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傳承陶瓷文化 展示瓷都風採

2020-12-25 中國僑網

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傳承陶瓷文化 展示瓷都風採

2017年05月03日 11:27   來源:潮州廣播電視網   

參與互動

  潮州市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是國內首家非國有的潮州窯專題博物館。多年來,館長李炳炎致力於潮州陶瓷的收藏與研究,受到國內外文博界、史學界肯定,為文化潮州建設添彩。最近,該博物館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

  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館藏曆代潮州窯實物3000件,相關文獻、檔案及窯址標本一批,累計取得口述歷史達1000小時,並從海內外潮州會館、瓷商公會、文史館、檔案館等取得一批珍貴的潮州窯文獻資料,是國內外人士認識潮州窯歷史的專業平臺。

  近年來,頤陶軒博物館致力於兩個課題的研究。一個是潮州陶瓷歷史概況,對歷代潮州陶瓷發展脈絡進行梳理;另一個是對近代楓溪陶瓷業發展,以及楓溪人在東南亞銷售、生產陶瓷進行研究。

  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館長 李炳炎:在東南亞很多華僑到我們這邊以後,發現很多器物,包括我們展示的文獻資料跟他們相關,引起他們的興趣。之後他們還提供大量信息來給我們,說在新馬泰還有很多的潮人陶瓷業在那邊,今天還在生產,這些信息對我們非常重要,也促使我們多次到東南亞尋找這些潮人的陶瓷業。

  2014年,日本陶瓷考古研究專家帶著在日本境內發現的白釉瓷器,慕名找到了頤陶軒,希望對白釉瓷器的年代和產地進一步確認。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提供了各種產自筆架山宋窯的瓷器標本和文獻資料進行比對,為瓷器確認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自2012年建館至今,頤陶軒博物館舉辦有關潮州窯歷史、潮州窯藝術精品展等主題展覽10多個,完成省級、市級陶瓷研究課題近10個,發表論文10多篇,專著及主編的出版物近10本。

