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搖滾之聲
刺蝟樂隊2005年1月成立於北京,前身是「失控體的樂隊」,2004年9月,隨著女鼓手石璐的加入,正式改名「刺蝟」。Rock與Noise(噪音搖滾)是他們音樂的標籤,Alternative與Indie(另類獨立)是他們的生活態度。這支由主唱&吉他手子健、鼓手阿童木和貝斯手何一帆組成的新勢力搖滾樂隊,他們給了我們無限刺激。
2007年,刺蝟推出專輯《白日夢藍》,明亮的和弦與鼓點將青春的浪漫演繹的淋漓盡致,而樂隊也至此走向了時代舞臺的最前沿。
行舟樂評:跟很多藝術家一樣,藍色對於刺蝟來講也有著顏色之外的獨特意涵。藍,是時間的潛流,是金色的年華裡夢境的色澤,是作為遠方存在的、能讓我們談論死亡和忘記憂愁的海邊……
最高產的搖滾樂隊
從《白日夢藍》中的「青春,是青澀的年代,我明白,明天不會有色彩」,到《金色年華,無限傷感》中的「關於理想的故事,已不再有感覺」,再到《最後,我們會一起去海邊》中的「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刺蝟是一顆甜蜜的子彈,在我們的胸腔開出一朵薔薇,開到荼蘼的燦爛和無法複製的未來。
如今,13年過去了,這支打開了無數人青春大門的樂隊,用口語化的中英文歌詞和天才般的吉他旋律奉獻了《噪音襲擊世界》、《白日夢藍》、《甜蜜與殺害》、《生之響往》、《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我們是動物》、《盼暖春來》和《勐巴拉娜西》等15張高水準專輯,圈粉無數。不過自2018年以後的專輯,如《生之響往》,則飽含了對過往生活磨礪的心訴與對未來的憧憬訴說。
行舟樂評:13年過去了,刺蝟仍然用他們的歌曲召喚著我們的青蔥歲月。「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他們蓬勃的創作欲也響應著這句箴言。刺蝟的歌曲並不複雜,朋克和迷幻是最主要的元素,正是那種簡潔有力的憧憬和純真燦爛的幻術吸引著我們。
刺蝟專輯豆瓣評分
行舟樂評:「青春是青澀的年代,社會是傷害的比賽」,刺蝟的每一張專輯都有自己獨道的概念和態度,但青春總是他們熱衷於談論的話題。不僅如此,刺蝟也正是通過他們的音樂重新回到年少時多彩的夢境,把我們從「傷害的比賽」中解放出來。
刺蝟音樂網友聽眾評論:
陳若凡:最愛的刺蝟哪吒,他們代表著白色天空,藍色海浪,綠色青春,紅色熱血,自喜歡搖滾樂以來聽的第一支樂隊,也是最喜歡的樂隊,白日夢藍就像青春的大門,而這首歌就是永無止境的青春大道,看不到頭也回不了首。
音左:很多人,在靠刺蝟的歌在續著青春的命,我也不例外。刺蝟才是青春盛宴真正的幻術大師。
FuckThemO:刺蝟的唱和詞是定義刺蝟每首歌記錄年齡表達歌曲情感最適合的表達,所有不喜歡的各有各的理,因為你們認知狹隘付錢欣賞作品片面,但你們都對,你找一個唱的更好的也讓其他喜歡刺蝟的開開眼,聽聽那個更好聽的版本的刺蝟是多「完美」!獨立搖滾是藝術,流行音樂是潮流,中國樂迷的審美、視野、心態路太遠。
xilisusi:這首歌已經不敢在聽了 每次循環到也跳過去 一周最多聽2次 這樣才能聽一輩子。(網友評《我們飛向太空》)
麥田守望者海子:神曲,魔性的節奏,很搖滾很文藝,貝斯牛逼了,隔壁牛逼,riff牛逼。
段傑是熱愛民謠的皇家馬德裡球迷:大愛刺蝟樂隊,現場碉堡了。最喜歡的搖滾樂隊,竇唯對他們也有很高的評價。
熊熊熊啊:上個月我一個俄羅斯籍的美國朋友,某天他拿著手機給我搜了YouTube上一個視頻問我知道這個中國樂隊嗎他很喜歡,我一看題目寫著Hedgehog,還是在Strawberry Music Festival。
地球上最後一個emo硬漢:牛逼刺蝟。
譫妄:喜歡刺蝟的編曲和子健的嗓音,就像二十歲的橫衝直撞,年輕又熱血。
tata:在嘗試了太空搖滾、釘鞋、夢幻流行等等風格,兜兜轉轉之後,這個樂隊發現自己還是最適合流行搖滾,但是哪怕回歸玩power-pop,現在的刺蝟和10幾年前的也不一樣了,這幾年到底是有積澱的,子健還是很會寫旋律的,能把中文歌詞和搖滾節奏融合的那麼好,在國內也是很難得了。
嘴角一粒飯:《白日夢藍》,開場嘈雜,然後有一串串乾乾淨淨的鼓點點綴其中,竟然覺得這樣的聲音真性感。鼓點或輕快,或急促,像大大小小的雨點密密麻麻的下在春天裡~~
chickenbacker:刺蝟是一支能夠「代表作唱滿整場」的樂隊,他們的音樂「簡單」而不簡單。成軍十餘年,從《Happy Idle Kid》的少年心氣到「青春三部曲」的成長蛻變;從《Sun FunGun》的迷幻外衣到《幻象波普星》裡意外清麗的聲音實驗,刺蝟總是能帶給聽眾不一樣的感覺。所有快樂的、憤怒的、迷茫的、思索的年輕人,都能在刺蝟的歌裡找到自己。
行舟樂評:「所有的愛,穿透這城市的壓抑與陰霾……只一片赤城之心與色彩,已化作永恆在我們彼此心底深埋。」這是刺蝟在《生之響往》歌裡所唱。我想這也是他們作品的母題:如何用年輕赤城、仍然富有夢幻色彩的的心,去面對這個表面聲色無窮、實際卻在不斷地剝離著想像色彩的時代。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
歡迎關注行舟樂評-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今日頭條、百度貼吧、百度百家、網易號、豆瓣、知乎、快傳號、大魚號、搜狐號、東方頭條、新浪看點、QQ看點、簡書、喜馬拉雅 、大風號,請在相應平臺搜索「行舟樂評」,您可一鍵關注。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