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湖曾一邊鹹水一邊淡水,因一水閘20年間完全乾涸成鹽鹼地

2020-12-26 溜溜達達看世界

溜溜達達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查幹諾爾湖。查幹諾爾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別日古臺鎮西南約90公裡的查幹諾爾鎮境內。查幹諾爾湖由東西兩個湖組成,中間以沙堤相隔。

查幹諾爾湖總面積110平方公裡,西湖較大,面積約80平方公裡,水深5米,湖中為鹹水。東湖面積較小,約30平方公裡,水深約4米,湖水為淡水,東湖湖水補給西湖。

查幹諾爾湖衛星照片,拍攝於1986年

查幹諾爾湖東側有高格斯臺河流入,西側有恩格爾高勒河補給。兩湖總蓄水量高達9.48億立方米,它曾經是錫林郭勒盟最大的湖泊,東湖盛產華子魚和鯽魚,年產量高達8萬千克,是錫盟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此外,查幹諾爾湖還是上千種鳥類的棲息地,湖畔周圍棲息著各種珍禽,湖邊蘆葦生長茂盛。湖南岸是樹木蔥鬱的渾善達克沙地,湖東面和北面是阿巴嘎草原,牧草肥美,整個湖區生態和諧,風景如畫。

然而上述的一切美好景象僅存在於上世紀80年代前,現在的查幹諾爾湖已經幾乎完全乾涸,變成了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鹽鹼地。查幹諾爾在蒙語中的意思是「白色的湖」,如今這個寓意已然變成了現實。而乾涸的厄運源自一個水閘的修建。

在20世紀50年代,為了養魚(東湖適合養魚),人們在東湖和西湖之間的天然沙堤上修建了一個水閘,原本東湖補給西湖,兩湖湖水是可以自然流通的,但水閘建立之後,兩湖湖水的流動被阻斷,這樣一來,外部河水的補給水源僅能流向較小的東湖,而西湖由於沒有水源補給,加之氣候乾旱,湖水蒸發嚴重,它就像一個「熬鹽鍋」一般漸漸乾涸。

大查幹諾爾湖(指西湖)的變遷是一個由湖到溼地到完全乾涸為鹽鹼地的過程,有專家曾分析,即使是沒有水源補給,查幹諾爾至多會變成溼地,而之所以徹底乾涸成鹽鹼地還有其他因素,在上世紀50年代水閘建立之後一直到80年代,大查幹諾爾湖的水面僅下降了約1米多,但自80年代後,放牧規模擴大,且由於氣候乾旱,湖區周圍的草被牛羊吃掉後很難恢復,沙漠化嚴重,湖泊乾涸的速度大大加快,直到2003年,大查幹諾爾湖完全乾涸。(因此,通常認為,大查幹諾爾湖是在20多年的時間裡迅速乾涸的)。

查幹諾爾湖衛星照片,1986年和2006年 對比

且自2002年之後,氣候異常乾旱,年降水量非常少,到2003年,由於氣候、人為等種種因素,原本湖水充盈的大查幹諾爾湖完全乾涸成一個鹽鹼湖盆,周圍蔥鬱的草木已經沒了蹤影,附近漁村也已人去屋空了。

現在人們開始了拯救查幹諾爾地區鹽鹼化和荒漠化的努力,在白色的鹽盆上,被種植上了一種叫做鹼蓬的耐鹽鹼植物,有很好的固塵壓鹼作用,截止到2011年9月份,人工種植鹼蓬面積達45000畝,有效的緩解了荒漠化和鹽鹼化,希望有一天,美麗的查幹諾爾會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