  頤陶軒潮州窯博物館館長 李炳炎:以後這兩、三年最大的精力就是加快把潮州最優秀陶瓷文化整理弘揚,也就是說,我們力爭在三年以內完成《潮州陶瓷歷史》的整理、出版。

【責任編輯:李明陽】

相關焦點

  • 潮州陶瓷文化研究者李炳炎:八下南洋遍尋海上瓷路
    原標題:潮州陶瓷歷史文化民間研究者李炳炎--八下南洋遍尋「海上瓷路」  深讀 南方特稿  潮瓷在南洋(下)  從收藏到鑽研,從熱愛到責任,他用近20年的時間,專門挖掘潮州陶瓷歷史文化遺產,以田野調查、口述歷史、專業著作、開辦博物館等方式填補潮州窯近代陶瓷史研究的空白,從國內追尋到東南亞、歐洲等地
  • 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瓷都的專題陶瓷博物館
    景德鎮陶瓷館是中國陶瓷博物館的前身,中國陶瓷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是國內第一家陶瓷專題博物館。中國陶瓷博物館座落在西市區美麗的昌南湖畔。中國陶瓷博物館正門景德鎮自古至今被譽為「瓷都」,景德鎮的瓷器種類最多時達到三千多種。瓷質優良,造型輕巧,裝飾多樣。
  • 景德鎮陶溪川:助推瓷都陶瓷文化重煥光彩
    昔日爐火熊熊的燒煉車間,成為美術館、陶瓷工業遺產博物館;以往燈火通明的彩繪車間,成為眾多品牌企業的入駐地;過去瓷聲悅耳的選瓷包裝車間,成為國際藝術家工作室……在陶溪川,古老的陶瓷文化藉助發展升級理念迸發出創意之光。
  • 關於舉辦「中國瓷都·潮州陶瓷文化 創意集市」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於復工復產重要精神和各級有關要求,開拓陶瓷創意市場,擦亮「中國瓷都」品牌,加快地方特色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打造千億陶瓷產業集群,促進潮州陶瓷文化創意中心建設
  • 「旅行中國·走進中國瓷都潮州」活動隆重開幕,松發打響陶瓷工業...
    本次活動由潮州市旅遊局主辦,楓溪區管委會協辦,南方都市報及廣東松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潮州市委常委賴建華,潮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史青、潮州市政協副主席陳耿之,潮州市旅遊局局長李桂蓉等各單位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此次活動以「旅行中國•走進中國瓷都潮州」為主題,旨在進一步推進陶瓷工業旅遊,展現「中國瓷都」風採,擦亮「一城兩都」金字招牌,紮實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為打造潮文化精品城市增添光彩。
  • 冰與火之歌——瓷都德化的傳承與創新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位於「閩中屋脊」戴雲山麓,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與景德鎮、醴陵並稱中國三大瓷都。宋代以來,德化瓷器暢銷海外,成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之一。  位於德化縣蔡徑村的月記窯,是一座已有400多年歷史的古代窯爐,至今仍在使用。每月這裡會進行一次開爐燒窯,每次可燒制瓷器上萬件。
  • 傳承「瓷都」中華文化 景德鎮新銳設計師楊超專訪
    楊超:靳叔(靳埭強),他們都在用自己的圖形語言展示著中國設計。大學時代讀到過靳叔的《歲寒三友—視覺傳達設計實踐》,書中提及到CMM的標誌設計取自傳統概念「閉月羞花」,以現代視覺傳達設計手法來表現,讓我受益匪淺。 記者:對現在中國設計與文化的影響怎麼看?
  • 一城一研|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 你知道瓷器交china的原因嗎?
    以求達到收藏、展示、研究、培訓和教育等各項功能需求。博物館藏文物藏品自新石器時代陶器和漢唐以來各個不同歷史時期的陶瓷名品佳作三萬六千餘件,其中國家珍貴文物500餘件,涵括了景德鎮千年制瓷歷史長河中的代表品種。
  • 航拍瓷都德化
    文化之旅, 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河北廣播電視臺《文化之旅》欄目, 帶您行走天下愽覽文化。
  • 耀州窯陶瓷文化藝術展在銅川開幕
    市委書記楊長亞,陝西日報社社長李偉,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蘇學傑,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厚安,副市長李榮,市政協副主席路一民和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耀州窯博物館名譽館長禚振西,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負責同志以及國家級、省級、市級陶瓷大師共同出席開幕式。市長李智遠致辭。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吳延旗主持開幕式。
  • 傳承千年的瓷都文化丨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作為全國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是來景德鎮的每一個遊人不容錯過的地方。向人們展示了手工制瓷的工藝過程,包括傳統青花瓷製作技藝、傳統粉彩製作技藝、傳統顏色釉瓷製作技藝、傳統古彩瓷製作技藝等等,真是讓人嘆為觀止。還可以在老技師的指導下親手參與瓷器的製作,體驗參與的樂趣。
  • 全力打造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遊目的地
    2019年以來,景德鎮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的殷殷囑託,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提速建設旅遊強省」決策部署,依託陶瓷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把文旅產業作為「3+1+X」特色產業體系重要一環,文旅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 淄博市古窯村陶瓷藝術博物館:展示傳承陶瓷文化
    如果你想看到「青泥獅子」「紅釉陶罐」「套五盆」「藍三大碗」「7頭禮花沙發具」「八稜蓋杯」等這些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陶瓷工藝品,那就請到淄博市古窯村陶瓷藝術博物館來看看吧。  「博物館主要收藏了原博山陶瓷廠生產的各類陶瓷工藝品,不僅包括七八十年代老百姓家裡使用的瓷盆、蓋杯、酒具等,還有像韓美林、楊玉芳、喬希儒等幾位大師的獲獎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飽經滄桑、別具匠心。」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周祖國說道。
  • 陶瓷民俗博物館※話說瓷都行幫救火組織「水龍會」
    點擊上方「瓷都古今」訂閱陶瓷文化、傳統文化美文
  • 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景德鎮在線訊(熊水平)景德鎮因瓷而立、因瓷而名,一千多年的制瓷歷史,積澱了厚重的陶瓷文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順應時代潮流,緊緊抓住全球文化創意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時機,引導、鼓勵、支持全市相關單位和社會組織大力發展陶瓷文化產業,陶瓷文化產業已呈蓬勃之勢,成為引領全市經濟發展的綠色支柱產業。  讓陶瓷文化遺產活起來。
  • 「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 名家作品展」南山博物館開幕
    9月23日上午,由深圳市南山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市南山博物館、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聯合承辦的「珠山逸韻——景德鎮近代陶瓷名家作品展」在南山博物館隆重開幕。千年瓷都移民創業創新的城市氣質和我們深圳一脈相連,息息相通。以展觀史,清末至民國時期,景德鎮雖是在低谷中徘徊,卻也在不斷謀求振興與發展,彰顯出這座窯火不斷的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展覽向我們傳遞的,正是這種勇於探索創新、不斷突破發展的大國工匠精神!值此特區創立40周年之際,尤其值得我們沉下心來探尋和學習,從歷史傳承中汲取精神養料,繼續開拓創新,勇於擔當,在跌宕起伏的時代發展大潮中永葆活力和生機!」
  • 遊慈谿上林湖越窯博物館,感受越窯風採和唐宋青瓷文化
    浙江慈谿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圍的古銀錠湖、杜湖、白洋湖地區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鑄造了唐宋時期越窯的所有輝煌,堪稱唐宋瓷都,所燒造的秘色瓷備受推仰,代相傳頌,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