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大劇院公布20/20演出季,新演出季以「心舞臺,新聯接」命名,現場宣布即日起至今年底的秋冬時節,上海大劇院20/20演出季將在近5個月內有33臺65場節目分別通過雲上、線下不同的方式陸續奉給全網和本土觀眾。
上海大劇院總經理張笑丁以「2-2-2-5」四個數字來介紹了本次演出季的亮點。
2 -指紀念兩位大師,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和著名華裔畫家、曾為上海大劇院創作巨幅油畫《復興的氣韻》作者朱德群誕辰100周年;
2 -指線上和線下,除了線下劇場演出之外,本次演出季上海大劇院將會帶來全新的線上節目新品牌;
2 -兩個空間,雲上「T站空間」和實體開放空間A+空間;
5 -新一季的演出將依舊囊括歌劇、舞蹈、戲劇、戲曲和音樂各門類的演出,體現大劇院節目的綜合性。
接下來,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上海大劇院發布20/20演出季的亮點。
上海大劇院公布20/20演出季發布會現場
新常態醞釀新主題
「心舞臺,新聯接」
當疫情防控步入新常態,舞臺、劇院、觀眾間的聯繫、接觸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隨著越來越多的「雲上舞臺」出現在觀眾視野中,表演藝術行業「舞臺」的概念無限延伸,新的觀演模式正重塑著新的觀演關係——基於這樣的詮釋,上海大劇院20/20演出季提出了全新主題詞:「心舞臺,新聯接」,意在表達舞臺概念的拓展,在雲上,在線下,也在劇場各處向大眾開放的公共空間,這一切讓劇院和觀眾建立起更即時、更密切的新聯接,然而,觀演形式的變化,無法改變愛藝術、愛舞臺的「心」,或許觀眾聚得更多了,心靠得更緊了。
「T站空間」雲上見
獨家推出《巡演零號站》「破圈」
有別於以往,20/20演出季首度提出打造雲上「T站空間」的構想,以流媒體節目《巡演零號站》為核心,立足線下的演出或藝術教育,有計劃地產出短視頻、短音頻等不同形式的自製內容。
核心內容是上海大劇院和百老匯點播獨家合作,攜手英國國家歌劇院(ENO)、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B)等多家頂級劇院共同呈現的流媒體系列節目《巡演零號站》(ZEROSTOP)。這是一檔基於舞臺,又「超越舞臺」的流媒體節目,著力於傳統舞臺演藝「破圈」。「零號站」意味著一種全新的節目形式,讓觀眾可以第一時間領略海內外高質量的舞臺演藝。節目將打造一個「有知識」「有情懷」「有意思」的自製劇,覆蓋歌劇、芭蕾、戲劇、音樂劇、戲曲等不同表演藝術樣式,探索經典藝術與當下社會的關係,結合當下熱門社會議題,引起普通觀眾的情感共鳴,由中英兩國流量級藝術家「穿越」演繹。《巡演零號站》第一季將在上海和倫敦兩地完成拍攝,英方拍攝地為倫敦大劇院(London Coliseum)。
除此之外,「T站空間」的雲上演出季內容,還將繼續疫情催生的固定策劃。疫情至今,上海大劇院迅速整合自身積澱和各方資源,陸續推出「在線一刻」、對話大師、藝見、「一個人的古典」在線生活特別版等不同策劃。其中「在線一刻」是公眾藝術教育品牌「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線下內容精剪濃縮而成,通過微信發布目前有73集,閱讀總量達10萬餘人次,接近線下藝術課堂3年觀眾人次的總和。大劇院在暫別公眾100天的5月2日製作了「有光,就有戲」特別放送活動,通過全網平臺播放,7種表演藝術門類、40位藝術家上演60分鐘節目集萃,24小時內即達到120萬次播放量,而且時隔數月新浪微博的話題熱度仍不斷攀升,達到980萬餘閱讀量。
基於此,上海大劇院藝術課堂將從歷史存檔之中篩選、挖掘,「在線一刻」再添歌劇、舞蹈、交響、音樂劇等不同門類的新系列,還計劃結合線下講座同步推出「精品課」版的「在線一刻」。更多來到大劇院線下演出的藝術家將投入訪談、工作坊節目,在雲上以短視頻、短音頻等不同形式與觀眾產生新聯接。
繼續「劇場見」承諾
國內文藝院團為主,首演新作亮相
「有光,就有戲」線上放送活動尾聲,彈幕中齊刷刷的「劇場見」字樣,喚出了觀眾對線下觀演的強烈渴望。受疫情影響,在海外演出暫時缺位情況下,大劇院精心策劃組織了一批以國內文藝院團演出為主的節目,其中不乏大家精品、首演新作。
