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聊到徐佳瑩,這是一位自己比較歡喜的音樂人,一雙清澈雙眸絲毫不染塵埃,像極了傳說中的鄰家小妹。
聽她的歌,看她的人,獨有的味道讓人沉淪,絕對治癒系的嗓音又能將你帶出低落,勇敢向前。
2018 年,似乎專為徐佳瑩而來,34歲的她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件大事:
第一件:6月23日,一直被人說「歌紅人不紅」的她斬獲了兩大獎項,最佳國語女歌手以及最佳國語專輯。這是金曲獎二十九年來,第一次有獲得雙料大獎的女歌手。
第二件:8月6日宣布將與相戀多年的男友比爾賈踏入婚姻殿堂。
人生贏家,非她莫屬!
行舟樂評:清純甜美的長相、明朗磁性的嗓音,不爭不搶的樸素性格,徐佳瑩清澈地得其所應得。
出道十年來,徐佳瑩一直不驕不躁,只是一心一意地打磨出一首又一首佳作,撫慰著聽眾們的耳朵。
今天,行舟樂評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下徐佳瑩10年音樂路,看她從不安女孩長成「金曲天后」的蛻變。
行舟樂評:作為音樂人,出道10年能獲得金曲獎封后,是自己實力的見證,也是聽友對她的厚愛,未來希望她能獲得更多佳績。
徐佳瑩10年音樂路
徐佳瑩(Lala Hsu),1984年12月20日生於臺灣省花蓮縣,祖籍四川省簡陽縣,畢業於臺灣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沒錯,是護理系,如果不是08年硬著頭皮參加了《超級星光大道》,如今或許她已成為了一名護士長。
然而,人生就是那麼奇特,誰也不知道下個拐彎處自己究竟是該向右,還是向左。
2008年,徐佳瑩憑著對音樂的熱愛參加了臺灣最火的音樂選秀節目《超級星光大道》,那時胖胖的她只有一個信念「拿到300萬,開一個雞排攤」,最後卻一路過關斬將,拿到總冠軍。
之後音樂大門徹底為她敞開:
2009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徐佳瑩LaLa 首張創作專輯》 ;同年,獲得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2010年,憑藉《徐佳瑩LaLa 首張創作專輯》獲得第10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國語女新人和最佳作曲人兩個獎項;同年,發行第二張專輯《極限》;並舉辦了首場個人售票演唱會。
2012年,發行第三張專輯《理想人生》。
2014年,發行第四張個人專輯《尋人啟事》。
2015年,在臺北小巨蛋舉辦了《日全蝕》個人演唱會;同年,憑藉專輯《尋人啟事》獲得第26屆臺灣金曲獎六項提名 。
2018年,徐佳瑩憑藉第五張個人專輯《心裡學》拿下了第2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和最佳國語專輯兩項榮譽。
行舟樂評:「拿到300萬,開個雞排攤」,多麼可愛質樸的夢想!還好徐佳瑩沒有最終成為雞排攤老闆娘,而是走了10年的音樂路。對待音樂她極具熱情與挑戰精神,勇於嘗試不同的曲風,展現不一樣的腔調,用心為歌迷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她所掙到的,肯定早已不是幾百萬的問題,而是一份音樂事業。
徐佳瑩音樂啟蒙
徐佳瑩在家中排行老三。1992年,小學時期的她開始學習鋼琴,並跟著姐姐一起喜歡偶像郭富城、劉德華以及小虎隊,同時也開始喜歡流行音樂,因此也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人生 。
1997年,國中時期徐佳瑩參加校內歌唱比賽並獲得了第二名,同時也開始跟著哥哥喜歡搖滾樂,並從五月天、Sheryl Crow、Oasis、Travis的音樂裡汲取創作能量,另一方面,也開始自學Aretha Franklin、Des'ree等黑人女歌手的唱腔與轉音技巧。
2000年,高中時期,徐佳瑩進入管樂社打擊部,培養多樣樂器專長,大學期間曾經參加「校園金曲獎」比賽,獲得「女生個人演唱組」演唱獎、「詞曲創作組」創作獎。
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一個熱愛音樂的人要準備多久才會被認可。大多數人喜歡一樣東西,一般都堅持不到被人肯定的那一天。很多音樂人就是在不斷被否定的路上選擇了終止自己的音樂路。
