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 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中國古詩詞大會#白居易的《池上》通篇不用典,不事雕琢;語言暢曉如話,又極富兒童情趣。不止表現了兒童的天真,其實也表現了人類的天趣。一首寫孩子的小詩卻打動了天下所有的童心。
小詩很有敘事性,你看,詩作的前兩句「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寫一個小孩子趁成人不注意,撐著一條小船,偷偷去採蓮歸來。僅僅十個字,人們就恍如親眼看見小孩因心虛或者自鳴得意,一邊撐船,一邊左顧右盼的淘氣樣兒。甚至也看見了成人——更可能是詩人藏在一處看著小孩偷偷壞笑的樣子。
詩作的語言足夠淺白,詩作的意蘊卻絕不淺白。詩有真情才會真美,才會打動一切讀者。凡刻意為之的「童詩」幾乎從來就沒有好詩。白居易體驗到了赤子情懷,他的作品才具有普遍意義。不是詩中描寫的場景可能很多孩童都經歷過,因而貼近生活、易於理解,而是由於詩作表現了孩子和成人都有過的一心想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的本能衝動、微妙心理,以及人類在成長中不可避免的冒險與幼稚。
如果說詩作前兩句主要表現小孩子偷著去採蓮的動作,那麼後兩句「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就巧妙地從心理角度揭示了孩子的天真。你看那小孩,自以為行動機密,又收穫頗豐,駕著小船一路疾速,悶頭向前。原以為不會被人發覺,誰知小船兒駛來,衝得水面浮萍兩邊散開,水面出現一條長長的銀色水線,什麼都露餡了,清清亮亮的水面上怎麼藏得住划船的痕跡而他卻不自知!
這首小詩猶如一幅白描畫圖:生動流暢、平易自然,體現著詩人對童真童趣精心體悟的結果。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陝西,生於河南,唐代大詩人,「新樂府運動」主將。闢「歌行體」新路。詩承陶淵明、陳子昂、杜甫,興諷憂時,平易通俗,開一代詩風。
杭州西湖寄託著中國人所有的童年夢幻,未見西湖,已嚮往「人間天堂」;及至見到,感覺比天堂還美。一座西湖既有觸目可及的湖光山色,又有心中能夠搭建的所有幻景。
且數「西湖十景」:平湖秋月、曲苑風荷、斷橋殘雪、南屏晚鐘、雷峰夕照、雙峰插雲、蘇堤春曉、柳浪聞鶯、三潭印月、花港觀魚。
宗教勝境,民間傳說,出世的孤傲,為宦的實跡,自然的湖山,人工的構築,無盡的遺憾,多情的執著,精神文化的象徵,宇宙意識的感悟……
天下的奇幻和秀色,天下的遺恨和得意,天下的徹悟和嘆息都化作了一湖碧水,滿目春色。
鳥兒比別處婉轉,風荷比別處婀娜,疏梅比別處高潔,湖光比別處明麗而朦朧。
於是,有人說,一座西湖晴方好,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不是夢嗎,夢中歡笑亦勝愁?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4首:《靜夜思》李白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12首:「解落三秋葉,門開二月花」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6首:杜甫《江畔獨步尋花》