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中國90後學院派歐美音樂樂評人 專注90後音樂聽眾行為的研究者
提起Post Malone這個名字,最近聽過歐美音樂的你,一定不會感到陌生。PostMalone在音樂界的成就事實上也遠遠超出大家的想像。
音樂成就及風格
2015年出道單曲《WhiteIverson》,Post Malone收穫超過3.9億次的點擊量;
2016年,單曲《Congratulations》排到了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第八名;
2017年,一首橫空出世的《Rockstar》火到月球,在美國Billboard單曲榜上取得了8連冠的傲人成績。
對比音樂專輯,Post Malone的單曲似乎更加璀璨奪目,全球現象級熱單締造者的稱號實至名歸。
Post Malone的音樂融合了country, grunge, hip-hop ,R&B等多種風格。儘管22歲的Post Malone拒絕被稱為說唱歌手,但從客觀上來說他依然是近2年最炙手可熱的白人說唱歌手。
不得不說,Post Malone的成名也是時代背景的產物。
受制於黑人說唱歌手所面臨的自由主義者拒絕將其同化為漸進的思維方式以及近年來在歌詞內容中遭到網絡民意綁架的束縛,Post Malone這樣的白人說唱歌手則深受與更年輕、更中立的人群歡迎。
行舟樂評:PostMalone從出道以來就收到了不少爭議,很多黑人都覺得他不懂HIP HOP,很多逆向種族主義在美國真的比想像中還常見。他並不希望被時代所左右,並為之努力,我們也希望Malone能夠在作品中更多地體現他的風格和態度。
Post Malone簡介
Post Malone,本名奧斯汀·理察·波茲(Austin Richard Post),1995年7月4日出生於美國紐約州雪城,9歲隨父母搬到德克薩斯。
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接觸了很多不同類型的音樂,PostMalone喜歡鄉村音樂、搖滾、也喜歡HIP HOP。
14歲時就用rappername generator給自己生成了Post Malone這個藝名。在洛杉磯,他創作了第一首成名曲white iverson並發布在soundcloud上,從此爆紅。
此後結實Justin Bieber,一起合作《Deja Vu》後一發不可收拾,憑藉《Congratulations》、《Rockstar》躋身一線嘻哈歌手陣營。
2017年,Malone與21 Savage合唱的歌曲《Rockstar》在美國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取得連續八周冠軍,同年入圍第45屆全美音樂獎年度最佳新人獎。2018年,與Ty Dolla $ign共同演唱的歌曲《Psycho》取得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冠軍,還獲得了第46屆全美音樂獎最受歡迎流行/搖滾男歌手獎。
行舟樂評:PostMalone的成名經歷頗具傳奇,具有浪漫主義英雄色彩,也十分符合美國夢的造星觀念,他的勵志傳奇也十分吸引歌迷的追捧。
愛音樂更愛紋身
與Malone與日俱增的,除了音樂上的傲人成就,當然還有他的紋身。Malone之所以會開始紋身,竟然是比伯給的啟發!
