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日,西非島國聖多美普林西比(聖普)政府發表聲明,決定自即日起與臺灣「斷交」。對此臺灣當局表示,「聖國罔顧雙方『邦誼』,試圖遊走兩岸,我方予以譴責」,而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歡迎聖普回到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這是今年有關海峽兩岸的第二次「外交」事件。上一次是今年3月17日中國與甘比亞復交,如今是聖普與臺灣當局「斷交」。而從時間上看,前次在蔡英文當局執政前,這次是發生在民進黨當局上臺半年後。
在不少觀察家看來,馬英九當局執政8年時間內,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海峽兩岸達成了「外交休兵」的默契,臺灣的「邦交國」數量保持穩定。如今蔡英文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兩岸關係日益緊張,這也影響到臺灣的國際空間。如今臺灣還有21個所謂「邦交國」,未來或許會越來越少。
其實,聖多美普林西比與臺灣的關係一直比較曖昧。也就是說,雙方的關係一直不怎麼「鐵」。
1975年中國大陸與聖普建交,1997年臺灣與聖普「建交」,成為當時的第31個「邦交國」,臺北即派出技術團、醫療團進行協助。然而短暫的蜜月之後,雙方關係出現彆扭。最明顯的兩個例子就是,2012年4月,當時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定下訪聖普時間,但聖普總統卻臨時告知「不在國內」,迫使馬英九取消行程。兩年後的2014年1月,馬英九到訪聖普,聖普總統卻遲到50分鐘,迫使馬英九專機在空中盤旋等待。
用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的話說,聖普自2014年就希望與北京建交,「『斷交』壓力一直都存在。」
今年7月,聖普選出了新總統卡瓦留。臺灣外事部門曾樂觀地表示,卡瓦留本人曾多次訪臺,與臺灣關係良好。他的兒女都在臺灣攻讀博士與碩士學位,兒子還娶了個臺灣太太。儘管有這麼多的利好消息,本月20日還是傳來雙方「斷交」的消息。
臺灣當局方面將之定義為聖普政府此舉為「待價而沽」,稱該國向臺灣要求2.1億美元援助未果,轉而投向大陸,並稱不願意同大陸打「金錢戰」。
但在臺灣當局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前「駐英國代表」劉志攻看來,今日有些「邦交國」的外交轉向,已非全然為大陸所致,而系邦交國的主動及單方作為,受制於其國內政治變化、爭取大陸投資貿易的利益考慮,甚至國際政治的影響等因素。
臺灣政大「國發所」教授劉曉鵬在臺灣《聯合報》上發文認為,絕對不應將大陸的外交攻勢貶低為「砸錢」。結合經援與國營企業海外投資,大陸對於基礎建設缺乏的第三世界國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相較之下,我方(臺灣)真的只能夠「援助」了。
同樣的問題也拋給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21日發布會上,有記者問,「中國政府是否許以金錢援助換取聖普政府與臺灣『斷交』?金額是多少?」華春瑩的回答是,「你很有想像力」。
在22日的發布會上,華春瑩進一步回應,「『一個中國』原則豈能用金錢做買賣?中國政府從來不拿原則做交易,對於臺灣方面個別人的言論,我只能說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外界注意到,這次聖普與臺灣當局「斷交」,正處在臺灣某些人的興奮期。因為18天之前,美國當選總統川普與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並稱之為「臺灣總統」,之後,川普又拿「一個中國」作為與北京討價還價的籌碼。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一些人雀躍不已,尤其是「臺獨」基本教義派受到鼓舞,覺得美國成了他們的大哥,竟然開始幻想「建國」成真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斷交」事件無異於一針及時的清醒劑,讓臺灣一些人了解國際形勢,不要做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正如華春瑩所說的,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758號決議,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該決議所確認的一個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
外界還注意到,對於聖普政府宣布與臺「斷交」,大陸方面在表示讚賞的同時,並沒有透露與之復交的具體時間。有分析就認為,2013年甘比亞與臺灣「斷交」後,由於當時兩岸「外交休兵」,因此北京方面與甘比亞沒有立即復交,直至蔡英文「5·20」上臺前夕。如今,「外交休兵」局面的基礎已經不復存在,中國與聖普建交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至於具體時間,或許與蔡英文當局兩岸政策有關,分寸可在把握之中。
此外,下月7日到15日,蔡英文將訪問中美洲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等四個「友邦」,這將是她「5·20」後的第二次出訪,蔡英文表示,「壓力越大越要走出去」。而在出訪前爆出非洲「友邦」斷交的消息,對臺灣當局士氣打擊可想而知。臺灣外事部門負責人李大維只得出面保證,此行的四個國家與臺灣「邦誼穩固」,不會與之「斷交」。
剩下的21個「邦交國」中,下一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會是誰?臺灣《中國時報》坦承,可預期短期內將會非常艱難,「聖多美不會是唯一」。臺灣地區外事部門次長侯清山坦言,我「邦交國」中還有一國「可算是黃燈」,但不方便透露哪個,也有官員表示,說只有一個國家「黃燈」可能嫌保守。
有島內學者分析,對臺灣而言,聖普僅是非洲一小國,維持「邦交」雖有其象徵意義,但實質影響有限。臺灣的「邦交國」重鎮在中美洲地區,一旦那裡「失陷」,對臺灣地區的國際空間有重大影響。
有臺灣媒體列出了「斷交骨牌、下張是誰」的預測,認為以下六國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包括歐洲的梵蒂岡,非洲的布吉納法索、史瓦帝尼,拉美的尼加拉瓜、瓜地馬拉以及巴拿馬等六國。而也有消息稱,至少有7個國家排著隊想與大陸建交。
曾任臺灣地區外事部門負責人、國民黨副主席胡志強說,新「政府」成立後,「斷交」傳聞不斷,原本以為前兩個國家是巴拿馬與教廷(梵蒂岡),聖多美普林西比排名至少第三,「沒想到搶了頭牌」。而用《環球時報》的話說,如果民進黨當局繼續推進「臺獨」路線,臺灣「外交」的最終結局就是剃光頭,「邦交國」降為0,這是臺灣當局強加給臺灣社會的羞辱。
(本文編輯:洪俊傑 編輯郵箱:shzhengqing@126.com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如需獲取更多,請下載上觀新聞客戶端或點擊「閱讀原文」
↓↓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上觀新聞網站瀏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