功家族為何沒有到這裡進行開發呢?一、鄭成功拿下臺灣第二年就去世了,沒時間去。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那是個正兒八經的海盜頭子。他建立起來的鄭氏集團,是當時東南亞最強大的海軍力量。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明朝才會給了他福建總兵的職務,將他招降。不過鄭芝龍始終都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會把自己集團的力量交出去。
  • 曹錕給後人留下的祖訓
    原標題:救人於危難,是曹錕後人謹記的祖訓(圖)在朝鮮戰場上,條件艱苦,戰事一度陷入困難,軍糧無法供應充足,曹錕於是號召部下喝馬尿並親自示範,以延續能量。「祖父為人厚道、待人誠懇,受到部下將士的愛戴。如今的人們只熱衷討論他是如何當上的總統、後來有多少家產。我也是從長輩們的回憶中了解到,祖父其實是經歷了很多難關和考驗的。」曹繼丹說。除了軍事上的才能,曹錕的性格和處世之道也為當時的同僚所稱道。
  • 客家家訓家國情懷 祖訓家規內涵豐富(組圖)
    祖訓家規內涵豐富  人們參觀客家土樓「振成樓」時,經常可以見到一位頭髮花白、善於講解的農民導遊。他叫林日耕,是「振成樓」的第二代主人。  「振成樓」由洪坑林氏21世孫林遜之牽頭於1912年開始建造,歷時五年建成,共有208個房間,最多的時候林氏家族有130多人聚居在這幢樓內。
  • 鄭成功與田川七左衛門,他們竟是親兄弟!鄭氏家族後人何在?
    不過雖然他的父母兄長都回了中國,但他們之間卻也沒有失去聯繫。因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就是為了未來和鄭家做更多生意,所以並沒有阻止他們一家人之間的書信往來。而當時正值明清更替的亂世,在公元1644年,明朝滅亡。之後鄭芝龍和黃道周等人在福州擁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鍵稱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權。因為有擁立之功,所以鄭芝龍一時權傾朝野,其家族本來就有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
  • 朱元璋在大明祖訓中定下15個不徵之國 9個已經滅亡 6個延續至今
    但是他為何在大明祖訓中立下一條規定,那就是將15個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呢?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這句話的意思是,海外之國如果對中國構成了威脅,那必須討伐。如果不足為患,不能擅自用兵。因為領土越廣,不利於統治。常年徵戰,也會勞民傷財,從而爆發起義。當然了朱元璋不是隨便說說的,隋煬帝曾經徵討琉球,但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 中國4大姓氏"祖訓"上榜,你家的祖訓是什麼?你知道嗎
    中華文化中宗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祖訓是宗族文化中的核心。所謂祖訓,通俗來講就是家中長輩的對於子孫後的教誨,一般是頗具聲望的老祖宗留下的用於規範家族後代意識形態及為人處世的訓語,一條好的祖訓對於家族團結和後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歷史的長河緩緩流淌,多數姓氏也都統一了自己的姓氏。
  • 江蘇最為「低調」的家族,已經富貴12代至今,其後人更是聞名全球
    導語:江蘇最為「低調」的家族,已經富貴12代至今,其後人更是聞名全球在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富不過三代」,其意思是說一個家族的一般來說都不會超過三代以上,也是告誡人們對於富貴的理解,但是江蘇卻有一個家族,他可謂是中國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