備註:圖片來源於新西部雜誌、中國新聞周刊等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同一片湖卻出現兩種狀況?一邊魚蝦肥美,一邊寸草不生
    同一片湖卻出現兩種狀況?一邊魚蝦肥美,一邊寸草不生。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個湖泊,這個湖泊與我們以往所見到的湖泊不一樣,因為這個湖流經著兩個國家,其中一邊是我國,一邊是印度,而在兩個國家中卻呈現著不同的狀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這個湖一半淡水一半鹹水,相當於四個青海湖,卻成國人永遠的痛!
    導讀:這世上千奇百怪的湖泊、山水有很多,像什麼美容湖啊、裏海啊什麼的,但今天要說的這個湖絕對是世界上最多元的湖。因為它一半是淡水,一半是鹹水,作用非常大。說到這個湖,它曾經是屬於清朝的,那就是巴爾喀什湖,後來它成了我國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內陸湖,雖然同屬一湖,卻一半是淡水一半是鹹水
    這個湖泊歷史上是屬於我國的,只是現在被印度佔了一小部分,五分之四的面積在西藏的阿里境內,剩下的五分之一則在印控克什米爾境內,所以成為「國際湖泊」了。,在我國境內的是淡水,水質好,物產豐美,湖中生長著大量的魚類,而印度境內的屬鹹水,不能喝也沒有魚類生長,不知道這是不是上天故意對印度的懲罰,總之,這個湖就是這麼奇特。
  • 這個神奇湖泊,一半淡水一半鹹水,一半我國一半外國
    她是一個國際內陸湖,一半在中國阿里,一半在印度。中國在東,控制湖泊的三分之二面積。印度在西,控制著三分之一面積。一半是淡水 一半是鹹水班公湖的獨特之處在於東半邊湖水為淡水,西半邊湖水為鹹水。淡水來自中國麗都縣的河流,同時湖水水質很好,特產美味的裂腹裸魚。
  • 世界上最「獨特」的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我國控制大部分
    世界上最「獨特」的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我國控制大部分江河湖海,是地球上所有水源的大本營。江河水大部分為淡水,海水是鹹水,唯有湖泊最特殊,既有淡水湖也有鹹水湖。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的鄱陽湖,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但今天介紹的這個湖最為獨特,一半淡水一半鹹水。這個湖就是班公湖。班公湖是高原上的內陸湖,絕大部分位於我國西藏阿里日土縣,一小部分在克什米爾地區境內,它處在兩國的交界處。班公湖的獨特之處在於,湖水由東向西依次是淡水、半鹹水、鹹水,可以籠統的看作一半鹹水一半淡水。
  • 邊境上的湖,中國一邊風景秀麗印度一邊寸草不生,印度人:偏心!
    在國內,有著名的千島湖、西湖、太湖、青海湖、納木錯等等;在國外也有著普利特維採湖、沸水湖、紅湖等值得一去的湖泊景點。班公湖也是風景非常秀麗的湖泊之一,它是高原上的內陸湖,位於拉達克和西藏阿里地區交界處。班公湖原屬於中國的內陸湖,但中印戰爭之後,印度控制了藏南地區,它也因此變成了「國際湖泊」。整個湖泊呈東西走向,全長約155公裡,東部的三分之二屬於中國,西部的三分之一被印度控制。
  • 貝加爾湖淡水20%,美國五大連湖20%,地球其他那麼大地方才一半淡水嗎?
    雖然中國淡水資源在世界淡水資源排名中位列第五,僅次於巴西、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但中國卻是一個嚴重乾旱缺水的國家,一方面原因在人口眾多,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少,只有2300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淡水是除海水或微鹹水之外的任何天然存在的水。
  • 生物從鹹水遷移到淡水引起物種分化
    這一研究驗證了生態機遇(Ecological opportunity)促進物種分化的假說。該研究以在北半球淡水和鹹水中分布的115種鉤蝦為研究對象,通過基因序列構建系統樹,首次提出淡水鉤蝦起源於古地中海,並在4300萬年前(始新世)由鹹水遷移到淡水。原來在鹹水中生活的鉤蝦物種分化緩慢,進入淡水環境後進化速度卻經歷了早期的快速分化和近期的兩次變緩。
  • 湖泊有鹹水湖和淡水湖之分,但是巴爾喀什湖卻一半淡水一半鹹水
    湖泊屬於地表徑流,由湖盆構造和所容納的水體兩部分組成,一般來說氣候溼潤地區湖泊數量較多,而且多為淡水湖;而氣候乾旱地區湖泊數量較少,而且多為鹹水湖。也就是在同一個湖泊中有些區域湖水是「鹹」的,而有些區域湖水是「淡」的,這類湖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位於中亞地區的「巴爾喀什湖」,這是一個差不多一半是鹹水,一半是淡水的湖泊。為什麼湖泊內不同區域的湖水性質會不一樣呢?
  • 世界上最奇特的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屬於中印交界內陸湖泊
    這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而最為有趣的是,這個湖一半是淡水,另一半則是鹽水。班公湖周邊景色非常秀美,四周群山環繞,遠處雪山點點;班公湖湖水十分清澈,能見度通常為3至5米,湖水由於光照、深淺、亮度等因素,呈現出墨綠、淡綠和深藍等不同的顏色。班公湖是一個內陸湖,湖水由東向西依次為淡水、半鹹水、鹹水。