一年多時間,Post Malone 身上一下多了差不多20個紋身,平均一個月紋一次,原來嘻哈天王竟然有著狂熱的紋身嗜好。
如果細數 Malone 身上最為標誌性的紋身,或許就是 Barbed Wire了。很多關於他的地方都會出現,例如唱片封面、以及自己品牌服飾。
而說到最令 Malone 滿意的紋身,應該就是在他手指上的肖像圖案了吧。他手指上的音樂「啟蒙教父」,這些搖滾樂經典人物顯而易見都是 Malone的崇拜偶像,如John Lennon、Elvis Presley 以及Kurt Cobain 等等。
Malone 在節目中也提及過將會慢慢地選擇十位代表紋到手指上,不過都會是一些已經離世的音樂藝術家,正正如此才要時刻提醒自己保持生活態度,珍惜自己。
除此之外,其實 Malone 身上還有大大小小特別的紋身,可以感受到 Malone 從音樂、家庭和宗教信仰等等各樣中吸取靈感,十分有趣。
行舟樂評:紋身似乎成了嘻哈文化標配之一,近些年湧現的嘻哈音樂人都有著個性鮮明的紋身。Malone除了創作的音樂十分優秀,他的紋身也令人印象深刻,或許正如他的偶像艾佛森,Malone應該也會為粉絲提供一個更愛他的標籤。
不得不說的「R星」
在Post Malone的音樂成名路上,有一首單曲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Rockstar》,這首2017年Malone和21 Savage發了Rockstar,被戲稱為」R星」,首周空降billboard就位列第二名,第二周就登上榜首,並且連續蟬聯六周冠軍。
《Rockstar》成為繼Rae Sremmurd和Gucci Mane合作的單曲《Black Beatles》(七周冠軍)之後蟬聯冠軍時間最長的說唱單曲
對,就是這首,看這簡約的單封,連同隨意到沒有的歌名,你似乎不能get到火的點,所以,不妨聽一下。
迷幻的背景,洗腦的旋律,結合trap、hip-pop和R&B,R星仿佛是熔爐把各種風格融合在了一起,煉出了暗金色的神器。全曲無限次的重複一個旋律,但那又怎麼樣呢,足夠的好聽,足夠的迷人,足夠讓你無限循環不會膩,也足夠火爆成為現象級。Malone的聲音很好,讓你很舒服的聽下去,並且喜歡。商業大爆,似乎正常。
於是這種Ctrl V操作被樂評家所蔑視,《Rockstar》順利入選時代雜誌年度最差單曲,在其他樂評榜單上同樣差強人意,沒記錯的話沒有任何年終榜單收錄了這首歌,似乎大眾和品質總有走不到一起的地方。
的確,說起trap,Malone所做的,不過是把trap玩得更好,更易於接受,更attractive,以及,更商業。其實用更字是不對的,因為這條路好走而走這條路,沒有任何問題,嚼陳谷依然不改變這首歌大受追捧的事實。
行舟樂評:《rockstar》歌詞裡充斥著金錢,女人,毒品以及各種街頭幫派清潔,就猶如過去的搖滾盛事,風光、華麗、荒唐與肆無忌憚的生活型態。Malone深知,不管什麼年代的超級巨星,都不免落入縱情聲色、紙醉金迷的俗套怪圈。通過歌詞,他表達著對做自己的堅定,非常的self-aware。
如法炮製的音樂路線」
既然發現這條路走得通而好,那何妨接著走下去呢?Malone接著發行的Candy Paint 和Psycho都是一樣,一句洗腦旋律加上不錯的後期製作,一樣的Ctrl系列操作,受眾廣泛而流媒體大火,甚至說畫虎類犬,製作程度還比不上R星,不過仍然很火。
《Beerbongs &Bentleys》,這張如法炮製的專輯把trap風玩得不亦樂乎。聽完整張專輯,第一感覺就是好聽,即使你完全不喜歡Hip-Hop,對嘻哈完全不感冒,聽完你依然會發出這樣的評論。因為在受眾方面他做到極致。
其實整張專輯都是Rockstar的延續,這樣說並不過分。從封面開始就像是對R星的擴充,把部分的刺擴展成一整張碟片再輔以原來的黃色調。好聽的不斷重複的旋律貫穿始終,以《Rockstar》為甚為代表,前奏空闊神秘,編曲節奏感強烈。他的才能就在於精準抓住大眾的興奮點並不斷給予刺激,而billboard冠軍專輯,即將到來的單曲洗榜,破紀錄的流媒體成績無不驗證了他的商業能力。
專輯發行首日即打入Spotify Today's TopHit第一位,節奏感和洗腦程度依舊,如果打單成績不會差。然而,大眾喜歡的未必能使專家滿意。在評分方面,滾石兩星(五星滿分),衛報40分,對於rap和R&B都屬於非常低的成績了。
行舟樂評:Malone的新專輯裡體現的音樂是非常多元化的,就像他的嗓音一樣內斂。這張專輯裡,聽不到那種萬人狂歡的POP元素,更偏向於較為陰鬱的自我表達,讓人不自覺地重度,被洗腦。這或許正印證了他的觀點,「我從來都不認為自己是個純粹的嘻哈歌手。」
版權聲明:以上文章部分信息來自網絡公開信息,如涉版權請聯繫行舟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