今晚(8月7日),上海大劇院20/20演出季將伴隨貝多芬的經典樂章升啟大幕。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上海大劇院力邀著名青年鋼琴家張昊辰擔綱獨奏,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鋼琴家許忠執棒,攜手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接連2晚奏響5部貝多芬鋼琴協奏曲全集,高密度、典藏式地演奏並呈現經典。此外,許忠將從貝多芬9部交響曲之中精心擇選,執棒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演繹樂聖筆下、音樂史上交響曲的創作巔峰。經典歌劇如馬斯卡尼《鄉村騎士》、萊翁卡瓦洛《丑角》等也將由上海歌劇院上演。而從「青年藝術家系列」升級打造的「一個人的古典」將迎來陳默也、王之炅等獨奏家,大劇院將持續輸出「小而美」的古典精品。
歷年演出季的重頭戲都不乏帶有「上海大劇院版」(SGTProduction)烙印的舞臺作品,此次演出季中大劇院獨立出品或參與製作的戲曲、舞蹈、交響等代表作品將在驚喜中回歸。
長三角聯袂打造、大劇院出品的崑曲《浮生六記》2019年首演後一炮而紅,戲迷翹首以待二輪上演,但各種緣由使計劃一度延宕,今年大劇院將繼續牽手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仔細打磨,保留經典橋段的同時有所創新,11月連演4場。上海大劇院、上海芭蕾舞團2010年首次聯合製作聖誕芭蕾《胡桃夾子》,該版本將在首演10周年之際再度上演。在2021新年到來之前,上海大劇院新年音樂會將第7度點亮申城,攜手上海歌劇院奏響辭舊迎新的華章。
「首演」、「新作」亦是20/20演出季的關鍵詞之一。上海民族樂團民族音樂會《錦繡中華·共飲江河水》的曲目選取鄂、渝、新、滇、藏、青、貴等上海對口支援地區的音樂元素進行採風創作,當地演奏家9月也將來到大劇院,和民族樂團同臺合作。歲末時分,民族樂團全新打造的原創民族交響史詩《樂響四季Ⅱ·紫禁城》將在大劇院奏響,紀念中華民族瑰寶、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建成600年。如今舉國同心抗疫之際,多臺紅色主題的新作將在大劇院陸續上演,以藝術禮讚英雄,讓信仰激勵前行。上海歌劇院歷經5年醞釀的民族歌劇《田漢》今年國慶之際將在大劇院首演,歌頌其胸懷天下、激情四溢的家國情懷。國慶檔一臺原創話劇《上甘嶺》也將首登大劇院,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海歌劇院原創歌劇《晨鐘》經全新修改今年「七一」在大劇院正式首演後獲得好評,不久將再度上演。
20/20演出季上海大劇院將為本土和國內優秀藝術家、國有文藝院團、民營演藝機構提供更廣闊的舞臺,特殊時期聯手為演藝行業注入積極的力量。舞蹈板塊,別克大師系列舞劇《朱䴉》將在大劇院22周歲院慶日回歸起舞,這部上海歌舞團傾力打造的舞劇誕生以來佳評如潮,此前亦是大劇院舞臺的常客,如百場紀念等重要場次都包括在內。金星舞蹈團將上演保留舞劇《海上探戈》,舞蹈家金星將參與該劇此次演出,舞團還將帶來歷時近4年構思打磨、和編舞大師阿瑟·庫克蘭二度合作的《野花》。戲曲板塊,8月時匯聚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各大院團,戲曲、曲藝不同門類的名家新秀都將在大劇院同臺演出,展示、比較夏季集訓成果;9月時陳少雲、史依弘、王珮瑜等將分別上演《宋士傑》《白蛇傳》《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經典老戲。
隨新演出季同步啟幕的首個主題展覽——「疫情下的舞臺」攝影展令人駐足,20塊畫面、60餘幅照片實錄了國內外演出行業在疫情中的生動畫面,展覽得到了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上海戲曲藝術旗下劇場、院團以及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支持,收錄了包括祖忠人、任瓏等資深攝影家、記者的作品。
發布會所在場地為上海大劇院全新打造的「A+Space」,空間設計獨具藝術氣息,將在改造完畢後擇日開放。為市民觀眾提供更為便捷、開放的公共空間將是大劇院未來的目標之一,20/20演出季將繼續投入精力建設上海大劇院藝術館,2003年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著名華裔畫家朱德群為上海大劇院創作的巨幅油畫《復興的氣韻》2019年收藏入館,2020年朱德群百年誕辰之際,大劇院將和法國有關方面合作舉辦紀念活動,有望帶來一部朱德群藝術生平紀錄片的中國首映。
圖片由上海大劇院提供
原標題:《資訊 | 雲上「零號站」,線下「劇場見」——上海大劇院發布20/20演出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