早年的徐佳瑩也經歷了困難時期,當年為練習唱歌,她只能買99元臺幣(約合人民幣20元左右)的麥克風,為了擔心麥克風音質質量不好,只能在上面套上媽媽的絲襪。
不過,相比於其他人徐佳瑩的音樂路還不算坎坷,家庭的呵護,讓她有勇氣可以堅強的面對否定。如今徐佳瑩雖已成名,但她還是堅持坐公交車趕通告,令人欽佩。
行舟樂評:每一位成功的音樂人其實都經歷了一路荊棘,但常人看到的只是他們的光鮮,光鮮背後的苟且很少有人問之。
創作才女徐佳瑩
作為創作才女的徐佳瑩,最初的音樂路上,她以一名詞作人身份示人,為不少歌手寫過歌,比如:周筆暢、王心凌,比如:Alin、楊丞琳。
只是未紅之前,誰也不會去留意那個作曲的姑娘叫做「徐佳瑩」。
關於自己的創作,徐佳瑩說自己的靈感多來源於生活,通過滲透生活來逐漸醞釀成完整的音樂作品。
一首失戀後的作品《失落沙洲》,一詞一句都對自己心事的一次次審問,那句「我也不是一定要你回來」,把愛情中卑微的心情唱到了失戀者的骨子裡。
《你敢不敢》裡「你敢不敢,承認我愛上你的壞;你敢不敢,說恨我像愛我一樣」徐佳瑩低聲吟唱,她的聲音從平淡、激動甚至帶著點怨恨,除了想為那些深受曖昧之苦的可憐人說點心裡話,也用歌曲告訴那些男生:無論愛不愛,都要儘早說出口。
當然,不要以為徐佳瑩只會創作這種憂傷的小情歌,在音樂創作上,徐佳瑩絕對是個喜歡冒險嘗試新玩法的小孩紙。從《言不由衷》、《灰色》這些招牌抒情歌,到坦露黑暗面的《心裡學》,到復古風舞曲《現在不跳舞要幹嘛》,再到玩味十足的《是日救星》,徐佳瑩給人的感覺越來越立體了。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大成。
行舟樂評:這個世界很殘酷,尤其是對更迭速度極快的音樂圈,一個不留神你可能再無成名機會。好在徐佳瑩自身功底深厚,才能一路披荊斬棘,走過10年,迎來自己的金曲高峰。
徐佳瑩音樂豆瓣評分
行舟樂評:在豆瓣音樂徐佳瑩的作品獲得的評價都不低,這位早年並不出名的音樂人其實早在豆瓣、蝦米這些音樂平臺積累了自己的忠實聽眾。所以作為音樂人想要有所發展,還需學會另闢蹊徑和耐心蟄伏。
徐佳瑩音樂網友聽眾評論
製毒的機器貓 :如果一年到頭都找不到幾張華語大牌女歌手的優質專輯,那麼拉拉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固定期待對象」。
halaoh :徐佳瑩出名有個神奇的現象,微博等社交網絡上沒有多少火花,但是音樂網站試聽卻數據可觀。似乎真的聽華語音樂的人,都願意期待這個小妮子的歌能夠在這潭死水裡打出什麼漣漪。
每日可愛二百人:徐佳瑩仿佛生來為了詮釋愛。韌韌的,悠悠的,緩緩的,晶晶的,喇喇的,狠狠的,愛情的生老病死、憂樂無常,被她一照,一濾,便潸潸然無處遁形。
樂旻:從星光的比賽一路聽徐佳瑩,聽她詮釋別人的作品,聽她自己的創作,也聽別人唱她的創作。這樣一步步累積的喜愛到《理想人生》的完結已經轉變為一種確實的信心,我們幾乎可以說,是徐佳瑩的,那一定是極好的。
樹娃 :音樂中的徐佳瑩沒有戴佩妮的古靈精怪,沒有蔡健雅的技巧多變,也沒有陳綺貞的故作姿態,她有的是自然與直接,因而聽徐佳瑩唱歌不會有壓力,不會有負擔,她會把她的心情,快樂的也好,悲傷的也好很直接地表達出來。
Jonathan:質量上乘,製作優良,拉拉用新專輯再次證明了其在華語樂壇新生代歌手中的絕對實力和無人可及的綜合優勢。慢歌聽的催人淚下,快歌唱的生動活潑,在旋律方面從來都是拉拉的強項,作詞部分也可圈可點。我覺得不足之處是10首歌的排序有待商榷,整張專輯的概念做的徒有其表力度不夠。(網友評《尋人啟事》)
行舟樂評:源於生活細膩處的創作、抒情的本心、自然乾淨的表達,這都是徐佳瑩能夠贏得聽眾並在豆瓣上獲得高分的法寶。如今徐佳瑩成了真正的名人,然而走紅卻並沒有撼動她的初心,她仍舊簡單地做著自己的音樂,不張揚不擺場——這樣的清澈態度一定會成就更充實而美的音樂。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
歡迎關注行舟樂評-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新浪博客、今日頭條、百度貼吧、百度百家、網易號、豆瓣、知乎、快傳號、大魚號、搜狐號、東方頭條、新浪看點、QQ看點、簡書、喜馬拉雅 、大風號,請在相應平臺搜索「行舟樂評」,您可一鍵關注。
行舟
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