  • 世界上最奇特的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位於中印交界的地方!
    說到湖泊,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是有很多的湖泊的,每個湖泊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和風光,而我們今天說的也是一個湖泊,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湖,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湖泊的名字叫做班公湖,這個湖泊的風景是很美的,水很清澈,天也很藍,而且呀這裡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鳥島,有很多的鳥,簡直就是一個鳥的天堂。
  • 一分為二的湖泊:鄰國霸佔三分之一卻是鹹水,中國一側全是淡水
    其實中國還有一個叫「西藏」的地方, 位於克什米爾東南部,是藏族傳統居住區,信仰加爾舉派佛教, 現在這個地方的大部分實際上是由印度控制的, 這個地方就是拉達克, 拉達克的面積是45110平方公裡,首府是列城,拉達克不論地理、民族、宗教和文化都非常接近西藏。
  • 中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糧倉
    我國高產「海水稻」試種成功最高畝產達620.95公斤 數億畝鹽鹼地有望成米糧倉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最高畝產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 橫跨兩個國家的湖泊,一邊欣欣向榮一邊荒草不生,網友:偏心
    、欣欣向榮一邊荒草遍地、草木難生班公湖湖面平均海拔高度為4200米左右,全湖面積為604平方公裡,而班公湖和我國雅魯藏布江的地理分布類似,其中在中國境內約有413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約70%左右,而剩下的191平方公裡,則位於印度克什米爾地區,約佔剩下的30%左右
  • 神奇的班公湖,一半鹹水一半淡水,一國歡喜一國憂
    世界上有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河流,在我們的印象中,水要麼都是鹹的要麼都是淡的,但是知道嗎,有一個湖泊就很特殊,它是一半鹹的一半淡水,我們一起去了解下吧!這個就是位於我國西藏和印度克什米爾交界的班公湖,它是高原上的內陸湖,雨後的班公湖就像一個美麗藍寶石,景色十分優美。班公湖呈東西走向,狹長型的分布在高原上。湖水是東淡西鹹,在我國的部分是淡水,靠近克什米爾的部分是鹹水為主,整個湖泊由東向西,水越來越鹹。
  • 中印邊境上美麗的湖泊在國內一側是淡水,印度一側是鹹水
    中印邊境上美麗的湖泊在國內一側是淡水,而印度一側是鹹水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湖泊,這些湖泊因地理環境不同而不同,因此世界上的湖泊是相同的。所以我給大家介紹一個中印邊境上獨特的美的湖泊,在國內,他是淡水,而印度側是鹹水。
  • 一分為二的湖泊,中國一側全是淡水,鄰國霸佔三分之一卻是鹹水
    可以說這個地方是特別神聖的,很多遊客都認為這裡能夠洗滌心靈。其實大家不知道,在咱們國內還有一個地方被當地人稱為小西藏,這裡就是藏族的傳統居住區拉達克。其實這裡很大一部分的由鄰國掌管,這個地方面積45110平方公裡。在這裡不管是地理民族還是宗教文化,都特別接近西藏。這個地方也有一處風景,讓人流連忘返,那就是湖泊,班公湖。
  • 科技,東營鹽鹼地上創奇蹟
    我國有近15億畝鹽鹼地,山東省有1590萬畝,淡水資源極度缺乏和大量微鹹水無法使用,致使有近500萬畝鹽鹼地未有效利用。目前黃河三角洲可耕鹽鹼地有200多萬畝,實現直接利用微鹹水灌溉,將為最大限度地改良利用鹽鹼地、增加鹽鹼地產出提供硬核支撐。 「一頭聯繫科研院所,一頭服務企業和農戶,我們努力做好引導和服務工作,讓科技真正造福黃河三角洲。」
  • 世上最「偏心眼」的湖泊,中國佔三分之二全是淡水,鄰國全是鹹水
    大美班公湖在我國西藏地區,有一處特殊的地方,素有「小西藏」的美稱。藏語的意思是「長脖子的天鵝湖」,屬於內陸湖。湖中有十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島上約有20多中鳥類品種,數量最多時可達數萬隻。鳥這個湖泊不僅僅歸拉達克所有,大部分湖域都歸屬於中國西域,克什米爾地區只佔湖泊面積的1/3。
  • 鹽鹼地鹽生植物改良研究與分析
    由於傳統的水利工程措施利用淡水壓鹽,通過排渠將鹽分移走,這種方式雖然見效快,但會使「下遊」土壤產生次生鹽漬化,同時將土壤中的水溶性養分淋洗掉,造成土壤相對貧瘠,且使排入的水體產生富營養化現象;其次灌水洗鹽需要大量資金和淡水,而乾旱內陸區淡水資源匱乏,水利工程改良無法長期大面積實施;物理覆土改良由於工程量太大、可以改良的土地面積有限,且持續性較差;而化學改良短期效果顯著,但因涉及適宜改良劑的選用和昂貴的費用等問題而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