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忘年之交的老年朋友,今年92歲了,除了耳背,頭腦仍然很清楚,對於本專業的事情,還能發表長篇大論,堅持寫作,筆耕不輟。
我的嶽母今年89歲了,37歲得喉癌,一直堅持治療到現在,不知做了多少次手術了,給她看病的醫生都走了一波又一波,病人走的更是無數了,而她還是好好的,今年,又做了一次手術。她平常在家負責管錢,買菜等採購,回來後還要看書看報,即便每天看電視,也是特別重視臺灣問題,對蔡英文的一舉一動都了如指掌。我們去三峽大學開臺灣少數民族研討會,順便參觀了三峽大壩,我們回來給她說我們參觀了三峽大壩,真是千年大計,老太太冒出一句,蔡英文不是還叫囂要炸三峽大壩嗎?我們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可見老太太真是臺灣問題專家。
她自己當過醫生,非常重視自己的保健,每天用枸杞、菊花、三七花等泡水喝,常年堅持。再就是老太太的心理調整相當好,遇事也不急,有病看病,相信醫生,相信科學,經常和兒孫開開玩笑,逗逗樂。她總是說,我的目標是明年七一,看到建黨100周年就知足了。總之,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
其實,人的心理空間就那麼大,你如果整天想著我這不舒服,那不舒服,越想思路越窄,心理反而影響生理,結果病越來越多。作為人,誰都有基礎病,只要對症下藥就行了,剩下的時間,去忙各種各樣的事情。比如,我每個月都出去參加兩、三次學術會議,交流思想和觀點,不斷激活大腦的思維。在家時,每天在新浪、今日頭條、百度和搜狐上發一篇博文,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一篇感受類的文章。然後,就開始互動,總之,每天有做不完事情,歸納起來就是一個字:忙! 不停地忙!人一忙起來,就把那些雜七雜八事忘得一乾二淨。不知不覺,就到了八、九十歲。
所以,人長壽的秘訣就一個字:忙!要有意識讓自己忙起來,使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有條不紊,千萬不能無所事事,無所用心。有的人60歲一退休,突然無事可做,沒幾年就得了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家裡人整天為他擔心,生命很快就結束了。
我們一定要讓自己忙起來,但也要有個度,不能勞累過度,那就不值得了。所以,有節制地讓自己忙起來,只要生活過得充實就可以了,過好每一天,就是長壽的基礎,天天如此,就是長壽的最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